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醫院專家:超90%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2020-12-16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2月16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王廣兆 夏玲芳)在腫瘤醫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一對親姐妹將於近日出院。五個月前,她們的五妹也在腫瘤醫院進行了卵巢癌手術。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如此罕見的聚集發病究竟是何原因?她們的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給出了「真相」:「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而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研究表明,超過20%的卵巢癌患者是由於BRCA1和BRCA2發生胚系突變造成的,90%以上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家族性遺傳都是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的。因此,醫學界認為BRCA1和BRCA2是引起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的重要基因。而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多個家族成員患有乳腺癌、卵巢癌或兩者兼有」的特徵。

  2016年由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團隊率先牽頭完成的全國多中心研究顯示,在中國卵巢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變概率高達28.5%。

  吳小華教授表示,卵巢癌預後效果差,早期無典型症狀,70%以上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確診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過四成,堪稱「最兇婦癌」。因此,如果能夠早期意識到發病風險,及早幹預,將有效預防和治療卵巢癌。

  吳小華教授建議,對於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通過基因檢測或有效的遺傳諮詢,確認有BRCA1/2基因突變的人群經專業醫生評估可進行預防性切除,以避免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風險;此外,目前已經有不少針對BRCA1/2基因靶點的藥物上市,明確基因突變對於獲得前沿治療方案有顯著幫助。

  據了解,腫瘤醫院腫瘤婦科年開展卵巢癌手術超過1200例,其中近90%為晚期,超過40%為復發手術患者。為了給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滿意的治療,卵巢癌研究團隊構建了覆蓋初始治療、復發治療、隨訪及維持治療的全程治療管理體系。

  針對遺傳性卵巢癌,自2013年項目起,腫瘤醫院依託於BRCA突變檢測項目,開展初步的遺傳諮詢及檢測工作。2016年起,醫院卵巢癌研究團隊與病理科合作,開展預防性的輸卵管卵巢切除手術;並於2017年起啟動婦科腫瘤遺傳諮詢門診,為相關患者和家系管理提供了更加便利有效的途徑。

  據了解,腫瘤醫院腫瘤婦科吳小華團隊領銜的系列國際前沿研究成果,也將為破解卵巢癌遺傳難題提供更多「中國方案」,完成了首個中國卵巢癌患者PARP抑制劑尼拉帕利的個體化起始劑量的維持治療三期隨機對照臨床研究「NORA」試驗,研究結果在今年的ESMO大會報告,正在推廣復旦「三步化療」在非BRCA突變卵巢癌中維持治療價值。

  吳小華教授表示,通過醫院全程管理的診療體系結合基因檢測、遺傳諮詢與家系預防,配合藥物臨床試驗,有望使得卵巢癌這種病死率極高的「最兇婦癌」變為慢性病。

相關焦點

  • 三姐妹同年患卵巢癌,「聚集發病」真兇是誰?超九成遺傳性卵巢癌源...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一對親姐妹,近日即將出院。五個月前,五妹也在腫瘤醫院進行了卵巢癌手術。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如此罕見的聚集發病究竟是何原因?主診醫生、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揭示「真相」: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
  • 三個親姐妹相繼確診卵巢癌 專家強調及早預防、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簡稱「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16日接受採訪時給出了答案:「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有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吳小華介紹,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
  • 三個親姐妹相繼確診卵巢癌 專家強調及早預防、治療-中新社上海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簡稱「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16日接受採訪時給出了答案:「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  有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吳小華介紹,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
  • 卵巢癌基因檢測:讓「沉默的殺手」開口說話|基因突變|卵巢癌|醫學...
    漿液性卵巢癌的分子分型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孔北華教授曾在《檢愛》BRCA卵巢癌慈善關愛項目總結會上指出:「BRCA基因是抑癌基因,如果BRCA基因突變了,人體發生卵巢癌的風險將大大增加。因此,BRCA基因檢測非常重要,可為卵巢癌的預防、治療和預後判斷提供精準指導建議。」
  • 介紹幾種具有強烈遺傳性的腫瘤,直系親屬最好定期體檢
    遺傳基因是內因,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致癌因素是外因,外因是主要原因,內因在腫瘤細胞形成中起著推波助瀾作用。可以稱之為「遺傳性腫瘤」,包括視網膜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這類腫瘤多發生於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其發病原因是抑癌基因RB喪失功能。患兒從雙親處遺傳到的兩個RB等位基因,其中一個已先天性丟失或失活,另—個正常基因再發生突變時就會發生腫瘤。
  • 出國看病熱門醫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神經腫瘤專家解讀膠質母細胞瘤
    據國內專業出國看病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儘管作為一種罕見癌症,每年仍約有1.2萬例新確診。出國看病熱門醫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神經腫瘤專家為大家解讀這種罕見的癌症,以及人們對它的一些誤解。1. 對於 「無法手術」的膠質母細胞瘤,該怎麼治療?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神經外科醫生成功地為許多被其它醫院認為『無法手術』的患者做了手術。
  • 媽媽患上乳腺癌,23歲女兒也遺傳了突變基因,該怎麼辦?
    「乳腺癌的確存在一定的遺傳傾向,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遺傳性乳腺癌和家族性乳腺癌分別佔到5%和20%。遺傳性乳腺癌最常見的突變基因為BRCA1,當它呈顯性遺傳,遺傳給後代的機會是50%。」醫院腫瘤外科、乳腺中心主任趙文和表示。早在去年,針對乳腺癌遺傳問題,邵逸夫醫院乳腺中心就已推出乳腺癌遺傳基因檢測,用更精準、科學的方法,篩查出乳腺癌高危人群,進行及時有效的幹預。
  • Lynparza(利普卓)治療BRCA1/2或ATM突變mCRPC將...
    數據顯示,在攜帶BRCA1/2或ATM基因突變、接受新的激素製劑(NHA)治療後病情進展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同源重組修復[HRR]基因突變的一個亞組)中,與標準護理藥物Xtandi(enzalutamide,恩雜魯胺)或Zytiga(abiraterone acetate,醋酸阿比特龍)相比,Lynparza在總生存期(OS)方面顯示出統計學意義和臨床意義的改善。
  • 一家四姐妹大姐確診卵巢癌,醫生讓三個妹妹也去做檢查!其中兩人...
    兩年前,周阿姨時常感覺到腹痛、腹脹,她到醫院檢查,在排除了消化系統疾病後,最終找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副院長程曉東主任醫師。經過一系列檢查,被確診為卵巢癌晚期。程曉東主任醫師為周阿姨實施了全面的卵巢癌腫瘤細胞減滅術,將腫瘤病灶統統切除乾淨。
  • 腫瘤標記物CA125 升高就是得了卵巢癌了嗎?
    糖類抗原125(CA125)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腫瘤標誌物,也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標記物,在確診卵巢癌前10~12個月CA125會升高,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CA125陽性率50%。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4期:1/8癌症患者攜帶遺傳性突變,半數或被...
    Lumevoq是一種眼科基因療法,用於治療由ND4線粒體基因突變引起的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患者的視力下降。Decibel Therapeutics宣布籤訂聽力損失基因治療技術獨家許可協議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Decibel Therapeutics宣布與佛羅裡達大學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籤訂了獨家許可協議,以開發一種腺相關病毒(AAV)基因療法技術,旨在恢復由otferlin基因突變引起的深度先天性聽力損失患者的聽力。
  • 直播預告:世界卵巢癌日 醫學專家直播在線答疑
    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卵巢癌日,自2013年成立以來,全球各地140個患者組織都會共同舉辦關愛活動,給予全球各地的卵巢癌女性一起共同對抗疾病的信心。今年的世界卵巢癌日來臨之際,由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聯合廣東省醫學會和廣東婦科腫瘤學組發起了「與妳同行」患者關愛項目。
  • Lynparza(利普卓)歐盟獲批:治療BRCA1/2...
    1/2(BRCA1/2)突變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BRCA1/2突變是同源重組修復(HRR)基因突變的一個亞群。值得一提的是,Lynparza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歐盟獲批用於治療生物標誌物篩選的晚期前列腺癌的PARP抑制劑。該藥也是唯一一個與新型激素療法(NHT)相比能顯著改善BRCA突變mCRPC患者總生存期(OS)的PARP抑制劑。
  • 瑞金新技術(十二)| 急性白血病和髓系腫瘤基因突變組合(panel)檢測
    )檢測是血研所臨檢實驗室在前期臨床研究的基礎上,自主開發的基於液相探針捕獲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覆蓋100個相關基因的基因突變檢測,具有高準確性、高靈敏度、高覆蓋均一性、高捕獲效率和低成本的優勢,適用於急性白血病和髓系腫瘤患者基因突變篩查。
  • 五歲杭州女孩無緣無故傻笑,竟是被大腦裡的腫瘤「點了笑穴」
    接連兩個孩子都是癲癇患者專家提醒家長重視基因檢測高峰說,楠楠的癲癇是腫瘤引起的,屬於結構性病變引起的癲癇,還有很多癲癇是由遺傳性病因引起的,這時候基因檢測就顯得尤為重要。曾經有一對奔潰的家長找到高峰,他們兩個孩子都是癲癇患兒,正是因為忽略了基因檢測。 大寶診斷為癲癇後,當地醫院基因檢查發現了致病基因,屬於「新生突變」,也就是孩子自己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了自身基因的突變,照理說和家長沒有關係,所以他們決定要第二個孩子。
  • 專家點評Cell|利用基因組圖揭示癌症複雜結構變異特徵
    在全面的基準測試證明JaBbA的DNA片段和連結拷貝數的準確性後,作者在2778個泛癌種全基因組數據上重建了基因組圖模型,並從低(1或2)和高拷貝數連結(大於7)兩個極端對連結簇的組成模式進行挖掘。作者首先發現,在全部由低拷貝連結組成的連結簇中,富集了兩大類別,其一幾乎全部是刪除連結組成,二是幾乎全部由串聯重複組成。
  • 天津前十的腫瘤醫院排名,天津腫瘤醫院排名
    核心提示:那麼天津排名前十的腫瘤醫院都有哪些呢?其實小編個人覺得呢,治病看病的話,還是得看專家的,厲害的專家看病治病的效果當然會好一點,專家不好,即使醫院再好也是無濟於事的,就像給再先進的戰鬥機給印度,印度也只能是砸機的份,所以事在人為,而不是醫院好專家就好。
  • CVIA 述評|先天性長QT症候群家系全外顯子組測序發現基因新突變
    至今已有約15個LQTS相關致病基因被報導,其中KCNQ1(LQT1)、KCNH2(LQT2)、SCN5A(LQT3)基因是LQTS的3個主要致病基因,約佔LQTS患者的80%。隨著基因檢測在遺傳性心律失常分子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多遺傳學研究也將為臨床遺傳報告的解讀提供參考依據。
  • 越來越高發的腫瘤,我們究竟忽視了什麼?
    生活節奏這麼快,壓力又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由己及人,誰不為自己的健康捏一把汗。如果你是個細心的人,去醫院看病,大多時候,醫生都會問一句:你家裡其他人有沒有得過這個病?胰腺癌的家族聚集現象早在1973MacDermott就做了報導;在1990年BRCA基因被發現具有抑制惡性腫瘤發生的作用;後又發現,BRCA基因一旦發生突變,就喪失了抑制腫瘤發生的功能,導致癌細胞大量增殖,因此擁有這個基因突變的家族傾向於具有高的乳腺癌跟卵巢癌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