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長路他們如何自處?三個北京人的通勤之路

2020-12-25 中宏網

  「列車運行前方是國展站,下車的乘客,請提前做好準備。」

  聽到播報,馬國梁(化名)抬頭確認了一下,小說正看到精彩之處,但車已經要到站。他推了推眼鏡,關上電子書,起身向車門擠去。此時剛過上午8點45分,大約兩個小時之前,他就已經從位於天宮院的家裡出發,開始日復一日的通勤之路。

  根據近日發布的《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通勤時耗增刊》,北京的平均通勤距離、時耗均為全國最高。記者跟蹤採訪了三個普通北京人的通勤之路,發現在這漫漫長路上,其實有很多事可以做。

  2站公交+36站地鐵,耗時約120分鐘

  車廂裡來來往往 書本裡形形色色

  清晨6點50分,經過兩站公交車,馬國梁快步走進地鐵4號線天宮院站。天還帶著些墨色,一彎月亮高高懸在頭頂。

  從天宮院到順義新國展有好幾條線路,馬國梁幾乎每條都試過。來北京工作已有十多年,他娶妻生子,正是家庭事業雙豐收的年紀。他實測後選定的是4號線換14號線再換15號線,一共36站地鐵,「2小時肯定到新國展。」

天上還掛著月亮,早起的市民已經開始走進4號線天宮院站

  地鐵行駛到西紅門站,馬國梁下意識地抱緊了手提包,「這一站上車的人最多。」從這一站開始,人與人的距離被無限壓縮,情緒很容易相互傳染。有因被踩腳而不耐煩的撇嘴聲,有因無法動彈而發出的嘆氣聲,還有因為座位、站位、摩擦而發出的小聲爭吵。馬國梁從褲兜裡抽出耳機,塞進耳孔,「一般這種時候,我就聽聽有聲書,小說評書相聲什麼都聽,放鬆一下心情。」

  在北京南站換乘14號線,車廂裡的空間稍微寬鬆起來。馬國梁掏出手機,打開App開始瀏覽時政新聞。列車向望京方向行駛,這種逆流而上的路線,讓車廂內慢慢開始出現空座,他終於有機會坐了下來。於是馬國梁把手機切換到聽歌App,播放輕音樂歌單,拿出電子書,找到最近正在看的小說。

  「這書挺有意思,說的是20世紀那一批知識分子和民族精英的故事。」馬國梁說,上班時間緊張,回家又要陪伴家人。通勤的這來回4個小時,是難得的閱讀時間。

  列車馬上就到國展站,國梁站在門前,等待下車。「這一路,因為有了書,感覺時間都變快了。」每天的通勤之路,馬國梁都是如此度過,有時低頭看看書,有時抬頭看看人,「車廂裡來來往往,書本裡形形色色,有時候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定製班車+18站地鐵,耗時約90分鐘

  車廂成了辦公室 不到單位便辦公

  早上7點25分,劉先生站在通州區馬駒橋鎮某小區南門。一輛綠色的定製班車駛來,大家魚貫而入。和往常稍有不同,車沒有在7點半準時發車。司機的手機裡,傳來一個女乘客焦急的聲音:「師傅,拜託您等會兒我。」5分鐘後,女乘客喘著粗氣跑上車。

  「很少這樣的。」劉先生低聲嘀咕,班車極少晚點,「還好,我們公司不打卡。」做銷售的劉先生,2014年在馬駒橋買了房。當時的公司在廊坊,開車往南一路暢通,40分鐘就到,「幸福感很強。」後來,公司搬到了南二環,坐地鐵70分鐘,他感覺還行。如今,公司搬到了西土城,單程90分鐘,「我感覺到極限了。」

  定製班車8點05分抵達地鐵十裡河站,劉先生在這裡乘坐10號線,18站後,將抵達目的地西土城。一上車,劉先生就打開手機,查看工作群裡的消息。「不打卡,意味著更靈活的工作時間,從疫情期間開始,公司就嘗試移動辦公。」

從10號線西土城站出來的市民

  手指不停地在手機屏幕上點擊,幾個微信群同時蹦出新消息,電話也開始打進來。地鐵車廂,逐漸變成了一個前置的辦公室。「我在地鐵裡,電話聽不清,微信上說。」劉先生有些應接不暇,「說實話,現在地鐵裡信號比以前好多了,以前連網都上不了。」

  隨著時間一點點接近9點,提前進入上班節奏的乘客變多起來。「我還有兩站地,稍等。」「你讓馬克先把材料準備好,我來了就開始。」「嗯,對,我上午就過來。」車廂裡關於工作的語音此起彼伏。

  8點45分,地鐵抵達西土城站,劉先生上午的工作日程,也已經都安排好了。「最近有傳聞說,公司又要搬到北七家,對我來說通勤的距離可就又變長了。」他盼望著,移動辦公能破解距離上的障礙,「老闆要是允許我們居家辦公就好了,嘿,有機會跟他提提意見。」

  自駕35公裡,耗時約50分鐘

  天還沒亮就出門 把擁堵拋在身後

  清晨5點30分,寥寥晨星還掛在天空,道路清掃車正在街上緩緩工作。家住通州梨園的陳先生和妻子尹女士已經起床,抓緊時間洗漱收拾,給孩子準備衣物。他們要趕在6點20分之前出門,「不然很快就要堵車了。」梨園路、九棵樹東路、廣渠路、東四環,終點是中日友好醫院……這條單程約35公裡的路線,幾乎是他們每天的固定選擇。

  夫妻倆是大學同學,來北京學習生活已經18年,育有一兒一女。走廣渠路而不是京通快速,相對更通暢,且可以省下10元過路費。「我們開車每周光油錢都要花去300元左右,能省點是一點吧,畢竟有兩個小孩。」

  約6點30分,當車拐入廣渠路入口時,路上的車明顯多了起來。「你看,就這個時間點,已經有這麼多車了。每天早晚高峰期,廣渠路入口和出口就容易堵車。」陳先生說,之所以要這麼早出發,是因為要打出時間差,給路上可能發生的一些情況留出富餘時間,「有一次,我在對面這個短短幾百米的出口處堵了快一小時。」說到這裡,陳先生突然提出一個建議,「廣渠路的公交車道早6點到晚8點禁止私家車使用,幾乎是全天禁行,可不可以和三環一樣只在早晚高峰限行,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擁堵現象和事故的發生。」

  當車輛從廣渠路進入東四環時,雖然天空才微微發亮,但東四環主路上已是車流如梭。「你看就這種情況,真要晚出門十來分鐘,那路上的情況可就更說不準了。」

  早上7點08分,陳先生到達醫院停車場,天色已經完全發亮。「走,去吃早飯吧!」陳先生和妻子走到單位對面早餐店,點了一碗餛飩、一杯豆漿和一個卷餅。「這個季節,上班是從黑夜開到白天,下班是從白天開到黑夜,都是披星戴月。」尹女士說,同事中還有通勤時間更遠的,朋友中還有一邊開車一邊應對工作的,「來北京18年了,現在的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家庭更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加油吧!」

  破題

  小組團布局 職住平衡化

  在《2020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中,北京的平均通勤距離(11.1公裡)、時耗(47分鐘)全國最高,職住分離度(6.6公裡)也是最高。北京清華同衡規劃院交通規劃設計研究所所長黃偉告訴記者,儘管北京近年來有很多關於職住平衡的改善策略,但需要中長期才能看到效果。

早高峰的4號線,每天都是這樣擁擠的場面

  如何破解職住分離的局面,黃偉認為主要有三個解法:第一,多形成分散分布的小組團布局,儘量避免規划過大的居住區和產業區;第二,在組團內用地功能要儘可能混合,並且最好是居住和就業的混合,這樣在可接受的出行距離內可形成相應的生活圈和就業圈;第三,在城市通勤走廊兩側應均衡安排居住和就業用地,避免早晚高峰出現單一方向的交通流。

  「應該認識到完全的職住平衡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要重視在通勤通道上的雙向均衡,避免在通勤時段上出現過度的潮汐交通。」黃偉說,「站在政府或者是社會層面,降低通勤成本還可以找到一些其他辦法,比如鼓勵居家辦公、錯峰出行、彈性上班等等。」

編輯:韓鵬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相關焦點

  • 重慶人的漫漫上班路:生活不易,你我皆是勇者
    >這一話題衝上熱搜而重慶的平均通勤距離達12.2公裡平均通勤時間為54分鐘通勤時耗位列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和上海看來廣大網友對這一點都有著深深的共鳴那麼今天大家就跟隨GO妹的腳步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重慶人民的漫漫上班路輕軌標配
  • 極端通勤人數超千萬,城市打工人的上班之路究竟有多難?
    餘立立坦言:「在福州,很少有人會選擇通勤時間超過60分鐘的工作,過長的通勤時間真的會讓人感到疲倦。」此外,報告也顯示,在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佔通勤人口的13%。
  • 杭州公交1216M路、349路拯救你的通勤之路!
    隨著客流日間趨升,這次我們再度加碼,對349路進行班次加密,在早晚高峰追加了區間車,更新添了一條1216M路參與通勤運營,讓紫金明珠板塊小夥伴們的通勤之路更加方便~原來紫金明珠板塊小夥伴們前往地鐵2號線,都是通過349路到達三墩站進行換乘,其實呢還有一個更近一點的白洋站。
  • 他們雙城通勤,活在高鐵列車時間表裡
    對於雙城通勤的人而言,每天4個小時,相當於一年有一個月的時間都在上下班路上。雙城記:每個月通勤費用1700元京津雙城通勤的「車友」嘴上常掛著一些數字:605、654、722、811……這些都是列車的發車時間。白雯下班一般坐「735」上班、「654」下班,即7﹕35發車的C2206與18﹕54發車的C2649。
  • 北京3條市郊鐵路體驗如何?通勤有難度,細節還需精心策劃
    6月20日起,市郊鐵路副中心線東延至城市副中心腹地的喬莊東站,每日早晚高峰開行4對列車,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市郊鐵路通勤的高度期待。目前,北京共有三條運行中的市郊鐵路:副中心線、S2線與懷密線(S5線)。這三條市郊鐵路乘坐體驗如何?對通勤族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未來北京的市郊鐵路又會有怎樣的發展?
  • 來了,北京-燕郊通勤班車815快,894路公交車恢復運行
    燕郊開往北京的815快,894路公交車線路,已經確定由今天(4月17日)開始,恢復通勤運行。815快公交車諸葛店-郎家園諸葛店時間:6:00-8:40 ,16:10-19:10郎家園時間:7:20-9:30 , 16:10-20:30815快 周一到周日運行894路公交車
  • 817路、811路、805路、通勤香汐、893路、917快公交車恢復全線運營
    817路、811路、805路、通勤香汐、893路、917快公交車恢復全線運營。好消息北京公交集團於5月15日發布公告,5月17日起以下車輛恢復正常運營:通勤香汐(安平香汐花園-郎家園);811路(燕郊冶金一局—通州北苑路口東);817路(大廠總站—郎家園);805路(廊坊—通州北苑路口西)。
  • 玩吧App:長路漫漫 感恩同行
    玩吧App:長路漫漫 感恩同行 來源:壹點網 • 2020-11-27 14:01:07 作為西方的傳統節日,感恩節當天人們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親友團聚
  • 考研路漫漫|「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
    「我的父母對我期望很大,他們希望我將來能考上研究生,可是我自己確實不想考研。」馮曉壇無奈地說。面對龐大的考研隊伍,考研人數越來越多,加入考研的隊伍,對她而言無疑是賭博一場。「對於真正喜歡學術研究的人來講,考研當然是為了更好地追求學術。」馮曉壇提到,「而對我而言,即使最後選擇考研,也只是為了更好就業。」
  • 今起延慶26分鐘直達北京城區,有通勤時刻班次,完勝S2線
    北京為了解決延慶的交通問題,規劃了京藏、京新、京禮3條高速公路。但軌道交通問題如何解決?只得與鐵總合作,從京張城際八達嶺長城站引出支線至延慶城區。由於延慶支線的啟動慢了很多,其並沒有與京張同步開通。相比而言,北邊的工作崗位遠多於北京南站或北京西站周邊,這也是京張相對於京津、京滬、京廣高鐵的優勢所在。那麼假如一個在上地工作的碼農(程式設計師也有朝九晚六的),通勤時間只有半個小時,開銷僅為收入的10%,是否可以考慮在延慶安家呢?
  • 漫漫人生路,暗藏三個雷,踩了或許會無所作為!要注意!
    這部蘊含著無數智慧的書,和孔聖人擁有著一樣的見解:人生道路上,有三個雷也就是3個錯誤,是肯定不能犯的,窮困潦倒時一樣出人頭地,《易經》原話如下:"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漫漫人生之路,假如犯了這3個基本錯誤,就逃不開無所作為的命運。
  • 在輕歌曼舞中感受詩路漫漫
    12月2日,2020台州市文藝名家(名團)展演工程——「詩路天台·風雅舞韻」天台縣優秀舞蹈作品專場展演,在該縣旅遊集散中心精彩上演。演出同時通過「雲直播」形式,讓線上觀眾感受天台的風雅舞韻。
  • 全國千萬人每天承受長距離通勤之苦!而我這麼做,只是為了一隻貓
    我不是不會做飯,只是每天花在上下班路上的3個小時,讓我失去了做飯的念想。過長的通勤時間,也正影響著千萬人。近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了《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計算了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城市45分鐘通勤可達人口比重、單程超過60分鐘通勤人口比重。
  • ...但克服危機仍長路漫漫;科學家將宇宙文明分為7個等級,……
    阿根廷終與國際債權方達成債務重組協議 但克服危機仍長路漫漫 2. 科學家將宇宙文明分為7個等級,最高級人類永遠不可能達到 3. 效仿拼多多 滴滴、美團的考量 4. 鐵礦石價格繼續攀升:高需求、緊供應以及超發的美元貨幣 5.
  • 通勤時間超過45分鐘的人離婚的可能性更高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4日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耗時監測報告》,計算了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耗時、城市45分鐘通勤可達人口比重、單程超過60分鐘通勤人口比重。數據顯示,4個超大城市的平均通勤距離為9.3公裡,而北京的平均通勤距離則達到11.1公裡,通勤耗時47分鐘,是全國唯一單程平均通勤耗時超過45分鐘的城市。
  • 公交改線致出行難,開「通勤班車」北京市民卻不買帳?
    自2月4日起,公交集團為方便大興採育居民、尤其是眾多上班族出行,開通了鳳河營站點直達麗園路公交場站的往返通勤班車。春節七天假,「新開通勤班車」這個話題成了不少採育家庭熱議的話題。2月11日,是節後上班第一天,記者調查發現,這趟通勤班車的效率並不高,「早高峰發車早,晚高峰發車也早,時間很尷尬,坐還是不坐,很糾結。」不少居民無奈地向記者訴苦。至於為何要開通這趟通勤班車,就不得不提940路(麗園路公交場站——鳳河營)公交車了。這趟陪伴了大興人幾十年的公交線路,在去年年底被取消。
  • 誰是極限通勤之城?
    在這些追夢者裡,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住在城市邊緣,每天從遠郊到中心,往往復復——對於城市通勤距離最遠的10%,研究人員將其定義為極限通勤。他們是城市裡最艱辛的追夢人,湧入城市,不斷擴大城市的邊界,使城市向著都市圈的方向繼續演進。 不過,倘若要評比「城市糟糕之最」,漫長而擁擠的上下班路途,最有望拔得頭籌。 從通勤時間看,十個城市的極限通勤平均時間高達74.1分鐘,連時間最短的鄭州和合肥也達到了59分鐘。
  • 每日通勤4小時,公交地鐵電驢切換,杭州上班族的殘酷一面
    當年,由於燕郊不限購、房價偏低,有超30萬的北京上班族選擇到燕郊買房。每個工作日清晨,燕郊都有兩三百米長的等車大軍,不少人每日通勤時長達四五小時——地產廣告中的「半小時抵達國貿」顯然無視了堵車。 城市越來越大,上班路途越來越遠。工作在京家住河北燕郊鎮,工作在上海家住江蘇花橋鎮已屢見不鮮,遑論在偌大城市內的來回奔波。
  • 打工人通勤畫像:雖然9點才上班,但90%上班族7點就起床了
    因為通勤時間長啊!「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這句扎心的話就是打工人的真實寫照。距離又遠,路上又堵,每天光是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就有一兩個小時。上班已經夠累了,通勤還要雪上加霜。一個月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了《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結果顯示,在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有超過1000萬人的通勤時間在60分鐘以上。其中北上廣深超一線城市中,通勤60分鐘以上的平均佔比18%,北京更是達到了26%,將近三分之一,即每3個北京上班族中,就有1個通勤時間超過一小時。通勤時間長的原因,要麼路途遠,要麼路上堵。
  • 人生路漫漫-贏又怎樣!輸又何妨!
    有一位老師他給我說過這個事情,有一個讀三年級的學生,在某一次考試的時候作弊,被老師抓住,在老師的提醒下,這個學生同意不再作弊,老師給予了這個同學再次進考場考試並依然作為有效成績的機會,問題就出在了二次進入考場這個同學依然選擇了再次作弊的這個事情上,這位老師非常生氣,決定叫家長過來溝通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