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歷史名人燦若星辰,傅山首屈一指。12月29日,「霜滿龕紅——傅山的生平、思想與學術展」在山西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覽是山西博物院聯合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綿陽博物館共同打造的一臺不同於以往的全新文化盛宴。「此次展覽從生平、文學、思想、史學、醫學等不同維度解讀和展示傅山,力圖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傅山。」山西博物院副院長趙志明說。
傅山(1607—1684年),字青主,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清代學者全祖望盛讚其「大江以北,無出其右」。三百年來,傅山巍然屹立,影響深遠。有人視他為書法家,有人稱他為神醫;有人敬仰他的品格,有人感佩他的學問……
傅山的一生,遭逢明亡清興的歷史巨變,經歷社會、思想、學術的動蕩重建,時人說他「掃除百年蕪穢靡蔽」,後人贊他 「遺老之魁碩,後學之津逮」,留存至今的一幅幅墨跡、一頁頁書卷和一則則傳說,都在訴說著傅山的傳奇人生。
該展覽策展人宋濤表示,近年來,山西博物院多次推出傅山作品展,以往均側重於介紹傅山的藝術,此次展覽通過書法等作品講述傅山的故事,體現其人物特點,讓民眾更加了解傅山。
據了解,本次展覽分為「傅山的生平」「傅山的文學」「傅山的思想與學術」「傅山的醫學」「傅山的《霜紅龕集》」五個單元。其中,「傅山的生平」單元作品為公眾勾勒了傅山作為文化遺民的一生,更是明末清初歷史的縮影。傅山珍貴手稿《因人私記》涉及晚明史事的方方面面,是研究傅山生平和思想的珍貴史料,也是研究晚明政治史、社會史、學術史不可多得的一件手稿。
「此次展出的草書《壽王錫予四十韻》十二條屏是山西博物院極為珍貴的文物,也是最能代表傅山書法成就的行草書經典之作。」山西博物院藏品研究部工作人員趙曉華介紹。
傅山生前對自己的詩文集結並不在意,但由於身後影響力持續擴大,甚至成為三晉學人的精神楷模,搜集、整理傅山詩文也日臻系統和完備。經過數代山西出版家、學者的努力,呈現給後人的是一部煌煌 《霜紅龕集》。《霜紅龕集》固然無法完全寫照傅山的思想和內心,但是足以讓公眾一窺這位先哲的精神世界。
此次展覽的舉辦,是山西博物院積極踐行省委省政府 「遊山西·讀歷史」重要舉措的一次生動詮釋。作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教育和展示機構,山西博物院也是傅山作品收藏較為集中的地方,多年來始終致力於傅山作品的徵集、保護與展示工作,也始終在探索以更好的方式向公眾講述傅山的故事。
據了解,此次展覽展期為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3月29日。圍繞此次展覽,山西博物院還將推出文創產品及相關的社教活動,希望能夠帶領觀眾走進傅山的世界,領悟其人文品格,延續歷史文脈。
採寫:山西青年報記者田璐
攝影胡遠嘉
編輯:宋凌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