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善於交往,人緣好,然而卻經常鬱悶地發現:
孩子在家嘰嘰喳喳賊能說,出門卻非常害羞,甚至不敢打招呼;孩子總是看著別人玩,自己躲在角落不敢參與進去;一和其他小朋友出現矛盾,二話不說,張口就去咬別人......
膽小怕生、孤僻不合群,不知道如何和他人正確相處,不少家長對此非常頭疼「為啥我的孩子社交能力這麼差?」
兒童心理學家馬·勞迪斯·卡蘭丹就曾說:「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沒上大學的孩子缺陷更嚴重。」
人是社會性動物,個人能力再強,離開集體也是白費。所以社交能力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
心理學家約翰 · 馬裡做過一項研究,他發現未成年的猴子喜歡相互嬉戲、追逐,於是他把一部分小猴子關入其他籠子,將它們分開,不能一起玩耍,結果,失去與同伴的猴子,長大後變得痴呆,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殖的本能。
由此可見,幼猴之間的玩耍嬉戲,是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社交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判斷他人的心理、感知他人情緒;掌握說話技巧以及處事技巧,從而奠定孩子的人際智能基礎,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助一臂之力。
因此,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社交能力的培養,對他的一生都很重要。
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社交是從幼兒園時期的集體生活開始的,所以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並不注重社交能力的培養,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理解。
有研究表明,3 歲前孩子的「社會化」,甚至對其一生的社交能力影響深遠,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社交能力的幾個發展時期,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培養社交能力。
1-2歲社交冷漠期
孩子在1歲之前,關注點是在物品上的,他們這時候是以物感為主,所以這段時期,我們要給孩子提供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吃好睡好,建立好安全感。
孩子1歲以後,開始關注人,開始探索人和人之間、人和物之間的關係,家長要逐漸帶孩子多出門,增加孩子和外界接觸的機會,讓孩子開始接觸同齡的小夥伴,開始建立初期的,基於本能的社交。
2-3歲社交準備期
這段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語言表達能力快速發展,所以孩子和他人交流,相處溝通的欲望是比較強烈的。
這時候,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建立社交的機會,讓孩子多接觸外人,增加交流溝通的機會
3-6歲社交敏感期
3-6歲孩子進入了一個社交敏感期,孩子的社交能力迅猛發展,育兒專家孫瑞雪把這一時期的人際關係發展又分為了3個階段:
3-4歲:孩子傾向於一對一的交往,孩子之間的社交,主要是通過交換物品、食物、玩具進行,他們之間矛盾不斷,但是很快就會和好。
4-5歲:進入多人交往中,他開始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並產生情感上的依賴。
5歲以後:對規則感興趣,渴望與他人合作,希望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渴望友誼。
孩子的社交都是趨於本能,他們並不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相處,不懂得出現矛盾應該怎麼辦,所以家長在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上,一定要給予較多的引導和幫助
主動創造社交環境——給孩子建立社交的機會
家長不要總讓孩子宅在家裡,而是應該多帶孩子外出,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社交的機會。
孩子只有多和人打交道,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融入集體,如何和他人相處,如何選擇朋友。以及發生矛盾後,如何解決問題,
邀請朋友到家裡做客,帶孩子多去公共場所,鼓勵孩子參加團體活動,當孩子出現衝突矛盾時,也要明白,這是孩子社交中的必然情況,鼓勵和引導孩子正確解決。
把握生活中的機會,教授孩子社交技巧
社交是需要很多技巧的,而這些技巧需要家長的引導。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有很多教授孩子社交技巧的機會,比如:
去餐廳吃飯,讓孩子找服務員要水,要紙巾;帶孩子出去玩,鼓勵孩子去問路;孩子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鼓勵孩子主動和對方溝通,去嘗試能不能成功......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學會了禮貌用語,如何和他人達成有效溝通,以及掌握基礎的社交禮儀。這種實戰型的引導,孩子學習得更快,印象也會更深。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長對孩子的包辦過度,很容易讓孩子喪失主動社交的能力。
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家長去幫忙溝通;
想玩別人的玩具,家長去幫忙商量;
和小朋友出現矛盾,家長去出面解決;
所有的事情,家長一手包辦,孩子就喪失了鍛鍊自己、肯定自己的機會。
所以,一定要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提高的不僅僅是社交能力,還有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才能得到快速的成長。
繪本引導
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們發現,故事教育其實是一個非常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所以,除了日常的引導,家長應該配合上繪本故事的閱讀,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主動接收提升社交能力的方法。
這本被稱為兒童「社交寶典」的《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推薦給家有3歲以上寶寶的家長。
它通過一隻小猴子和小動物們日常相處的故事,配合30+個孩子社交過程中的常用場景,讓孩子懂得什麼叫禮貌、如何與他人相處溝通、如何解決矛盾、如何快速融入集體生活等方法和能力。
每個主題都通過5大版塊來幫助孩子理解
「小猴講故事」:以故事為主,通過一個圍繞社交的小故事,譬如禮貌問題、交友問題,分享問題等,讓孩子理解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產生一個基本的概念,以及明白問題解決前後對比的差別。
「小猴考考你」:針對剛才的故事拋出問題,鼓勵孩子思考,對「為什麼」進行探究。
「小猴說社交」:強化社交禮貌的重要性。
「小猴小測驗」:為孩子設立場景,讓孩子參與實操,實現學以致用。
「小猴有話說」:進一步強化孩子的理解和記憶。
五大版塊,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幫助孩子實現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的大閉環,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完全吸收書中所傳遞的方式方法,形成自己的社交技巧和體系
家有3歲以上的孩子,推薦閱讀,即使是上小學的孩子,也可以通過閱讀學習社交的禮儀和技巧。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下單。
少喝一杯奶茶,卻可以幫助孩子提升孩子社交能力,增加未來的核心競爭力,非常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