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我們有近1/3的時間,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編譯 Marple 國際科學

我們都沉迷於網絡嗎?也許吧。

根據We Are Social&Hootsuite:2019全球數字報告顯示,人們平均每天用來上網在6小時42分鐘左右,這包括了花費在行動裝置上的時間。

這些時間如果用年來計算的話,那無疑是天文數字。相當於每個網際網路用戶,每年上網的時間超過了100天,幾乎佔全年時間的27%。

2019年的數據顯示,這年人們上網時間與前一年相比略有下降。前一年顯示的時間是6小時49分鐘。

根據這一報導,當年雖然人們上網時間減少了,但並不是因為人們正確劃分出了現實世界與網絡之間的界限,而是因為新一代網際網路用戶花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當把這些數字根據國家進行細分時,結果發現,最活躍的網際網路用戶都來自於發展中國家以及一些中等收入國家。

報告指出,菲律賓的網際網路用戶每天上網的時間能達到10小時,而巴西的網民平均每天上網時間為9小時。

相比之下,發達國家的人們每天上網時間明顯少於其他國家的人:日本人每天的上網時間不到4小時,而法國人不到5小時。

雖然這些發現可以證明,網際網路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尤其迅速。

但畢竟是虛擬產物,過多使用也可能會導致上癮行為,而這恐怕比我們以為的還要嚴重。

2018年對於中國青少年的調查顯示,有26.5%的青少年有網絡成癮症。這對他們來說,意味著每天有近7個小時花在網上,我們應該重視起來,因為這種網絡成癮只會越來越嚴重。

以下為報告的具體內容,包括全球網際網路普及率、用戶數量、全球社交媒體的使用情況、以及電子商務的現狀等。

今天世界上有51.1億獨特的移動用戶,在過去的一年裡增加了1億(2%)。

2019年網際網路用戶達43.9億,較2018年1月增加3.66億(9%)。

2019年有34.8億社交媒體用戶,自去年這個時候以來,全球社交媒體用戶總數增長了2.88億(9%)。

2019年1月,有32.6億人在行動裝置上使用社交媒體,新增用戶增長2.97億,同比增長超過10%。

2018年的網民增長量令人印象深刻。最引人注目的是,自2018年發表報告以來,新用戶的增長數量超過了3.66億。

而根據我們最新搜集的網際網路數據嫻熟,用戶以每秒11個的速度增長,每天的新增數量能達到100萬。

尤其讓人鼓舞的是,其中大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

最典型的就是印度。過去的12個月中,印度的網際網路用戶增長率近1億人,年增長率超過了20%。

與此同時,非洲國家也在這場網際網路大潮中佔據著重要地位。西撒哈拉的同比增幅最大,幾乎是2018年一月人數的5倍。

隨著使用網際網路的人數的增加,人們的在線活動也更加豐富,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人們使用手機的時間幾乎佔了上網時間的一般。

據統計,目前有12個國家和地區的固定聯網速度超過了100MPBS,其他10個國家的平均速度為50MBPS。

其中,新加坡的聯網速度幾乎是世界最快,能達到191MPBS。冰島的網際網路連接速度也在全球的排名中處於前列。

那麼,全球44億的網民每天上網6個小時都在幹什麼呢?

據調查發現,谷歌是全球訪問量最大的網站,Youtube和Facebook的訪問量也不錯。而在過去一年中,電子商務網站的排名在穩步上升,其中,國內的網站成績尤為顯著,值得一提的,淘寶和天貓的流量排名都要高於亞馬遜。

而過去一年來,中國的社交媒體用戶數量增長的最多,總數接近1億。據數據統計,目前有超過10億人在使用社交媒體。

來源:

https://thenextweb.com/tech/2019/01/31/study-shows-were-spending-an-insane-amount-of-time-online/

註:本站所有文章僅為最新科研成果報導及信息提供,讀者的任何相關需求必須遵循現實中專業人士的意見,不得將文中內容作為實際應用參考。建議、合作、投稿等可後臺回復「約」聯繫我們。

原標題:《驚嘆!研究發現:我們有近1/3的時間,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的概率有多大?
    這檔節目的主持人奈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在節目中解釋了什麼是模擬假說(Simulation Theory),即我們也許生活在誰的電腦裡,只是虛擬世界中的虛擬生物罷了。
  • 科學家深入研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人類可能生活虛擬世界
    科學家深入研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人類可能生活虛擬世界 2020-10-17 10:31:43 來源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 發現新大陸:虛擬世界的大航海時代
    在真實世界中,我們可以用來生存且正常生活的土地面積也十分有限,同時人們也尚未找到在海洋、天空甚至太空中的可穩定、可持續、規模化的生活方式。 廣義地來看,土地、海洋、天空都是空間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 另外,有了生存的空間,我們需要消耗資源產生能源,再將能源以各種方式進行利用,滿足必要的生存和多樣化的生活需求。
  • 科學家計算出我們生活在黑客帝國中虛擬世界的概率有多大?
    我們也許生活在誰的電腦裡,只是虛擬世界中的虛擬生物罷了。若真如此,維持我們這個世界的模擬系統很有可能是基於我們的觀察需要,來模擬現實帶給我們的感覺,而不是每時每刻都在模擬真實世界的每個角落,就好像我們在這個遊戲裡優先考慮渲染玩家可以看到的場景。
  • 2.5次元:在虛擬世界尋找真實生活的人,或許我們都是
    ……那段時間沉迷在動漫之中,一兩個月來除了刷漫還是刷漫,可是最後,終究還是因為生活和學業告別了那段肥宅生活。但心底深處的某個開關已經被打開了,我,發現了一個溫暖的世界而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又有多少是被二次元的溫暖治癒過,卻又因為眼光不敢承認的呢?
  • 最新研究: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冷熱跟量子糾纏相關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我們每天都會遇上這樣的情況:我們所做的熱飯熱菜、熱茶熱水等,剛出來是熱氣騰騰,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涼、變冷逐漸達到周圍環境的溫度。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熱傳導與周圍環境達到了熱平衡。這些都是當今科學認知和工程應用的許多其它特定領域的基礎。許多人會感到奇怪,我們日常生活裡所遇到的這樣的冷熱平衡過程怎麼會跟量子糾纏相關呢?最近,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理論物理學家和計算機學家發現,量子力學最引人注目的特徵——量子糾纏與物體熱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通過這種微觀熱化過程,物理物體與周圍環境達到了熱平衡。
  • 虛擬世界裡的黑色幽靈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傳統犯罪行為不斷向網上延伸,網絡詐騙、網絡傳銷、網絡侵權、網絡盜竊、網絡賭博、網絡色情活動等層出不窮,使虛擬空間變得陷阱遍布、防不勝防,嚴重危害了公眾的生活和安全。網絡詐騙最為多見2010年7月底,泉州市安溪縣公安局搗毀了一個虛假信息詐騙團夥,抓獲涉案人員蘇某平、蘇某廈、蘇某清等人。
  • 研究發現:宇宙會隨時間推移越來越熱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探討了宇宙在過去100億年間的熱歷史。研究發現,在這段時間裡,整個宇宙間氣體的平均溫度上升了10倍多,現在宇宙氣體的平均溫度高達約200萬攝氏度。
  • 《GTA5》中的車VS現實生活中的車,在虛擬世界當有錢人的感覺!
    R星自由世界題材遊戲成功的為我們帶來超自由的虛擬世界,在這裡我們可以成功地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做自己在現實中不敢做的事情,這其實就是虛擬世界的魅力所在了,當年R星的初衷實際就是如此,每個玩家當時對回合制遊戲都很喜歡,但漸漸的我們發現自己被限制在其中,最後接觸自由世界題材,才發現果然還是大型世界才具有真正的魅力
  • 盛趣遊戲開啟腦域研究:我們因熱愛而進化
    文/許怡雯編輯/大風8月20日,盛趣遊戲和浙江大學宣布,共同建立「浙江大學傳奇研究中心」,聚焦數字醫藥、人機互動、數字器官、夢境記憶與解析四個方向。這是國內遊戲行業裡首個聚焦腦科學研究的科研中心。在充滿了危機的疫情時期,利用虛擬世界解決現實問題的案例尤為普遍。2005年,魔獸世界爆發了一場匪夷所思的瘟疫。新副本巨魔城市「祖爾格拉布」的BOSS哈卡擁有一個具有傳染性的減益法術,如果有玩家離被感染的角色太近也會被染上傷害。一隻被感染的寵物通過bug將瘟疫帶出了地下城,最後造成了四百萬玩家被瘟疫感染。
  • 人的身體死了,大腦是不是還活著,能不能在虛擬世界裡存活下去?
    因為我們一般在對死亡的定義是,生命停止,大腦停止運轉,心臟停止運轉等等,也就是生命系統所有的本來維持其存在的屬性的喪失且不可逆轉的永久性的終止。不過美國曾經發布這樣的一個研究,當人類的心臟停止跳動時,大腦還會繼續運作。這意味著人類的大腦會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這個事實,所以如果能做大腦的對接, 不僅可以在死亡之前,也可以在死亡之後。
  • 頭號玩家:無論虛擬世界多麼美好都不好放棄現實世界中的你
    《頭號玩家》是一部科幻電影,它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特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遊戲成為了人們的主要生活,除了吃飯和睡覺以外,人們的大部分需求都可以在遊戲中得到滿足。人們選擇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遊戲中或許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遊戲改變了韋德·沃茲所在的世界,人們都生活在遊戲的世界裡。
  • 在北京生活近二十年,法國作家佳玥寫出《時間裡的中國人》
    一位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會如何看待中國人的時間觀呢?答案可以從柯思婷·佳玥的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中尋找。11月28日,佳玥在北京的讀者見面會上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觀察與思考。柯思婷·佳玥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中法文化論壇法方副主席,致力於搭建一個中法兩國文化藝術界高端交流對話的平臺;她是「中法藝術之家」藝術8創始人,先後創立了法國青年藝術家獎、中國青年藝術家獎和中法工藝交流計劃,多年來不斷支持兩國青年藝術家駐地訪學;此外,她還是一位作家,不斷向法國人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智慧。
  • 進入虛擬世界第一天,差點被NPC撞死,發現大哥變成熊
    這句話用在《無限系統樹-Infinite Dendrogram-》動畫版的男主角玲·斯特林身上非常合適,他進入虛擬世界第一天,先在大街上差點被NPC撞死,然後發現敬愛的大哥變成一頭熊。玲·斯特林進入遊戲世界,設定好角色,選好出生城市,第一時間去和身為老玩家的大哥匯合。
  • 人工智慧訓練,OpenAI 創造 Universe 虛擬世界
    在訓練人工智慧的時候,研究人員常常會構建一個虛擬世界,例如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提供了 Atari 學習環境,讓人工智慧系統玩 Atari 的老遊戲,微軟提供了基於 Minecraft
  • 研究人員發現的奇特現象,都令人懷疑
    返回開始時的疑惑,其實人類的大腦是無法分辨這些生物電信號究竟是真的還是虛擬的,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有一個特別精巧的系統,通過電腦程式給人類的大腦模擬出不同的生物電信號,重新模擬一個世界,而身處其中的人類只能認為自己身處一個真實世界。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去懷疑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的真實性。
  • 從泡泡瑪特到賽博朋克2077,品牌如何滲透虛擬世界
    泡泡瑪特「少年彩票」、「賭徒」式快感、虛擬陪伴者可以看到,近兩年時間內泡泡瑪特業績的高速增長,在玩具市場上一騎絕塵,碾壓眾多傳統玩具廠商,最近更是被眾多人稱為中國未來的「樂高」玩具公司。「肥宅家裡一面牆,北京二環一套房,肥宅家裡兩面牆,馬爾地夫海景房。」這是大多骨灰級玩家的凡爾賽式自嘲了吧!
  • 天文學家提出: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有50%以上機率是模擬的
    ,就像《黑客帝國》中那樣人類有可能是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中。他的論文中闡述了三個主要的論題,並且認為其中之一必然是正確的: (1)首先作者提出人類很可能在步入「後人類」階段前就已經滅絕了; (2)其次是任何「後人類文明」都不可能對其進化歷史(或其變化)進行大量模擬; (3)幾乎可以肯定的說,高級文明有能力創建許多虛擬世界,所以虛擬世界可能要比現實世界多
  • 如果人身體死了大腦還活在營養液中,大腦能不能活在虛擬世界呢?
    關於這個設定,很像是電影黑客帝國的內容,區別只在於黑客帝國中的人,身體並沒有死亡,而是整個身體進入了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而活在虛擬世界中。但如果換一個想法,有沒有可能是,身體的功能已經消亡了,但腦還沒有死亡,也就是說「腦活著」,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到底算不算死亡呢?至少在目前人類的技術,還無法做到,當身體死亡之後,僅僅保持大腦存亡的狀態,這涉及到氧氣,血液的供給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人類的科技以及人類對腦的了解,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地步。
  • 5大證據,證明我們的世界可能是「虛擬世界」!
    當你睜開雙眼,看見美麗的陽光和生機勃勃的萬物,當你觸摸世界感受自然帶來的親和體驗,一切都顯得那麼真實,你一定堅信這個世界絕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我今天要告訴你「這一切可能都是假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設計好的虛擬世界你會相信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虛擬世界存在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