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特殊的冬天,一旦娃生病、發燒,媽媽的生活就進入了 「極度困難模式」:
一個朋友說,前不久孩子發燒,自己就沒怎麼合過眼,一會兒量一下體溫,看高了就趕緊拿毛巾用溫水給孩子擦手心、腳心。
現在情況特殊,也不敢去公立醫院,心疼孩子做核酸檢測,也怕人太多再傳染了其他病。想著能不去醫院就不去,先找個小診所看看。
結果小診所不知道給開了什麼藥,孩子身上成片起疹子,嚇得媽媽心臟都快不跳了,直奔急診,又折騰一通。孩子病好了,媽媽又病了……
糕媽聽了這個故事,先是心疼,然後又覺得生氣,一個簡單的普通感冒,幾十塊錢的退燒藥就能解決的事情,結果搞成了藥物過敏,大人孩子都受罪。
這時候就覺得,雖然糕媽沒有做醫生,但幾年醫學院沒白讀,年糕去年流感高燒快 40℃,也沒有慌了陣腳。
現在情況特殊,該去醫院還是得去,該配合的事情一定要配合。但是我們作為爸媽,還是得知道一些在家處理孩子發燒的常識,能讓孩子少受很多罪,大人心裡有數,也不會把全家搞得雞飛狗跳。
在家怎麼退燒?
今年很多家長不願意帶孩子去醫院,這點我們都能理解。如果孩子僅僅是發燒,沒有其他症狀的話,可以先在家裡用藥、觀察。
安全、有效、不折騰孩子的退燒方法,就是退燒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兒科指南,寶寶適合用的退燒藥有兩種:對乙醯氨基酚( 3 月齡以上)、布洛芬( 6 月齡以上),這也是兒科醫生最推薦的退燒藥。
去年,年糕因為流感發燒的時候,糕媽就準備了兒童用的布洛芬(美林)來退燒。美林是美國強生公司研製的退燒藥,大品牌更放心;進入中國已經 20 多年了,經過時間的考驗,有效性、安全性更有保障。
退燒藥也不是一發熱就要吃的,一般腋溫 38.2℃ 以上,考慮用藥。另外也要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狀態不好,就算腋溫不到 38.2℃,也要及時用上退燒藥。
給孩子吃藥的時候,一定要看說明書,按照體重來計算用量。兒童劑型的退燒藥都會在說明書上、藥盒上有詳細的說明。
兒童專用的退燒藥一般都有兩種規格,一種是混懸液,配套有量杯,一種是滴劑,配套有滴管。3 歲以下的娃,儘量選擇有配套滴管的滴劑,用滴管餵藥劑量更加精確,避免藥物過量,給寶寶的代謝造成負擔。
像年糕已經上小學了,吃藥什麼的都很配合,退燒可以用帶量杯的混懸液,直接用配套的小量杯取藥就可以。
和發糕差不多年齡的小寶寶,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滴劑退燒。
吃完藥半個小時,可以再量個體溫看看。
年糕流感的時候,高燒到快 40℃,一般用上布洛芬(美林)半個小時,體溫就降下來了,人看著也精神了。
不要用這些方法退燒
開頭故事裡的媽媽,之所以會那麼累,也跟她用了不少錯誤的方法有關。孩子一發燒,媽媽心急,就容易亂投醫,有用的沒用的一起上,這樣反而對孩子病情不利。
不要亂用「感冒藥」
看到孩子體溫降不下來,家長心裡都著急,總想再吃點其他藥,加強下效果。
其實啊,多吃幾種藥,效果並沒有加倍,副作用反而增加了。
尤其是複方感冒藥,複方顧名思義就是有很多成分,有些成分根本不對寶寶的症狀,不但吃了沒用,還對寶寶的身體造成負擔、甚至是傷害。
至於一些成分、副作用都不清楚的藥物,就更不要吃了,沒事兒還好,萬一像故事裡的孩子一樣,起一身疹子,雪上加霜。
很多爸媽看到退燒藥的說明書上寫一堆【不良反應】就覺得副作用真大,但這種反而是放心的,說明這個藥醫學上已經研究的很透徹,有效性、安全性是有大量的實驗數據來驗證的。
不良反應不明確的藥物,才值得擔心,因為它不是沒有副作用,而是不知道有什麼副作用。拿孩子去冒這個險,不值當的。
吃藥前一定看說明書,不良反應寫著「尚不明確「的,儘量不要用。
寶寶發燒時,還是建議吃成分單一的、兒童專用的退燒藥,就是前面說的布洛芬(美林)或者對乙醯氨基酚。
要選擇兒童專用的劑型,會有比較詳細的用藥說明,也有方便的取藥的工具,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寶寶。
不要捂汗
發燒的時候,捂汗會限制散熱,讓體溫升的更高,還影響退燒藥的效果。
發燒的時候該給孩子怎麼穿呢?不會表達的小寶寶,比大人多穿一件單衣就好。會說話的大孩子,就聽孩子的,TA 說冷,就加點衣服。
如果出汗了,就說明體溫在下降,我們要幫助孩子散熱,可以稍微減一點兒衣服。
不要用酒精擦浴
酒精有刺激性,寶寶可能會更加不舒服,而且酒精是可以通過皮膚吸收的,可能引起酒精中毒。
用溫水擦浴呢?其實也不太推薦,雖然沒什麼害處,但靠溫水蒸發來幫助孩子散熱,作用是很小的,很多人只擦手心腳心,就更沒什麼用了。
如果孩子喜歡,用溫水擦擦也無妨。但成夜守著孩子擦,還是不提倡,畢竟媽媽保重好自己的身體,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照顧。
什麼時候去醫院?
雖然大家都不願意去醫院,但也不能硬抗,如果出現下面這些情況,再麻煩也要及時去醫院。
孩子的體溫如果已經有以下情況,最好趕緊去醫院:
● 3 個月以下,肛溫達到了 38℃ 甚至更高;
● 3~6 個月,肛溫大於等於 38.3℃;
● 6 個月以上,肛溫大於等於 39.4℃;
● 1 歲以上的孩子高燒持續超過 48 小時。
另外,如果除了發燒之外,有出現了其他的症狀,比如全身酸痛明顯、關節痛、身上起疹子、劇烈嘔吐、腹瀉、尿少之類的,也要及時去醫院,以免耽誤病情。
娃一旦生病,最難受的是媽媽。
年糕流感的時候,雖然糕媽表面上井井有條,把家裡人都安排好,但摸著年糕滾燙的小腦門,也是忍不住流淚,有時候還隱隱有些內疚感,覺得自己沒照顧好孩子。
大家在孩子發燒的時候,有沒有這種心疼、內疚的複雜心情?處理孩子發燒的時候,有沒有走過一些彎路?有沒有總結一些自家娃生病的經驗?都可以寫留言分享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