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你注意他們孩子的「塗鴉敏感期」了嗎?

2020-12-18 換個體例

很多家長在家裡都遇到過孩子們的階段,他們特別喜歡用筆亂塗亂畫,只要家裡有一個地方他們可以接觸,他們誰也活不下去,牆上、床上、鏡子上,到處都是孩子們留下的「戰果」。

從前,我帶著墨水去我姑媽家拜訪,大人和兩歲的侄子在起居室裡玩,兩個孩子的聲音大笑不時地從房間裡傳出,我們好奇地進去了,我們再也看不見了,我們把小侄子畫成小貓,成年人是由他造的哭笑不得,我們很快把這兩個小傢伙洗乾淨。

有時當你看到孩子們的塗鴉行為時,你的大腦會閃現:孩子們有必要學畫畫嗎?報名參加培訓班後,我還是經常收到老師的「小報告」,我的孩子不是上課淘氣就是到處亂跑,他們不僅學習繪畫不好,而且幹擾了其他孩子的繪畫。

當他們回家後,你會發現他們仍然會在家中找到每一個寶藏來執行「即興創作」,他們似乎對買的紙和刷子不感興趣,究竟為什麼?

兒童塗鴉行為是視覺空間智能發展不同階段的具體表現

凱洛是一位兒童藝術教育家,他仔細分析了兒童繪畫中20種基本的塗鴉線條。這是人類神經系統和肌肉高度協調的結果,這20種塗鴉線條與寶寶圖片的關係,就像磚塊與建築物的關係一樣,早期自發繪製的寶寶可以包括在20種基本類型的塗鴉線中中

實際上,每個孩子有「塗鴉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們特別喜歡用鋼筆佔據家裡的每個角落,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在手和手指的精細操作中變得更加靈活,他們可以隨意控制手中刷子的使用,這表明孩子們的「視覺空間智能」意識開始以特定的方式覺醒和進步。

視覺空間智能是指能夠準確地感知視覺空間,並展現出你所感覺到的表現的能力,這種智能包括對顏色、線條、形狀、形狀、空間及其關係的敏感度,他還包括在大腦中呈現視覺和空間概念並在空間矩陣中快速找到方向的能力。

簡言之,視覺空間智能是指通過對世界的仔細觀察和解釋,將自己對世界的理解與他人的全面交流。因此越是聰明的人在視覺空間裡,他們的視覺觀察力就越敏銳,這是他們成為畫家、雕塑家的先天條件,攝影師、設計師。所以當孩子們在「塗鴉敏感期」時,我們不應該因為擔心一些客觀原因而急於阻止他們。

兒童塗鴉行為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大腦發育狀況

孩子們喜歡畫畫,這對他們的大腦發育很有幫助。塗鴉是大腦對孩子的視覺體驗,是指肌肉進行動作協調的一種指令,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兒童大腦發育的狀態:

亂塗亂塗

當一個孩子僅僅能夠拿著一支筆時,他們只會執行無意識的塗抹,這種行為通常是1-2歲兒童手部肌肉發育良好的標誌,他們會對手指控制筆留下的各種痕跡感興趣,並不斷嘗試。

2受控抽象塗鴉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手部肌肉和骨骼活動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3-4歲兒童可以畫出一些不規則的圖形,這是兒童手部精細動作與視覺行為協調的結果。

三,有意識的混凝土塗鴉

5-6歲的孩子們變得越來越善於觀察,他們通過視覺記錄他們在大腦中看到的東西,大腦發出指令,他們讓手根據自己的想法畫出自己想要的畫,在這個時候,他們可以有意識地做一些簡單的創作。

兒童塗鴉行為能促進其身心健康

能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

塗鴉可以鍛鍊孩子的手部肌肉,他們的手指使用更為準確,手眼協調也得到了發展。

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塗鴉可以讓你在腦海中思考的孩子們畫出東西,並畫出你想通過自己的思維表達的東西,同時想像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提高。

3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塗鴉完成後,老師和家長總是會要求「你畫的是什麼呀?」,而孩子們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塗鴉內容,從而培養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如何響應對孩子的「塗鴉期」

1與孩子互動,成為他們的「塗鴉小夥伴」

每次女兒畫完畫,她都會仔細問孩子畫的意思,然後再創作,於是孩子就愛上了畫。Smart爸爸媽媽也可以嘗試參與創建子級,即使我們不擅長這些,我們也不需要關心畫的質量,父母的耐心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2創造塗鴉條件,使孩子們想畫、敢畫、愛畫

孩子們在一歲以後會逐漸對繪畫感興趣,我們不妨提前為孩子們規劃好創作空間:設計一道塗鴉牆,騰出一個相對較大的客廳空間,準備更多的白紙,告訴孩子們這是他的「繪畫地盤」,可以自己做決定,這樣孩子們在創作自己的作品時就能獲得強烈的滿足感,這樣他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玩耍,享受繪畫的過程。

3.自覺引導孩子將繪畫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

對生命的孩子們認知相對較小,大腦的連貫性邏輯不強,規則意識逐漸形成。因此在兒童繪畫中,我們不妨有意識地將一些生活常識,如「上北下南,左東右西」、「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紅燈停,綠燈行」融入繪畫中,讓兒童通過繪畫學習知識,提高繪畫興趣,也有助於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塗鴉階段是兒童大腦快速發育的重要時期,我們的支持是,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最大的安全感,我們的鼓勵可以讓孩子們獲得極大的滿足。我們也許不能完全理解孩子們繪畫的意圖,但一個鼓勵的微笑和一些溫和的評論是對對孩子最好的回應

相關焦點

  • 孩子經常亂塗亂畫?家長不要批評,其實這是孩子的塗鴉敏感期
    文/隋爸育兒經家長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讓自己非常抓狂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的亂塗亂畫。他們手中的畫筆就像被施了魔法,對他們充滿了吸引力,他們拿著自己畫筆隨意塗鴉,衣服、牆面、書本都成為了他們塗鴉的對象。家長常常會發現乾淨的牆面被孩子畫得亂七八糟,新換的衣服也被孩子弄上了各種顏色,面對這些,家長常常處於崩潰狀態認為孩子太調皮了,不免怒火中燒,通常會狠狠批評孩子。但是,這卻是家長對孩子的誤解,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種胡亂塗畫的情況,因為孩子正在經歷一個特殊的時期——塗鴉敏感期。
  • 牆壁、衣服上都是孩子的畫,面對塗鴉敏感期,不如試試放養式教育
    要我說啊,家長們先別急著指責他們,不妨放心大膽的讓他們去畫,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呢!一、你是否意識到孩子進入了"塗鴉敏感期"?三、捕捉到孩子的繪畫天賦,給孩子報班真的好嗎?記得有一位教育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孩子在6歲之前,還未認真握過筆,他們的天賦由此泯滅……"出於"個性教育"的心理,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出現塗鴉行為的時候,就想要送孩子去繪畫輔導班,讓接受繪畫訓練,從而能有一技之長。
  • 寶寶「塗鴉敏感期」,爸爸被畫成全網最靚「蜘蛛俠」,網友笑噴
    網友們了解了這位爸爸的「遭遇」以及被孩子塗鴉後的照片後都是不厚道地哈哈大笑,並忍不住調侃到:這位爸爸可以說是全網最靚的「蜘蛛俠」了,要記得好好感謝兒子。如果你家的寶寶也開始主動拿著畫筆在家中各處留下畫作的時候,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這意味著寶寶的塗鴉敏感期到來了。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所以,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望時,只要是不具危檢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寶寶進入感官敏感期,家長們要對寶寶各個感官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才能促進寶寶更好的發育。家長們可以在家中準備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
  • 孩子喜歡畫牆?面對「塗鴉敏感期」,家長可試試用阿倫森效應引導
    我們會逐漸教孩子怎麼拿筆,怎麼寫字。但是教孩子怎麼拿筆的同時,伴隨著另一個令無數家長困擾的問題,就是孩子開始在牆上,在地板,在桌子上亂塗亂畫。但是這些地方是不能亂塗亂畫的。有些家長一直強調這些地方不能畫,還特地去買了畫板,跟孩子說只能畫在畫板裡,可是孩子就是聽不進去。那麼他們為什麼會在牆上畫畫呢?又該怎麼解決呢?
  • 孩子不願分享,喜歡搶玩具?家長做好5點,幫孩子度過物權敏感期
    對於兩歲多的小朋友,爭奪玩具,為玩具哭鬧是帶孩子的家長們司空見慣的事。2~3歲是正是孩子物權意識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完全就是一個「自私的小霸主」。物權敏感期的孩子,會經常說這是我的,如果真是寶寶的東西,家長積極回應就好了,而不要認為孩子自私,其實他只是在強調他的主權。如果不是自己的,就如實告訴寶寶就好了。 2、側面引導,儘量避免正面和孩子「較真」。 當兒童物權敏感期出現時,要多多側面指導。
  • 孩子喜歡走高低不平的地方,原是「行走敏感期」來了,家長需把握
    一般情況下,行走敏感期出現在「手的敏感期」之後,此時的他們已經不滿足於用手探索世界了,所以腿和腳的功能就被喚醒了,這個期間內,寶寶強烈渴望用腳去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就是不停的行走,尤其是對於一些高低不平的地方,顯得格外鍾愛。而這個時間段內,也是寶寶學步的重要階段,對於家長來說,正確引導可以讓孩子更快更好的學會走路哦。
  • 寶寶吃手吃腳撕紙敏感期,家長學會引導,讓孩子更聰明
    如果我們帶孩子去上過早教,會發現早教其實就是讓孩子玩,比如玩一些感統的訓練,讓孩子玩搭積木,甚至讓孩子自由地塗鴉,還會美其名曰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事實上孩子的手腳靈活,確實可以刺激大腦發育。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鍛鍊自己大腦的動作和行為,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可能會錯過孩子這些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甚至加以阻攔,妨礙孩子的大腦發育。 三個月開始,孩子會慢慢出現喜歡吃手指的行為,在無聊的時候吃手指,在高興的時候吃手指,在不高興的時候也吃手指,好像除了睡覺和吃奶,吃手指變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非常平常的事情。
  • 家長抓住孩子的早教「敏感期」,夯實成長基礎
    而這種敏感性在孩子身上發揮作用的時候,它就像一道光線照到了事物上,這些事物就成為了孩子的整個世界。」兒童的敏感期,是早教的最好時期。只要有正確的教育模式引導,他們就會把目光投注在了學習上,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 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本來很乖,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他變得「不可理喻」,即便是上了幼兒園,仍然亂發脾氣,動不動就哭給你看,有的家長忍不住就會揍孩子,但是並沒有效果,孩子該怎麼鬧還是怎麼鬧。孩子上幼兒園這個階段正處於敏感期、叛逆期,他的這些表現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做的是接納、疏導,而不是「火上澆油」,讓孩子的行為更糟糕。
  • 孩子什麼時候啟蒙英語?家長了解發音敏感期,與孩子一起學英語
    看真人秀節目,那些明星孩子,一口純正美式英語,我們羨慕同時,感嘆自己沒有那個經濟實力,我們家長也想讓自己家孩子也能夠像他們一樣開口說英語,但是只是想。要知道,光想想不行動,孩子永遠學不會啊?有的家長說了,那我自己的英語也不好,我怎麼去教我的孩子呢?那我的錯誤口音不是把我的孩子也給教混了麼,到時候孩子一開口,遭到眾人的嘲笑,還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呢。
  • 哈佛研究:拉開孩子成績差距的是閱讀面!請家長抓住閱讀敏感期
    很多粉絲跟我留言吐槽,孩子看課本都難,更別提課外閱讀了,這道理跟孩子講了,他就是不聽怎麼辦!每次面對這樣的家長,我都會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要講究「天時地利」,所謂天時講得是閱讀的敏感期,地利是給孩子創造的閱讀環境。
  • 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你家寶寶也行
    而每個人的語言發育是在幼兒時就開始的,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優秀。朋友前幾天在群裡發了一個小視頻,視頻內容就是她6歲的女兒在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口語非常標準,並且語言表達很流利。
  • 蒙特梭利發現的6個兒童「主要敏感期」,家長至少要抓住4個以上
    通過對不同孩子的研究,提出在孩子在8歲前需要經歷30多個敏感期,而這其中最主要的,有口腔、語言、思維等6個敏感期。 處於敏感期的孩子會有超乎常人的學習興趣,這也是6歲前家長培養孩子習慣、行為、智力等能力的重要時期,以下這6個敏感期,家長至少要抓住4個以上,孩子更聰明,教育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 是自我意識敏感期!強迫「大方」會傷了孩子
    家長所能做的,是關注孩子敏感期的出現,並給與孩子有準備的環境,保護好孩子的敏感期,完成敏感期應該完成的發展,從而釋放出孩子內在的生命動力,為未來人格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一般在孩子一歲半到3歲之間出現,因為個性差異或早或晚。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到來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強調「我的」、愛說「不」,同時伴隨「打人」。
  • 孩子3歲10個月喜歡跳舞,音樂敏感期來了,我該報個啟蒙班嗎?
    最近,孩子總是對著自己喜歡的視頻跳舞,甚至是聽到動感的音樂都會自己編舞,還單曲循環,玩得特別帶勁兒。回想起孩子1歲8個月左右的時候,一聽到廣場舞的音樂就走不動了,就在那裡跟著音樂的節奏,一個勁兒的點頭,揮動著小手,旁邊跳舞的奶奶阿姨們都笑了。
  • 孩子喜歡攀高爬低,原是「空間敏感期」到了,家長別急著阻止
    結果,很多家長都留言說他們家也有「同款寶寶」。通過不斷挑戰和徵服新的高度,孩子對於空間的感知和把握變越來越強。所以,孩子喜歡「攀高爬低」,這是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的正常表現,這對孩子的空間智能的認知和構建有很大的幫助。在「空間敏感期」的一次次探索和體驗,是孩子自我創造,突破極限的過程,可以對他們未來發展打下重要的基礎。
  • 3-6歲敏感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去引導?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塗鴉,切忌千萬不要刻板的規定孩子的繪畫模型和時間,而是要充分發揮現階段孩子的想像力,讓他們盡情自由的去揮灑。當孩子有些大人認為異常的想法,比如把一些在紙上胡亂塗畫的線條說成豌豆、月亮、胡蘿蔔時,家長千萬不要批評他。
  • 「福州」家長應該及早認識兒童敏感期!
    [福州]家長應該及早認識兒童敏感期!小寶寶兩歲了,總是啃手指,看見什麼都往嘴裡放,是缺少營養嗎?未必!幼兒在成長階段會有多個階段的敏感期,小孩愛吧東西放嘴裡,其實是在用味覺探索世界呢!在星田兒童發展中心,你可以看到孩子最純真的一面,偶爾也會發現孩子們會做出一些有趣的事情。在蒙臺梭利教育法中,對兒童敏感期早有明確的分類,下面來和大家分享一位「完美敏感期」孩子的趣事吧!
  • 6歲前孩子有這些「壞毛病」,說明孩子大腦發育很好,不用管!
    在跟家長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經常會給我反饋一些孩子們的「小毛病」,比如特別調皮、嘴巴說個不停、到處亂爬之類的。其實孩子的好多「壞毛病」都不用管,這是他們正常發育,健康、聰明的表現,如果家長過度限制孩子的行為,可能會適得其反。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孩子的哪些行為家長不用過度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