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興業 力主開放】
青山列屏,碧水流川。
開放興業的土主似一顆明珠,閃耀在沙坪垻區北部。
這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曾被譽為「千年鄉土,巴縣糧倉」。
》》》地名溯往 描摹土主形貌
古道涅槃 展開恢弘新篇
歷史上,一座座小鎮因古道而興。時移世易,一些小鎮隨古道消逝,有些卻厚積薄發,迎來新的繁華,因渝合古道而興的土主鎮便是其中之一。
渝合古道起於佛圖關,終於合川南津渡,北上與秦嶺山區驛路相接,南下聯繫渝黔古道與長江水路,是溝通重慶與合川,聯通全國的一條重要官道,烙印著巴人先祖探尋外世、渴求開放的足跡。土主鎮位於古道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商旅發達,加之當地民風純樸、資源富集,造就了土主的繁華,遠播「千年鄉土、巴縣糧倉」美名。
而今,渝合古道雖已不存,但對外開放的精髓卻影響深遠。國際通道、國內班列在這裡匯聚開行,土主再一次成為聯通全國乃至世界的交通節點。
鳳凰涅槃,歲月裡古道通達四方造就的繁榮之景,正以更恢弘的方式徐徐繪就。
四塘依舊 留住悠悠過往
重慶有橋都之稱,在重慶人兒時的記憶中,邁不過的便是家鄉的一座橋。就土主而言,那一座橋便是高灘橋。
高灘橋建於清代,屬五孔券拱石橋,曾經的橋身雕刻精妙絕倫,曾是重慶有名的古橋之一。但在當地人眼裡,高灘橋卻不存在,有的是四塘橋。所謂「塘」,是古代官方傳遞文書的樞紐。在渝合古道上,每隔15裡便設一塘,渝合古道第四塘位於土主境內。
高灘橋因臨近古道上的第四塘,所以一直被當地人稱作「四塘橋」。
而今,哪怕當地人,亦難說出「四塘橋」的由來,但這不妨礙「四塘橋」在這裡口口相傳。而只要「四塘橋」在,屬於古道的「四塘」記憶,便一直留存。
三聖歸隱 換得一世盛名
土主鎮三聖宮原是當地的清代宗教廟宇,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當年名氣頗大,三聖宮村也因其得名。
1940年,「和平將軍」張治中暫居於此,直至抗戰勝利。2007年,沙坪垻區開展對三聖宮舊址的搶救性修復工作,其後作為紀念館免費向遊客開放,取名——張治中舊居,曾經的三聖宮之名隨之歸隱。
如今,張治中舊居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遊客到此,亦可憑此重溫一段抗戰歷史。
》》》文脈相承 鑄就人文風流
雪湧雲飛 漫捲千年書香
距土主場鎮不足2裡,梁灘河於此處垂落於斷層之間,形成一道飛瀑盡落碧潭,是時水霧飛濺,望若雪飛。
相傳李白、蘇東坡等人曾至此遊歷並留下題刻,其中「雪湧雲飛」最為流傳,瀑布因此得名飛雪,傳名千古。
唐朝時,臨瀑而建寺廟,借飛雪之名。一瀑一寺,相得益彰,這裡成為文人墨客遊覽的勝地。
抗戰時期,郭沫若曾五次前往飛雪瀑布遊賞,留下《飛雪巖記勝》一文,其文亦寫盛景亦記當地風情,土主之名隨文傳遍四方。
上世紀80年代,土主鎮文化站主辦的第一份報紙面世,取名《飛雪崖》。以飛雪為名,實因「飛雪」承載了土主千年文風之盛。
時至今日,「飛雪」早已深種土主,人們從它的詩詞刻字裡探尋土主的悠悠歲月。
版書春秋 記錄時下幸福
在土主鎮土主社區,版畫作品《土主的昨天、今天、明天》最是抓人眼球,其上雕刻土主地域文化標誌,生動形象。
一直以來,土主版畫致力於刻畫鄉土風情,尤其是傳承人高澤泉,他用手中刀、筆,刻出土主的千年風貌和土主人的幸福生活,更刻出土主搶抓戰略發展機遇,打造宜居宜業之地的美好願景。這便是《土主的昨天、今天、明天》版畫的由來。
而今,土主版畫正逐漸走進土主的學校、社區和院壩。這一傳統文化在土主誕生,也在這裡播撒種子,刻畫土主更美的風景。
修復歲月 雕琢鄉愁風韻
因古道之便,土主歷來人丁興旺、商貿發達,這也造就了一批批技藝精湛的手藝人。 精通古舊家居修復的劉成興便是其中之一。
劉成興外號「家具醫生」,最擅長修復各種傳統家具,把它們永遠留在過去的時光裡。這手藝是家傳,至今已傳承了一百餘年。
修復中,劉成興始終堅持古法,全靠一敲一鑿、榫卯相接。精雕細琢中,過往的時光被修復,家具的靈魂也被重新喚醒。這些靈魂珍藏著時光的故事,是傳統古家具自帶的鄉愁風韻。
時間久了,劉成興與他修復的古家具自然融入時光裡,成為故事,也成為土主記憶的一部分。
》》》新篇永續 聚力開放發展
新城崛起 賦能文旅發展
時光荏苒,土主進入新的發展紀元,昨日積澱為財富,未來聚焦在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城——重慶融創文旅城。
佔地6700餘畝的重慶融創文旅城,以建設世界級的都市文化旅遊勝地為目標,致力於打造最具特色的文旅融合項目。
依託文旅城的打造,土主正進行著一場蝶變。
全新的城市風貌、完善的基礎設施賦予了城市新的定義;全功能商業綜合體豐富了立體化的商業模式;主題樂園、酒店群填補了旅遊資源空白;涵蓋幼、小、初一體化的優質教育平臺,優化了高端教育資源;精品住宅取代了傳統的農田瓦舍。
城市的便捷交通、商業娛樂和優質教育、自然人文景觀匯聚,文旅資源的融合打造為土主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機遇集成 勇闖開放之路
隨著西南最大鐵路貨櫃中心站和編組站建成投用,土主的區位優勢逐漸凸顯,獨佔的通道優勢為土主打開對外開放之門。
2007年,市政府在此設立西部現代物流園區,2011年3月19日,中國第一條中歐班列在此首發成功;隨後,西部陸海新通道實現了與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聯接;「渝滿俄」專列、「渝甬」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形成了東西南北「四向齊發」的國際通道網絡,2019年更名為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
土主依託獨佔的通道優勢,成為輻射整個中國西部,連接中亞和歐洲的重要鐵路樞紐地。隨著重慶對外開放的腳步,土主人一路披荊斬棘,秉承開放進取的精神,積極融入開放發展大格局,土主也成為了重慶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躋身於西部內陸開放的最前沿。
路網蔓延 闊步邁向未來
政通人和,路暢業興。完善的交通路網的布局為土主鎮未來的開放打通了「任督二脈」,插上騰飛翅膀。
快速路一縱線(科學大道)、二橫線,一縱一橫穿土主而過,打開土主的市內「四向通道」;西井幹道、青鳳連接道的貫通,讓土主連接上向外的高速大動脈;土主隧道、禮嘉大橋的相連,將衝破山河的阻隔;軌道7號線、15號線、17號線的規劃與布局,更是打破時間與空間,拉近土主與主城各區間的距離。四通八達、通往遠方的路已經在土主人腳下逐漸成型。
作為沙坪垻對外開放橋頭堡,開放包容的新一代土主人正滿懷激揚之志,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奮力寫就「科創智核、開放高地、文化名城、美麗都市」願景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