...2021年中國這八件大事怎麼幹?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什麼意思...

2020-12-25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新聞聽著看,動態看,猛戳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視頻號】△△△

12月16日至18日,一次將深刻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此次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各項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布置了一系列新任務,包括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明確要「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

招商固收梳理三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重點。

接下來,我們就為讀者梳理、解讀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哪些必須推進的大事。

大事一:

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我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在這一大背景下,此前的宏觀政策是否存在「退出」的問題,成為全社會關心的話題。

對於新一年的宏觀政策走向,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行了全面闡述。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從會議提出「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的提法看,可以說是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有關新一年宏觀政策退出與否的討論。

同時,會議明確提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既延續了此前十年的提法,也與「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的表述形成鮮明呼應。

大事二:

首提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都提出了「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目標。在12月11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也明確提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此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明年八項重點任務的第一項進行部署。

如何推進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具體路徑?從會議有關表述看,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

記者注意到,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日前在接受採訪時提及,要研究出臺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堅持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並重,探索麵向世界科學前沿的原創性科學問題發現和提出機制,構建從國家安全、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的實踐中凝練基礎科學問題的機制,以應用研究帶動基礎研究。

圖片來源:新華社

大事三:

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

12月11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了「需求側改革」的概念。而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對做好下一步需求側工作的要求和重點任務,作出了詳細部署。

會議指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在打通需求側「堵點」方面,會議提出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會議指出,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還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

目前,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正在穩步推進:去年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指出,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今年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下一步,將推動汽車消費轉型升級,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轉變。

大事四:

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在此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被列為明年八項重點任務的第四項任務。

會議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們是否需要新的「旗艦型工程」?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給出了答案:要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記者注意到,在1個月前召開的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方曾經鄭重提出「中方歡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完成籤署,也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一提法再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體現出我國加入該協定的決心已相當堅決。

資料顯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簡稱「CPTPP」,是由日本、智利、紐西蘭等11個國家籤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於2018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覆蓋4.98億人口,籤署國國內生產總值之和佔全球經濟總量約13%。相比日前完成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CPTPP的門檻更高,且域內95%以上的商品實現零關稅。

大事五:

提出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

此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出的明年八項重點任務中,「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作為第五項任務出現。

會議指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

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佔補平衡。

會議還提出,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

圖片來源:新華社

大事六: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12月11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一具有風向標意義的提法。而在此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被列為明年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這也是2017年以來召開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出現「反壟斷」這一關鍵詞。

會議強調,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從近期政策信號看,「強化反壟斷」已開始穩步推進。今年初,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稿)》,首次增設網際網路經營者市場支配地位認定依據的規定;今年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還明確提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大事七:

對住房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在房地產調控方面,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堅持既有大方向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

在政策延續性方面,此次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這一表述已經連續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中,顯示出政策的定力沒有動搖。

而在政策的創新性方面,此次會議首次提出了「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這一任務,並明確將租賃性住房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抓手。

會議指出,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

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

近期社會上對於房屋租賃市場的一些亂象討論頗多,此次會議也明確提出,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大事八:

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今年9月召開的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中方鄭重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不久前召開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方再次鄭重承諾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如何以「碳中和」為抓手,做好下階段生態環境工作?

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專門作出部署,會議提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解讀一:

多次強調「經濟恢復」

明確宏觀政策「不急轉彎」

此外,在宏觀政策基調上,會議提出,「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交行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會議提到宏觀政策「不拐急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也就是說明年宏觀政策不會很快地收緊,要從今年抗疫的特殊政策回到常規的政策,所以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也沒有變。

他預計,明年抗疫特別國債應該不會再發,財政赤字率可能回到3%左右,地方專項債的發行規模應該也會有所縮量,但財政支出力度不會減;貨幣政策不會加碼、但也不會很快收緊,還是要維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都不大,但不排除仍有定向降準投放流動性定向支持中小微企業及製造業的可能性。

國際金融專家趙慶明表示,「不急轉彎」這一提法,更精準地回應了在當前經濟加快復甦的背景下,市場上對於「政策會否快速轉向」的擔憂,起到了穩定預期的作用。而且,目前宏觀經濟指標雖然向好,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在提升,但是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也不具備政策轉向的條件。

解讀二:

有關房地產的闡述單列一章

強調「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本輪政策周期從2016年開始的,即2016年「930新政」後,全國重點城市紛紛重啟限購政策,各類政策也基本上以收緊為導向。從2016年至2020年的政策表述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本上是強調了「房住不炒」的概念,同時也結合了長效發展機制等進行了政策表述。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除了繼續強調「房住不炒」之外,今年政策還提到了「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今年深圳、上海等大城市搶房源等現象突出,結合會議內容預計後續大城市房地產政策會有較大變化。」

他認為,變化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短期管控來看,繼續打擊炒房行為;從長效機制角度來看,土地供應會繼續發力,尤其是在增加純住宅用地方面;從住房租賃方面來看,會繼續發展市場化的住房租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共同推進。

圖片來源:上海證券報

解讀三:

一周內兩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這是歷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到「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也是一周內中央兩度提及「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上次提及是在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次僅有一句話,但此次會議則是用5句話178個字符進行了詳細闡述,「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也成為明年八項重點經濟工作任務之一。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學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網際網路作為一個平臺,本身具有經濟學上的網絡效應、資源聚合效應等特點,平臺常常是強者恆強,越來越多的客戶資源生態體、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會向更強大的平臺來集聚,很多平臺本身具有壟斷的基因。

他以金融為例說,平臺一旦形成了壟斷,基於平臺上掌握的大量客戶信息來為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服務,與其他金融工具或其他銀行運作模式相比,平臺就具有了更多壟斷的機會。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期也表示,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利用數據壟斷優勢,阻礙公平競爭,獲取超額收益。傳統反壟斷立法聚焦壟斷協議、濫用市場、經營者集中等問題,金融科技行業產生了許多新的現象和新的問題。

「我們可能需要更多關注大公司是否妨礙新機構進入,是否以非正常的方式收集數據,是否拒絕開放應當公開的信息,是否存在誤導用戶和消費者的行為。」郭樹清說。

此次會議特別強調,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過去我國對一些網際網路新業態一直採取包容的態度,這有利於新事物的成長,但也可能產生野蠻生長的風險,所以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十分必要,這樣才能讓資本健康成長。

輯|何小桃 肖勇

校對|趙雲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APP(李可愚 周程程)、上海證券報

更多財經大事,猛戳下方視頻關注!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國這八件大事怎麼幹?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什麼意思?
    12月16日至18日,一次將深刻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各項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布置了一系列新任務,包括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明確要「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
  • 2021年中國這八件大事怎麼幹?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什麼意思?
    12月16日至18日,一次將深刻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此次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各項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布置了一系列新任務,包括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明確要「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 以下為梳理、解讀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哪些必須推進的大事。
  • 2021年中國這八件大事怎麼幹?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
    新聞聽著看,動態看,猛戳關注【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視頻號】△△△  12月16日至18日,一次將深刻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此次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各項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布置了一系列新任務,包括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明確要「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夥伴關係協定」等。
  • 2021年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央重磅定調!釋放9大政策信號:房住不炒...
    導讀: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未來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此次會議釋放了哪些政策信號?2021年經濟工作怎麼幹?  2021年經濟工作怎麼幹?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9大政策信號: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不急轉彎;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房住不炒;強化反壟斷;穩定宏觀槓桿,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等等。
  • 2021年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央重磅定調釋放9大政策信號
    記者將三年來的會議重要內容進行梳理,用圖表的形式呈現,今年主要有以下變化:  2021年經濟工作怎麼幹?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9大政策信號: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不急轉彎;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房住不炒;強化反壟斷;穩定宏觀槓桿,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等等。
  • 幹一票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豁出去做件大事
    幹一票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豁出去做件大事時間:2020-04-15 13:46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幹一票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豁出去做件大事 豁出去做件大事。最常指的是不好的事情(比如搶銀行這種),常見於影視劇作品中。
  • 宏觀政策保持持續性 中央連續12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每年的會議精神都是下年政策執行的重要風向標。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同時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的財政政策也將繼續發揮積極作用,以促進宏觀經濟的穩定。據悉,這一輪積極財政政策開始於2008年,截至目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連續12年發布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決定。
  • 連平:貨幣政策「不急轉彎」具有雙重含義
    12月18日,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下帷幕。2021年不但是中國步入「後疫情時代」實現經濟全面復甦的一年,還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聚焦明年經濟工作制定部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會議公報內容來看,釋放出八大重要前瞻性政策信號值得關注。
  •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21年是信心恢復、預期引導的關鍵年
    來源:證券時報11月28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年度論壇(2020-2021)在京舉行,會上發布了「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分析了2020年中國經濟運行的亮點和2021年經濟運行的基本邏輯和風險點,並提出十條政策建議
  • 【國金宏觀邊泉水團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點評】政策不急轉彎 更加...
    但這一增速由於低基數,並不具有可持續性,預計明年不會提具體的經濟增長數量目標。在實際工作中,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將更加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綜合提升國民經濟總體效率。  2、貨幣、財政逐步回歸常態化,但「不急轉彎」,房住不炒繼續堅持。
  • 2021經濟怎麼幹?中央定調:房住不炒、反壟斷、打擊逃廢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21年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央重磅定調!釋放9大政策信號:房住不炒、強化反壟斷、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導讀: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未來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
  • 2021年宏觀經濟與政策分析:料峭春來
    此外,中國的生產修復已經非常充分,對企業的政策扶持面臨退坡。 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中國的宏觀政策本身還是比較克制的,不管是廣義財政預算的安排,還是新 一輪信用擴張,幅度都要弱於此前幾輪周期(圖表 13)。在此情況下,如果貨幣、財政政策正常化 來得太快,經濟走弱可能也會來得較快,這是 2021年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所在。
  • 中證報評論:「不急轉彎」提法釋放重要信號
    原標題:中證報評論:「不急轉彎」提法釋放重要信號 摘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急轉彎」提法釋放重要信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
  • 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經濟觀察)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劉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8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指出,明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但在具體內容上,和往年出現了一些不同之處。
  • 國君策略:政策操作不急轉彎 風險偏好有望提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政策操作不急轉彎提振風險偏好,繼續認準全球原材料周期/可選消費/新能源科技三朵金花。  以下為文章摘要:  維持3100-3500點震蕩格局,布局良機階段兌現。12月12日國君策略發布的周報《調整便是布局良機》,判斷交易遠期的復甦仍是下一階段市場的核心主線,方向明確之下斜率的大概率超預期構成布局良機,本周上證綜指抬升至3395點階段性兌現。
  • 中國經濟年會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明年宏觀政策要把握「時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1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重點學習解讀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並圍繞創新驅動、擴大內需、雙循環等議題展開研討。重大歷史關頭,「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幹?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5、由於疫情衝擊的不對稱性以及救助政策的結構性效應,中國經濟的復甦在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和不同部門具有明顯的差異,復甦的不同步、復甦的不穩定、復甦的不均衡是2020年中國經濟復甦的顯著特徵。它不僅顯示了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更為重要的是為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的啟動創造了最佳的戰略時機和宏觀基礎。我們必須全力把握新冠疫情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不同步復甦、中國內循環與外循環不同步啟動所帶來戰略轉換契機。2021年是中國經濟持續復甦之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常態化的一年,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更是中國開啟十四五規劃實施戰略轉換的第一年。
  • 國是論壇解讀:2021年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幹?
    中國網12月19日訊 由中新社主辦的「國是論壇:中央經濟工作會解讀——2021年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幹?」於19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認為,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明年中國經濟從內部看不確定性很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擴大內需等將成為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經濟安全的重點。
  • 宏觀政策把握好時度效 構建新發展格局見到新氣象——韓文秀解讀...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題:宏觀政策把握好時度效 構建新發展格局見到新氣象——韓文秀解讀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看點新華社記者戴小河、安蓓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時度效,不急轉彎,防止出現「政策懸崖」。韓文秀在當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上解讀了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看點。韓文秀說,2021年,國內外經濟形勢面臨新變化,世界經濟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但復甦不穩定不平衡。
  •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財政、貨幣政策不急轉彎...信息量太大
    2021年要做這些大事!  1、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