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
成功從來是從一件小事開始的,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清朝末年,北洋水師中一位小兵,見將軍坐在椅子上睡著了,擔心其著涼就為他蓋上了被子,沒想到這樣一個無意間的小舉動,卻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這位將軍名叫薩鎮冰,為他蓋被子的小兵名叫陳兆漢。提起薩鎮冰,在中國近代海軍歷史上絕對是赫赫有名的第一人。
他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祖上是來自西域的少數民族色目人。年輕時薩鎮冰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馬尾船政學堂上學,與著名將領鄧世昌是同學。畢業後,進入福建水師,成了清朝一名海軍。
後因在海軍表現優異,薩鎮冰被朝廷選派,前往歐洲學習軍艦駕駛、海軍指揮,回國後進入北洋水師。先後出任北洋水師幫統兼海圻艦管帶,參加了甲午海戰,後升任廣東水師提督。
1905年,46歲的薩鎮冰被朝廷任命為總理南北洋海軍,兼任廣東水師提督,自此他成了清朝海軍第一人。清朝滅亡之後,袁世凱當選大總統,極力拉攏薩鎮冰,任命他為海軍部長,但沒有到任。袁世凱死後,薩鎮冰再次出山,長時間擔任民國海軍總司令、海軍總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前夕,他拒絕前往臺灣,為祖國統一做出了突出貢獻,隨後,他受邀前往北京,參加開國大典。
薩鎮冰的一生堪稱一部近代海軍歷史,他是唯一一位活到解放的北洋海軍軍官,也是唯一在清朝和民國都當過海軍總司令的人。
史書記載,薩鎮冰為官清廉、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在他擔任水師提督期間,被當地老百姓稱為「活菩薩」。清朝末年,官場貪汙腐敗之風盛行,但薩鎮冰卻潔身自好,從不與貪官為伍。以他在清朝海軍中的威望和地位,其實早可以不用出海,只需待在衙門坐鎮後方就可以了。
但薩鎮冰堅持與官兵同吃同住,經常親自登艦出海,參加各種訓練和作戰。有一次,因為連夜工作,薩鎮冰坐在椅子上就睡著了,恰好被正在艦船上的小兵陳兆漢看到,就輕輕找來被子給薩鎮冰蓋上了。
睡醒之後,見有人為自己蓋上了被子,薩鎮冰猜想此人肯定是個心細之人,如果加以栽培,將來必能成大器。經過一番尋找,陳兆漢走進了薩鎮冰的視線,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薩鎮冰發現陳兆漢頭腦伶俐,做事沉著穩重,於是就開始提拔重用他。
後來,在薩鎮冰的保舉下,陳兆漢進入了上海的聖約翰學校學習海關,並在畢業後留在上海,擔任海關幫辦,可謂是一舉飛黃騰達。
在陳兆漢離開海軍到上海讀書前,他將自己的侄子陳紹寬安排到了薩鎮冰跟前,希望將軍能夠多栽培下他。陳兆漢向薩鎮冰介紹說:「我這個侄子從小喜歡海軍,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名海軍戰士,保家衛國。」
薩鎮冰見陳紹寬年紀雖輕,但一表人才,很是喜歡。就問他讀過書嗎?陳紹寬有條不紊地回答說:「在村中讀過幾年私塾,《四書五經》都讀過了。」不過因為年紀太小,薩鎮冰並沒有將陳紹寬留在身邊,而是送他去了海軍學堂學習。
從海軍學堂畢業後,陳紹寬一路從基層做起,歷任艦長、海軍參謀長、艦隊司令官等職,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陳紹寬晉升為海軍上將,出任海軍總司令。誰能想到,當年的小兵陳兆漢的侄子,竟然能夠超過叔叔,並成了與薩鎮冰平起平坐的海軍總司令。
而陳兆漢和陳紹寬叔侄倆人的成功,都離不開薩鎮冰的慧眼識人,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