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敏感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去引導?

2021-01-11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Honey House

什麼是敏感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某些時間段,他會只對周邊環境中的某一項「工作」非常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特徵的事物。

他還會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趣,不厭其煩地重複行動,直到突然爆發出來某種新的動機為止……

在孩子3-6歲這個年齡段,教育專家們把這3年稱為孩童的黃金3年,是智力、性格、自我意識、情商、社交能力等重要的發展期。

3-6年齡段成長期中的孩子同樣由許多的敏感期所組成。

作為家長的責任是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把握孩子這一階段生理、心理的特徵,抓住孩子的成長信號,不錯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關鍵節點。

七大黃金期

色彩敏感期:3歲左右

過了2歲半之後,絕大多數孩子會對顏色和形象感興趣。喜歡豔麗的色彩空間,對色彩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度。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塗鴉,切忌千萬不要刻板的規定孩子的繪畫模型和時間,而是要充分發揮現階段孩子的想像力,讓他們盡情自由的去揮灑。

當孩子有些大人認為異常的想法,比如把一些在紙上胡亂塗畫的線條說成豌豆、月亮、胡蘿蔔時,家長千萬不要批評他。這正是孩子在發揮其想像力和表現力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以欣賞、發展、表揚的眼光對待他們,否則就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秩序敏感期:3歲左右

3歲左右的孩子會觀察周邊環境的變化,尋找相應的秩序。與此同時,也能離開媽媽獨立生活,牴觸和反抗心理逐漸收斂,情緒表現上也會趨於穩定。

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生活好習慣的黃金期。

平時家長可以細心的教授孩子整理東西、按時睡眠、自己吃飯、刷牙洗臉、飯前便後洗手等好習慣。

審美敏感期:3-4歲

這個階段是孩子形成正確的生活規範、培養社會禮儀的最佳時期。他們不僅關注外界變化,還會關心自己的行為特徵。喜歡認識新的朋友,注意生活上的言行舉止,追求外表上穿衣舒適、儀容得體、用餐優雅等。

閱讀敏感期:3-4歲

過了3歲之後的孩子就可以開始慢慢教他認字,這樣可以儘早的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增強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家長應該以興趣為引導,不能強制灌輸,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

例如,利用一些識字小卡片,點讀機,圖片引導孩子,使他們在玩樂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還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猜字、找字等智力遊戲,激發孩子們的智力。

還有一點,家長們可以把認字識字行為融入生活中。帶孩子逛街看到的一些燈牌廣告、橫幅標語、門店招牌、店鋪名稱都可以口頭傳送給孩子,讓孩子體驗生活中漢字的豐富多彩。

感官敏感期:5歲左右

孩子可以通過嗅、觸、聽、視來自己對周邊環境的認知。

這個階段可以引導孩子認識並學習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樂器。家長千萬不要小看樂器對孩子的影響,學好一門樂器可以訓練孩子的聽力、動手、理解、創作、表達等綜合能力。

在我們接觸的家庭中,就有一部分家長專門為孩子買了一架鋼琴在家練習。單從鋼琴這件樂器上來講的話,需要孩子理解解五線譜的含義,練習久了可以培養孩子的樂感,同時還訓練了孩子手眼協調互助的能力。

數字敏感期:5-6歲

這個年齡段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嚴苛,他們只能接收和理解一些比較基礎的概念和原理。恰恰是這些前期比較基礎的認知和感受,對他以後數學層面的發展大有幫助。

5-6歲有能力認知到數學中的領域包括:

數量關係上: 大小,多少。空間關係上: 長短,寬窄。分類集合上: 顏色、形狀、大小。數學運算上: 物體的增加減少,多少比較。事物規律上: 排列的順序。

大人對於這些事物可能無意識情況下都能察覺到,這是由我們豐富的生活經驗所致。

而小孩在現階段還是處於懵懂的狀態,儘早讓他們接觸這些概念,對孩子而言可以系統性掌握數學最基礎的原理和概念,促進早期的數學啟蒙教育。

求知敏感期:6歲

兒童的智力從3歲開始,就已經完成60%的發育。從3到6歲的階段是孩子向外界吸收知識能力大爆發的階段。

相信很多家長會遇到這種情況,到了6歲階段的孩子總喜歡問大人,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時候大人千萬別急躁回絕或者應付孩子,這是培養孩子求知慾探索期的最佳時機。

應對孩子提問的時候,家長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鼓勵孩子提問

當面對孩子提問的時候,家長應該細心蹲下去用心聆聽孩子的問題,找到問題的相關答案。在此過程中可以多表揚孩子的提問,得到鼓勵之後孩子會更加有信心去積極主動思考。

也可以主動對問題做一些延伸,讓孩子去思考,無形之中會培養孩子的探索能力。

善於引導孩子

有些時候,孩子提出問題的那一刻已經在內心有屬於自己的「標準答案」。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稍加引導,讓孩子說出他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以及他是怎麼思考才得出來的答案。養成孩子積極主動思維散發的能力。

孩子實在是想不到,可以把答案告訴孩子。一定要把複雜的答案簡單化,最好用生活中常見的比喻去回答,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和孩子一起探討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總覺得家長就是一部百科全書,什麼都知道。但是也難免孩子會問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讓家長感覺一頭霧水。

這個時候不要著急,別為了逞能說一些自己也不知道的答案灌輸給孩子,作為家長還是應該擺事實講依據,實在無法回答,可以耐心的坐下來和孩子一起探討,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答案。

以上對3-6歲年齡段的劃分只是一個大致的劃分,由於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特質不同,敏感期在出現的時間上會有一些差別,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最關鍵的是家長要儲備好知識,對孩子身處敏感期所表現的特徵能夠敏銳的察覺,及時疏導,提供一個舒適快樂的成長環境給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網絡,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那麼,當孩子沉迷網絡時家長該怎麼辦?如何教育最有效? 2、積極做好引導工作 家長要積極做好引導工作,包括「事前」引導和「事後」引導。 「事前」,就是提前將一些上網、學習和做人的道理教給孩子,讓他遇到事情能心中有數。
  • 面對孩子「可怕的兩歲」,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2歲時孩子面臨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我們絕對不能給孩子貼上一個「不聽話」的標籤,這些行為的出現是說明孩子正在長大,是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
  • 中科院心理博士:抓住數學敏感期,啟蒙數學思維,事倍功半
    但是又有許多家長認為數學那是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小學才會學習的,現在不必要過於著急,先等等再說。這兩類家長分別是對數學「敏感期」略有耳聞和對數學「敏感期」一無所知,過於散漫懈怠。筆者想說,孩子的數學「敏感期」需要我們作為家長的,要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和把握,因為這將是孩子認知世界和數學的一次不容錯過的捷徑。
  • 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本來很乖,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他變得「不可理喻」,即便是上了幼兒園,仍然亂發脾氣,動不動就哭給你看,有的家長忍不住就會揍孩子,但是並沒有效果,孩子該怎麼鬧還是怎麼鬧。孩子上幼兒園這個階段正處於敏感期、叛逆期,他的這些表現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做的是接納、疏導,而不是「火上澆油」,讓孩子的行為更糟糕。
  • 可怕的2歲,孩子究竟怎麼了?家長該怎麼陪TA度過?
    兩歲的孩子,你到底怎麼了?《可怕的兩歲》作者約翰.羅斯蒙德提出一些異於主流的育兒觀點:不要妄想一邊當孩子的家長,一邊當孩子的朋友;不要企圖和孩子講道理。以上原則適用於一歲半至三歲孩童。他的部分觀點,我表示贊同,比如剛列舉的這些(刪減了一部分我並不是很認同的話。)。
  • 孩子孤僻不合群?3歲進入社交敏感期,引導孩子變成社交小達人
    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社交是從幼兒園時期的集體生活開始的,所以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並不注重社交能力的培養,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理解。2-3歲社交準備期這段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語言表達能力快速發展,所以孩子和他人交流,相處溝通的欲望是比較強烈的。
  • 孩子愛挑剔還臭美?4個小方法,幫TA輕鬆度過「審美敏感期」
    閨蜜說:孩子最近老是偷偷地拿著我的粉底,在臉上擦來擦去,臭美得不得了,甚至用口紅在臉上花老虎,讓人哭笑不得,說她幾句還委屈化妝品好貴的撒。我聽後安慰她,這是到了孩子「審美敏感期」啦!不要打擾她。什麼是審美敏感期呢?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美」 的一個環節,通常在2.5歲到 5歲之間,產生審美行為趨向,這個時期寶寶會有一套自己的審美標準。女孩尤為明顯,會對自己的穿著、打扮產生濃厚的興趣。
  • 0-6歲孩子 26個敏感期之二:聽覺敏感期(內有音樂、玩具推薦)
    各位家長大家好,這裡是熊貓家長會,上一篇滾滾為各位粑粑麻麻講到了寶寶出生以來的第一個敏感期:視覺敏感期,在這個敏感期裡,寶寶對明暗相交的地方感興趣,家長們要注意對寶寶光感的訓練,從出生後就要給寶寶充分的光線刺激,讓寶寶感受光線差異,晝夜區別。
  • 孩子過度玩手機電腦,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家長朋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因為管教不當,沒有採取科學的引導方式,不少家庭由此產生了很多親子矛盾,造成孩子與父母關係緊張。那麼,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減少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呢?下面潤仁教育專家老師給各位家長朋友分享一些好方法和建議。
  • 3到6歲是培養情商的「黃金階段」,請家長務必幫孩子抓住
    我記得我家大寶4歲左右,有一個研究心理學的朋友來我家,他說話比較直接,跟我兒子相處了一上午,就對我說:「錦春啊!我看你家兒子的情商不太高,在6歲前建議你好好引導」!當時我心裡還挺不高興的,但畢竟是來我家做客,我不能撂臉子!
  • 北大教授:不被理解的孩子,長大更容易叛逆!6歲前家長要做好3點
    心理學教授Dr.魏說過,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叛逆的經歷,叛逆並不是孩子變壞的表現,相反這意味著孩子在不斷成長。換個角度看待孩子叛逆期行為,我們才會理解。孩子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嘗試,所以家長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的「特殊期」,一千個孩子有一千個叛逆原因。
  • 智商越高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這3個「煩人」行為,家長該高興!
    根據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發現,2歲後孩子開始經歷各種敏感期,比如大腦發育高峰期、思維發展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物權敏感期、記憶力、專注力、閱讀等關鍵能力的敏感期。 而且這些敏感期是並行的。
  • 哈佛研究:孩子0-12歲為大腦發育期,分3個高峰期,家長要注意
    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在0-12歲,而美國哈佛大學理察教授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大腦的發育只有3次高峰期,如果家長利用好這三個高峰期,那麼很容易拉開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差距,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身為家長務必幫助孩子抓住一次。
  • 13歲初中生早戀,老師察覺異常後叫家長,孩子早戀該怎麼引導?
    文 兩口育兒 青少年早戀一直是社會上熱議的話題,也是家長頭疼擔心的問題。再加上「性」一直是大家比較避諱的話題,孩子從小接觸的性教育也非常有限,父母更是不知道從何教起。
  • 3-6歲孩子愛告狀,會不會被排擠?孩子告狀背後的心理原因要了解
    家長們害怕自己的孩子因為愛告狀而被孤立,因此總想一開始就把苗頭扼殺在搖籃裡。可是其實呢,小孩子「告狀」的行為和大人的「告密」行為是很不同的。3-6歲的孩子愛告狀,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家長不用過於焦慮,反而應該重視對孩子這一行為的引導。
  • 孩子總是愛夾腿、蹭被子,家長別大聲呵斥,高情商媽媽這樣引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幾天,聽到朋友小麗在抱怨她6歲的女兒:蕊蕊在平時不知道怎麼回事兒,特別喜歡夾著被子睡覺,有時候還喜歡在上面蹭一蹭,半夢半醒間發出奇怪的聲音。如果父母沒有採用恰當的方式教育孩子,對孩子反而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為什麼孩子會喜歡夾腿、蹭被子?1.肛欲期和性意識啟蒙心理學上,通常會將孩子的發展大概分為5個時期:2—3歲為肛欲期,而3—6歲則是性蕾期。一般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已經逐漸開始學會通過控制排洩來尋找快感了。
  • 3-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關鍵期:這樣引導,孩子長大後才更吃得開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都該接納孩子正常的情緒,尊重孩子本身的性格,因為性格代表了每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自己。3-6歲是孩子性格性格塑造的關鍵期,要在這個時期,家長能進行良好的引導,讓孩子清楚自己性格中好的部分,改善不太成熟的部分。孩子在未來就會更獨立地自我管理,不容易走極端。這幾步引導和改善孩子性格,很管用!
  • 面對孩子「詛咒敏感期」,家長得先了解其發生機制
    他們的這種學習是無意識的,也就是不是他們自己主動去渴望學習這些話語的。因為這是孩子們的"詛咒敏感期"。讓我們來簡略的認識一下"詛咒敏感期"。什麼是"詛咒敏感期"?"詛咒敏感期"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段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孩子們往往會通過放狠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強烈的情緒,這就是"詛咒式話語"。
  • 3~6歲孩子家長請注意!請用心培養孩子這一點,受益一生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所研究發現:就一幅畫的色彩而言,幼兒有一些色彩的情感體驗,但並不十分強烈。例如,4歲的兒童對色彩的情感效果體驗僅是一種泛化的情緒體驗,並不能區別對待不同的色彩。5歲的兒童對色彩有一定程度的情感體驗,不僅用「高興"快樂 開心等詞語來描述這些色彩,而且還有反向的消極情緒投射。6歲兒童則具有較強烈的色彩情感體驗,且容易發生情感聯想。但研究發現,4歲兒童已具有相當明顯的先天直覺美感,甚至勝於5歲和6歲的孩子。在較高層次的色彩審美把握上,幼兒存在這較明顯的個性差異。
  • 十多歲孩子穿著太誇張,家長該慶幸還是失望?做好時尚引導最重要
    孩子身體發育很快,再加上今年在家放假的時間特別長,又長個又長肉的,衣服都小了。在家放假的期間,不像上學期間都要求穿制服,所以怎麼也要給孩子買幾件衣服。十幾歲的女孩子,特別有主意的了,家長給買的衣服往往是不穿、非要買什麼破洞的牛仔褲、亮晶晶的蕾絲繡花襯衫之類的廉價而且特別有個性的衣服,打扮起來,跟成人差不多的成熟感。還不知道從哪兒學會了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