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的人工智慧專業究竟在幹什麼?

2020-12-17 澎湃新聞

提到人工智慧……

還是這樣的……

你腦海中浮現的畫

面是這樣的……

好了,現在請系好安全帶

讓小編帶你來到真實的人工智慧世界

西工大的人工智慧專業

原來是幹這個的……

1.外太空環境智能感知

地面接收站

天文望遠鏡

光學暗室仿真實驗平臺

張豔寧教授團隊與航天學院合作,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外太空環境,尤其是太空垃圾進行智能感知,預防太空垃圾對衛星等造成損傷。

2.群智感知與計算

於志文教授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群智感知與計算研究,微軟學術群智感知(crowd sensing)相關科研機構排名中,西北工業大學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率先以原始碼公開的方式發布通用的「群智感知作業系統平臺」——CrowdOS。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城市精準管理的新型群智感知技術及應用」項目,讓城市管理更「智慧」。

3.多源協同黃河洪水冰凌監測

與黃河水利委員會信息中心、黃河水利科學院研究院、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等單位合作,針對黃河洪水凌汛防災減災救災等重大應用需求,開展基於多源遙感圖像的黃河洪水凌汛協同監測與預測技術,為防洪防凌減災提供關鍵支撐。

4.無人系統智能視覺感知

無人機對地大場景三維重建

研發新一代智能無人系統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西工大無人系統智能視覺感知團隊通過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導航控制等跨學科交叉,開展前瞻性、基礎性、集成性科技創新,突破無人系統智能視覺感知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群,確保我國無人系統智能視覺感知技術領先、自主、可控,是無人系統創新體系的中堅力量之一。

給無人機裝上「慧眼」和「大腦」,讓無人機真正實現自己看路、自己判斷、自動駕駛,從而實現無人機的自主飛行、自主探測、自主降落。

5.無源智能感知

通過WiFi信號,感知家中主人的活動,讓智能家電等設備隨時按照主人的行為進行調節。比如,當你剛坐在沙發前,電視機便自動打開。如果有陌生人闖入,感知系統還能報警。

6.智慧城市及犯罪監測

通過對城市多源大數據(包括地理標記數據、計程車交通數據、治安投訴熱線數據等)進行多源融合與智能分析,形成一個預防、監控犯罪的智能系統,提前、快速發現異常、危險事件,服務社會公共安全管理。

7.智能化大場景三維重建

只要安裝一款軟體,通過一部手機就能實現現實場景的虛擬3D仿真。與此同時,還能實現虛擬場景中實物的智能識別,比如,對樹木、建築、人的識別。該技術可應用於國土安全、災害防控、城市規劃、虛擬實境等領域,有著廣闊的科研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

8.生物醫學圖像處理

圍繞肺癌早期篩查及診斷,研發胸部CT閱片機器人。圍繞「兩癌篩查」重大需求,突破「超大尺寸圖像小樣本深度學習」等核心技術,研發創新的病理顯微圖像處理、分析和自動報告系統。

目前,已經在神經退化性疾病和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鑑別診斷和病灶勾畫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獲得了ISBI 2019「急性白血病惡性B-淋巴母細胞分類競賽」第一名。

9.智能語音處理

圍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擬人化人機互動的重大需求,在多項語音識別、關鍵詞檢出、語音增強、聲紋識別國際評測中取得第一名。入選2019《網際網路周刊》中國人工智慧高校排行十大頂尖實驗室。

與騰訊、雲知聲等建有智能語音與多媒體聯合實驗室,與華為、阿里巴巴、騰訊、搜狗、微軟、字節跳動、愛奇藝等企業開展廣泛深入、多層次的產學研合作,研究成果應用於百度、華為、小米、微軟、騰訊等的語音搜索、智能音箱、智能玩具、手機語音助手、錄音筆、智能手錶、智能電視、在線語言學習、遠程語音會議、AI開放平臺和雲端信息服務中,產生了較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10.眼動跟蹤技術

及視覺注意力機制

將眼動跟蹤這一高新技術引入智能移動增強現實的研究中,在實現相應的成像顯示、跟蹤與定位、交互技術創新研究基礎上,發展出一種新型智能移動增強現實系統。

11.智能成像技術

致力於真實場景的識別和重構。團隊利用多視光場計算理論及應用、動態光場重建,將真實場景中的光線等還原到虛擬場景中,從而讓觀眾在虛擬場景中的體驗與現實場景高度相似。例如,虛擬博物館、全視角的體育賽事轉播、沉浸式交互式的觀看體驗等。

光場成像研究是新一代城市級安防、自動駕駛和VR/AR等智能系統的共性技術,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重點的核心技術之一。目前項目組已經獲得了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支持。研究工作的成果已經在國家電網、華為公司等得到了推廣和應用。

12.人工智慧晶片

學校承擔國家重點項目,主要針對人工智慧領域的硬體研究,特別是人工智慧晶片的研究。開展了軟硬體協同的深度學習領域專用加速器和智能傳感器的研製。

西工大人工智慧

專業牛在哪兒?

在人工智慧領域,西工大長期聚焦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國際前沿尖端技術,在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領域,不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2019年,《教育部關於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我校獲批建設首批「人工智慧」本科新專業資格,全國共有35所。

西工大人工智慧專業有專業教師上百名,教授32名,副教授61名。其中包括雙聘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

西北工業大學是國內較早在本科階段開設模式識別、人工智慧等方向課程的高校,編著出版全國第一部《人工智慧導論》、《數字圖像處理》等教材。

西工大計算機學院張遵濂教授1982年組織陝西省第一期人工智慧討論班,1987年創建西工大人工智慧教研室。何華燦教授從1978年開始開展人工智慧領域研究,其主編的《人工智慧導論》中文教材於1983年出版,是我國第一部人工智慧方向的教科書。

西工大在人工智慧領域多次獲得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大賽、中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國際機器人聯盟機器人世界盃等國內外機器人比賽的冠軍。

與阿里巴巴達摩院開展智能語音方向的博士後人才培養。

在Interspeech2020深度語音降噪競賽、2017 Zerospeech零資源語音建模競賽、2018遠場語音識別國際評測中獲得佳績。

西北工業大學人工智慧專業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以「三航」、「空天地海」大數據為特色,重點關注智能感知、大數據智能、圖像處理、語音識別等方向,並通過這些方向進一步支持航空、航天、航海、材料、生物醫學等具體應用領域的需求。

人工智慧專業致力於培養人格健全,德才兼修,具有良好專業素質的人工智慧領域複合型、創新型、引領型人才,培養方案將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基礎,體現「軟硬結合、注重系統、強化實踐」的傳統特色,構建「厚基礎、寬口徑、特色方向結合」的課程體系,適應國家信息領域和相關學科交叉協同發展的需要。

在往期推送「給你24個理由,和'我'墜入愛河」中,暱稱為:L L 、.、周放、Caption Butler. 、ʚÖɞ 四位小夥伴留言點讚數最高,請私信小編你的郵寄地址,為你送上工大定製巧克力。

往期精彩:

版權所有

來源丨計算機學院 黨委宣傳部

編輯丨張家

我知道你

原標題:《西工大的人工智慧專業究竟在幹什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西工大何明一教授受聘擔任IEEE遙感學報副主編
    西工大新聞網8月3日電(張易凡 梅少輝)近日,我校電子信息學院何明一教授受聘擔任國際遙感學會(GRSS)主辦的IEEE地學與遙感彙刊(IEEETransactionson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TGRS)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
  • 西工大的「魔鬼魚」長大了!將來還會「長」出「耳朵」和...
    9月17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熱帶「魔鬼魚」為何出現在這裡?「頭部」扁而寬,「尾部」扁而尖,「翅膀」(翼狀鰭)和身體融為一體。去年「魔鬼魚」剛剛落戶西工大時,它在遊泳池裡撲動、滑翔、急停、轉彎、穿越……好不自在。那時它還很靈動小巧,只有10kg。
  • 西南大學西塔學院赴西工大瑪麗女王工程學院調研
    西工大新聞網11月27日電(梁在軍)11月25日下午,西南大學西塔學院黨總支書記王靜一行3人來訪西工大瑪麗女王工程學院,就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相關工作開展進行調研。王靜表示,西工大瑪麗女王工程學院在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取得了顯著成績和良好聲譽,對於西塔學院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孔傑表示,希望雙方能夠繼續加強交流,共同推動國內中外合作辦學事業的發展。會後,王靜一行參觀了學院辦公區和教學區。(審稿:孔傑)
  • 生源質量第一,工科排名第一的清華大學,為何會「輸給」西工大?
    11月29日,正在廣西舉行的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上,西北工業大學展示了最新研發的柔性電子顯示屏,這個顯示屏如同一張A4紙,可以隨意彎曲,輕便而且不產生什麼熱量,讓人驚嘆。
  • 去年大火的西工大「魔鬼魚」長大了,胖了90公斤,還多了很多新技能
    去年大火的西工大「魔鬼魚」(仿蝠鱝智能水下航行器)今年長大了,從10kg長到了100kg,下潛深度、續航時間、搭載能力、推進速度等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遊泳館裡出現了一條「魔鬼魚」去年8月,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遊泳館裡出現了一條「魔鬼魚」。
  • 西工大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正式院士
    西工大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正式院士 2020-11-03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火熱的人工智慧專業與機器人工程專業到底有什麼區別?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工程專業,剛列入本科專業招生,就得到了廣大考生的大力追捧。從最初的幾所院校,到現在的上百所招生,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據央視新聞數據顯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工程專業已成為了2020年十大熱搜專業之一。
  • 西工大發出首批高考錄取通知書:動漫小遊戲讓大學新生提前翱翔校園
    記者今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今年首批錄取通知書發出,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該校的錄取通知書使用了先進的實景vR技術,設計了「西工大夢幻之旅」動漫小遊戲。新生拿到通知書後,掃碼便可打「通關」遊戲,在遊戲中提前熟悉學校情況,將大學新生教育前置。
  • 亞琛工大這個專業,錄取之後6個專業隨便挑?
    學生可以選擇各個專業領域來加深這些主題的廣泛跨學科範圍。有經濟問題的學生,學校會直接提供項目兼職。柏林工大專業:土木系統工程碩士申請日期:5月15日截止複雜的基礎設施和建築系統網絡構成了21世紀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支柱。
  • 這位85後教授真牛,在頂級期刊Science發表論文,西工大第4篇!
    該論文也是繼6月22日西工大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團隊以西工大為通訊單位,在同一期《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3篇論文之後,我校2019年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第4篇研究論文,彰顯了西工大在基礎研究領域接連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現了我校在「雙一流」建設進程中邁出的堅實步伐。
  • 美國兩次制裁:「國防七子」全部上榜,西工大遭遇長期封鎖
    同時,西工大在美國的評價如何?目前,我國共有7所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高校,即「國防七子」。哈工大的工科實力,目前穩居我國第二,僅次於清華!學校在第四輪學科評估、國家科技三大獎等多方面的表現都位於工業和信息化部七所高校之首;但也由於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緣故,錄取分數線並不是其中最高的。不過,學校始終立足航天,服務國防,早已是公認的「國防七子」之首。因此,學校也是最讓美國忌憚的中國高校之一。
  • Mays教授受聘為西工大客座教授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9日電 (顧軍渭)11月13日上午11時,學校在國際合作處會議室舉行客座教授聘任儀式,聘請美國田納西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的Jimmy W. Mays教授為西工大客座教授。
  • 2020年全國高中清北人數排行榜發布:西工大附中全國第4名
    西安市  西安市的五大名校可以說是包攬了本省高考的狀元、頂尖分段的全部學生,尤其以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鐵一中這三校為主。  其中,西工大附中、鐵一中在整體實力領先,而高新一中則在培養尖子生方面更勝一籌。  而西安交大附中、陝師大附中兩所老牌五大名校也頹勢明顯,無力與前三抗衡。
  • 德國留學,慕尼黑工大值得申請的聯合多校培養專業!好處狠多!
    不好意思,我感覺今天的自己,就是一顆大大的安利德國大學這些聯合培養項目,在好多專業都有。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慕尼黑工大理工科的聯合培養項目。PS:不是這些專業的同學也不要急,我們後面會一一整理德國留學-慕尼黑工大的多校聯合培養項目德國留學慕尼黑工大--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aterials 材料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辦院校:Technische
  • 哈工大(深圳)「如日中天」,完勝校本部,超過「老鄰居」西交
    在軟科、校友會等機構的排名中,哈爾濱工業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是一對「老鄰居」,2020軟科排名,西交11名,哈工大12名;校友會排名也是如此,西交15名,哈工大16名。可以說在綜合實力上,這2所雙一流大學不差上下。
  • 申請「擠破頭」的日本工業大學,究竟學什麼?更有多所名校推薦
    形象地說,如果在日本說是東工大的學生,那麼走在路上就像自帶光環,別人和你講話都會客客氣氣,並在談話間期待你發表一些有知見的看法。 那麼,在東工大可以研究些什麼?當然,如果一定要說特色,那麼東工大近幾年特別火的專業就是情報理工學院,這是東工大的看板學科之一。
  • 西工大「魔鬼魚」研究再獲新進展
    西工大航海學院「仿生智能水下航行器」項目組成員表示。可是,為什麼要給小「蝠鱝」增重呢?「因為10kg的小『蝠鱝』在運動時,依靠柔性翼撲動推進。這種推進方式,使之能夠實現前遊、倒遊、原地轉彎、快速俯仰等高機動動作,但它的搭載能力卻不高、航程有限,無法滿足大範圍作業任務需求。」通俗點說,就是該航行器在搭載能力、續航時間、實際作業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
  • 西工大Acta Mater:單晶高溫合金不同晶面的雜晶形成
    論文第一作者為西工大郭嘉琛博士,通訊作者為西工大王楠教授。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0.116558該項研究工作利用雷射重熔技術對(001)、(011)和(111)晶面上的雜晶形成能力進行了對比研究。對於每一個平面,在確定初始基體取向後,使用了不同的雷射掃描方向。
  • 熱門專業,人工智慧
    【熱門專業】人工智慧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人工智慧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
  • 哈工大百年校慶,為國防航天而生,高文王海峰劉挺等AI大牛都是校友
    1971年,馬祖光在國家沒投一分錢,起步晚、起點低、物質條件差的情況下,在哈工大創辦中國的第一批雷射專業。馬祖光院士是我國從事雷射研究從基礎理論導出現實雷射成果的少數先驅者之一。他為人謙虛敬業,作為學術帶頭人組建並培植了哈工大重點雷射專業實驗室,為中國現代光學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