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日益緩慢,基礎科學已被「鎖死」?可能很多人不相信

2020-12-09 騰訊網

在《三體》這本科幻小說中,外星人向地球發射了一個智能微觀粒子,其目的就是為了鎖住人類的基礎科學,讓人類的發展停滯。

雖然這一顛覆認知的腦洞只是劉慈欣筆下設置的情節,但因其理論上的可操作性,還是讓人對此產生了一絲恐懼。

更主要的是,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就有人提出,人類科學的發展速度好像逐漸放緩,現在看似層出不窮的先進技術,不過是對之前理論的印證而已。

所以在結合書中的情節和實際的情況,一個讓許多人疑惑不解的問題出現了:人類科學真的已經停滯了嗎?

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有人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科學發展遠沒有到達瓶頸期,只是不會再出現之前那些各種理論迸發的情景了。

以科學的基礎物理學為例,人類對於物理學的研究已經算是相對透徹了,現在的研究方向基本上是在原有的理論基礎上尋找漏洞和尚未被發現的空白區域。

如果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描述這一過程的話,那就是先人已經建好了一棟大廈,現在科學家的主要方向就是尋找這座大廈上出現的漏洞,然後將其填補完善,並不需要將大廈推倒重建。

其次,現在物理學家們所研究的內容,已經遠遠脫離了普通人能夠理解和接觸的層次,大部分普通人對物理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愛因斯坦身上,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出楊振寧對人類做出的貢獻。

甚至在某些方面,物理學已經發展到僅僅是理解一項新研究,就要花費十幾年時間去練習的程度。

比如著名物理學家萊娜·豪 (Lene Hau)。她曾在1999年領導哈佛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將一束光的飛行速度降至17米每秒,2001年直接讓一束光停止了運動。

後來她基於這項實驗,深入研究了光和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對量子加密和量子計算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如果要向大眾介紹她的研究成果,應該怎麼宣傳呢?難道說一位女士暫停了一束光嗎?可能這遠沒有圍繞著愛因斯坦的小故事吸引人。

雖然說生活和現代科技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但這並沒有讓人們對現代發明有更清晰的認識,反而是越來越弱化了,普通人的認知早已經遠遠落後於科學的發展。

當然了,有支持自然就有人反對。雖然許多人認為科學發展並沒有停滯,但也有許多人認為科學發展已經開始停滯,而這其中不乏身處科研領域的科學家。

德國理論物理學家薩拜因·霍森菲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曾表示,現今的物理基礎研究就是一潭死水,一個又一個花費不菲的研究實驗,得到的卻是一個又一個毫無意義的結果或結論。

雖然某些實驗結果可能會成為轟動科學界的大新聞,但科學家們還是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他們根本不知道物理學的方向和希望在哪裡。

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場危機,但是「危機」一詞並不能很好地描述當前惡劣的形式,因為這個詞看起來太過於樂觀,仿佛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了錯誤究竟出現在哪裡,並且試圖對此進行改變,但是其實他們對此一無所知。

所以「危機」一詞無法用於描述當前形勢,只有「停滯」一詞才能夠很好地體現出當下緊迫和嚴峻的狀態。

事實上,薩拜因·霍森菲爾德並沒有危言聳聽,因為許多科學家的想法都是這樣,比如堪比愛因斯坦的科學家楊振寧就曾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說過:「The party is over」。

他所說的「party」指的就是高能物理的盛宴。高能物理的停滯,意味著基礎物理的停滯,而基礎物理是人類發展的前提,所有的技術發展都離不開它的發展。

但就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基礎物理想要有新的、大的突破,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另一方面,科學的發展並不是靠某個天才能夠推動的。要知道即便是牛頓或愛因斯坦這樣,號稱一己之力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人,其實也是站在了前人肩膀上進行總結而已。

所以基礎物理想要有新的突破,不但要有大量天才的出現,還要有大批新的規律和定律被發現才行。

但現階段科學發展就像摘桃子,底下的桃子已經被摘得差不多了,如何摘到上面的桃子才是真正困擾人類的難題。

如果人類一直找不到摘上面桃子的「梯子」,那麼復活節島上人類的結局,或許就將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結局。畢竟從宏觀角度來看,地球就是宇宙這片星辰大海中的復活節島。

不過話說回來,現階段的停滯或放緩其實並不可怕,普通人也並不需要為此擔心,因為目前人類對整個宇宙的認識還遠遠沒有到飽和的程度,還有大片的未知等著人類去探索。

要知道,因為我們對牛頓力學不停地探索,才發現了兩朵烏雲的存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而正是這兩朵烏雲的存在,才讓我們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如果沒有前面兩百年的不懈探索,我們不可能碰到這兩片烏雲。所以在那些未知的地方,或許就隱藏著讓人類文明再次質變的關鍵,而我們現在需要做和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和努力。

相關焦點

  • 基礎科學停滯不前,是誰鎖死了人類的進步?可能有兩個關鍵因素
    還有其他的很多科技不斷出現,人工智慧,納米科技等,這些科技的齊放和快速更新,讓很多人誤以來人類的基礎科學一直在進步。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事實上人類的基礎科學自上個世紀先後出現之後,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並沒有新的基礎科學出現。尤其是人類進入21世紀已經有20個年頭,上個世紀的前20年那可是一個比較輝煌的時代,不少的基礎科學就出現在哪個階段。
  • 《三體》中智子如何鎖死人類科技?幹擾對撞機?改變物理規則?
    《三體》中,智子是如何鎖死人類科技的?準確的說《三體》中智子鎖死的人類基礎科學中高能粒子物理分支,當然智子還有一個副產品,即人類所有在紙面上或者存在於電子媒介中的所有知識與絕密資料,對三體文明來說都已經沒有秘密可言,因此人類在智子威脅初期,才會制定出面壁者計劃,以人類大腦活動仍然對智子保密的黑箱條件下,與三體文明展開對抗!一、什麼是智子?
  • 人類科技停滯百年,真被三體人鎖死了?
    不過由於三體人所在的星球距離地球過於遙遠,為了防止在趕路過程中人類文明發生技術爆炸,從而實力反超三體人,因此在這段時間三體人通過「質子」將人類的科技徹底封鎖,人類文明的科學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取得較大的進步。
  • 人類科技被鎖死?曾超越現代的古科技,為什麼中斷了?
    「永無止境」是一個境界,是一個對人類發展程度的境界,同時也是科技的發展境界!從「時間」被定義出來開始,人類就已經走上了不同的發展之路,科技隨著人類智力的開發不斷應運而生,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越來越成熟,如今不如新世紀,人類科技迎來新的面貌,但是有人說人類科技可能被「外星人」鎖死,因為曾經超越現代的古科技,突然中斷了,這是為何呢?人類文明如今在地球上已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從古至今,多少才人輩出,在歷史上留下諸多的痕跡,同時也因為戰爭而變得名聲顯赫!
  • 羅傑·科恩伯格:基礎科學——人類進步的希望
    其中,羅傑·科恩伯格做了主題為《基礎科學:人類進步的希望》的演講。人物介紹:羅傑·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史丹福大學溫澤醫學教授。因對「真核生物轉錄的分子基礎」的研究,獲得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
  • 周晉峰獲邀擔任基礎科學和可持續發展世界會議方案委員會成員|聯合...
    在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IUPAP)倡議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大會在2019年11月決定將2022年宣布為「國際基礎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年」 (IYBSSD 2022)。這一決定將在今年年底前由聯合國大會批准。羅馬俱樂部是發起和支持這一國際年的眾多機構之一。
  • 沒有愛因斯坦一樣的巨匠,人類文明或將停滯,基礎科學再難突破!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文明就踏入了鋼鐵時代,蒸汽火車、蒸汽鍋爐、蒸汽發動機,無一不是人類文明的傑作,在數千年的歷史洪流中,人類文明從未像蒸汽時代一樣如此發達,進過百年的發展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又一次將人類文明高高舉起,星際探索,高鐵動車,行動支付,5G問世,等等這些技術似乎正在向世人訴說
  • 為什麼人類找不到外星人?科學家提出4種可能,你更相信哪一種
    以上發現讓我們很難相信人類在宇宙中是孤獨的。除了類日恆星,其他類型的恆星周圍也有行星,其中也有一些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所以理論告訴我們,外星人無處不在。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麼外星人一定要比我們高級?原因很簡單,人類出現的太晚了,人類從今天出現到現在也才400萬到500萬年,對於宇宙來說就像是在眨眼。
  • 鎖死科技!華為之後這些企業被限制!
    寫在前面:《三體》中三體人為了鎖死地球的技術發展,向地球發射了幾顆質子,靠著這幾顆質子三體人成功限制了地球的物理學發展,尤其是量子物理學被限制發展。而作為一切學科發展的基礎,物理學被限制之後,其他的基礎學科也就陷入了困局。
  • 萬有理論:人類文明的下一次升級在什麼時候?
    因為,我們的科技發展,正在陷入停滯。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晶片。近期,圍繞5G等高科技發展引發的中美爭端,使華為、光刻機、晶片等一眾名詞頻繁進入我們的視野,而關於晶片發展的「摩爾定律」也為更多人熟知。但是,先不說這是巧合還是真理,單是考慮下這個問題,就讓人毛骨悚然——晶片的工藝製程已經從28nm提升到14nm,再到10nm,目前7nm已經量產,5nm也已突破,可是,接下來呢?永遠這麼縮小下去,到1nm,0.1nm,0.01nm?不可能!不單是工藝技術上做不到,理論上也不可行。
  • 與人類相似,黑猩猩發育緩慢,但很聰明
    人類智商遠超第二名,雖然有些研究認為黑猩猩之類的大猿相當於人類5-6歲小孩的智商,但是如果讓它們按成年人的標準來測試,恐怕超不過20分。是什麼讓人類與動物有如此大的區別,一種假說認為由於人類大腦的發育搶奪了更多的能量,以至於人類發育變得極度遲緩。確實,我們中大多數人到18歲還無法獨立養活自己。
  • 「基礎科學研究 像教育子女一樣」
    南方日報訊 (記者/鍾哲 通訊員/李芸)「搞基礎科學研究就像教育子女一樣,可能十年、二十年才有成效。但為了國家獨立自主、長治久安,強大的基礎科學是必需的。」  「數學和基礎科學是許多應用學科的基礎,青少年要看到數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指向的無限可能。」丘成桐給學生們分享了數學基礎學科的逾20種應用,如數學生命科學、控制理論、信息與通信科學等,著重闡釋了基礎科學這門「無用之學」在家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
  • 如果沒有發生大災難,按人類科技發展速度,500年後會怎樣?
    2006年中開始,《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剛開始絮絮叨叨不知道在說些什麼,但過不了多久一個開腦洞的情節就抓住各位科幻迷的眼球:智子封鎖地球基礎科學!它從人類認識微觀粒子的角度,封死了基礎科學的發展,使得人類在材料技術和空間維度以及量子計算機的角度,給人類設立了一個天花板,也就是原子級別,人類再無法前進一步,使得各位讀者不禁手心出汗!
  • 舞帝於利會慢慢隱退,心悅仍舊緩慢發展,YY公會形勢已發生變化
    可能很多YY用戶都有一個感覺,幾天不上YY可能就會發生一些變化。每過一段時間,YY都會產生一些令粉絲們熱議的話題。YY從最初的遊戲語言軟體,發展成為一個娛樂直播平臺,它的娛樂性其實是很多直播平臺無法比擬的。YY上的主播以脫口秀主播為主,前十的大主播幾乎都是這個類別。
  • 別再為5G「狂吹」了,任正非已表明:5G的發展是緩慢的
    文:么雞別再為5G「狂吹」了,任正非已表明:5G的發展是緩慢的。最近人們最關注的事情就是關於馬上要到來的5G,對於5G人們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和期望。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最近任正非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是坦言到,很多人現在對於華為5G的成就都過於誇大。
  • 人類的基礎物理停滯近100年,真被三體文明的「智子」鎖死了嗎?
    人類基礎物理停滯近100年,真被三體文明的「智子」鎖死了嗎?電工劉慈欣再發警言:新冠疫情跟外星人降臨有相似之處,人類30年的平穩發展容易造成一種假象,危險跟重大意外才是歷史常態,直線思維要不得,外星文明被發現時,地球文明很可能迎來一場浩劫。前些日子劉慈欣發了一篇文章,從另一個獨特視角談到疫情帶來的啟示,讀完之後,深以為然。
  • 螞蟻看不到人類,不相信人類存在,那麼人類的「無神論」呢?
    文/仗劍走天涯 螞蟻看不到人類,不相信人類存在,那麼人類的「無神論」呢? 雖然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但是隨著人類如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也使得人類對於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句話,產生了最深層次的一種質疑。
  • 人類祖先大腦與類人猿相似 但發育緩慢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華盛頓4月1日電 (記者劉海英)一國際研究團隊1日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生活在30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阿法南方古猿的大腦與類人猿相似,但卻像人類大腦一樣發育緩慢。他們稱,漫長的童年期讓阿法南方古猿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成長,從而為後來的大腦分化和社會行為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阿法南方古猿被認為是所有後來人類的祖先,生活在300多萬年前。它們的化石只發現於東非,著名的「露西」就是在衣索比亞的阿法爾窪地被發現的。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被研究,科學家對這一物種有了較多了解,發現其具有許多類人的特徵,如可以直立行走,可能使用過石器。
  • 科學家的猜測,可能讓很多人不敢相信
    早年的時候關於黑洞,宇宙等問題,科學家們也說了一些他們的猜想,但是卻讓人難以相信,一起來來瞅瞅說的啥。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這裡的「泡泡宇宙」類似於平行宇宙,但和量子力學中的「多世界詮釋」或者電影中的平行宇宙不同,它們的物理規律和我們的不同,因此這些宇宙中可能不存在地球和人類。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滬揭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揭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上海市科委、復旦大學的相關領導及各級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和主要研究人員、特邀專家等60餘人參會。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由復旦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擔,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中心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