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文鈔:若無誠心,即難獲益,是自障蔽,非菩薩咎

2021-01-08 弘化社

2019年已過317天 慎勿放逸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上堂法語廿一

原文節選:

菩薩清涼月 遊於畢竟空

眾生心水靜 菩提影現中

菩薩念念欲度眾生,眾生心心憶念菩薩,猶如兩鏡交含,千珠互現,感應道交,自蒙濟度。若無誠心,即難獲益,是自障蔽,非菩薩咎jiù。圓通大士,誓願宏深,濟度無方,津梁罔測。剎剎塵塵,在在處處,有求皆應,無感不通。如一月普印於千江,了無前後差別之異,而千江俱現乎一月,或有明暗去來之殊。須知菩薩之心如月,眾生之心如水,水清而靜,則月現全體,月非取水而遽jù來。水濁而動,則月無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在水則有清濁動靜,在月則無取捨去來。若依此義,以感菩薩,定然業障消除,智慧開發,了自心於當念,成佛果於將來。

今譯參考:

菩薩清涼月 遊於畢竟空

眾生心水靜 菩提影現中

菩薩念念欲度眾生,眾生心心憶念菩薩,猶如兩鏡相對,互相含攝,千珠羅網,互相影現,感應道交,自然蒙受菩薩濟度。如果沒有誠心,就很難獲得利益,這是自己障蔽,不是菩薩的過錯。觀音大士,誓願宏深,濟度眾生沒有固定方式,法門津梁,不可測度。剎剎塵塵,在在處處,有求皆應,無感不通。如同一月普印千江水,沒有前後差別的不同,而千江都現出一個月亮,只是或許有明暗去來的差別罷了。必須知道菩薩的心如同月亮,眾生的心如同千江之水,水清澄而靜止,月亮就在水中現出全體,月亮不會分別是什麼水而突然來臨。水混濁而亂動,那麼月亮就在水中沒有固定的光明,月亮不會捨棄水的混濁亂動而突然離去。在水這一邊,有清、濁、動、靜;在月亮這一邊,沒有取、舍、去、來。如果依照這個義理,來感應菩薩,一定業障消除,智慧開發,明了自心在當下一念,成就佛果在將來之時。——如誠法師譯

相關焦點

  • 告訴你哪裡的菩薩最靈,只要有誠心,哪裡的菩薩都靈
    哪裡的觀音菩薩最靈?心誠則靈為何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就變得很靈呢?,難道就是因為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嗎?觀世音菩薩之所以有這麼大的信仰,能夠深入人心,就是因為其大悲願力之故。這種力量普於十方無盡法界,普現色身。所謂但有利益,無不興崇;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普陀山乃菩薩應跡之處,欲令眾生投誠有地,而示跡此山;豈有菩薩唯在普陀山,而不在他處的道理?
  • 文鈔讀書會共修第159天丨自誓受戒
    【發願】  弟子某某,今向西方三聖,如對目前發此誓願:願具誠信切願,念佛真行,決定求生西方淨土,故於今日乃至千日,與大眾共修《印光法師文鈔》,日日聞思,依教奉行,不間斷,不懈怠,不退失,直至圓滿。並願以此功德,普與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同生西方淨土中,共證無上菩提道。
  • 菩薩止持之大乘學處
    此四重戒乃菩薩律儀之本:「上品纏犯」即為斷舍(失戒)。所謂「防非止惡」,以此貪、慳、嗔、痴為最重惡;菩薩現行「他勝處法」,便有舍菩薩淨戒律儀之危機。菩薩任犯一條重罪(嚴重違犯),其現生便不得攝集菩提資糧及證初地。受學菩薩大戒須以智慧為先導,應對經論有深切學修,具足正見,才能善持此戒。且制戒精神,本著菩薩修行的優良標準,注重發心。
  • 學文鈔:一刀兩斷,切不可藕斷絲不斷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復湯文煊居士書原文節選: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其不能為堯舜,不能作佛者,乃不立志之所致也。無志,則不生慚愧,安於凡愚,便長劫輪迴於三途六道中,莫之能出也。汝既發慚愧心,發希聖希賢,學佛學祖之心,固是宿生善根所使。然當日新又新,俾從前之種種不正當之念慮:完全拋卻,一刀兩斷。切不可藕斷絲不斷,纏綿因循,則必至不久仍歸故轍,依舊埋沒於十種惡業之中。致本具之明明德佛性,皆被彼障蔽而不得顯現。以作聖作佛之姿,為閻羅之囚,獄卒之對,可不哀哉。
  • 《金剛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一)「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時須菩提代表眾生向佛陀提問,這也是在第二品善現啟請分中已經提問過的問題,因為這是本經的重點核心內容,所以這裡再次重複強調其重要性。
  • 佛教 地藏王菩薩
    這時陽上的子女、親人可虔誠的替亡者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可以替亡者齋僧、恭塑地藏菩薩像、印地藏經、地藏像、或布施亡者生前最喜愛的東西拿來供佛等,都可使亡靈脫離地獄之苦。2、對於嬰靈、產婦:若有媽媽們不小心在懷孕過程中,因種種原因造成墮胎或流產,只要誠心的在地藏菩薩前,供養地藏菩薩或誦地藏經,祈求地藏菩薩慈悲加被,帶領嬰靈解脫痛苦,給予安慰。那產婦呢?
  •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若著了佛菩薩相飾品的形狀相,便迷失了黃金的本來面目,離佛相,離菩薩相、離飾品相,便認識黃金的非相——黃金不是一切相,但黃金能造種種相。就在眼前,眼前的一切相都可以空掉、可以非,覺一切和合相即是空相,即名為無上覺。
  • 海濤法師開示:觀音的慈悲,尋聲救苦,即垂慈佑!
    【觀音菩薩偈】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徧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時灑,手內楊柳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現補充:印光大師在《印光法師文鈔》中,也曾勸勉淨業行者,兼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觀音聖號,乃現今之大恃怙,當勸一切人念」。觀音 大士,於無量劫,久成佛道;為度眾生,不離寂光,現菩薩身。
  • 學文鈔:唯以自利利他,己立立人為志事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南通金沙區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原文節選:事業者,即以身率物,宏揚佛化,唯以自利利他,己立立人為志事。於虛名浮利,略不縈心。於倫理清規,決不違犯。世出世間,無一事不以身為本者。本若不立,縱有作為,悉是場面上事。既非真修,必招外侮。反令邪見人據此以謗佛法。自他二利既失,生死大事何了。若是入林林友,各發金剛堅固之心,誓行自他兼利之事。盡倫學儒,盡性學佛。追蹤過去先覺,不肯稍涉退屈。是名真佛弟子,是名真大丈夫。則居士之名實事業,可以光輝即世,垂裕後昆矣。
  • 佛法修學的三個果位,阿羅漢.菩薩.佛
    經歷了十二年的求索.問道.苦行,從最初苦行林短暫的停留,到最後訪問阿羅藍仙人,這是當時古印度數論派的權威,依他的教法修行可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六道輪迴裡天界的最高處,也是當時印度修行者智慧的最高峰。當然也很了不起,至少在當時六道的情形古印度的修行者己瞭然於胸。
  • 菩薩一手持蓮花一手持刀劍
    菩薩要學金剛法漢地菩薩尤缺此=============修學菩薩要智慧學會善巧應萬緣是對內不對外菩薩行菩薩道我且無無我無人無眾生豈有內外分內即是外外亦是內=============菩薩還善護自身二邊相害更深深即受無益無福增長苦還增他者罪地獄更深深=============故應學習金剛慧
  • 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 有求必應 轉載增福見者得福 二月十九
    《佛說法集經》中觀世音菩薩說:"菩薩若行大悲,一切諸佛法如在掌中。"因為大乘的發菩提心,廣度眾生,就是"菩提所緣,緣苦眾生"的悲心發動。悲心人皆有之,而沒有菩薩的廣大,但能通過不斷修學發揮悲心,成為無窮的深廣。沒有悲心所修的功德是人天果報或小乘功德。若具有悲心,一切修行都是成就果德的因緣。所以經中總是說"大悲為上首"。
  • 妙印法師:拜佛時突然佛菩薩顯身,拜嗎?若拜,是魔變的怎麼辦?
    學 佛 答 疑釋迦稚子:小僧有一問題,需大德解答,關於相的問題。比如突然佛菩薩顯身,拜嗎?若不拜是傲慢?若拜,若是魔變的怎麼辦?我凡夫無此慧眼不識得佛祖,比如有一天佛菩薩顯身了 那怎麼辦?不理他麼??定中見的/夢中見的/平時見的這些有相的都是假的,這我知道,但是假的不拜?比如玄奘大師在印度有一次非要去那一處經常佛菩薩顯聖的地方去看看,結果大師誠心的拜懺悔,後來也感的菩薩顯現,這如何解釋?假的麼?
  • 闡釋經典|傳印長老:天台六即佛義(建議收藏)
    是諸眾生為諸無量億煩惱等之所覆蔽,不識佛性。若盡煩惱,爾時乃得證知了了,如彼力士於明鏡中見其寶珠。善男子!如來秘藏如是不可思議。若智信具足,聞一念即是,信故不傍,智故不懼,初後皆是。若無信,高推聖境非已智分;若無智,起增上慢謂已均佛;初後俱非。為此事故,須知六即。[17]由此可知,所謂圓教圓理,必須是事理具足,相輔相成。天台六即佛義,便是為了防止那些執理廢事、自誤誤人和高推聖境、自甘凡愚的弊害。吾人為佛弟子者,對於這一佛法中的重大著眼點,特宜措心!
  • 立言存道 一代清官張伯行與《唐宋八大家文鈔》
    上圖是明代茅坤編寫《唐宋八大家文鈔》書影,茅坤不僅對每篇文章都有評點,而且對八大家的文章分別有一個總評,這一體例也為清朝張伯行採用。下圖是張伯行編寫《唐宋八大家文鈔》書影,這一頁展示的是曾鞏的文章,張伯行對曾鞏尤其推崇,這是與茅坤版本不同之處。
  • 印光大師:男若真修,出家更容易修行,女若真修,出家反難修行
    我們在家人很難理解出家之人,也不知道什麼人可以出家,更不知道出家是大丈夫所為之事,如印光大師所說:「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複本性,宏法道以利眾生者,不能也。
  • 地藏王菩薩下凡,請接下地藏菩薩送給你的三道靈符!保佑你...
    滅定業真言是滅定業的咒,該咒是地藏王菩薩所說,誠心誦讀此咒可以消滅一定要報應的罪業。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ōng,bō là mò lín tuó níng,suō pó hē。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賜靈符今天,地藏菩薩下凡送給你三道靈符,無論大人小孩,老人父女,今日若虔誠頂禮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便會護佑您所求皆得圓滿!行善積德,為自己和家人積累無量功德和福報!今天,地藏菩薩下凡送給你三道靈符,無論大人小孩,老人父女,今日若虔誠頂禮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便會護佑您所求皆得圓滿!
  • 菩薩無住相布施,……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直譯--「須菩提!若菩薩不住於相而行布施,福德也是像虛空一樣不可思議不可計量!須菩提!菩薩應當如我所教導之方法而安住,要不住相布施,如是安住。」
  • 馬鳴菩薩《一百五十贊佛頌》
    慈念遍眾生 於己偏無愛悲願無邊際 逐器化群生隨處皆饒益 猶如散祭食深心念一切 恆不舍須臾利彼反遭辱 由咎非佛作慈音演妙義 誠諦非虛說無非處非時 亦無非器轉尊言不虛發 聞者悉勤修一路勝方便 無雜可修學初中後盡善 餘教所皆無如斯一向善 狂愚起謗心此教若生嫌 無怨與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