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16日刊載題為「拜登的全球領導計劃存在缺陷」,副題為「亞洲籤署大型貿易協定表明世界沒有美國照樣前行」的文章,作者系吉迪恩·拉赫曼。文章指出,美國國力相對衰退,僅僅通過重返世界衛生組織或巴黎氣候協定並不能讓美國「坐上主賓席」。全文摘編如下:
11月18日,行人走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新華社
各國政府目前都在研究拜登在今年1月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為《為何美國必須再次領導世界》。
拜登在《外交》雙月刊上撰文哀嘆川普政府已經「放棄了美國的領導地位」。文章承諾「拜登的外交政策議程將讓美國重新坐上主賓席」。
但對這位當選總統來說,要想真正重建美國的領導地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美國國力相對衰退,僅僅通過重返世界衛生組織或巴黎氣候協定並不能讓美國「坐上主賓席」。參與國際談判的代價可能是接受某些妥協結果。美國政客和選民是否願意接受此等代價尚不得而知。
在華盛頓,「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自由世界秩序」和「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之間似乎通常可以互換。這種混用不難理解。二戰後的秩序基本由美國制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總部設在華盛頓,聯合國總部設在紐約,這都是有原因的。
唐納·川普上臺時稱,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機構不再服務於美國。他說,美國被蒙蔽了雙眼,「全球主義者」正在讓普通美國人變得貧窮。在這個權力分配更均衡的世界裡,基於規則的秩序和美國領導的世界現在不再是一回事了。
這種難以調和的矛盾貫穿了拜登處理國際事務的過程。拜登在《外交》雙月刊上撰文稱,「美國必須領導世界」應對氣候變化,還承諾美國將「召集世界主要碳排放國召開峰會」。
實際上,中國和其他許多國家堅持認為,在氣候談判問題上,只有聯合國發起的談判才具有合理性。拜登政府值得慶幸的是,下一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將由友好國家英國承辦。即便如此,這位當選總統可能無法兌現減排承諾。美國的談判夥伴知道,國會差不多對美國的一切承諾擁有最終發言權。
類似的問題可能妨礙新總統關於美國主導貿易的承諾。拜登承諾將抵制「全球滑向保護主義的危險狀況」。但他知道,川普對自由貿易的敵意引起了許多美國選民的共鳴。對新貿易協議的懷疑跨越了黨派界線。2016年,希拉蕊·柯林頓被迫反對她曾協助談判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因為她所在的民主黨內部對這項影響深遠的貿易協定存在敵意。
拜登的對策是承諾讓「勞工和環保領袖」在未來美國貿易談判一開始就「坐上談判桌」。但這可能會使新貿易協議的達成進展緩慢。與此同時,世界仍在前進。上周末,來自日本、中國和韓國等15個亞太國家的領導人籤署了一份大型自由貿易協定。拜登及其團隊大談要召集美國的盟友反擊中國。然而,新的局面已經形成。
這位當選總統強調與盟友合作,而不是像川普那樣進行對抗和辱罵,這顯然是個好主意。不過,美國的友好態度並不能保證成功——即便是在歐洲也不行。
歐盟正在推進一系列計劃,試圖加大對谷歌和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公司的監管和稅收。與川普政府一樣,拜登政府很可能會反對其中許多措施。在科技稅或監管問題上的早期爭端可能會使跨大西洋友好新時代即將到來的希望受挫。
普林斯頓大學學者約翰·伊肯伯裡在一本新書中提出「自由的國際秩序」一詞,他認為自由國際主義的概念需要與美國霸權區分開來。他認為,對美國來說,「在美國國力衰退的時代,與其他自由民主國家合作的價值應該增加」。這可能確有道理。但這一論點在普林斯頓大學說服他人可能比在華盛頓容易得多,因為華盛頓的人們仍在瘋狂捍衛主權。
拜登會發現,如果美國不能自然而然地擔任領導角色,就很難說服國民相信美國可以從國際參與中獲益。但有利的一面是,美國將不再積極破壞國際機構。這足以讓人大鬆一口氣了。
來源:參考消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