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圖書館和上海作家協會共同推出「知識的海洋——上海圖書館新館開館20周年詩歌朗誦會」
東方網通訊員朱偉芬12月19日報導:1996年12月20日,上海圖書館新館正式開放。20年來,來自世界120多個國家的數千萬讀者走進這座知識寶庫,共同見證了人類文明在這裡得以典藏和傳承。日前,上海圖書館和上海作家協會共同推出「知識的海洋——上海圖書館新館開館20周年詩歌朗誦會」,劉安古、陳少澤、趙靜等藝術名家和上圖朗誦團團員們以及上海圖書館「東方書院」的師生等共同演繹。
朗誦會分「誦壇新人」、「大家風範」、「春溢東方」、「友誼之聲」幾大部分展開。著名語言文字專家過傳忠還特別為這場朗誦會創作了熱情洋溢的詩歌《上圖,我們的樂土》,展現了他對上海圖書館的感念之情!上圖20年來的朗誦活動,最直接的成果就是發展了上海圖書館朗誦團。這些熱愛朗誦事業的年輕人,得到了老一輩朗誦藝術家的悉心指導,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湧現了不少新人。他們首先登臺表演星雲法師的散文《善用圖書館」》、《度眾的法門》等。
上海是中國現代朗誦的發祥地,湧現過許多朗誦藝術家,他們當中的有一些人士,對群眾文化活動十分關注,對上海圖書館這一平臺十分重視。他們不僅多次登臺獻上充滿正能量的朗誦作品,並常與青年業餘學員同臺,並給予熱情的指點和幫助。也年近80歲的老藝術家梁波羅率先出場朗誦老詩人聞捷的《白海鷗之歌》、孫渝烽演繹莫言的《人生感言》等。
上海圖書館辦有一家「東方書院」,招收一些兒童、少年來館學習《論語》、唐詩等傳統典籍,有時也會引導他們誦讀、吟誦或吟唱古代詩文作品。他們的老師、吟誦藝術家、特級教師彭世強帶領一些學員同臺獻藝,一展「東方書院」的教學成果——孔子的《論語》(三則)、白居易的《憶江南》等,稚嫩的童聲吟誦將帶給你不一樣的享受。
文學作品是屬於各民族的,也是屬於整個世界的。如今,隨著世界全球化的進程,中外文化交流的活動也日益蓬勃推進。今年恰逢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和我國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逝世400周年紀念。上圖特意邀請了來自英國和俄羅斯兩位國際友人朗誦400年前東西方兩位文化巨人的作品,兩位外國友人的登臺表演,突顯了上海圖書館在推進中外文化交流事業方面的成果。
上海作為藝術文化重鎮,素有語言藝術「半壁江山」之稱,朗誦藝術一度繁榮。由於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這項群眾性傳統經典文化卻日漸式微。值得欣喜的是,在上海圖書館這個公眾喜愛的文化樂土裡,朗誦活動是群眾文化活動中絢麗綻放的一朵。上海圖書館成為滬上朗誦藝術的基地,上圖朗誦團也是在已故的孫道臨老師和眾多尚健在的朗誦藝術家們的關懷下,廣大朗誦藝術愛好者的踴躍參與下逐漸形成,直至建立,20年來,朗誦活動得以蓬勃開展,形成了熱烈、繁榮、蒸蒸日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