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皇帝召倭國公主侍寢後,為何直接關籠裡?皇帝:沒想出別的辦法

2020-12-10 李時針的時針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

唐朝將中國封建王朝推向了一個高峰,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坐上了大唐的皇位。他依靠當年打天下的那群老弟兄,東徵西討,大唐周邊的小部落不是被滅了,就是選擇臣服歸附。

倭國當時還沒有更名為「日本」,他們僅僅是一個偏遠地區的小國,星火之光哪裡膽敢跟日月爭輝?倭國地處偏遠的海邊地區,自古便是中原王朝的附屬,面對強大的唐朝,他們自然也只有臣服的份。為了發展壯大,他們曾派使者來唐朝學習,用以提高自己國家的整體水平。他們的武士刀,茶道等都有著唐朝的身影。

當然,他們為了博取唐朝皇帝的歡心,也不得不進貢當地的特產與珍寶以表心意。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鶴西去,皇位傳到了唐高宗李治手裡。這一下子讓扶桑的統治者心裡非常忐忑,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高宗李治的調性到底什麼樣,這誰也摸不清。

於是他們派高向玄理率領使臣前去朝賀高宗李治,除了使臣團隊之外,他還帶了大量的奇珍異寶並且還帶了本國最美麗的兩個公主。唐高宗見使臣不遠千裡來長安朝賀,又是帶禮物,又是送美人,自然是十分開心,對於他們繼續在唐朝學習的請求,自然是滿口應允,以彰顯大唐的氣概。

李治對於這兩個扶桑公主滿意,這讓他們喜出望外,正常來說,中原的皇帝是不接受別國上貢的美女,更別提納入後宮。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下,中原皇帝即便是選擇與別國和親,但一般不會接受別國送來的公主,更不要說納入後宮了。

這與中原文化有很大關係,一旦皇帝接受了別國的公主,自己在輩分上不就矮了一截?這讓泱泱大國的面子東掛得住,更別提生下皇子,萬一皇位再被這位有著別國血統的皇子搶走,後果將不堪設想。

高宗李治這次接受扶桑公主,讓他們喜出望外,如果這兩個人能在李治的後宮佔據一席之地,那扶桑將收穫更多的利益。可隨後發生的一件事卻讓扶桑的統治者心裡涼了半截,這兩位公主被李治召去侍寢,結果卻被關在了籠子裡。這到底發生什麼事了,讓使臣高向玄理很忐忑,他花重金買通守夜的侍衛,侍衛告訴他,他當時就聽到皇帝大叫一聲。

隨後皇帝便下令,侍衛將這兩個扶桑公主裝到籠子裡,這一度讓高向玄理有點摸不著頭腦。後來通過皇帝身邊的人,才最終將這個事情搞明白。

原來這兩位扶桑公主,早早的梳洗打扮,盛裝之後被送到皇帝的寢室,結果高宗李治興致滿滿地來到床前,被兩位臉上塗滿白色粉末,臉上沒有眉毛的女子嚇了一跳,只見這兩位女子塗著紅色的臉蛋,小紅嘴唇,一張嘴還露出了黑色的牙齒。

映著夜晚的燭光,李治被二人這恐怖的樣子嚇了一大跳,失聲大叫一聲。於是命人將這番打扮的二人關進了籠子,他可能在驚慌之下,也想不出其他好的辦法了。

原來是黑齒白臉的妝容惹的禍,那扶桑公主為何要這番打扮呢?這種裝扮有何特殊的含義呢?這有點「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

當時他們的這種裝束,其實是能看到幾分唐代女子的身影的,唐朝的仕女圖可以看到,唐朝女子將自己的眉毛剃掉,然後重新畫上眉毛,然後畫腮紅,配合的粉底,讓自己顯得更加白嫩水靈。隨著扶桑使者的學習,他們畢竟不能照搬,於是便在唐朝裝扮的基礎上,改良了一番。

也或者可以說,自己學得不到位,最終有點「東施效顰」,成為了另類的美。除此之外,這種裝束在當時只流行在扶桑貴族之間,是比較高貴且隆重的一件事。因此當公主被召喚侍寢,理應盛裝打扮一番,卻沒有想到一下子驚嚇了皇帝,惹出這麼大的笑話。

事情最終也被弄清楚了,李治也原諒了這兩位公主,但從此之後再也沒有找她們侍寢。至於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當天皇帝有點失態,感覺比較尷尬,也有可能是他留下了陰影吧。

但通過這件事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差異真的會鬧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還有一點值得我們反思,我們在借鑑別的文化的同時,該怎麼做到既不照搬,而又能吸收精華去除糟粕。杜絕類似東施效顰現象出現,才是我們最應該反思的事情。

#唐高宗李治#

相關焦點

  • 唐朝皇帝寵幸完日本公主,為何直接關籠裡?網友:是你也這樣做
    ▲唐王朝時四方來賀的長安城那麼問題來了,皇帝為何會做出此等行為呢?難道這兩位公主做出什麼不雅之事,惹得龍顏大怒?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得從唐太宗去世之後講起。▲日本人作出使唐朝圖當時的唐高宗李治見到珍寶以及這兩位美貌的公主後,十分滿意。
  • 為何古代皇帝命都短?看看當時的「侍寢制度」,難怪太監能長壽
    中國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封建時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即便他是皇上也會受到很多條條框框的約束。就拿「侍寢制度」來說,顧名思義這種制度就是服侍皇上休息。皇帝也不完全會按規矩來,誰讓他們權威最大呢,要是遇到自己特別喜歡的妃子,也會跟著自己的喜好走,如果皇帝沒遇到自己特別喜歡的妃子,就會按照規矩來。正因如此,佳麗們為了能得到皇上的寵幸,使出渾身解數,這就讓皇上不得不為了維繫後宮秩序,而做出平衡的舉動。
  • 皇帝為何不要年過50的妃子侍寢,年老色衰只是一點,真相太現實
    ——楊皇后《宮詞》古代封建社會是一個畸形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等級落差非常大,作為皇帝可以有揮之不盡的財富,作為平民卻要為三鬥米折腰,作為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美名其曰是為了傳宗接代,但是作為女人要是三心二意,那就會被視為敗類。這種等級制度最明顯的地方還屬皇宮,而且皇宮之中年過五十的妃子,很有可能就會被拋棄,不能再侍寢,這究竟是為何?
  • 唐朝皇上寵幸完日本公主,為啥直接關籠裡?網友:換你也這樣做
    日本在唐朝時期與中國交往甚密,因此他們為了討好唐朝皇帝會選擇進貢公主,不過唐朝的皇帝在寵幸完日本公主以後,將她們直接關進籠子裡,這是為何?唐朝的都城建立在長安,前來長安定居和遊玩的外國人也有很多。對於外國文化在本土的宣傳也比較包容開放,當外朝有人覲見時唐朝君主也會對其禮待。他們來交流學習,每來一趟都是滿載而歸。
  • 為何清朝嬪妃侍寢後不許留夜,真實原因難以啟齒
    但是身處在後宮的人可就不這麼想了,後宮用一個詞形容應該就是狼多肉少,皇帝每天想著今天要挑選那一個妃子侍寢,而妃子們想的卻是怎麼樣才能得到皇帝的寵幸,其實對於後宮的嬪妃來講,只有得到皇帝的寵幸,生下皇帝的孩子,這一生才算得上是真正擁有榮華富貴,否則就是在後宮當中消磨時間。
  • 隋唐皇帝稱「天子」,倭國國君稱「天弟」,日本與中國的面子之爭
    此時的倭國已經統一了200多年,社會各方面也有很大的發展,而中國剛結束亂世沒多久。在這種情況下倭國覺得與隋朝的差距沒有以前那麼懸殊了,自尊心也大大增強,於是想和隋朝進行「對等外交」進行交流。另一方面可能是為了刺探隋朝的態度,看隋朝將如何對待新羅和他們的紛爭。
  • 簡文帝司馬昱為了國家大計召長大黑醜的李陵容侍寢終於生下皇子
    後以冠族,初為會稽王妃,生子道生,為世子。永和四年,母子並失帝意,俱被幽廢,後遂以憂薨。鹹安二年,孝武帝即位,追尊曰順皇后,合葬高平陵,追贈後父遐特進、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釋文:簡文順皇后王簡姬,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王簡姬父親王遐的事跡,記載在《外戚傳》中。王簡姬因為出身世家冠族,最初為會稽王妃,生下了兒子司馬道生,為會稽王世子。
  • 延禧:純妃明明愛傅恆,為何甘願與皇帝「圓房」?你看瓔珞做了啥
    純妃與富察皇后一同入宮,但遲遲未肯侍寢,原因就在富察傅恆身上,第一次來到富察家就看見富察容音的弟弟傅恆,在一旁舞劍,純妃一眼就喜歡上他了,後面進宮後,更是為了傅恆不肯侍寢,經常用涼水洗澡就是為了讓自己感冒,保留自己的清白之身。
  • 日本古代為何被稱為倭國,是因為他們長得矮?
    日本學者一條兼良寫的《日本書紀纂疏》,認為倭國這稱呼來自口誤,「倭」其實是「吾國」的訛傳。他認為漢朝時,日本首次有人進入到漢朝疆域,漢人詢問這個人來自哪個國家,國名是什麼,這個人回答的是「吾國」但因為口音太重被別人聽成了「倭國」。「倭國」的稱呼就這麼誤打誤撞的出現了。
  • 日本用「倭國」這個名字用了700年,明白其含義後立馬改名
    光武帝劉秀即位後,日本島一個政權仰慕大漢神威,派遣使者向大漢朝貢並請求賜封。光武帝根據日本人的形象和地位賜予他們「倭奴國」的稱號,並賜「漢倭奴國王印」給其統治者,中國從此稱他們為倭奴國或倭國。既然是大漢皇帝親賜的,那肯定是比較高大上的,甚至在現今日本的古代地圖裡(漢朝時期),日本都用倭來表示自己,如圖:日本真正進入文明時期是從我國的南北朝以後,也就是日本的古墳時代。由於中國戰亂,大量中原人和朝鮮半島人湧入日本,給日本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日本島人才逐漸認識和深刻理解中華文化。
  • 為何古代公主大多都沒有子嗣,千年後屍骸出土,專家終於揭開真相
    古代公主的身份地位是非常尊貴的,畢竟公主是皇帝的女兒。即便古代女子身份地位低,但是投身於達官貴族家庭,哪怕女子的婚姻不能由自己做主,但一輩子至少吃喝無憂了。對於吃不飽穿不暖的家庭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不錯的命運了呢?然而,對於公主來說,卻全然不是如此。
  • 日本給大唐皇帝送來兩位公主,結果第二天就被關進牢籠,咋回事?
    他們曾向皇帝朝貢了兩位公主,不想中途卻出了事故,公主在第二天就被關進了籠子裡,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圖片:日本派人來華劇照 在遣唐使第三次來的時候,所派使節負責人是高向玄理,也就是公主在侍寢時出事故的主人公之一。 因為在他之前已經有過兩次遣唐使團來訪,大概知曉了唐朝的制度體系,其中包括聯姻制度,深知為了討唐朝皇帝的歡心,僅僅送日本當地的特產是不行的,或許送公主和親會更有效。
  • 古代敬事房的秘密,太監擠破頭想進,皇帝和嬪妃卻是非常無奈
    但是敬事房真正被了解最多的事務是安排妃子侍寢的事情和記錄皇帝跟妃子侍寢的時間,妃子懷孕的時間,皇子公主出生的時間,也正是因為皇帝的房事被他們掌管著,所以敬事房的太監在皇宮中的地位一升再升,很多的妃子輕易都是不敢招惹他們的。
  • 駙馬在外練兵,公主卻懷孕了,皇帝羞愧要殺了公主,駙馬:是我的
    人們更不會想到這種事,它只發生在平民身上,就連王公貴族甚至宮廷裡也是如此。道光帝於1782年繼位,因其子孫繁多,九子一女,又有十個公主,可謂家喻戶曉,但其中卻以壽安公主四公主為寵兒。一八四一年,道光皇帝以蒙古奈曼部郡王之子的名義為這位自己最寵愛的公主指婚,家世顯赫,除了離家鄉很遠外,沒有別的毛病。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做皇帝聽起來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每天只要批奏摺,看看書,想吃什麼山珍海味都有。那麼在清朝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一個字——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不自在。其實在清朝當皇帝是一件很沒有自由的事情。身為帝王,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被人注意著,一言一行都需要幾經斟酌之後再說出來。
  • 清朝妃嬪侍寢時,為何赤身用被子裹著送進去?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皇帝的妃子有很多,這個我們熟知歷史的,或者是看歷史劇的都是知道的。但是,唯獨清朝在對待妃子問題上,有點讓人感到疑惑。就是皇帝想要寵幸某一個妃子的時候,這個妃子必須要在洗乾淨的情況下,用被子包裹著送到皇帝的寢室當中。至少我們在影視劇裡,是有看到了這麼一幕的。
  • 體弱多病的麗妃,為何獨得鹹豐帝恩寵?她有的,慈禧、慈安都沒有
    歷史上的麗妃,落得何種下場可在晚清歷史上,麗妃雖然真實存在,但她在慈禧太后掌權後卻得到了非比尋常的恩遇:鹹豐十一年十一月,同治皇帝登基次日,麗妃就被晉封為麗皇貴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光緒皇帝登基後也就是說,慈禧太后掌權後,麗妃非但沒有遭到報復,反而被其予以了妥善安置。甚至,慈禧太后還破格將麗妃所出庶女,也就是鹹豐皇帝唯一的女兒晉封為「固倫公主」(嫡出公主封號),以示恩寵。《垂簾聽政》雖然對慈禧太后的形象演繹有著極大的藝術加工成分,但對於麗妃於鹹豐朝的受寵程度卻有著真實歷史依據。
  • 羋月傳:秦王讓羋姝侍寢,可羋姝卻不高興,羋姝:他把我當備胎
    其實這事跟羋月有關係,原本大王當晚是召了羋月侍寢,中途穆辛才來通報,說大王要來椒房殿,羋姝心生疑惑,便問了出口,這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羋月病了,這下子,大王要來的喜悅也被衝淡了一半,感情是因為羋月不能侍寢,自己是成了替補啊,這麼一想,羋姝哪兒還高興的起來?
  • 為什麼清朝妃子侍寢後不能留夜?真實原因讓人難以開口
    想一想,我們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家庭:非要生兒子,以為只有兒子才能延續香火,養家餬口(儘管很多時候只是想得漂亮);日本、韓國等許多國家的文化意識都受到古代中國文明的影響,他們的家族企業、繼承者都是嫡長子。為什麼乾隆皇帝期望富察皇后有個孩子,生一個就立他為太子?由於清以前的皇帝都是庶出,乾隆渴望能夠迎娶嫡子繼位,以打破這一尷尬。因此,古時候的嫡長子繼承制相當穩固,除非父親特別偏愛庶子,或者其他什麼情況,可能會受到小範圍的破壞,但基本上是不變的。然後有人就會問,古人到底怎麼想的,這麼對別的孩子不公平啊?
  • 和親公主大多不是皇帝親生,被聯姻的外族為何裝不知道?
    和親這個做法起源於劉邦,劉邦贏得天下後,匈奴一直都是他的心腹大患。公元前200年,劉邦御駕親徵。不料誤中圈套,大軍被圍困在了白登山,史稱白登之圍。事後劉邦並未感到輕鬆,匈奴的問題一日不解決,他就別想安穩當皇帝。謀士婁敬提議以聯姻的方式,來緩和雙方的關係。等到西漢國力恢復,再和匈奴開戰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