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孩子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所以家長也是非常的重視,希望孩子能夠在啟蒙階段能夠對數學有很好的了解,這樣好在將來學習數學的時候更輕鬆。
家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很多家長卻「好心辦了壞事」,反倒是讓孩子對數學提不起興趣,讓孩子以後學習數學更困難。
數學啟蒙究竟要啟蒙什麼?
其實很多家長之所以走了錯路就是沒有正地i理解數學啟蒙的概念。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意義就是讓孩子用擁有良好的數學思維。
但是無論是在網上,還是生活當中遇到的很多家長,都會特別驕傲的說,我家孩子才幾歲零幾個月,就可以數到100了。也會有些家長說,我家孩子才幾歲,10以內加減法都沒有問題。
這完全不是在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而是在在考驗孩子的背誦能力。
曾經有一個媽媽帶著孩子來找我的時候,說他家孩子兩歲零3個月了,能夠數到100,特別驕傲,然後我隨手拿起5粒擺在一旁的葡萄,問孩子「有幾個」,孩子特天真的說「3個」。
他媽媽臉色一下子就不好了,然後指著葡萄說,「你再好好數數,有幾個」,孩子指著葡萄說,「1個,3個,4個,6個、2個」「有兩個」。
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孩子只是在背誦,並沒有理解,根本不能把數字「1」和「一粒葡萄」的概念結合起來。
數學啟蒙從來都不是教孩子數數,做加減法,而是需要讓孩子明白數學和生活的關係,當孩子真正的可以在生活中把數學的概念融會貫通了,才是做對了數學啟蒙,幫助孩子提升了數學思維。
真正的數學啟蒙可以從些點入手:數量、形狀、尺寸、組合、模式、組織歸納……
讓孩子明白了這些概念,才是真正的做好了數學啟蒙,幫助孩子形成了數學思維。
那麼這些思維看似複雜,其實都是比逼著孩子做加減法,從1數到100簡單多了,而且也更有趣,完全可以做到玩著玩著就會了。
數量
讓孩子數數,其實最根本的目的也是讓孩子明白數量的概念。但是只是數數,孩子是不知道「1」「2」都是什麼意思的,這和生活太遙遠了。
所以這不建議家長盲目追求讓孩子從1數到100。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理解數量的概念呢?很簡單,從生活出發。任何生活中數量多的東西,都可以拿來讓孩子學習「數量」的概念。
吃葡萄的時候,就可以拿兩個盤子,先把所有葡萄都放在一個盤子裡,然後把一粒葡萄放在空盤子裡,然後指著葡萄說「1」,然後再拿過去一個葡萄,然後說「2」……以此類推。
這樣孩子學會了數數,同時也是真的弄懂了數字包含的含義是什麼。
形狀
讓孩子了解形狀就更簡單的了,生活中出處處有例子,地板、桌布、電視……
但是千萬不要用很抽象的概念去幫助孩子定義什麼是三角形,例如三角形有三個頂點,有三條邊」,反倒把簡單的事情抽象化了。
尺寸、重量
尺寸、重量也都會需要讓孩子通過對實物的比較去理解,帶著孩子真實地用尺子去量,或者是感受重量,孩子自然就明白了這兩個的概念。
這比叫孩子乾巴巴的概念有效多了,而且孩子還能從中獲得樂趣。
分類歸納和模式總結
這是孩子的習題當中最經常出現的一類,那麼家長也是要把這個概念從習題當中拉到生活當中。比如把積木按照顏色分類,或者是按照形狀分類。
模式總結也是一樣,引導孩子發現衣櫃本來擺放位置的規律,然後讓孩子去把衣服放進衣櫃裡。
具象而非抽象,感知而非背記。對於學齡前寶寶,尤其是3-4歲以前的寶寶來說。用好玩具、遊戲以及家中日常用品,通過娛樂和生活,感知數學的基本概念,這是這個年齡段寶寶數學啟蒙的核心要求。
但是家長一定要記住,還是要以引導為主,如果孩子不理解就不理解,不要生氣,家長只要堅持,久而久之,孩子肯定是會理解的,而這種理解雖慢一些,但是絕對比讓孩子粗暴地背誦效果要好。
那麼這篇文章有幫到你嗎?或者是你有什麼好的學習數學的方法,可以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