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溫解表,疏散風寒,你了解哪幾種中藥?如何應用,一文讀懂

2020-12-24 玥亮說藥

大家好,今天玥亮說藥給大家介紹的是解表藥裡的辛溫解表藥。解表藥是一類具有發散表邪、解除表證作用的藥物,多具辛散輕揚之性,因表證有風寒和風熱之分,所以解表藥根據藥物本身性能功效和臨床應用又分為辛溫解表藥和辛涼解表藥。辛溫解表藥解風寒表證,這裡順便提一下風寒,指風和寒相結合的病邪,臨床表現有惡寒發熱,無汗或汗出不暢,頭痛身痛,咳嗽,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脈浮緊等症。辛溫解表藥也稱發散風寒藥,多屬辛溫,發散解表為主,兼宣肺、利水等功效。一起看看,你了解哪幾種吧?

麻黃麻黃(一般是指草質莖)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本品可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治風寒表實無汗兼咳喘者最宜,水腫兼有表證者,肺氣不宣之喘咳者可用。生用發汗力強,發汗利水解表宜用;炙用發汗力弱,蜜炙兼能潤肺,止咳平喘宜用;小兒與年老體弱者宜用麻黃絨。

麻黃髮散力強,易耗氣傷陰,故用量不宜過大;且作用影響機體多個系統,預防麻黃中毒的主要措施是嚴格控制藥量在安全範圍內,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如麻黃不宜與降壓藥,鎮靜催眠藥,強心苷類等同用;與解熱鎮痛藥並用易致大汗虛脫,應注意劑量。

再說說麻黃的臨床應用

麻黃味辛發散,性溫散寒,為發汗解表之要藥,兼有平喘之功,與桂枝相須為用,如麻黃湯,對風寒表實而有喘逆咳嗽者尤為適宜;

治療風寒外束,肺氣壅遏的喘咳實證,可配伍杏仁、甘草,如三拗湯,;

治療寒痰停飲,咳嗽氣喘,痰多清稀者,可配伍細辛、乾薑、半夏等,如小青龍湯;

治肺熱壅盛,高熱喘急者,可配伍石膏、杏仁、甘草等,如麻杏甘石湯,以清肺平喘;

治風邪襲表,肺失宣降的水腫、小便不利兼有表證者,可配伍甘草,生薑、白朮等發汗解表藥、利水退腫藥,效果尤佳,如越婢加術湯,甘草麻黃湯。

常用的中成藥有通宣理肺丸(膠囊、片、顆粒、口服液等)、小兒清肺化痰口服液等。

桂枝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本品可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既走表,又走裡,風寒表證無論虛實(有汗無汗)皆宜,寒證無論虛實、或外寒直中或陽虛內生皆可,既入氣分,又入血分,血瘀有寒與陽虛水停都宜用之。臨床上應用於風寒感冒,風寒溼痺,經寒血滯之痛經,月經不調,閉經,癥瘕,寒凝血滯諸痛證,痰飲病、陽虛水腫,陽虛心悸,胸痺作痛,虛寒腹痛等。

桂枝辛散溫通,但要注意熱病高熱,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禁服。

再說說桂枝的臨床應用

治素體陽虛、外感風寒,配伍麻黃、附子、細辛,可發散風寒、溫助陽氣;

治外感風寒,表虛有汗,配伍白芍,如桂枝湯,發汗之中有養陰斂汗之效,共奏發汗解肌,調和營衛之功;

治中焦虛寒,脘腹冷痛,可配伍白芍、飴糖等,如小建中湯;

治婦女寒凝血滯,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可配伍當歸、吳茱萸等,如溫經湯;

治風寒溼痺,肩臂疼痛,可配伍附子,如桂枝附子湯,以祛風散寒,通痺止痛;

治胸陽不振胸痺心痛,心脈瘀陰,常配伍枳實、薤白,如枳實薤白桂枝湯。

桂枝羊肉湯是一款不錯的藥膳,可溫補氣血,潤膚、抗衰老,改善虛冷腰痛等。原材料用到桂枝、當歸、黃芪、枸杞、生薑、羊肉、鹽適量。做法不難,將羊肉洗淨切塊汆燙後放入鍋中,加入薑片和適量水,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1小時。後加入黃芪煮20分鐘,將當歸、桂枝裝入紗布袋中投入鍋中,再加入枸杞煮10分鐘,調味即可,佐餐食用。

防風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本品是治風通用藥,功效如其名「防各種風」,散外風息內風,治風寒、風熱及表證夾溼、溼證、痛證、痙證皆可,風寒溼三邪客體用之最宜,如風疹瘙癢等表證,痛風性關節炎等風溼痺痛,破傷風屬於風毒內侵者,以及感冒,流感,急慢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等屬於外感表證者。

防風能解砒霜毒,與乾薑、藜蘆、白薇、芫花相惡,不宜與重金屬鹽類同用;藥性偏溫,故陰血虧虛、熱病動風者不宜使用。

再說說防風的臨床應用

防風發散作用溫和,配伍黃芪、白朮等益衛固表藥,如經典的玉屏風散,可治衛氣不足,肌表不固的感冒風邪;

治外感風溼,頭痛如裹,身重肢重者,可配伍羌活、藁本、川芎等藥,如羌活勝溼湯;

治風寒表證,頭痛身重,惡風寒者,可配伍荊芥、羌活、獨活等藥,如荊防敗毒散;

治溼熱,可配伍土茯苓、白鮮皮、赤小豆等;

治血虛風燥 ,常配伍當歸、地黃等;

治兼裡實熱結者,常配伍大黃、芒硝、黃芩等藥,如防風通聖散;

治風寒溼痺,肢節疼痛、筋脈攣急者,可配伍羌活、獨活、桂枝、薑黃等,如蠲痺湯;如風寒溼邪鬱而化熱,關節紅腫熱痛而成熱痺,可配伍地龍、薏苡仁、烏梢蛇等藥同用。

細辛細辛味辛,性溫;歸肺、腎、心經;有小毒,本品辛溫發散,芳香透達,為治風寒、風溼所致諸痛及鼻淵鼻塞頭痛之良藥;外能發散風寒,內能溫肺化飲,是治寒飲伏肺之要藥;最宜用於少陰頭痛、鼻淵頭痛及牙痛。臨床可用於風寒表證(尤宜鼻塞頭痛、肢體疼痛較甚者),陽虛外感;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風寒溼痺痛,其他無菌性骨壞死、痛風性關節炎等屬於風溼阻滯經絡者,肺炎未明示病原體者、肺炎球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急慢性支氣管炎等屬於寒飲停肺者。

細辛有小毒,來源於所含的揮髮油,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直接吞服過大劑量的單方散劑或較大劑量入湯劑煎煮時間過短,所以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用法用量才能保證用藥安全。細辛不宜與降壓藥同用,與鎮靜藥、麻醉藥和血管擴張藥配伍時也應注意用量控制;陰虛陽亢頭痛,肺燥傷陰乾咳者忌用;不宜與藜蘆同用。

再說說細辛的臨床應用

治外感風寒,頭身疼痛較甚者,常配伍羌活、防風、白芷等祛風止痛藥,如九味羌活湯、川芎茶調散;

治陽虛外感,惡寒發熱、無汗、脈反沉者,常配麻黃、附子,如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少陰頭痛,足寒氣逆,常配伍獨活、川芎等藥,如獨活細辛湯;

治胃火牙痛者,當配伍生石膏、黃連、升麻等清胃瀉火藥;

治風冷牙痛,可單用細辛,或與白芷、蓽茇煎湯含漱;

治鼻淵等鼻科疾病之鼻塞、流涕、頭痛者,常配伍白芷、蒼耳子、辛夷等散風寒、通鼻竅藥;

治寒痰停飲射肺,咳嗽胸滿,氣逆喘急者,可配伍茯苓、乾薑、五味子等藥,如苓甘五味姜辛湯。

香薷香薷味辛,性微溫;歸肺、胃、脾經。本品外能發汗解表,內能化溼和中,夏日多用,有「夏月麻黃」的說法。我們說「溼「香薷,指其」和中化溼「的功效,有兩種含義:一是化體內之溼,非表溼;二是治療」陰暑證「,夏季乘涼飲冷、陽氣被陰邪所遏,陰暑以溼為主,陽暑則以熱為主。」夏用香薷,冬用麻黃「的說法則說明,香薷可代替麻黃以發表宣肺、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風寒感冒、腳氣浮腫,小便不利;但區別在於,麻黃有宣肺平喘之效,可治肺氣不宜之咳喘證;而香薷可和中化溼,治陰暑證。

香薷性溫,故外感風熱或溫熱、實熱內熾、陰虛火旺等證不宜單味長期用藥;辛溫而散,既發汗又利尿,表虛有汗、陰虛盜汗者,陰虛津液耗傷者,遺尿患者忌大量長期服用,電解質紊亂者,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可刺激消化道及促進胃腸蠕動,胃潰瘍及長期腹瀉者不宜長期服用。

香薷的臨床應用

治風寒感冒而兼脾胃溼困證,可配伍厚樸、扁豆,如香薷散;

治水溼泛溢之通身水腫,可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朮;

治暑月外感寒溼,鬱而化熱,外感暑熱所致的發熱惡寒、無汗頭痛、心煩口渴等,可配伍配金銀花、連翹;

常備中成藥如香蘇正胃丸、腸炎寧糖漿(片)、暑溼感冒顆粒等都是香薷的經典配方。

由於時間和篇幅限制,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對於辛溫解表藥,我們要切記的是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過汗,體虛多汗及熱病後期津液虧耗者忌用;失血、淋病及久患瘡癰者慎用;非專業人員請勿試用,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歡迎關注@玥亮說藥,熱愛中醫藥,樂於分享,每日更新疾病與用藥調理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中藥基礎知識-解表藥
    一、A11、以下藥物,具有疏肝,利咽,行氣功效的是A、牛蒡子B、蟬蛻C、桑葉D、菊花E、薄荷2、下列哪項是治療鼻淵頭痛、鼻塞流涕的要藥A、細辛B、辛夷C、蒼耳子D、白芷E、蒿本、桂枝C、香薷D、荊芥E、防風51、外能發散風寒,內能溫經通陽的藥物是A、肉桂B、蔥白C、麻黃D、生薑E、桂枝52、治療表實無汗、咳嗽氣喘者,應首選A、石膏B、桔梗C、麻黃D、桂枝E、苦杏仁53、下列哪項是辛溫解表藥的主要歸經
  • 此刺球善通鼻竅,疏散外來風寒而通鼻竅,疏散內在風寒溼而利關節
    然而還有一些看似籍籍無名也隨處可見的中草藥卻有它的獨到之處,比如在山中就常見一中刺球,此物善於通鼻竅,被譽為「通鼻竅之要藥」,既能疏散外來風寒而通鼻竅,又能疏散內在風寒溼而利關節。由此可見蒼耳子的「地位」是響噹噹的,而拋開典籍的美譽不說,就以實際中隊蒼耳子的應用,可以分為三個大類、數個小類來闡述。一、蒼耳子發散風寒。
  • 15種風寒感冒藥的匯總
    其實我認為普通感冒沒必要動不動就輸液,吃點感冒藥也能好,中藥裡其實有很多治療風寒感冒的藥物。今天我們來看看吧!就醫治療風寒感冒的藥物又叫辛溫解表藥,或發散風寒藥,性味多辛溫,主能發散風寒,發汗驅邪, 主治外感風寒表證,兼治風寒溼痺、咳喘、水腫兼表等。
  • 中醫中藥,蒼耳子的功效及應用
    【別名】蒼耳,老蒼子,蒼子,葈耳,蒼刺頭,毛蒼子,痴頭猛,羊帶歸,檯耳實,牛蝨子,胡寢子,蒼郎種,棉螳螂,餓蝨子,蒼棵子,蒼耳蒺藜,胡蒼子 【性能歸經】辛,苦,溫,有毒,歸肺經。
  • 香辛調味料 廚房裡的中藥
    香辛調味料 廚房裡的中藥 2020-12-01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醫中藥,荊芥的功效及應用
    【別名】香荊薺,線薺,假蘇,鼠蓂,姜蘇,穩齒菜,四稜杆蒿 【性能歸經】微溫,辛,歸肺、肝經。 【應用】一般用5~10g。
  • 它是除溼良藥,善於「去中焦之溼而健脾胃,散風寒外邪而闢穢濁」
    現在人們在養生的時間最容易提到一點就是如何去除體內的溼氣,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邪因為其自身粘滯重濁的特性,故而是很容易留滯於體內。其實如今人們在生活中也是非常注重如何除去體內的溼氣的,或是喝些除溼茶、或是做些理療來除溼。
  • 治療感冒,中成藥你用對了嗎?
    感冒了,你用的是中成藥,還是西藥呢?今天就來聊聊關於中成藥,我們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先來了解中成藥的概念。中成藥:以中草藥為原料,經過製劑加工,製成的各種不同劑型的成品藥。包含了:丸,散,膏,丹等劑型。
  • 每天學一味中藥,鵝不食草
    3 植物形態 一年生匍匐狀草本,微臭,揉碎有辛辣味。莖細,基部分枝很多,枝匍匐,著地生根,無毛或略有細柔毛。葉互生;葉片小,倒卵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齒,無柄。
  • 身邊的中藥|蒼耳子
    【性味與歸經】 辛、苦,溫;有毒。歸肺經。【功能與主治】 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溼。用於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疹瘙癢,溼痺拘攣。【用法與用置】 3~10g。【貯藏】 置乾燥處。但其作用不強,又有毒性,很少應用。其實很多中醫治療鼻淵的古方中都有蒼耳子的身影,比如蒼耳子散,複方蒼耳子湯等!
  • 它被譽為「千古經方第一藥」,究竟有何玄機,且看醫聖張仲景如何運用
    桂枝這味奇妙的中藥,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尤其備受醫聖張仲景的鐘愛,在仲景書中,《傷寒論》入方43次,《金匱要略》入方56次。可以說它是千古經方第一藥,一點也不含糊。
  • @青島寶爸寶媽注意啦 給娃吃中藥別憑感覺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裡,由於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機會,孩子們感冒機率明顯下降,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孩子們正常上課聚集,出現感冒發熱的機率明顯增多,家長朋友大多數自己去買點中成藥治療,今天就由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中醫科副主任董一教大家如何正確選擇兒童中成藥。
  • 每日一味中藥:川烏
    中藥川烏是毛茛科草本植物烏頭的塊根。中醫認為川烏有祛風除溼,散寒止痛的功效與作用。辛、苦,熱;有大毒。入心、脾、肝、腎經。川烏功效與作用功效祛風除溼,散寒止痛。本品辛散苦燥,熱能勝寒,風寒溼祛,經脈暢通,氣血行則疼痛止,故有此功。臨床應用
  • 糖尿病可以用中藥治療嗎?有哪幾類中藥可以選擇?
    糖尿病人在選擇中醫治療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要被一些假醫生說中藥或偏方能根治而耽誤了病情, 中藥是能治糖尿病的,但能治療糖尿病≠中藥能根治糖尿病,所以有打著「根治糖尿病」的中藥廣告,都是在利用患者的知識誤區進行赤裸裸的惡意的欺騙。
  • 一圖讀懂48種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快收藏起來!
    一圖讀懂48種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快收藏起來!以上是24種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如果你很自信的說一個都沒碰見過那麼恭喜你那如果很不幸中招該怎麼辦呢??1---記牢電話96110 是北京反詐專用號碼,如有來電及時接聽。
  • 白朮和蒼朮,都能燥溼健脾,但功效應用卻不同,臨床藥師說出實情
    也就是說白朮能夠補脾益氣,固表止汗,尤其是這種體質虛弱,經常出虛汗的人,是非常適合的,如大家吃的中成藥玉屏風顆粒裡面就有白朮、黃芪等。脾虛胎動不安:白朮還能益氣安胎,對於脾虛胎兒失養者,還可以補氣健脾,促進水谷運化以養胎,這種情況下需要與人參、阿膠等補氣養血的中藥配伍,效果會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