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上圖新館落成開館記

2020-12-22 澎湃新聞

幽雅的淮海中路西段,梧桐樹影婆娑。在高安路口,有一棟體量巨大、造型別致的建築引人注目。

當清晨的一縷陽光透過連接兩幢高層的巨大玻璃幕牆,照射到大門廳的磨光花崗石地坪上,人群通過設於淮海中路的大門,經過圓形廣場,沿著大樓梯拾級而上。那些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以及為尋找解決疑難間題答案的人們,穿過大門廳,投入知識殿堂的懷抱。

這裡就是1996年12月20日落成對外開放的上海圖書館新館。12月20日是它的「24歲生日」。

題頭圖來源 | The British Library

01

多數上海市民對人民廣場西側鐘樓下的老圖書館記憶猶新,那是1949年前的上海跑馬總會大樓,1952年改建為上海圖書館。

1949年8月,上海解放不久,在陳毅市長的直接關心下,成立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簡稱文管會),積極開展對文物、圖書的接管、徵集、收購和整理工作。1950年7月,文管會成立圖書整理處和文物整理處,著手籌建上海圖書館和上海博物館。

1951年初,文管會決定成立圖書館籌備委員會,聘請徐森玉、顧頡剛、顧廷龍、李芳馥、王育伊、劉汝醴為委員,李芳馥為召集人。1951年2月,文管會將原上海跑馬總會大樓作為上海圖書館和上海博物館館舍,陳毅市長還欣然題寫館名。1952年7月22日,上海圖書館在南京西路325號建成開館,李芳馥為館長。

1956年11月,市文化局根據軍管會命令,接管徐家匯耶穌會神學院藏書樓(亦稱徐家匯天主堂藏書樓),經過整理充實,成為上海圖書館的組成部分——徐家匯藏書樓,於1957年1月開放閱覽。在此以前,上海圖書館還接收原亞洲文會圖書館的藏書。

1957年,原上海跑馬總會大樓門前已經掛起了「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兩塊牌子

1958年10月,市文化局經過對當時公共圖書館事業工作方針和體制的研究,經市委宣傳部同意,決定將上海圖書館、上海市科學技術圖書館、上海市報刊圖書館、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四館合併,當時也稱「四館統一」。1960年11月,上海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併入上海圖書館作為上海圖書館的一部分,對外仍稱上海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1976年10月,「文革」結束後,上海圖書館一方面進行整頓,對過去行之有效的工作進行恢復和加強,另一方面適應形勢要求,開拓一些新業務。為改善辦館條件,1982年在南京西路現址擴建面積為4000平方米的2號樓,1988年又在龍吳路建成1萬平方米的書庫,在一定程度上緩和閱覽室和書庫空間日趨緊張的矛盾。

20世紀80年代,南京西路上海圖書館門口這樣的場景已是司空見慣

圖片來源 | 澎湃新聞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提速,市民對知識的渴望與日俱增。位於南京西路的圖書館大門口,每日清晨,特別是節假日,有大批讀者排隊等候入館,借書證一卡難求,閱覽室更是一席難得。為了能使上海圖書館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改革開放對知識結構更新、擴充的需要,經國家計委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擴建上海圖書館。1983年6月,市文化局成立上海圖書館擴建新館工程辦公室。

02

1984年3月,經多方考察,市政府決定將淮海中路1525號上海乳品二廠和乳品機械廠原址作為新館建設基地。

說到這個地塊,也是頗有歷史底蘊。此處在20世紀初便被西僑購入,作為奶牛養殖場。有資料顯示,該公司最初為法商經營,得名於場主法國人Charles Culty,早期共有7頭奶牛,專供駐滬法軍,並僱傭2名日本人做擠奶工。此後因故(此間說法不一,有說是經營不善,也有說是Charles Culty回國參加一戰),公司轉讓給英方,但保留了公司原名,中文名稱為「可的」。此後公司因掌握奶牛飼養和防疫的先進知識,且設備先進,衛生條件良好,因此1925年時就獲得工部局第一批A字執照。

20世紀30年代的可的奶牛場

1939年,可的牛奶公司的經營報告

1947年《老上海百業指南》行號圖中標註的可的牛奶棚

資料來源 |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8年修訂版

20世紀30年代,可的公司又引進機械化擠奶設備。至1935年時,可的已成為上海乳品業的龍頭老大,並在香港註冊上市。公司奶牛場配備現代化的消毒設備、自動洗瓶機、冷氣儲奶室,牛棚有11處,牧場15畝,奶牛543頭,且多為良種奶牛,每日產奶9000餘磅,訂戶達6000戶。上海解放後,位於淮海中路的場地被人民政府接受,後成為上海乳品二廠及乳品機械廠所在地。

1979年航拍圖中的淮海中路高安路周邊影像。圈中為現今上海圖書館地塊

圖片來源 | 上海測繪院 天地圖 上海

該地塊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被劃為上海圖書館新館建設用地,一番波折後,開始進入前期準備階段。1986年初,上海圖書館擴建新館工程辦公室改名為上海圖書館新館工程籌建處,直屬市文化局。經過可行性研究、編制計劃任務書和設計任務書等前期工作,從1986年初起進入設計階段。

1985年底,上海市建委與文化局發出「關於上海圖書館新館工程徵集方案設計競賽的通知」。被邀請的設計單位有11家,至截止日,有7家設計單位報送設計競賽方案。如今,設計競賽已是司空見慣的,但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並不多見,上圖新館設計競賽應該說是當時國內一次較高水準的建築設計競賽,參賽單位投入很大力量和熱請。

當時上海圖書館新館的11種設計方案

初定的A、B方案平面草圖

在眾多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經過反覆比較、調整、綜合優化,1987年初,在建委主持下,上海圖書館新館舉行A、B方案討論會。會議肯定了A方案在總體布局、兩個出入廣場等方面做法,並提出進一步改善淮海中路旁的閱覽室、進一步修改立面造型的意見。此後又進行了兩輪修改方案,其間在聽取內地及香港專家意見的同時也聽取日本同行意見,徵詢國際圖聯、荷蘭鹿特丹圖書館館長舒茨先生的意見,修改方案平面關係更趨完善,修改的重點已側重於立面造型方面,但在1988年底送審方案通過後,由於經濟原因工程設計停頓整整兩年。

1990年11月,新館工程籌建處改由上海圖書館領導。當年,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朱鎔基、市委副書記陳至立以及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計委有關領導都到現場視察,聽取關於新館籌建進展情況的匯報。

至1991年4月,經過調整,一個集思廣益、體現智慧結晶的新館方案終於確定。當時,市委要求籌建工作要抓緊進行,並提出「兩年準備,三年建成」的要求。市政府把新館建設列為「八五期間」重大工程項目之一。按此要求,上海圖書館與設計單位——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及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進一步密切協作,再次調整和改進設計方案。

上海圖書館新館設計透視圖

上海圖書館新館底層和一層平面設計圖

1991年4月,上圖新館轉入擴初設計。1992年第二季度開始進行施工圖設計。1993年3月25日舉行了新館工程奠基典禮,同年9月1日正式打下第一根工程樁。

03

上海圖書館新館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內部布局合理,具有現代風格。新館地處淮海中路高安路口(東南角),佔地3.1公頃。建築分主樓和副樓兩部分。主樓由兩幢塔型高層和裙房組成。兩幢塔型高層分別是地下1層、地上11層和24層,高度為55.6米和106米。主樓分A、B、C、D4個區。A區為近代文獻、古籍、縮微資料等部門的閱覽室和書庫,以及行政管理部門;B區為門廳和多功能廳;C區為中外文圖書閱覽室和總書庫、計算機房、採編等部門;D區為設備用房、展覽廳、學術活動室、聲像資料視聽和編錄用房、講演廳。副樓為生活設施用房。新館內部流程與布局合理,靜、鬧區劃分明確。

新館實行大幅度開架,大開間閱覽,極大地方便讀者,能滿足各種層次讀者的需求。新館書庫設計藏書量為1320萬冊,設置各類閱覽室38個,研究閱覽室24間,聲像資料研究室8間。閱覽座位3036個。其中,中外文圖書閱覽室23個,開架圖書80萬冊;古籍和近代文獻閱覽室11個,開架古籍1萬冊;30萬冊中外文圖書開架外借處1個;各類型聲像視聽室4個。多數閱覽室的面積在500~700平方米以上。

為了改善新館的業務工作手段,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率,充分發揮現代化圖書館多項功能的作用,新館配備了當時各種先進的設備和設施。如上海圖書館新館計算機自動化管理系統,包括圖書館業務管理系統,圖書存儲和全文檢索系統、二次文獻生成和檢索系統、多媒體信息管理系統以及圖書館行政管理系統等。在C區高層書庫,配有先進的電腦控制書梯和自走小車,以縮短讀者等候時間,提高圖書館服務效率。新館採用全空調,其中縮微庫、珍本庫、計算機中心採用恆溫恆溼系統,其用房採用中央集中空調系統,並採用先進的煤氣冷暖房技術。防災安全主要分為報警滅火和防盜兩大系統。防盜系統設有防盜報警器和中央監控系統;此外,為方便殘疾讀者新館特作無障礙設計,設置殘疾讀者專用的坡道、電梯、廁所、專座。

上圖新館主要出入口在淮海中路,此處建築平面作臺階式後退,主出入口退離淮海中路道路紅線50米,形成城市開放空間「知識廣場」,這種設計在當時是極具超前意識的。考慮到廣場上的人車分離、突出主要出入口、增加入口空間層次,在廣場中央以高柱廊構架圍臺成一個26米直徑的圓形步行區域,車可從高柱廊外經過。

柱廊由12根7米高的長方柱向心圍合。高柱廊構架的設置在城市空間中進一步突出了主入口,也通過自身的尺度使廣場空間成為建築與城市之間的過渡,枉廊、曲梁採用與主樓外牆相同的材料,柱子騰空而立,為偏西北向的知識廣場增加了光影變化,也平添了文化氣息。有內涵的鋪地圖案新穎別致,在靠人行道一側有寬闊的臺階、坡道與人行道相連。人們拾級而上進入廣場會感受到和諧、素雅的文化氛圍。

「知識廣場」設計圖

「智慧廣場」設計圖

「智慧樹」設計圖

另一處城市開放空間是高安路口的西入口——「智慧廣場」,這是人們進出上圖新館視聽中心、展覽廳、音樂欣賞室、800座報告廳與學術活動室的出入口。「智慧廣場」以湧泉水池、踏步、坡道分為兩個層面,以適應大量人流集散,也可避免與人行道的相互幹擾,並顯示其活躍氛圍。廣場草地中放置高度為6米的不鏽鋼抽象雕塑「智慧樹」。

新館外牆底部採用花崗石毛石牆,一層以上牆面貼以米白色面磚與異形磚,不鏽鋼落水管巧妙地構飾立面線條。建築造型穩重,簡潔典雅,吸收了上海近代建築文化的特點,具有時代氣息。

建築群周圍有近萬平方米的綠化,營造出都市中難得的寧靜。2004年,羅丹「思想者」雕像落戶上圖新館外的綠地中,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閱覽室距離窗外的淮海中路達20~50米,加上密閉的隔音窗門,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室內噪音。

1996年夏,上海圖書館書刊搬遷首發車從南京西路老館駛出

圖片來源 | 澎湃新聞

1996年12月19日,上海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南京西路老館外將倒計時牌調到「1天」

圖片攝影 | 郭一江

經過各方通力協作,全力奮戰,1996年12月20日,上海圖書館新館門前知識廣場上彩旗招展,鼓號陣陣,人頭簇動,歡聲笑語,1000餘名中外圖書館界同行共襄盛舉,慶祝上海圖書館新館落成開放。94歲高齡的老館長顧廷龍,專程從北京趕來。當日,顧老的個展也同時開幕。

顧廷龍先生題寫的《上海圖書館新館開館紀念集》刊名

1996年12月21日,《解放日報》在頭版最顯著位置刊發上海圖書館新館開館新聞

1996年12月21日,《解放日報》「雙休特刊」專版圖文報導上海圖書館新館

在嘉賓的行列裡,還有舒茨老先生依然矯健的身影,這位年近七十的荷蘭圖書館專家,自1986年擔任上海圖書館新館建設顧問以來,不計辛勞,奔走於歐亞大陸之間,為上圖新館建設出謀劃策,牽線搭橋,提供世界圖書館界最新發展動態。國際圖書館聯合會秘書長福赫德先生也來了,這是他一年中再次來到上海,同年8月來滬時,上圖新館還是一個機械轟鳴、泥塵遍地的建築工地。僅4個月後,出現在他眼前的新上圖,已是一座宏偉的知識宮殿了。

1990年至1999年,是上海新標誌性建築的繁榮期。1990年實施浦東開發、開放戰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的戰略決策,上海獲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一批展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面貌的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上海逐步從傳統的工商業城市轉向國際經濟中心城市,城市能級顯著提升。

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在《上海建設(1986~1990)》序言中寫到:「我相信,經過今後十年的精心營造,一批具有時代特色、氣勢恢宏的嶄新建築,將成為上海的新標誌,並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是上海城市象徵的外灘建築群相呼應、相映襯、相媲美,使我們這個國際性城市更富有魅力。」而上海圖書館新館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並在1999年獲當代中國建築藝術代表作稱號和新中國50年上海經典建築金獎。

2004年落戶上圖新館的羅丹「思想者」雕像

2015年拍攝,春節期間在上圖新館「充電」的上海市民

圖片攝影 | 陳龍

後記

2017年9月27日,上海圖書館東館在浦東花木地區動工建設。2019年9月20日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上海圖書館東館由上海圖書館、上海通志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立項,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著眼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十三五」時期上海文化設施建設的重大項目。

作為「館中館」的上海通志館新館,就位於上海圖書館東館四樓。上海通志館將以「五館合一」為理念,打造集查詢、閱覽、收藏一體的現代圖書館;利用多媒體、高科技展陳上海地情的現代展示館;將地方志資源變為普及讀物、文創產品的開發利用館;培養愛黨、愛國、愛鄉情懷的學習教育館;培訓方志人才隊伍、普及地情知識的人才培養館。

上海通志館將與上海圖書館、上海社聯進行資源整合,通過協同創新產生新的優勢,打造上海最具代表性、權威性、標誌性的地情文化中心。

上海圖書館東館設計效果圖

資料來源 | 文匯報

2020年拍攝,即將完工的上海圖書館東館鳥瞰(圖左上區域)

圖片攝影 | 邢千裡

上圖東館預計將於2021年12月開放運營。作為上圖知識殿堂的延續,上海圖書館東館將成為一個激揚智慧、交流創新、共享包容的「知識交流共同體」,一個市民樂享其中的「書房、客廳、工作室」,一個培育提升廣大讀者人文涵養、藝術修養、信息素養、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公共空間。一個集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科技創新研發資源、社科智庫研究資源、上海地情研究資源為一體的「網際網路+」時代全媒體複合型圖書館。END

參考資料

《上海通志》《上海圖書館事業志》《上海名建築志》

《上海建築施工志》等

張皆正:「上海圖書館新館」(《建築學報》1997年5月)

部分內容源自上海圖書館官網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申知滬志」小組 誠意奉獻

原標題:《24周年! | 上圖新館落成開館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在臺協會新館落成在即,臺灣卻更「危險」了——
    報導稱,出席AIT新館落成典禮的美方代表人選備受關注。此前,臺當局一直希望美方安排部長級官員赴臺。如今,人選確定,助理國務卿是司長級別,有媒體注意到,美國的安排並沒顯示臺美關係有突破性發展,相較臺方的期待,實質遜色不少。亦有輿論指出,無論美方派出何級別官員赴臺,都是在踩大陸方面「紅線」,民進黨當局與美方把臺灣向更危險的境地又推了一把。
  • 航拍上海天文館新館!就在滴水湖畔,即將落成的重量級科技館
    從建築的形狀上,大家一眼就會認出這是一個天文館。天文館外是一個名為「星之地」的公園。目前,園區輪廓十分清晰。上海天文館新館是上海科技館的一個分館。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天文館構成上海「三館合一」的科技館集群。其中,上海自然博物館於2015年4月開館,上海天文館則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上海科學館體系的建設,每隔幾年就給人一個很大的驚喜。
  • [分享]廣州圖書館新館施工圖資料下載
    :供配電系統,配變電所資料目錄 1、設計說明; 2、機房平面圖; 3、機房設備布局圖; 4、接地平面圖; 5、弱電橋架平面圖; 6、布線系統圖; 7、配電系統平面圖; 8、環控系統平面圖; 9、綜合管線圖。
  • 浦東圖書館新館10周年發展大會暨第十一屆...
    昨天,以「新使命 新內涵 譜寫圖書館發展新篇章」為主題的浦東圖書館新館十周年發展大會、暨第十一屆浦東圖書館學術論壇在浦東圖書館舉行。圖說:浦東圖書館新館10周年發展大會暨第十一屆浦東圖書館學術論壇舉行。
  • 您有福利待領取|新館開館兩周年讀者回饋活動
    2020年12月28日,寧波圖書館新館就要迎來兩周歲生日啦!春華秋實,轉眼間新館陪伴讀者們走過了兩個季節輪迴。 在這疫情無情人有情的一年裡,讀者們用自己的堅持與守候,情系新館,與書相伴;而新館用濃濃的書香,治癒了一批又一批的讀者。 喧囂的城市裡,唯有愛和閱讀不可辜負!
  • 北京軍事博物館新館7月開放 建軍90周年展覽等你來看
    記者了解到,正在修建的軍博新館預計在2016年底竣工,2017年8月1日前後正式對外開放。  展覽分為「晚清軍民浴血奮戰,進行英勇頑強的武裝抗日鬥爭」 和「中國人民前赴後繼,取得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兩個部分。展品部分來自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青島市博物館,其中有的展品為首次公開。
  • 閱享十年 讓書香溫潤心靈 神木市圖書館新館舍開放10周年了
    今年12月20日,是神木市圖書館新館舍開放10周年的日子。對此,該館舉辦了「為館員獻禮」、為優秀讀者和在線閱讀活動中表現優秀的獲獎讀者頒獎等活動,讓來自社會各界的讀者、市民和全體館員齊聚一堂,一起讓書香溫暖溫潤心靈。
  • 寧波圖書館新館,兼容並蓄的文化融合之作——SHL的中國實踐
    坐落在寧波生態溼地邊緣的全新公共圖書館,是SHL在中國落成的首個圖書館項目Located on the edge of an ecological wetland, the new public寧波圖書館新館,不僅是新生態溼地景觀的一部分,還是當地文化脈絡的一部分。這對我們團隊來說,也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項目。」
  • 淮海中路上的這座知識殿堂,已走過24個春秋
    當清晨的一縷陽光透過連接兩幢高層的巨大玻璃幕牆,照射到大門廳的磨光花崗石地坪上,人群通過設於淮海中路的大門,經過圓形廣場,沿著大樓梯拾級而上。那些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以及為尋找解決疑難間題答案的人們,穿過大門廳,投入知識的殿堂。這裡就是1996年12月20日落成對外開放的上海圖書館新館。12月20日,是它的「24歲生日」!
  • 瓷器裡的「龍翔九天」,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五周年跨年大展開幕
    2020年12月28日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5周年紀念日,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御窯博物院聯合承辦的「龍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上午在長沙博物館特展二廳開幕。
  • 浦東圖書館新館建成10周年初心不改:讓書香飄到城區的每一個角落
    人民網上海12月8日電(葛俊俊)在紀念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之際,為及時總結回顧浦東圖書館新館建成十年的發展歷程,12月8日,以「新使命 新內涵 譜寫圖書館發展新篇章」為主題的浦東圖書館新館十周年發展大會暨第十一屆浦東圖書館學術論壇在浦東圖書館1號報告廳舉行。
  • 重慶市檔案館新館試運行 可同時容納上百人查檔
    記者從重慶市檔案館獲悉,位於渝北區同茂大道420號的重慶市檔案館新館已建成並完成舊館檔案資料、人員設施的整體搬遷,於9月28日開始試運行。  市檔案館成立於1960年3月,已走過60年的風雨歷程,舊址位於沙坪垻區天星橋曬光坪56號。新館於2016年10月開工,今年8月竣工。
  • 詩歌朗誦會點讚知識的海洋 上海圖書館新館迎20歲「生日」
    日前,上海圖書館和上海作家協會共同推出「知識的海洋——上海圖書館新館開館20周年詩歌朗誦會」  東方網通訊員朱偉芬12月19日報導:1996年12月20日,上海圖書館新館正式開放。20年來,來自世界120多個國家的數千萬讀者走進這座知識寶庫,共同見證了人類文明在這裡得以典藏和傳承。
  • 青島加快市博改建、市圖新館選址等項目建設 助力「文旅融合」
    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我市正加快實施市博物館改建工程、市圖書館新館選址,推進方特二期等一批重點文旅工程。去年,我市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加快實現文旅理念、職能融合。在此基礎上,以轉型升級為核心,加快文旅產業融合。出臺了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業發展的實施細則,明確文創產業和10餘個旅遊新業態的獎補措施。
  • 【關注】江西省圖書館新館正式開館
    9月27日上午9時30分,慶祝江西省圖書館(下簡稱為「贛圖」)新館開館「千人誦讀」活動在1000名朗誦愛好者同聲合誦《美麗中國》中開場。千人同聲 慶祝「贛圖」開啟新篇章慶祝江西省圖書館新館開館千人誦讀活動,在中央電視臺二套、《中國詩詞大會》主持人龍洋和江西省圖書館館員金緯共同主持下進行。
  • 喜迎62周年校慶 成都校區「石油魂」雕塑落成
    11月1日,是西南石油大學62周年校慶。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學校隆重舉行成都校區「石油魂」雕塑揭幕儀式。▲揭幕儀式現場趙正文在揭幕儀式上講話,趙金洲宣布「石油魂」雕塑落成,學校領導、校友代表、師生代表共同為雕塑揭幕。
  • 聖輝副會長率團出席新加坡佛學院建校十周年暨新教學樓落成慶典
    2016年9月9日至12日,聖輝副會長率團出席新加坡佛學院建校十周年暨新教學樓落成慶典
  • 王銳宣布:天水市博物館新館項目開工(圖)
    1月5日上午,天水市博物館新館項目開工儀式在秦州區金家莊片區舉行,標誌著天水市圖書館、天水市文化館、天水市博物館「三館」新館項目全部開工。市委書記王銳出席開工儀式並宣布項目開工。張棟梁在致辭中指出,舉行市博物館新館項目開工儀式,是天水文化建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天水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更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
  • ...邂逅「拿破崙」 鄭州博物館(新館)今日起兩大展覽免費對市民開放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 實習生 陳芳正)200多年前兩位中西方帝王的物品,在鄭州奇妙「相遇」——東方是夢回大清,展現了乾隆年間的繁華景象;西方是在戰場上曾所向披靡的拿破崙。1月16日起,鄭州博物館新館推出的新年第一個大型專題藝術展《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和《法蘭西的雄鷹——拿破崙文物(中國)巡迴展》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
  • 吳昌碩誕辰170周年仍受日本民眾推崇
    中新網安吉9月12日電(記者 趙曄嬌)在12日開館的吳昌碩紀念館新館,「日下部東作德佩琴子墓碑」幾個石鼓文字吸引眾人目光,也揭開「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與日本近代書道之父日下部鳴鶴(本名東作)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