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叢木
近日,自從李誠儒老師從《演員請就位》退場後,很多網友紛紛調侃《演員請就位》作為選演員競技類的節目像極「誇誇群」在吹水,這簡直就不是根據演員的演技來選擇好演員的,只能看看罷了!
在此前看了網友的評論,其實我是不信的,堅信這一次選秀節目還是以演技為標準的,直至到最後看了《演員請就位》的晉級人員,萬萬沒有想到連黃奕、馬蘇這樣的成熟老戲骨都被淘汰出局。
反而晉級更多的是,像賀開朗、何昶希、陳宥維這樣表現平平的新生代「演員」,與此同時「S卡」也徹徹底底變成了「鼓勵卡」,這確實不再像是比拼「演技」的節目,倒像是在「捧新人」?
01:力捧「新人」
比如賀開朗,起初表現真的是尷尬無比,極少能看到有演員哭不出來,反而喊著說「我想哭,但是哭不出來」的,見到賀開朗這樣的一幕時,簡直笑到噴飯了!太絕了!
用郭敬明的話說就是,一個演員表現被捅,但是他卻不是用演技去表現這種痛苦,而是通過用語言去說自己很痛苦,真的特別地「無力」,同時也能看得出賀開朗表演經驗其實很是匱乏。
儘管是這樣的演技,到最後依舊還是拿到了趙薇的「S卡」,給出的理由則是。希望能夠在之後看到賀開朗的成長,S卡在這裡既是「保送卡」,也成了「鼓勵卡」。
表演差到極致成為經典的,同樣例子還有何昶希,相信很多人都對何昶希所演《陳情令》的雨夜被刺一部分劇幕記憶猶新,何昶希和賀開朗的長相雖然天差地別,但是倆人一開始的時候演技幾乎是相似的,可差的也是特別有特點,賀開朗是不會哭反而喊著出來了,而何昶希不會表現痛苦,則表現得特別麻木,好在他們都長得都挺帥氣的並且很有特色,估計這也是趙薇和郭敬明選人的標準之一吧。
02:李誠儒中途離場
看完郭敬明、趙薇、陳凱歌陸陸續續把S卡當作「鼓勵卡」使用的時候,終於看明白了,原來這不是一個競技節目,而是一個「捧新人」的節目,在最後總決賽的晉級人員中除了胡杏兒是資深的老戲骨之外,其餘的都是年輕的新生派演員。
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李誠儒會中途退出節目,作為一個「看重演技而非流量」的老戲骨,李成儒也是相當的敢說,退出節目後,依舊敢批評這一現象,直懟郭敬明,表明S卡本來是給演的最好的,但是何昶希演的還沒有木偶人演得好他給了一張S卡,說是要鼓勵演的最差的(類比其他的s卡給的是胡杏兒,任敏等,馬蘇還是個b級卡比s低了兩個級別),讓自己是「惡向膽邊生,怒從心頭。」
03:結語
雖然,節目時一開始時說是要挖掘優秀演員,讓優秀演員能被導演看得見,但是越到最後慢慢發現這一切不過是個「幌子」罷了,最後還是不能把《演員請就位》當作演員比拼演技的競技類節目去看待,終究還只是個「選秀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