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21年是信心恢復、預期引導的關鍵年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證券時報

11月28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年度論壇(2020-2021)在京舉行,會上發布了「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分析了2020年中國經濟運行的亮點和2021年經濟運行的基本邏輯和風險點,並提出十條政策建議。

報告指出,2020年是中國宏觀經濟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和防控導致中國宏觀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回落。在黨和政府正確的領導下,中國成功取得了新冠疫情阻擊戰和經濟保衛戰的雙重勝利,再次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V型反轉,開始走向穩定復甦的軌道,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樣板。

報告認為,2021年是中國經濟持續復甦之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常態化的一年,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更是中國開啟十四五規劃實施戰略轉換的第一年。世界疫情的逐步消退、中國超常規政策的常態化、中國發展戰略的轉化和調整、內生新動能的逐步抬頭將成為左右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最核心的四大力量。

依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模型 —— CMAFM模型,報告預測,2020年第4季度我國GDP實際增速將達到5.9%,全年實際增速達到2.3%,比世界經濟增速高6.7個百分點,不過這仍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值。展望明年,由於經濟的持續復甦和基數因素,各類宏觀參數將全面反彈,全年GDP實際增速預計將達到8.1%,並呈現出嚴重的「前高后低」的運行態勢,預計2021年1季度將達到11.4%,到第4季度將下滑到5.4%左右。

報告指出,2021年是非常規政策退出的一年,也是信心恢復和預期引導的關鍵年。如何選擇政策退出的時點、步幅、路徑以及退出工具的組合,將是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的核心,並成為影響經濟復甦走勢的核心因素之一。經濟主體的認識角度和判斷標準將發生巨大變化,微觀主體對經濟運行的直接感受將與宏觀數據的表現發生嚴重的背離,社會不同階層對宏觀經濟形勢的認識也將出現強勁分化。預期分化和經濟主體對於經濟困難忍受程度的下降將是2021年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新情況。

不過,報告也強調,2021年更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轉換的第一年。戰略轉換帶來的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的布局、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布局、國內大循環的暢通與短板的補足、擴大內需戰略層面的啟動等舉措不僅將引發2021年經濟主體預期的改變,同時也將替代非常規刺激政策成為需求擴張的基礎力量。

基於預測和判斷,報告提出了十項政策建議。一是必須理性、科學認識清楚2020-2021年份宏觀經濟運行邏輯的獨特性,全面認識到疫情衝擊、疫情防控、經濟紓困、疫情消退、超常規政策退出在宏觀經濟總量和結構上帶來的新規律和新現象。

二是必須充分認識到中國疫情阻擊戰、中國經濟保衛戰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不同步性給予了中國「十四五」規劃戰略轉型的契機,同時還必須認識到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徵程面臨的新任務具有強烈的挑戰性。

三是必須認識到當前經濟復甦遠沒有達到常態化水平,經濟復甦的核心力量依然來自於超常規的疫情紓困政策,且具有強烈的不穩定、不均衡、不確定等特點。這決定了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定位不宜大幅度轉向,但政策的邊際調整必須啟動。

四是科學認識明年各類宏觀參數同比增速過高帶來的經濟景氣假象,多角度多層次對2021年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態進行科學研判。高度關注微觀市場主體績效的邊際改善情況、就業市場的狀況、各類環比數據的變化、核心CPI和GDP平減指數的變化,以綜合研判確定政策退出的節奏和路徑。

五是明年的宏觀政策需要以穩定物價和充分就業為錨,以全面擴大內需、縮小供需缺口為基本目標,為新戰略啟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妥善安排抗疫政策和紓困政策的退出,積極應對金融風險顯化的挑戰,逐步回歸常態化宏觀調控模式。

六是高度重視政府債務率快速的上升和面臨的結構性問題,超常規的積極財政政策需要在2021年二季度開啟逐步向常規性積極財政政策的轉變。

七是貨幣政策雖然在2020年3季度開始做出邊際調整,但貸款規模、全社會融資總量以及貨幣供應量等參數的增長速度依然大幅度高於名義GDP增速,雖然2021年名義GDP增速將提升到9%左右,但這些貨幣政策參數在2021年要進行進一步的適度調整。

八是高度重視中國當前「高債務率」與「高實際利率」的組合帶來的多難問題。

九是高度重視經濟復甦時政策退出帶來的風險問題。

十是應對未來風險挑戰,必須搶抓疫情期間我國經濟率先復甦窗口期,大力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相關焦點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1、新冠疫情導致的大流行和大封鎖是超級黑天鵝事件,成為導致中國經濟急劇下滑的核心原因,中美貿易衝突並沒有按照年前預期的那樣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走勢的核心因素。2、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國疫情管控方案+適度刺激的經濟紓困方案,是2020年中國經濟走出疫情困局的關鍵。
  • 2021年宏觀經濟與政策分析:料峭春來
    此外,中國的生產修復已經非常充分,對企業的政策扶持面臨退坡。 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中國的宏觀政策本身還是比較克制的,不管是廣義財政預算的安排,還是新 一輪信用擴張,幅度都要弱於此前幾輪周期(圖表 13)。在此情況下,如果貨幣、財政政策正常化 來得太快,經濟走弱可能也會來得較快,這是 2021年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所在。
  • 當全球機構下調美國2021年經濟預期時,他們為中國經濟投下了信任票!
    不同於世界銀行的是,IMF認為,2021年的下半年將會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開始。據IMF測算,2021年全球經濟將保持5.2%的增長速度。IMF在報告中提到,疫苗的研發進度以及以中國為代表的經濟體率先步入增長軌道,為2021年的全球經濟發展提振了信心。中國經濟,全球經濟增長重要引擎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網站,中國2020年全年經濟數據將於1月18日公布。
  • 國是論壇解讀:2021年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幹?
    中國網12月19日訊 由中新社主辦的「國是論壇:中央經濟工作會解讀——2021年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幹?」於19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認為,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明年中國經濟從內部看不確定性很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擴大內需等將成為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經濟安全的重點。
  • 萬字長文獨家解讀:2021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五大基本邏輯
    以下觀點節選自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執筆人為劉元春、劉曉光、閆衍,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本文字數:14021字閱讀時間:23分鐘2021年是中國疫後經濟的元年,是中國經濟持續復甦之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常態化的一年,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更是中國開啟十四五規劃實施戰略轉換的第一年。
  • 郭磊:尋找確定性——2021年宏觀環境展望
    我們可以把七種驅動力視為本輪復甦的「七種武器」:廣義財政通過基建和棚改帶動建築產業鏈;海外經濟復工帶動出口;設備開支周期帶動中遊;上半年需求後置、資產型通脹預期帶動地產;名義增長周期和收入預期回升驅動汽車;場景逐步恢復、消費約束逐步打開帶動服務業;5G產品周期和線上經濟崛起帶動消費電子。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至8%左右2021年是「雙循環」格局構建的關鍵一年,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投資見效快於消費,且能發揮引導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作用。而且由於出境遊難以快速恢復,國內遊、國內買成為新選擇,國人大量免稅需求將會回流。二是就業有望進一步好轉。隨著出口產業鏈在2020年下半年的啟動,以及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一度嚴峻的就業形勢已經明顯好轉,這將有助於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和消費信心回暖。三是政策將會進一步加力。
  • CSL資證國際外匯宏觀展望:2021年全球趨勢
    本網訊 2020年第四季我們的專業分析團隊共同制定了《 2021年全球外匯投資宏觀展望》。 2020年,全球經濟陷入動蕩,因為冠病疫情大流行通過封鎖迅速影響了經濟,封鎖阻礙了經濟活動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需求破壞。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目錄  - - - - -  1. 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式簡要回溯  2. 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展望  3. 對中長期方向的幾個粗淺判斷  4. 2021整體作業策略
  • 招商銀行研究院:2021年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展望
    若疫苗快速起效,將提振明年美歐經濟增速2-3個百分點。基準情形下,明年美國經濟增速為4.3%,歐元區為5.3%。但若剔除基數影響,僅考慮增長動能,美歐經濟或再度呈現出「美強歐弱」的格局。■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在疫苗問世、宏觀政策回歸中性的基準情形下,2021年GDP增速預計將達8.8%。
  • 中巖投資張挺出席"宏觀經濟論壇暨創新峰會」:疫情凸顯新經濟活力
    2020年12月18日,"宏觀經濟論壇暨創新峰會"在海南三亞舉行,本次論壇是「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卓越金融企業盛典」的三亞分會場,盛典的首場活動暨盛典頒獎儀式已於12月2日在上海成功舉辦。中巖投資作為卓越金融企業盛典評選的獲獎單位——「年度卓越影響力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受邀參加三亞論壇。
  • 廣發證券沈明高: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力度或不如預期 看長做短
    全球經濟復甦勢頭不減,企業盈利復甦疊加不再寬鬆的貨幣將引導市場走向何方?2021年,如何擺脫韭菜命運,守衛財富?新浪財經年度巨獻,推出年度策略會,邀請200+金麒麟分析師、50+優秀基金經理專場直播,為投資者打造「全明星陣容」,全面透析2021年A股機會和風險。
  • 「開局•開放」宏觀經濟論壇暨創新峰會圓滿落地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衝擊、國際局勢動蕩,中國抵住了內外壓力,快速實現經濟復甦,彰顯出了大國之風範;站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1年起點,我國又將如何找準方向,以嶄新姿態迎接「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
  • 陸挺:2021或許是難得休整之年
    提升投資效率的關鍵是通過市場化改革、硬化地方財政約束和優化城市化戰略,合理疏導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引導資金投向能夠打通瓶頸的中高端製造業和圍繞高科技發展的服務業。  為何2021年可能會是較為順利的一年?講五點原因。
  • 來者可追——2020年中期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展望
    疫情衝擊下,一季度全球主要國家經濟增速均斷崖式下跌,供需兩端的損傷呈現出顯著的結構性特徵,小微企業和低收入居民受創尤為嚴重。目前經濟供給端的修復具備彈性,但在常態化疫情的壓制下,需求恢復乏力,將使得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呈現出類似Nike商標的「廣義V型」修復。面對「新冠衰退」,各國普遍回歸凱恩斯主義,通過史無前例的天量貨幣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前瞻地看,全球宏觀政策「雙寬鬆」將至少持續至2021年末。
  • MBM視野 | 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2021年展望
    當前歐洲主要國家再度實施封鎖,經濟活動下降,今年四季度可能再現負增長,但收縮幅度將顯著小於二季度。若疫苗快速起效,將提振明年美歐經濟增速2-3個百分點。基準情形下,明年美國經濟增速為4.3%,歐元區為5.3%。但若剔除基數影響,僅考慮增長動能,美歐經濟或再度呈現出「美強歐弱」的格局。■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
  • 2021年海外宏觀:上半年經濟復甦確定性較強,下半年美國金融市場不...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王涵論宏觀」,作者:王涵等。投資要點2021年海外經濟或將處於衛生事件衝擊後的過渡之年。短期來看,上半年經濟復甦的確定性較強;但隨著經濟回歸常態,下半年市場關注點可能重回金融市場脆弱性、反壟斷、地緣政治等長期矛盾。
  • 李迅雷:2021年宏觀經濟展望與投資思考
    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最近幾年宏觀政策在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尋求平衡。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巨大衝擊下,貨幣大幅寬鬆,信用超額投放,政策偏向穩增長。在新經濟領域高增長的同時,房地產再度發力穩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直追09年。但貨幣刺激也導致宏觀槓桿率在一年之內上升近30個百分點,防風險任務再度增加。
  • 2021年中國營銷投資信心整體正向,企業營銷預算平均增長率達17% |...
    12月8日,秒針營銷科學院聯合全球數字營銷峰會(GDMS)及媒介360共同發布《2021中國數字營銷趨勢報告》。報告顯示,47%的廣告主預測2021年中國整體營銷投入將增加,12%認為將大幅增加,35%認為將小幅增加,中國營銷投資信心整體正向。新銳廣告主中,認為中國營銷投入增加的佔比達54%,遠超成熟廣告主的43%,正向信心更為強勁。
  • 當前宏觀邏輯的關鍵變量:新冠疫苗何時上市
    再次,疫苗可能也會助推中國經濟庫存和產能的同時回補。復工後中國工業企業庫存逐步下降,已從3月高點的14.9%降至6月的8.3%。正常趨勢下2020年四季度將再度回到低位;同時,製造業投資本輪修復滯後於地產和基建,資本開支周期應也在偏低位。2021年上半年可能會出現製造業庫存和產能的同時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