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我憑著數學競賽成績在人大附混跡了6年,說實話,跟現在人大附對孩子們的要求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大概因為對數學的喜愛(也可能是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些啥,哈哈),我在研究生畢業以後也一直在從事數學的研究和教學。
所以,果果的數學啟蒙是比較早的。差不多2歲開始,我就開始給果果讀一些數學的繪本,3歲左右就開始上手系統的數學學習了。
果果的第一套系統的數學啟蒙書,就是《摩比愛數學》。
其實現在很多父母都知道,數學不是我們小時候理解的那個數學了,學習數學更需要的是數學思維、基礎邏輯。而這個數學思維,需要從小就「種」在孩子的意識裡,而不是等到上學以後,跟著書本做題目就能輕易得來的。
當然,數學思維不是只有書和課程裡才有,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用到數字、圖形、規律、邏輯的地方,只要有心,家長可以從生活裡給孩子很多啟蒙。
然而,數學既然是一門學科,只是零星的在生活裡找知識是不夠的,數學思維需要科學的、系統的來一步步學習。要系統學習數學思維,一定要有至少一套系統性和趣味性兼顧的思維教材。
因為職業我平常能接觸到大量的數學教材、課程,包括國內外數學的學習方法和理念。就我個人的經驗看來:《摩比愛數學》是最適合學齡前孩子系統學習數學思維的一套教材。
這套全網銷量過百萬冊的神書,其實是一個「無心插柳」的產物。
這套書本來是線下摩比數學思維班的講義,很多家長領完講義之後經常弄丟,老師們就老師加印,工作量巨大,於是2017年的時候,摩比數學思維乾脆把這套講義出版了,讓弄丟講義的家長自己去買。結果,這套書反倒成了學前數學思維教輔的No.1。
當然,這套書也不是隨隨便便的講義,摩比思維歸屬於學而思旗下,加上摩比思維裡當時聚集了很多的大牛,正是摩比體系背後的支持,才讓一套周邊教材變為經典。
《摩比愛數學》這套書的簡介和測評,我就不多費筆墨了,在網上一搜大家都能找到。
總的來說,《摩比愛數學》分為萌芽篇、探索篇和飛躍篇,按書籍的學習指導來說,分別對應學前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孩子。
不過,果果並沒有嚴格按照這個指導來學習,果果在幼兒園小班開始之前,已經把《摩比愛數學》18本全套書學完了,並且又鞏固了一遍。
不少人聽到這裡,肯定覺得果果一定是一個「天牛」吧。其實並不是,果果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子。幼兒園小班開始之前能把《摩比愛數學》這套書學完,一是因為果果出生於10月份,開始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已經3歲11個月了, 二是因為我對果果數學啟蒙的早,果果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覺得數學很有意思,所以學《摩比》對她來說就是一件特別好玩的娛樂活動。
其實我一直覺得:如果之前2歲開始對孩子興趣培養的好,孩子喜歡數學,喜歡學《摩比愛數學》的話,一定要在孩子可以理解的前提下加快進度,不要覺得幼兒園小班這一年就應該只學《摩比愛數學》的萌芽篇。《摩比愛數學》3年的內容是完全可以在幼兒園小班這一年之內學完的!
為什麼我說《摩比愛數學》3年的內容也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內學完呢?
《摩比愛數學》3年一共18本,每本書6-10講,一共是160講左右。每一講分知識導航(為家長準備),思維互動(6道題左右),闖關遊戲(5道題左右)。實際每一講的內容1個小時是完全能講完的。
比如孩子每天學1個小時數學,每周一三五各講1講新知識,每周二四六用一套其他書籍,比如《學而思七大能力課堂》進行複習,周日再把一周的知識都複習鞏固一下,讓孩子講出來這三講都講了什麼,以及每道題這麼做的理由。一年52周,堅持下來18本書是可以學完的。
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這樣的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是超前學習。所以,即使孩子特別有興趣,但仍然可能會有某些知識點難以理解,比如果果3歲之前學萌芽篇的時候,第五本第1講火柴遊戲,第六本第3講玩轉三角形,第六本第5講神奇鏡像,都是講了很多次都沒有掌握到要點。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先跳過,先學其他的,過幾個月再翻回來看這幾個章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以及通過其他內容的學習,再回過頭學那幾節,很可能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習數學一定要堅持。其實學習任何學科也都是同樣的道理。
一般來說,我會先設置好既定的目標,比如一周三講《摩比愛數學》和三講《學而思七大能力課堂》,就一定就要保證完成任務。如果某一節沒有學明白,就先學後面一節。
孩子隨著一節一節課程的學習,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都是會逐漸提升的。如果要出門玩,或者孩子短期身體不適,也最好能在後面把前面耽誤的學習補回來。
難道,《摩比愛數學》就完美無缺嗎?
當然不是!
在我看來《摩比愛數學》例題和習題量太少,有些講11道題,如果只是做題,可能10分鐘已經就已經搞定了。
所以在學習《摩比愛數學》的時候,我覺得還可以這麼做:
一是:每一講儘量順帶複習之前有關內容。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講到萌芽篇第六本第6講四邊形的時候,可以先複習萌芽篇第一本第8講圖形總動員、第五本第5講趣味圖形、第六本第3講玩轉三角形的內容和題目,讓孩子通過有3條邊和3個角的圖形的是三角形自己推出有4條邊和4個角的圖形的是四邊形。
二是:每道題儘量進行擴展。
還是舉同一講的例子,萌芽篇第六本第6講四邊形的例題1,給出了7個平面圖形,問哪些不是四邊形。家長在引導中不能只要求孩子說出答案,也就是哪些不是四邊形,而是要繼續引導孩子說出不是四邊形的圖形都是什麼幾何圖形,是四邊形的圖形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徵,所以是通過什麼的數目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四邊形的。
三是:可以用其他一套書,比如《學而思七大能力課堂》來進行鞏固。
當然,學齡前的數學教材和練習冊種類繁多,相互之間區別也不是特別大,只要選取一套,堅持下來,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至於加減法計算,我建議等到4歲之後,孩子手部發育比較好,可以熟練寫數字的時候,再用《四五塊算》來鞏固練習。
04.「一年搞定《摩比愛數學》,這不是超前學習嗎?!」
之前我在跟朋友聊到果果的學習進度的時候,朋友質疑說:「一年搞定《摩比》,這不是超前學習嗎?!這逼得孩子也太緊了吧!孩子不累嗎?」
說句實話,我不得不承認我是有一點功利心的,畢竟果果是一個將來要在海澱區升學的孩子,壓力也會更大。幼升小、小升初、升高中考大學,每一步都很關鍵。
作為一個在海澱區長大的人來說,我深知海澱這裡,大家對學習的重視和付出有多少。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的12年,我身邊的同學、朋友都非常的努力,每一個人都拼了命的想比別人再多走一步。
現在我回過頭去看,我非常慶幸我在海澱摸爬滾打過,以至於我現在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即使我現在不是學生,我仍然能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現在很多人提到「海澱爸媽」就會覺得是雞娃的代表,但說實話,我並不認為「雞娃」就是完全的貶義詞,而真正的「雞娃」也不是強迫孩子每天做奧數、讀牛津、參加各種大賽,全面開花。
就如同我一直會強調「系統學習數學之前,需要充分的激發和引導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其實學其他的也都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一切雞娃的前提都是要先培養孩子的興趣。只有讓孩子喜歡上學習,主動願意學習學,這樣的數學學習規劃才有效果和意義。
而家長的功課,就是替孩子挑選好的教材、尋找好的學習方法、引導孩子的興趣,全力以赴的陪伴孩子的成長。
今天我的分享可能未必完全正確,也可能未必適合大家各自的情況,但我始終相信,學習總是值得的,我也希望果果有一天能明白,很多事情有可能都只是階段的,而學習是終身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