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被塑造成為一個豪邁而多疑的人,而他的多疑還專門用一個故事表現了出來。在曹操身邊有一個跟隨他徵戰多年的近侍,有一天,曹操沒蓋被子就睡著,這個小近侍便幫曹操蓋被子。
誰料曹操這時卻醒了,二話不說立馬將近侍殺了。這件事被營外的人知道後,曹操為了掩飾自己多疑的性格,便找了個「吾好夢中殺人」的藉口搪塞過去。無獨有偶,在清朝末年,也有這個一個給將軍蓋被子的小兵,他的名字叫做陳兆漢。
陳兆漢目不識丁,在動蕩的20世紀初,為了討口飯吃,他就投軍了。陳兆漢雖然目不識丁,但聰明好學,而且為人仔細。有一天,他看到自己特別敬重的將軍居然在椅子上就睡著了,陳兆漢就好心地給將軍蓋了個被子。
誰料將軍醒來之後,看到自己身上的被子,立即就派人趕緊查這個給他蓋被子的人。陳兆漢也聽過三國裡的一些故事,心中忐忑極了,但還是承認是自己給將軍蓋的被子。但這個將軍並不是曹操,他不僅非常開心,而且還把陳兆漢送去了學校讀書,甚至將自己的女兒都嫁給了他。
而這個將軍就是大名鼎鼎的薩鎮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打響,薩鎮冰當時已經是北洋水師中的其中一個將領。黃海海戰清廷戰敗後,薩鎮冰聽聞鄧世昌之死訊,心中大悲,恨自己無法指揮艦隊克敵制勝以報國家,一度想要尋死。
但周圍人卻將薩鎮冰攔了下來,說如果他想要報效國家,就更應該好好活下來,把自己的畢生所學交給後人,為國家培養一支更加強大的海軍。薩鎮冰這才放棄了自殺的打算,在1903年時,他去煙臺創立了一個海軍學校,稱為「煙臺水師學堂」。
也就是這個時候,他招收了一批當地水性好想當兵的人來學習,想要為國家打造一支強大的水軍。而被招入水師的兵裡,陳兆漢正是其中一個。薩鎮冰雖然已是將軍,卻從不高高在上,而是跟士兵們同吃同住,也正因此,薩鎮冰得到了手下士兵的敬佩,同時陳兆漢才能夠接近他,並且為他蓋上被子。
薩鎮冰見此人心地善良,為人仔細,同時也勇武有力,是個當兵的好胚子,就是沒文化,不懂兵法,也不懂艦船和武器。因此,薩鎮冰就把他送進了學校,等到陳兆漢畢業後,還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
陳兆漢感念薩鎮冰大恩,但他深知自己才能有限,恐會辜負嶽父的期望。因此,在1906年時,陳兆漢就將自己的侄兒陳紹寬引薦給了薩鎮冰。陳紹寬比陳兆漢命好,雖然小時候也過得貧苦,但好歹後來還是上了學。
陳紹寬為人聰穎,十分好學,靠著自己的努力,在1904年時就考入了格致書院。陳兆漢看到了侄子比自己有才,於是就將陳紹寬引薦給了薩鎮冰,一方面既為國家提供一個人才,一方面也想對得起自己嶽父的期許。
於是1906年後,陳紹寬就進入了水師學堂系統地學習海事知識,並且在1908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畢業之後的陳紹寬就到了艦隊實習,後來又出國學習,回國之後就成為了水師名將。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直襲江陰。陳紹寬便率當時依然比較落後的艦隊在海上頑強抗戰,生生將日軍拒在關外一個多月,讓日軍收回了「三個月徵服中國」的大話。雖然最後還是戰敗,但也大大地挫傷了日軍的銳氣。
最後,薩鎮冰與陳紹寬在1952年和1969相繼去世。而將兩個名將聯繫起來的陳兆漢則退居幕後,好生照看兩人的家人,讓薩鎮冰與陳紹寬都沒有了後顧之憂。陳兆漢先是受伯樂看中,後來自己又充當了伯樂,倒真是一件令人稱好的美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