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1月22日訊(廈門日報記者林露虹、通訊員陳雲孫)春節將至,位於廈門島東部的中建二局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處處洋溢著喜慶氛圍。就在1月18日,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T1塔樓主體結構完成封頂,意味著這一我市重點產業項目的建設進入全新階段。
中建二局華南公司此前建設了多幢超高層建築,被稱作「穿行在雲端的團隊」。圖為中建二局廈門英藍項目部團隊合影。張彬攝
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是我市「金融會客廳」——兩岸金融中心核心啟動區的首批入駐項目。項目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由兩座189米高的地標性辦公塔樓、一座177米高的酒店、公寓、辦公綜合樓,及兩棟多層商業裙房組成,將建成集高級辦公樓、高端精品酒店、公寓式酒店及配套商業於一體的廈門地標性金融樓宇。從空中俯瞰,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已初見雛形,宛如一個張開的手掌,彰顯廈門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城市氣質。
一大亮點是,在保證高質量施工的前提下,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的總承包單位——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華南公司在我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創下了「四天兩層」的施工新紀錄。「廈門速度」如何達成?讓我們走進中建二局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部(以下簡稱「中建二局廈門英藍項目部」),一起解讀速度與質量背後的創新密碼。
黨建引領
高水平團隊
築夢「雲端」
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效果圖。中建二局華南公司供圖
「我們的團隊之前在深圳已有許多創舉,被稱作『穿行在雲端的團隊』。」中建二局華南公司直營事業部總經理助理、英藍項目常務副經理郭民自豪地向記者展示團隊的代表作:深圳標誌性建築——地王大廈、「亞洲第一高住宅」——深圳東海國際中心、騰訊全球新總部——騰訊濱海大廈……作為全國最早參與超高層建築施工總承包的企業,中建二局在超高層建築領域是響噹噹的品牌,其中華南公司更是「尖兵」。
從深圳到廈門,變的是物理空間,不變的是中建二局人敢於探索、勇於突破的精神。郭民表示,黨建是引領中建二局廈門英藍項目部的強大引擎。「我們將黨支部建在項目一線,帶動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築牢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堅持保生產中心不偏離,並依託項目黨員創新工作室平臺,探索『黨建+』模式。」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記者了解到,中建二局廈門英藍項目部持續通過「傳、幫、帶」放大黨員品牌效應,努力培養更多黨建人才和管理能手,造就黨性覺悟高、創新意識強、學習能力強的項目工作團隊,為項目的穩步建設、創新升級夯實了基礎。
科技助力質量與速度齊頭並進
中建二局廈門英藍項目部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超高斜柱的一次性澆築。圖為圓柱成型效果。中建二局華南公司供圖
如何在保證施工質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向時間要效益,確保項目早日建成投用?這是項目部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據中建二局廈門英藍項目部技術總工廖志毅介紹,項目部結合以往「穿行在雲端」的經驗,大膽探索,多方求教行業專家,反覆論證,最終用時兩個多月,開發了「豎向分段插入性施工技術」。
「原本是一個施工段一個施工段地接續進行,分段插入式則是在施工時插入另一個施工段,兩個同步進行施工,運用該技術後,原來平均4天能蓋一層樓,現在可達到四天蓋兩層樓的速度。」廖志毅說,採用新的施工技術後,工期比之前縮短了一半。目前,在T2塔樓的施工中也已運用這一技術。
攻堅克難向突破性創新要效益
建設中的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中建二局華南公司供圖
從高度上看,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在中建二局「高個子」家族中也許並不耀眼,但項目的難度係數並不低。比如,該項目的塔樓結構外立面並非筆直的,而是逐層向內收縮,有一定的「腰線」,這就要求鋼骨柱的每一段都要量身定製。
「項目的4棟塔樓在地上共分布有66根鋼骨混凝土斜柱,直徑1.7米,最大斜度達12.8°,最高高度達14.5米。」據中建二局廈門英藍項目部技術總工廖志毅介紹,鋼骨柱配筋複雜,無法使用常規振搗方式,圓柱外部模板加固、支撐體系搭設難度頗大。
對此,項目部團隊結合國內外先進施工經驗反覆琢磨,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經過多次專家會審、現場實驗,最終制訂方案,採用高拋免振自密實混凝土,定製加長振搗棒及引導裝置,實現超高斜柱一次性澆築,成型效果獲得業內專家的點讚。
這是中建二局廈門英藍項目積極推進技術創新、攻堅克難的一個縮影。自項目建設以來,項目部成立技術攻關小組,以科技促生產,向突破性創新要效益。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已獲得27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不僅保質保量,項目部更通過技術創新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成本。譬如說,項目4棟塔樓共分布66根十字鋼骨斜柱,其中最高為20.4米,項目結合實際情況,先在地面像「搭積木」一樣把柱子搭好,然後採用一次性吊裝施工技術吊,在保證鋼骨斜柱的角度及在吊裝過程中保持穩定性的同時,大大縮短了工期、節約成本206萬元。
安全為本
智慧工地讓項目管理更優
進場要刷臉,安全教育用VR,工人的安全帽可以向後臺發送定位和自動識別信息,還有無人機定時巡檢工地、揚塵「管家」感應周圍揚塵濃度實現自動噴淋……這些都是中建二局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工地上使用的「黑科技」。在項目部看來,將科技與生產相融合,打造智慧工地,有助於項目管理的優化提升。
工地現場的「指尖管理」則為安全生產提供有力支撐。管理人員只需點開手機上的App,就能對環境監測、施工進程、安全問題等進行實時查看,追蹤督辦,責任到人。據中建二局廈門英藍項目部介紹,「指尖管理」的背後是智慧工地管理平臺這一「超級大腦」,它匯集了大量後臺信息數據。
為使生產更安全、高效,項目部還為各個構件材料和施工合成部位量身定製了專屬「身份證」。對著「身份證」上的二維碼掃一掃,構件的詳細信息、送檢記錄、驗收情況一目了然。
連結
不僅有速度
還有精度和溫度
有精度>>
精益求精用高技術打造精品
●高空拼裝液壓二次提升施工技術
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鋼結構體量是目前廈門在建項目之最,總用鋼量4.2萬噸,相當於5.8個艾菲爾鐵塔。對此,中建二局廈門英藍項目部採用國內領先的「高空拼裝液壓二次提升施工技術」進行「連廊高區桁架層」的施工,解決了架空大堂頂部桁架層的施工難題。
●超高鋼骨混凝土斜柱一次性澆築施工技術
項目4棟塔樓上共分布66根鋼骨混凝土斜柱,直徑1.7米,最大斜度達12.8°,最高高度達14.5米。項目部採用一次性澆築施工技術,使圓柱成型質量接近清水混凝土效果。
●建築物邊柱防護平臺施工技術
項目採用自主發明專利——建築物邊柱防護平臺施工技術進行塔樓外框柱的施工,將傳統工藝的全面防護分散化,使其達到更有針對性的防護要求,降低施工成本168萬元。
●智能化整體頂升式模架施工技術
項目4棟塔樓核心筒均採用智能化整體頂升式模架施工技術,與塔樓核心筒同步爬升,為施工作業提供操作平臺及材料堆放平臺,頂升模架頂部四周設置智能噴淋系統,具有揚塵防控、自動養護等功能。
●超強颱風下的動臂塔吊施工技術
項目部聯合行業專家,針對廈門獨特的氣候條件,對塔吊選型以及附牆支撐體系進行論證,共配備8臺動臂式塔式起重機(廈門在建項目數量之最),最大可抵禦15級颱風,為該領域的發展提供可借鑑經驗。
●核心筒結構全鋁膜施工技術
項目針對核心筒結構截面變化、層高變化、結構梁系變化等進行深化設計,實現核心筒全鋁膜體系施工,其優點為成型質量高、周轉利用率高。
有溫度>>
人文關懷打造溫馨和諧工地
業餘時間,走進項目部的職工書屋看看書,在「工地夜校」裡學習、休閒,或是在桌球室來場酣暢淋漓的比賽,已經成為中建二局廈門英藍項目部工友們的習慣。在這裡,工地生活不再簡單枯燥。
除了硬體上的支持,項目部還積極組織職工籃球賽、足球賽、有獎問答、集體生日、節日贈禮等系列活動,在豐富職工業餘生活的同時,增進了工友的友誼,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去年中秋節前夕,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百場宣講進工地」活動走進項目部,以廈門傳統「中秋博餅」習俗為主題,為70餘名農民工友舉辦一場促親情、暖人心的中秋宣講活動。活動不僅使工友們領略到廈門博餅文化的魅力,更有專家現場講解親子溝通技巧。
項目名片
廈門英藍
國際金融中心
廈門英藍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是由北京英藍集團投資建設、中建二局總承包的廈門又一座地標性建築。項目位於廈門市湖裡區金鐘路與環島東路交叉口,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由兩座189米高的地標性辦公塔樓、一座177米高的酒店、公寓、辦公綜合樓,及兩棟多層商業裙房組成,將建成集高級辦公樓、高端精品酒店、公寓式酒店及配套商業於一體的廈門地標性金融樓宇。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