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85%的家長不知道孩子的數學「敏感期」,也不了解數學「敏感期」大概會出現在寶寶的什麼階段,以至於讓孩子明顯落後於其他有先見之明的父母的孩子。
有的家長了解孩子的數學「敏感期」,但是有過於急功近利,強人所難,沒有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破壞孩子的數學興趣。但是又有許多家長認為數學那是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小學才會學習的,現在不必要過於著急,先等等再說。
這兩類家長分別是對數學「敏感期」略有耳聞和對數學「敏感期」一無所知,過於散漫懈怠。筆者想說,孩子的數學「敏感期」需要我們作為家長的,要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和把握,因為這將是孩子認知世界和數學的一次不容錯過的捷徑。
想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那麼我們今天來探討一下什麼是孩子的數學「敏感期」的話題?
01 解開數學「敏感期」的面紗
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中早已指出數學「敏感期」
究為何物,我們都不陌生,數學是世界的抽象,世界是數學的具象化。當孩子嘴裡碎碎念著「這是幾個人,還有幾塊錢,有多少朵花……」家長就要重視起來,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可能已經到來。
一般而言,孩子的數學「敏感期」一般處於3歲到6歲的階段,具體幾歲需要家長去發現和重視。因為每個寶寶存在個體差異,我們需要做的是不著急不怠慢。一旦發現數學「敏感期」來了,即孩子對數字產生濃厚的興趣,要積極引導,好好把握,培養他的數學思維。
02 孩子處於數學「敏感期」的特點
有一個家長說,有一次客人來家裡做客,孩子特別歡喜,在旁邊點著手指,「一二三四五……」,問他在幹什麼,小孩說,「媽媽,我數一下今天有幾個客人過來找我玩」。有了解過數學「敏感期」的家長而言,會很明確地知道,數學「敏感期」已經來了,以後要多點引導他認識數字了。
相信你也會有所經歷,我們會發現孩子有段時間特別喜歡數數,上樓梯數臺階,去超市會讀出貨架上的數字,喜歡問這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等等,這些表現出孩子現在對數字,數量,形狀特別敏感,具有濃厚的興趣,這已經代表著孩子的數學「敏感期」來了。
所以說,當你發現孩子喜歡數數,對數字具有濃厚的興趣是,要好好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期,因為這會為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03 如何善用數學「敏感期」
一位中科院心理博士在中國教育學會的分享教育經驗時說過,「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有對數學有一定敏感,抓住孩子的數學敏感期,植入數學概念,啟蒙他的數學思維,藉助這個機會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我們如何善用這次機會,它會帶給孩子什麼樣的進步?
1,扔玩具中,灌輸數學概念。
孩子天性愛玩,不能為了讓他學習而幹擾他的自然天性。我們可以在他扔玩具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引導他認識數字,搭建事物和數字之間的聯繫。比如,「寶寶,來,數數這裡有多少個玩具,告訴媽媽」。孩子會產生樂趣,數完之後特別有成就感,而且還能引導他對數字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加強數學思維能力。
2,爬樓梯時,加強數學運算。
孩子的教育要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當然在日常的爬樓梯,上臺階時也不要放過。家長及時地引導他,「寶寶,看看,爸爸走幾步,你走幾步,看看誰走得多」。日常的小引導,可以無形中教會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培養他數學分解與組合能力。
3,點數遊戲中,感知數學意義。
我們引導孩子認識數學時,先從數量上,不求正確的順序,然後再強調數字。你可以把手放在一個蘋果上說,一,放在兩個蘋果上說二,把數字和具體的事物聯繫起來,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抽象能力,建立數與物的關係。
04 小妙招引導孩子對數學的敏感
家長是不是對孩子的「數學敏感期」有了一定了解,迫不及待想要培養孩子的優秀數學能力,下面來看看有哪些需要我們注意的?
忌大量的口算題,引導要常景化。
一位育兒專家指出,「當你發現孩子數學敏感期到來了,不要急著去買大量的口算題,因為沒有人喜歡算題,而且孩子還不懂得數字的運算邏輯」。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把一些東西跟數字建立起聯繫,引導孩子思考,啟發孩子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可以數水果、分蛋糕、比大小、找不同等等具體的實物,去啟蒙孩子數學思維。
藉助啟蒙讀物,專業快速引導。
如果家長沒有什麼時間或者想更加專業地引導孩子,可以市面上購得一些專業兒童讀物,像那種連點成線就會化成一隻小動物的讀物,不僅可以激發孩子興趣,增加孩子信心,還能使寶寶倍有成就感,不斷使他探索數學的知識。
父母要保持耐心、尊重和信任。
孩子有時候不好好配合家長,但是家長也要保持好耐心,事事不能一蹴而就。面對孩子的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正確回答,家長要學會尊重和信任孩子,不斷鼓勵孩子,積極引導孩子,稍稍放緩語速,慢慢進步。
不要再抱怨孩子數學思維能力差了,很大關鍵在於家長是否學會引導,善於利用數學「敏感期」的家長,他能讓孩子在起跑線就處於致勝點。抓住這個時期,可以藉助這個助力,很好地加深孩子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建立數學與具體事物的聯繫,培養數學邏輯思維,提高綜合運算能力和抽象能力。數學「敏感期」很短,還不快點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