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科普大講壇:如何正確佩戴安全頭盔?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14日電 (吳婷瑛)摩託車、電動自行車因其結構特殊,發生事故時車身容易失去平衡,騎乘人員極其容易被甩出,而頭部往往最先著地或撞擊車輛及其他物體,受到嚴重損傷,有關研究研究表明,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70%,因此佩戴安全頭盔尤為重要。 首先,要選擇質量合格的安全頭盔。
-
深入平常生活的自行車熱潮,荷蘭人騎自行車不只是說說而已
今年,由於各國相繼出臺了新冠疫情期間的抗疫措施,作為個人出行交通工具的自行車再一次成為了國際舞臺上的明星,全世界正在關注著這項歷史悠久,也是目前最環保、安全的戶外運動方式。
-
福建科普大講壇:如何正確使用安全帶?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14日電(吳婷瑛)安全帶是車輛非常重要的安全防護裝置,可在事故發生時,最大程度減輕駕乘人員受傷程度。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條明確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摩託車駕駛人員及其乘坐人員應當按照規定戴安全頭盔。因此,無論是開車還是坐車,無論是前排還是後排,所有駕乘人員都必須系好安全帶。
-
福建一男子騎電動車載人逆行,3人直接被撞飛,車輛也已報廢
現在我國的交通規則越來越完善,目前也是在實行一盔一帶的交通政策,一盔,就是那些騎摩託車和電動車出行的市民要佩戴頭盔,而一帶,則是開車的司機還有坐車的乘客系安全帶的要求,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要求,也是在保障我們的出行安全,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全國各地也在規範小型車的使用安全,要求這些非機動車掛上車牌
-
疫情下日本人如何通勤?騎自行車成為新選擇!這些規則你知道嗎?
繼集群感染事件頻發後,日本民眾意識到了這些場所的危險性,越來越多人拋棄公共運輸,選擇騎自行車出行,也有很多企業允許員工騎車上班,據au損保的調查顯示,有32%的人是從工作單位收到了騎自行車上下班的建議。
-
騎自行車機動靈活但熱到全身溼透 防暑防曬要做好
高溫、高峰,面對「雙高」,市民該如何選擇最「easy」的出行方式。 每種方式的高溫指數、擁堵指數、低碳指數、出行費用又是多少呢。 8月7日,早高峰,我和我的3個小夥伴從武林廣場西跑道出發,分別採用地鐵、公交車、公共自行車、自駕車等方式前往錢江新城的市民中心,全程體驗和感受「雙高」下的杭州交通。
-
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81期:走向實用化的量子技術
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81期:走向實用化的量子技術 2020-11-23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騎自行車,是為了減掉中年男人的啤酒肚。我的單車生活
在網上看到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歐美某些國家為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避免聚集傳染,大部分群眾減少坐地鐵、公交等交通工具,開始搶購自行車作為出行或者上班的代步工具,自行車已成為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之一。自行車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幾十倍,中國製造的自行車一度脫銷。
-
廈門交警發布冬季出行安全提示:關注天氣變化,科學安排出行,消除...
廈門交警發布冬季出行安全提示:關注天氣變化,科學安排出行,消除安全隱患 2020-12-15 15: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179期廣州科普大講壇 | 數位化技術讓社會更加智慧
當前,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建設和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為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10月16日下午,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日報主辦,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中心、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經濟臺等單位承辦的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79期《數位化技術讓社會更加智慧》直播節目,在廣東廣播電視臺觸電新聞直播間熱烈開講。
-
院士專家點燃科學夢想 線上講壇走進千家萬戶 ——2020年廣州科普...
廣州科普大講壇被寫入廣州建設文化強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規劃綱要,成為廣州市委宣傳部「書香羊城」全民閱讀重點活動,今年共10期講壇精彩內容被納入廣東省幹部培訓網絡學院課程和廣州市公務員網絡大學堂課程,據不完全統計,選課人數超過100萬人次,專家報告內容得到「學習強國」平臺、「科普中國」平臺、人民網、鳳凰網、廣州日報、南方日報、科學網等媒體的關注轉發。
-
酷騎科技APP——陽光出行,健康環保
惠州酷騎科技有限公司,立足健康領域,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開發並運營騎行APP,在全國形成體系在陌生的地區騎行不再孤單,秉承陽光出行,... 惠州酷騎科技有限公司,立足健康領域,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開發並運營騎行APP,在全國形成體系在陌生的地區騎行不再孤單,秉承「陽光出行,環保健康」的理念,鼓勵全民關注環保健康,促進騎行文化發展的創新型科技公司。
-
丹麥人:抗疫,就騎自行車吧
丹麥不僅有常見的兩輪自行車,還有各種三輪車、四輪車,有前面帶著車鬥的(如圖①),也有後面帶車鬥的。《環球時報》記者曾和一位騎帶前鬥自行車的爸爸聊過,他告訴我,孩子坐在前鬥,父母可以隨時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也能看到更開闊的風景。他認為,一輛自行車能帶著全家一起出行,比汽車更環保,也更貼近自然。
-
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77期|立足中國坐標,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
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日報主辦,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中心、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經濟臺、廣州喜揚揚傳媒承辦的,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77期《立足中國坐標,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大型科普直播節目,將於8月26日15:00與您講述國家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科技工作者是如何攻堅克難,出色完成北鬥工程
-
學習交通安全知識,做文明出行人
熱點問題1市民魏女士:現在路面上好多人都在騎電動車,我注意到有的電動車上了車牌照,有的根本沒有車牌,請問電動車沒有上牌的是不是存在違規問題?天津澍澤律師事務所的張立華律師解釋說,近幾年來,電動自行車越來越受廣大市民的喜愛,甚至成為一部分人的首選出行工具,但是隨之而來的交通事故和車輛被盜事件也與日俱增。
-
邋裡邋遢的詹森經常騎自行車上班,不怕危險嗎?
在擔任首相以前,他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騎自行車或者乘坐地鐵去上班。其實不僅僅上班,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車也是詹森的主要交通工具,因為他覺得騎車出行能緩解倫敦的交通堵塞,還能環保。所以,倫敦的市民會經常看到帶著安全頭盔騎自行車飛奔的詹森,大家送他一個外號「騎車的鮑裡斯」。
-
你有多久沒有騎過自行車了?
我記得小時候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學會了騎自行車,一方面是上學的需要,二方面是那個年代也沒有電動車,汽車業很少,人們的出行方式大部分是自行車。從1995年開始,摩託車迅速開始在我國普及開來,自行車開始衰落。大概在2005年的時候電動車大軍異軍突起,摩託車開始衰落。連曾經的濟南輕騎,重慶嘉陵摩託車都生產量都下滑了乃至最後的停產。在我的記憶裡,從我2003年上大學開始就沒有怎麼騎過自行車,在高中的時候還經常從家裡15千米騎著自行車去學校讀書。自行車又叫腳踏車,不需要消耗燃料,用腳踩就可以往前走了。
-
孩子騎自行車時,這些一定要注意!當爸媽的趕緊收藏
2、乘騎型號過大自行車,或騎行時突遇緊急情況需要緊急剎車時,不能握緊手閘或剎車系統失效,以致剎不住車而與他人或物相撞。 3、輔助輪變形坍塌起不到平衡效果,兒童在騎行過程中,車體失去平衡發生側翻導致跌落受傷。
-
英國首相詹森為何騎自行車上下班,難道不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一、先來了解一下英國的公務用車相關管理規定英國對公務用車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政府鼓勵官員公交出行,但是考慮到高級政府官員出行可能攜帶重要文件,英國政府也為高級官員提供公務用車,為他們參加公務活動,或者在倫敦市內上下班提供服務。
-
騎自行車上癮,真的好嗎?
這樣,騎自行車不僅會產生積極的感覺,但也會損害我們的精神狀態和社會生活。強迫性思維通常會導致情緒波動,降低表現,最終導致對這項運動本身的厭惡。一些車友描述了他們的沮喪、對健康水平下降的負面想法、沮喪或整體不快樂的感覺。主要的區別在於,無論中斷的原因是什麼,當騎行時間減少時,負面情緒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