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三秋桂子
如今科技進步,市面上的電子產品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加上網際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手機電視,整日廢寢忘食。很多家長圖省心,放任孩子玩電子產品,最終卻釀成大禍追悔莫及。
最近,長沙市某醫院眼科收治了兩名女孩,都被查出來雙眼散光,其中一名女孩5歲,另一名年僅兩歲。
2歲的女童名叫奔奔(化名),據奔奔媽媽所說,自己和丈夫忙於工作經常不在家,孩子在家看電視經常一看就是一整天,夫妻二人覺得有電視陪著孩子不會哭鬧,非常省心,因此也基本沒怎麼管教過。
最近,奔奔媽媽忽然發現女兒看東西總是眯眼睛,察覺到不對勁,她趕緊帶女兒到醫院檢查,這才發現孩子的眼睛有嚴重的散光。
早前,安徽合肥有一名8歲的小孩圓圓(化名)喜歡上玩小遊戲,把手機當成了玩具,每天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
後來圓圓告訴家長自己看不清東西,到醫院一做檢查,才發現圓圓的視力已經降到了0.2,即便以後再愛護眼睛也無濟於事,最終還是會戴眼鏡。
長期玩電腦手機,情況嚴重的還會造成失明。鄭州一名3歲小孩童童(化名),父母也是忙於工作對孩子疏於管教。童童對著爸爸的平板愛不釋手,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玩遊戲看視頻。結果半年之間,一下子變成近視100度。
醫生建議藥水治療,但是童童爸媽忙著上班,沒辦法時刻盯緊孩子用藥,童童也絲毫沒有戒掉玩平板的癮。後來童童已經看不清電視畫面,父母這才重視起來,但為時已晚,童童複診時被診斷為視網膜剝離,已接近失明。
乾眼症、近視、遠視、弱勢、散光、視網膜脫落……這些眼部疾病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並且趨向於低齡化發展。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近視人群已達6億人,青少年近視率超過50%,居世界第一。與2019年相比,今年由於疫情學生在家上網課,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加長,導致近視率增加了11.7%。
除去遺傳因素和客觀條件影響,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導致青少年眼部疾病的一大殺手。
此外,過多、多早接觸電子產品,容易讓孩子睡眠時間不足,進而造成孩子注意力下降,學習熱情減退,缺乏自制力。而且電子產品都含有一定的輻射,時間久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和身體發育。
同時,玩電子產品上癮,接觸的環境範圍縮小,也會造成孩子焦慮、自閉,患上抑鬱症的可能大大增加。
因此,為避免造成孩子視力問題,家長應該嚴格重視起來,切勿讓電子產品對孩子造成危害。
1、嚴格控制使用時間和頻率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歲半以下的嬰幼兒不適合使用電子產品,2~5歲的兒童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非學習目的的使用電子產品單次不應超過15分鐘。
2、避免在昏暗環境下使用電子產品
為了躲避家長「查崗」,很多孩子喜歡藏在被窩裡偷偷玩手機。但是在昏暗環境下使用電子產品會讓眼部肌肉變得緊張,更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對眼睛造成損害,因此使用電子產品時不應該關燈。
3、按時做眼保健操,多參加戶外運動
學習壓力大的青少年可以根據視頻教程學做眼保健操。此外,相關科學數據表明,積極參加戶外活動能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因此青少年應該加強體育鍛鍊,多參加戶外活動,如籃球、足球、網球、排球、羽毛球、跳繩、遊泳、跑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