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光無限好
如果來一場不遠不近的旅行
是不是足以慰人生呢
一次舒適又浪漫的旅行
美食、美景
和一個可以伸展自如的小窩必不可少
而臺南,能滿足你對旅行的所有想像
關於臺南的印象
要從三個關鍵詞展開
小吃、民宿和風光
▼
點我看☞臺南最強美食全攻略
點我看☞臺南民宿特輯
看到這些令人神魂顛倒的特色小吃
如此撩人的自然風光
以及至簡至美的民宿居室
你一定被臺南森森地吸引了
其實
除了美食、美景和民宿
臺南作為臺灣的政治中心
還隱藏著許多你不知道的民俗風情
這裡民風樸實,社會祥和
大街小巷中很少出現吵嘴罵人
打架鬥毆的情況
街上車水馬龍秩序井然
路邊飯店餐桌上擺著錢箱
顧客自覺將飯錢投入
......
這種令人稱奇的和諧狀態,造就了臺南人優雅的生活節奏,以及尊重傳統的樸素情感。不過在一些特殊的時節,他們也會加入一場轟轟烈烈的蜂炮盛會,在驚險和刺激中吸收新年的福氣。而在平時,他們把對生活的熱情灌注於美味小吃之中,那些用心營造的美食,打動了全世界的「吃貨」……
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臺灣,這段歷史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因此鄭家在臺灣,特別是臺南地區的影響力極其深遠。幾百年間,閩南地區的許多居民,也跟隨著鄭家的腳步遷移到臺灣,他們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落腳的地方就是臺南,以至於在這裡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現象:當臺灣大部分城市已經流行普通話的時候,臺南依然堅持著自己的驕傲——閩南話才是最流行的方言。臺南總人口近 200 萬,其中從福建遷入的漢族佔據絕對多數,因此保留了濃厚的漢人社會風俗。他們講究傳統禮儀,注重婚喪形式,女兒婚嫁的妝奩排場也遵循古制,其中作為婚嫁必需品之一的傳統喜餅,更是令人津津樂道。
喜餅和喜糖一樣,是漢族婚嫁的傳統食品,儘管如今婚禮形式靈活多變,但買喜餅、送喜餅,仍是大部分臺南新人的「規定動作」。傳統的中式喜餅一般為圓形,寓意「圓滿」,過去主要有 4 種餡料口味:紅菱、白菱、黃菱與玫瑰豆沙,後來逐步增加了五仁、冬蓉、豆蓉、叉燒等新鮮口味。在全套的喜餅盒裡,還必須要有一對重量級的喜餅——龍鳳餅,通過打模烘焙,製作出龍與鳳「心心相印」的造型,那凸起的圖案,讓人眼前一亮,是婚禮中不可或缺的吉祥物。
古老的喜餅代代相傳,一些傳襲古風的餅鋪也長盛不衰,至今仍有許多臺南人對「萬川號」、「富香齋」、「舊永瑞珍」、「舊來發」等餅鋪如數家珍。隨著工藝水平的改進和提高,一些傳統鋪子還推出了立體的藝術喜餅,呈現出宛如浮雕的美好圖案,還有一些喜餅改變了外觀,變成心形,更添了一份浪漫的寓意。
如果在春節期間到臺灣,臺灣人一定會告訴你不可錯過的兩大盛會:「北天燈」、「南蜂炮」。這是臺灣著名的兩大傳統元宵習俗,「北天燈」是指在臺北平溪十分村舉行的放燈儀式,而「南蜂炮」就是在臺南市鹽水古鎮舉行的蜂炮盛會。「蜂炮」是爆竹的一種,由上萬支衝天炮連接,製成造型獨特的「炮車」或「炮城」,燃放時陣陣焰火密集迸發,如黃蜂出巢,煙火漫天,熱烈而迅猛,極具視覺震撼效果。這是一項驚險刺激的挑戰,現場體驗者和參觀者都必須全副武裝,才不至於為炮火所傷。一些勇敢者會聚集到炮車面前,近距離接受蜂炮的衝擊,這叫「衝鋒陷陣」——大家相信,在自己身上爆發的蜂炮數量越多,那麼新的一年福氣就越多……
相傳,鹽水蜂炮起源於清光緒年間。當時鹽水鎮只是一個小港口,由於經常爆發瘟疫,醫藥又十分缺乏,死亡的人越來越多,民眾極為恐慌,紛紛祈求關聖帝君下凡解災救難。某年元宵之夜,關聖帝君乘坐神轎來到凡間,走遍了鹽水的大街小巷,無數信徒追隨著神轎,一路燃放鞭炮直至天明,所有瘟疫邪魔都被關聖帝君一掃而光,民眾再也不受瘟疫之災。從那以後,每年元宵夜迎請關聖帝君出巡,就成了慣例,而隨著燃放的鞭炮越來越多,組合成大規模的「蜂炮」,逐漸演變成一項遠近聞名的特色民俗活動。
鹽水蜂炮璀璨亮麗,可以媲美巴西的「嘉年華會」。元宵之夜,全副武裝的轎夫們從武廟(關帝廟)出發,推著神轎在小鎮街道上繞巡穿梭。此時,整個鹽水鎮到處都是蜂炮,其中以酬神的「炮城」最為壯觀。當神轎行到炮城前方,有人掀開蓋著炮城的紅布,隨即點燃引信,頃刻間「萬箭齊發」,五彩火花絢麗奪目、炮聲震耳欲聾,蜂炮盛會達到了最壯觀的高潮,整個鹽水古鎮漫天震響,夜色中的天空千變萬化,蔚為奇觀。神轎在炮城前方不停晃動,接受蜂炮的衝擊、洗禮,民眾或躲避在神轎後方,或隱身於騎樓梁柱,眾人前胸貼後背,一起接受著蜂炮一波又一波的巨大衝擊力。整個過程驚險連連、萬分刺激,但作為一種獨特的新年祈願形式,每年依然有大量勇敢者前來挑戰。
元宵的蜂炮盛會,是臺南人難得的喧囂時光,但在大多數日子裡,他們的生活不緊不慢,優雅得仿佛是一種藝術。當然,這樣優雅的生活也不會缺少驚喜,比如各種各樣的美味小吃。臺南地處沿海,溫潤的氣候和遼闊的大海,孕育了各種美味食材,臺南人民自古追求貨真價實,將取自自然的食材簡單加工,創造了獨特的小吃文化,在保留傳統古早味之餘,也不斷開拓新的美味。
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當屬蚵仔煎,如果你從廈門、泉州到臺北、臺南,一路下來,肯定會吃到許多蚵仔煎。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臺南的安平就是蚵仔煎真正的發源地——它始於鄭成功的兵營。安平古堡周圍就有許多蚵仔煎小店,其中不乏幾十年、上百年的老店。在這裡,蚵仔煎現點現做,大廚在特製的大煎盤上倒入蚵仔、地瓜粉、豆芽、小白菜,再打個鴨蛋,不一會兒就有濃鬱的香氣飄出;裝盤後,個大肥美的新鮮蚵仔外表酥脆,咬來又有蔬菜的爽脆清甜,再配上紅色的酸甜汁醬,不油不膩,一次吃上一大份也不會滿足……
蚵仔煎是臺灣美食的代表,而擔仔麵則是臺南美食的代表。100 多年前,一些漁民為了在漁獲淡季維持生計,就挑根扁擔走街串巷叫賣麵條,因此開創了「擔仔麵」的先河。如今,漁民們不再需要走街串巷,擔仔麵卻被傳承了下來。出售擔仔麵的,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店,隱藏在臺南的街頭巷尾之中,用餐環境可非常簡陋,但入夜時分必定人頭攢動,門庭若市。坐在低矮古灶旁的師傅利索地抓面、下面、起面、灑臊、配菜,動作迅速利索,須臾間將美食送至食客面前。
吃擔仔麵是很有講究的:首先捧起小碗聞一下誘人香氣,打開味蕾,再喝一口麵湯,感受混合著蒜香和醋酸的鮮蝦高湯的美味,不由得身心舒爽。這樣小小的「啟動儀式」後,就可以爽快淋漓地吃下整碗油麵,連甜蝦、香菜、豆芽都不捨得放過。擔仔麵分量不多,一碗麵幾口就可以吃完,因此是最好的宵夜食品之一。
臺南的夜晚屬於擔仔麵,而清晨則屬於豆花。安平古堡附近,有一家300多年歷史的豆花店,被譽為「臺南十大排隊小吃」之一,是每個來到安平的人必須到訪的食肆。豆花這種小食看著簡單,其實做起來並不容易。黃豆要選飽滿平滑的,先在水中浸泡一夜,然後磨漿過濾,最後加入鹽滷凝固成豆花。這種豆花吃起來格外順滑、軟綿,再依據個人喜好,加入紅糖、紅豆、綠豆、珍珠、薑汁等輔料,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最鍾情的味道。
不得不說的美食,還有黃金蝦卷、武廟肉圓、清蒸海上鮮、蝨目魚丸等眾多小吃。黃金蝦卷具有中國特色的烹調感覺,又兼具日本天婦羅的味道,加上海味的新鮮,那就是「入口成神仙」;武廟肉圓是地道古早味的現代延伸,肉圓在碩大的蒸籠裡現蒸,皮是老米加地瓜粉製成,很有粘度但不粘牙,瘦肉的內餡混合著醬香和蔥香,嫩滑爽口,排隊拿到肉圓,再澆上一點薑汁就可以熱火朝天地大吃一頓……
可以說,臺南幾乎集中了臺灣島所有的頂尖小吃,每個不起眼的小店之中,都蘊藏著令人讚不絕口、神魂顛倒的美味……
圖 丨何芳 陳鐵濠 沈海濱 左小朵
更多精彩內容 ▼
盡在《環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