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大眾生活,量子科技實用化未來可期——第181期廣州科普大講壇
11月18日下午,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81期《走向實用化的量子技術》特別直播節目,在廣東廣播電視臺直播間熱烈開講,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物理與天文學院量子信息和測控團隊負責人羅樂,就量子科技的應用與影響、實用化發展方向、廣東量子科技發展的現狀、粵港灣大灣區能否成為量子信息科技時代的矽谷灣區等方面,給觀眾和網友們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的知識盛宴,讓公眾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量子力學
-
專家:量子科技實用化未來可期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 通訊員/蘇華麗 張嘉嘉)近日,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81期《走向實用化的量子技術》特別直播節目舉行。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物理與天文學院量子信息和測控團隊負責人羅樂給網友們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的知識盛宴。
-
院士專家點燃科學夢想 線上講壇走進千家萬戶 ——2020年廣州科普...
廣州科普大講壇於2005年由廣州市科協創辦,至2020年已成功舉辦181期。講壇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聚焦戰略發展目標,聚焦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聚焦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服務內涵,始終致力於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為提升廣州市民科學素質做出積極貢獻。
-
第179期廣州科普大講壇 | 數位化技術讓社會更加智慧
數位化技術讓社會更加智慧近年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就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組織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也強調,在大數據領域,需要「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
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77期|立足中國坐標,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
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日報主辦,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中心、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經濟臺、廣州喜揚揚傳媒承辦的,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77期《立足中國坐標,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大型科普直播節目,將於8月26日15:00與您講述國家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科技工作者是如何攻堅克難,出色完成北鬥工程
-
第178期廣州科普大講壇 | 重視聽覺關懷,踐行生態文明建設
9月19日,廣州市全國科普日活動正式啟動,為響應落實「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的主題號召,當天上午,一場以《重視聽覺關懷,改善人居聲環境》為主題的科普講壇直播節目,作為本屆廣州市全國科普日線上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大媒體直播間熱烈開講
-
關注心理健康,助力健康中國——第180期廣州科普大講壇
11月12日下午,一場關於心理健康的科普直播節目,在廣東廣播電視臺直播間熱烈開講,全國睡眠與心理衛生科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博士生導師賈福軍教授應邀來到直播間,圍繞心理健康、心理壓力、理性認知人際社交問題和心理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教大家如何正確應對和有效疏導心理壓力。
-
從百度沸點關鍵詞看2020後的技術走向
AI技術的加德納曲線拐點正在到來我們可以看到,被疫情催化的AI,賦能生活的場景被放大了,AI新技術的應用有效推動了整個社會生產、生活在線化和智能化的進程。從產業界到消費者,對AI技術的信任價值與認知程度在變高。
-
量子計算機首次成功模擬化學反應 向實用化邁出重要一步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導,谷歌公司研究人員首次藉助量子計算機,成功模擬了一個化學反應!他們表示,儘管這一反應很簡單,但卻是量子計算機走向實用化的重要一步。
-
第45期陝西北路網文講壇預告:回望網絡文學
作為中國網絡文學史料叢書,《創始者說》的主創團隊用了四年時間採訪了26位最早在中國開創各大網絡文學平臺的創始人,邵燕君教授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本書的意義是「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地形圖,在眼前清晰地呈現出來了。……26個網站猶如26座營盤,此消彼長,步步推進,終於鋪出一條通天大道。」
-
科普:量子通信 玄而不虛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科普:量子通信 玄而不虛新華社記者劉石磊英國《自然》雜誌日前評選出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量子衛星項目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入選。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為中國科學家和科研項目點讚,但是國內網絡上卻流傳著一些針對量子通信的流言甚至謠言,有的甚至稱這是「玄學」、「騙局」。量子通信是「騙局」嗎?經過百年發展,看似艱澀難懂的量子力學理論基礎已十分深厚,與相對論一樣使物理學大廈的基座更加堅實。量子通信是全球科學界讓這些理論走向實際應用的一個典範,而中國的量子衛星項目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
嶽麓書院講壇第334期:鄧小南:宋代歷史再認識
紅網時刻4月3日訊(通訊員 夏金龍)4月7日(周六)下午三點,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特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鄧小南教授登上嶽麓書院講壇,開講「宋代歷史再認識」,介紹宋代的立國環境、開國基調、內政外交、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內容。敬請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宣傳和參與嶽麓書院講壇。本期講壇,鳳凰網國學頻道全程圖文直播,敬請關注。
-
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中國科學家是怎麼做到的?
以量子衛星為代表的來自中國的一系列量子信息技術成果也直接或者間接觸發了歐洲和美國的重大投入。比如,歐洲正式啟動了量子技術旗艦項目,美國也通過了「國家量子行動法案」。地面與衛星對接量子計算和精密測量此外,我們在量子計算方面也做了比較系統的布局,利用超冷原子能夠實現一些實用化的量子模擬技術。
-
《珊瑚的前世今生》珊瑚知識科普走進廣州動物園
11月14日,2020年廣東省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系列活動之一的科普大講堂在廣州動物園舉行,作為宣傳月協辦單位之一的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派出珊瑚保育中心的技術人員王瓊,作《珊瑚的前世今生》主題科普。 廣州動物園
-
河南大學教授戴樹璽把「量子力學」講成了「大白話」 成社會科普的...
與實驗室和講臺上的身份有所不同,在網絡上,他儼然已成社會科普的「網紅大咖」。自從接觸到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愛較真的戴老師」用通俗、風趣、大眾又不失嚴謹的科普方式,贏得近100萬粉絲和累計超6億的閱讀量。 一次「悟空問答」引發的科普熱潮 1976年,戴樹璽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
-
官方科普:小米電視5 Pro為什麼要選擇量子點技術?
【宅秘新聞】一直以來,在智能電視領域,量子點技術基本只有旗艦產品才會配置,傳統產品很少能夠用上量子點。這就代表著往往採用量子點的電視,價格也會更高,顯示效果也會更好。日前,小米帶來了75英寸版本的小米電視5系列,其中,小米電視5 Pro採用了超高清4K量子點屏幕,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官方對小米電視5 Pro的科普。
-
「探月女神」張玉花科普大講壇開講,揭秘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12月19日晚,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8講在第一時間邀請到「探月女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探月工程負責人、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講述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據張玉花介紹,嫦娥五號全重8.2噸,從發射入軌到返回器再入回收,共計運行約23天,經歷11個飛行階段。任務的圓滿完成離不開兩個「戰隊」密切配合,分別是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的「摘月戰隊」,軌道器和返回器組成的「返地戰隊」。
-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第31期專題活動成功舉辦
12月26日,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第31期專題活動在北京希爾頓酒店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科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了活動。線上直播點擊量超181萬。、汪筱林、戴偉、陳徵、孫軼飛 | 拍攝:Vphoto演講嘉賓:陳徵 | 拍攝:Vphoto演講嘉賓:戴偉 | 拍攝:Vphoto演講嘉賓:鄒徵廷 | 拍攝:Vphoto演講嘉賓:王曉仍 | 拍攝:Vphoto演講嘉賓:汪筱林 | 拍攝:Vphoto演講嘉賓:孫軼飛 | 拍攝:Vphoto來源:中國科協科普部
-
在科普書市場競爭中,《奇妙量子世界》為什麼能多次加印?
用漫畫科普量子科技,《奇妙量子世界》有何特別之處?當下科普圖書市場有何現狀與趨勢?市場多變,身處其中的從業者有何全新感悟? 《奇妙量子世界》選題緣起於作者在公眾號上刊載的系列量子科學前沿漫畫,該系列漫畫創作的初衷就是希望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讓更多普通讀者了解前沿科學。因此,該書的讀者定位就是對科普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該書之所以能取得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主要原因在於其出版正好契合了量子科技大發展的時代潮流。
-
新氧首期公益學術研修講壇:上海九院張餘光親授面部年輕化新技術
來源:時刻頭條12月13日,新氧科技第一期公益學術研修講壇在新氧大廈正式開講!此次公益學術講壇特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醫師張餘光教授深入探討面部脂肪室網絡復位技術(餘光網技術)。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 金星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表示:「整個醫美行業一直在說回歸醫療本質,其實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醫生走向這個醫美市場的主導權,去掌控整個市場的發展。但從本質上講,醫生到底收益好不好還要取決於自己的技術,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跟張餘光教授一起辦這樣一個研修講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