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做好3個方面,社交小達人輕鬆上線

2021-01-07 騰訊網

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然後一起去玩鬧和成長。社交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善於社交的話,孩子不僅性格開朗,而且生活也會多姿多彩。可是社交能力欠缺的話,孩子的性格明顯有些落寞,生活也相對單調。

悅悅的動手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好,唯獨社交能力有些薄弱。進入幼兒園已經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但是她還沒有真正的融入進去,當然也沒有特別要好的夥伴。老師也在日常的教育中發現,悅悅很聰明,就是喜歡獨來獨往,很多時候,她都沉默不語。

老師建議,接下來的教育重點放在「社交能力」的培養上,這樣才能讓悅悅的生理和心理共同成長。可能很多家長單純的以為,社交能力就是讓孩子交朋友,只要讓孩子找到朋友就夠了。但其實,社交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家長還是有必要先學習一下。

社交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1、管控情緒

想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得要先學會認識情緒,以及控制情緒開始。只有讓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為何不高興或者難過,才能表達出來。清楚的認識情緒之後,孩子才能知道如何管理這些不好的情緒。日常交往中,具備管控情緒的能力,孩子才能更好的融入到集體中。

2、共情能力

所謂的共情,就是讓孩子具備理解他人情緒和感受的能力。與人交往時,懂得識別他人的情緒,並且理解,真的會為人際交往加分不少。可能有不少家長還不懂共情能力,說簡單點,就是懂得「看臉色」行事。與人相處中,難免會遇到對方情緒低落的時候,因此學會共情很重要。

3、表達能力

既然是與人接觸,自然避免不了需要相互溝通和表達。若是孩子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相信他在人群中也會閃爍光芒。表達能力分為兩部分:一個是語言能力,另一個則是肢體表達,不管用哪種方式,只要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完整的表述出來就好。

4、應變能力

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是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只有在不同環境中,懂得應變和調整自己的孩子,他們才能更受歡迎。身處不同的環境,自然會接觸不同的人,有同齡小朋友,自然也會有很多不同性格的長輩。孩子只有不斷的適應環境,才能跟不同的人熟悉。

看來,社交能力遠比家長想的要複雜很多。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人緣,家長就要著重的培養他管控情緒,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

其實很簡單,只要做好三個方面,就能讓孩子成為社交小能手

1)了解情況

先要了解孩子社交能力不強的原因,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相同,他們有些開朗,有些內向。所以想讓孩子變得勇敢,善於跟人打交道,自然得先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孩子不合群都是有原因的,或許是性格內向,亦或許是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太少,導致孩子內心強烈的缺乏安全感。所以,要先給孩子安全感,讓他感受到更多的關愛,才會慢慢打開自己的內心。

2)多參加社交活動

不管多忙,都要多帶孩子出門,給他們提供可以社交的條件,儘量選擇人多的地方,以兒童樂園為主。建議要先讓孩子跟同齡小朋友接觸,因為孩子的世界相對簡單一些,只要喜歡,就能快速的融入進去。在社交活動中,孩子也能感受到不一樣的快樂,那是父母陪伴無法給予的樂趣。

3)多做親子遊戲

孩子不懂與人交往,那麼父母就要想辦法教會他們,通過親子遊戲或者是繪本,讓孩子知道如何打開心扉,跟別人有好的相處。親子遊戲時,家長可以佔領主導地位,設計一些遊戲場景,讓孩子全程參與進來。場景自然是跟人際關係有關,比如說偶遇小朋友怎麼辦?或者與其他人爭搶玩具怎麼辦?

提前幫助孩子做個預設,讓他提前演戲,這樣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事情,孩子變能輕鬆上手。

總結

與人交往,還有很多惡習是需要杜絕的。因此家長要明確要求孩子,欺負人和說髒話的行為一定要避免。為孩子設置一些交友的底線,讓他們學會尊重,慢慢的就能變成別人眼中的「善良」「友愛」的好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孤僻不合群?3歲進入社交敏感期,引導孩子變成社交小達人
    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社交是從幼兒園時期的集體生活開始的,所以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並不注重社交能力的培養,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理解。有研究表明,3 歲前孩子的「社會化」,甚至對其一生的社交能力影響深遠,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社交能力的幾個發展時期,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培養社交能力。
  • 她關注 | 育兒實踐必修課:塑造社交小達人
    寶媽的這段有趣經歷,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共鳴,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真的很受歡迎。中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目標主要包括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如何塑造孩子成為社交小達人請聽餘杭婦聯特邀育兒講師李成英的分享↓ ↓ ↓01社交對孩子的好處及目標社交對兒童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健全的人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孩子出門不會交朋友,建議父母做好這3件事,變成社交小達人
    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寶貝建議做好這3件事。說到培養興趣,想必很多寶媽都非常的熟悉,但是如何在寶寶身上去實踐,這又給很多人出了難題。變著花樣玩孩子在小時候學習的方式往往就是玩耍,所以家長帶著孩子變著花樣玩,往往比他自己玩起來會更有意義,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跟別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情緒。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社交能力,從3歲開始培養3歲前,孩子主要和父母、照料者生活在一起,社交關係主要是親子關係。3歲後,孩子開始和越來越多的小朋友交往,社交關係轉變為夥伴關係。3歲前,孩子沒有真正形成「社交」概念。蒙特梭利認為,3-6歲時,孩子進入社交敏感期。抓住敏感期,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事半功倍。育兒專家孫瑞雪把社交敏感期的社交關係發展細分為三個階段:3-4歲:進行一對一交往,通過交換物品實現,有矛盾,但是轉頭就和好。
  • 孩子內向不善於表達?家長不妨這樣做,孩子輕鬆變「社交小達人」
    ,忽視對孩子的培養,孩子就會選擇一個人玩耍,很少與他人交流,就容易導致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差。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呢?,帶孩子開闊視野生活中,家長除了教育孩子以禮待人、文明用語外,還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家長要認真聆聽孩子內心世界中真實的想法,不要打斷他們,孩子說得多了,自然而然表達能力就會提高。
  • 培養孩子社交的這些大坑,你可不要踩
    「來來來,快跟阿姨打個招呼吧?」……「你這孩子藏什麼藏,不就打個招呼麼看你那個膽小勁兒。」 「來來來,給大家背兩句詩吧?」……「你這是怎麼回事?在家不背得挺熟的嗎?」 「別跑呀,跟小朋友問個好那麼費勁嗎?」
  • 父母需做好1個準備,提前培養孩子2個能力,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
    分享給大家一個家長使用的繪本《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本書引領父母如何科學育兒,培養快樂,自信,能幹的孩子。 全書360幅全景手繪漫畫,360個活用主題建議,培養孩子六大關鍵社會能力:交往能力,情緒能力,自律能力,自尊心,親社會行為,積極主動性。
  • 畢業聚餐顯露社交能力,三種孩子往往被落下
    而最能體現社交能力的場所不是學校、不是辦公室,而是「畢業聚餐」。人一生終會有很多群同學團體,小學、初中、高中等等,甚至中途轉學會更多,而參加畢業聚餐的機會越多,就代表這個孩子的人緣更好、社交能力更強。「怎麼沒人通知我」?
  • 孩子恐懼社交怎麼辦?3招,讓內向寶寶秒變「社交達人」
    小麗的家的孩子就是有種"社交恐懼"症的傾向,她不喜歡參加任何比賽活動,更別說團體活動了,而且也不喜歡和人主動交流,上課回答問題老師也經常看不到她舉手,或者每次回答完問題的臉總是紅彤彤的,特別害羞一樣,沒有勇於表現自己的能力。小麗為此也和孩子交流過,但效果一點也不理想,這個孩子該如何糾正她這方面的問題,讓小麗束手無策。
  • 「社交能力」強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種表現,將來情商會很高
    社交能力對於一個人生活及職業發展影響非常大,爸爸媽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社交行為。我國幼兒教育學者葉欣老師認為:孩子在3歲左右就會表現出強烈的社交欲望,家長要在這個時間點培養孩子的社交行為。
  • 孩子溝通能力差,怎樣幫孩子成為一名交際小達人?
    家長有沒有發現這種現象,有的孩子不管在家裡還是外面,都很會說話,討人喜歡;有的孩子在家裡和誰都能聊得來,但是一到外面就害怕,不願意和別人溝通;還有的孩子和不熟悉的人呆在一起會感覺很不自在。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孩子的溝通能力也差別很大。
  • 內向不代表不想社交,沒有社交能力才是最苦惱的
    害羞的孩子不是沒有社交動機,而是缺乏社交技能。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在《發現孩子》一書中說過:與他人接觸並不是自然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越來越多地去主動接近別人,但在最初的幾年裡,他並不一定覺得有這必要。
  • 孩子很難融入集體?家長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其實孩子在學校中無法融入集體,總是被孤立,只不過是因為他們的社交能力差,不懂得正確地和他人相處,又或者是孩子個人性格的原因,導致他人對孩子產生了厭惡。所以說和積極樂觀的人相處在一起是最輕鬆的,而這樣的人自然也會得到他人的喜歡。
  • 孩子喜歡發脾氣,該如何培養「情緒管理」能力?父母要做好這三點
    如果家長經常妥協的話,孩子會越來越覺得這樣的方式能幫助自己"獲利",因此非常喜歡發脾氣和任意妄為。2、孩子沒有分寸感任何人都需要分寸感,因為沒有分寸感的話,很有可能經常冒犯到別人,導致社交上或者其他層面的社會交際危機。
  • 網絡社交風靡背後,如何保護好孩子?
    網絡社交風靡的背後,隱患重重,孩子們與「N號房」的距離有多遠?如何更好地引導青少年進行網絡社交?擔憂之餘更需警醒。網絡社交在青少年中有多普遍?網絡社交風險如何化解?1、網絡社交平臺方面目前,防範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的舉措不斷完善。在網絡視頻領域,政府部門、網際網路企業已經先行一步,紛紛推出「青少年模式」。對社交平臺而言,防範青少年網絡社交沉迷尚是一個「陌生」的領域,青少年在註冊時沒有年齡限制,更沒有防沉迷機制。
  • 3歲孩子上幼兒園,不喜歡和小朋友玩,三個維度解決兒童社交障礙
    【嬰語說】:3歲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可能是由於環境不適應,或是性格內向,也有可能是缺乏社交溝通能力等,父母們應該分析自家孩子的具體情況,從環境、性格、溝通能力三個維度,來解決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問題。
  • 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看完這個讓人笑不起來的笑話,我禁不住在想: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在我們的孩子普遍懶於思考的今天,這已經成為了我們家長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要培養孩子的科學能力,就要充分發揮其思維邏輯能力,引導幼兒主動思考,而不是灌輸和強行訓練。這便啟示我們,要想孩子有更好的科數能力,重要的是培養其思維能力。
  • 孩子社交能力弱,卻能和父母進行優質溝通?多半是阿斯伯格症候群
    而這種社交能力比較薄弱,但卻能和父母或者親近的人進行優質溝通,總是試圖掩蓋自己內心想法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患上了阿斯伯格綜合症。2、這類孩子或許語言表達能力順暢,詞彙量也是相當驚人,但用詞卻會有些過於書面化。在別人看來有些另類。3、會對某一方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且會很樂意跟別人分享關於這方面的資料與知識,但她所使用的交流方式可能會令別人感到不適。
  • 長期不出門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親子相處矛盾多?專家有妙招
    很多家長表示,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孩子的輔導班停了,自己的娛樂活動也沒了,每天最重要的不再是朋友圈,而是家庭圈。但在特殊時期,應該如何維護好自己的家庭圈呢?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親子問題該怎麼處理呢?針對這個話題,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陳亮和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心理教研員石建軍在節目中給出了建議。
  • 孩子靦腆怕生,經常陷入社交風暴,父母應該如何解救孩子呢?
    文/羊駝媽媽 現在很多父母都非常看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因為社交能力在當今社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孩子在社會上總是靦腆不敢說話,那麼是很難獲得他人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