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文明就踏入了鋼鐵時代,蒸汽火車、蒸汽鍋爐、蒸汽發動機,無一不是人類文明的傑作,在數千年的歷史洪流中,人類文明從未像蒸汽時代一樣如此發達,進過百年的發展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又一次將人類文明高高舉起,星際探索,高鐵動車,行動支付,5G問世,等等這些技術似乎正在向世人訴說,百年內人類文明將在提升一個檔次,我們離星際殖民僅僅只差一步,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繁華的人類文明的背後,如今已經開始窮途末路,因為我們的基礎科學家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大突破了,2013年 Nature發表專欄文章,《愛因斯坦之後 科學天才滅絕》,悲觀的文章正在點醒人類,先帶科學家們為人類留下的知識儲備,即將走到終點,我們急需一批愛因斯坦一樣的偉大科學家,來帶領人類文明走向新的高度,但如今的事實卻是,全世界所有的科學家,都在像短跑運動員一樣,只能為零點幾秒的進步努力,而如《廣義相對論》這樣的傑作,如今也正在向傳說邁入,人類,已經半個多世紀沒有在出現過,如果愛因斯坦一樣的人物了,1969年人類發射了阿波羅10號火箭,50多年過年去了火箭速度,依舊還和阿波羅10號一樣,而一直是人類驕傲的旅行者1號衛星,也是人類幾十年前發射升空的,幾十年過去了,人類卻在也沒有造出,比它飛得更遠的衛星。
甚至還有網友認為,人類一定是被如三體一樣外星高度文明,封鎖了科技的發展,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突破如今的基礎科學,邁入更高的科學領域呢,其實人類的基礎科學一直在悄悄的進步,而人類之所以認為基礎科學停頓了,則是因為如今的人類科技,已經進入了深水區,人工智慧,生物科學,航空航天,每一個領域都有無數的科學家在深耕,他們不是沒有任何進步,而是他們的進步還遠沒有達到突破瓶頸的階段,人類現在最大問題不是沒有研究方向,而是解開研究方向的答案,當人類科學家走出這些重重枷鎖的時候,也就是人類科技再次迸發的新時代,無數的積累其實就是為了新的爆發。
牛頓之所以可以奠定現代物理學,是因為200年前的文藝復興,解開了束縛人類的思想,愛因斯坦之所以可以寫出《相對論》,是因為牛頓等人為他奠定了基礎科學,他從這些基礎上才構架出了如今的物理學框架,我們不知道人類文明的下一個契機會在什麼時候出現,但可以肯定的是。
下一次的科技爆發將把人類文明帶上更高的階梯,到時候什麼無人駕駛、人工智慧,都只是那個時代的基礎部分,也許在那個時代,人類的生物科學家已經取得飛躍性突破,人類也不單單只是肉體凡胎,我們可能是沒有實體的虛擬人,也可能是和機器結合的高能智人,不過可惜這一天我們是看不到了,洗洗睡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