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籌錢治病,他拍賣了諾獎獎牌!

2020-12-12 騰訊網

萊昂·萊德曼的一生仿佛代表了美國夢的兩面:他出生在一個移民家庭,憑藉努力成長為世界聞名的物理學家,晚年卻為了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不得不拍賣自己的獎牌。

萊昂·萊德曼(Leon Lederman)

在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季,新晉諾獎得主們接受鮮花和掌聲的時刻,另一位諾獎得主卻在貧困中悄然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就是萊昂·萊德曼(Leon Lederman)。

萊德曼因為中微子相關研究分享了 1988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參與設計的製造和探測中微子的方法為後續的無數研究打下了基礎。他還提議將希格斯玻色子更名為「上帝粒子」,這個提議雖然沒被學界採納,卻在公眾中流行開來。

這樣一個蜚聲世界的學者,最終卻為了支付醫療費用,拍賣了自己的獎牌。當時他告訴媒體,獎牌已經在他家放得太久了;直到最近他去世之後,人們才知道他拍賣獎牌的真實原因。

無法探測的粒子

1922 年,萊昂·萊德曼出生在一個烏克蘭猶太裔移民家庭,父親經營一家洗衣店。他在紐約布朗克斯區南部長大,那時正是禁酒令期間,當地幫派橫行,私酒販子也非常活躍。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萊德曼考進了紐約市立大學(City College of New York),後來又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了粒子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之後,萊德曼留校任教,並專注研究弱相互作用,也就是放射性衰變背後的機制。

年輕時的萊德曼。

打開這個領域最關鍵的「鑰匙」就是中微子,因為它只能感知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無法感知強相互作用(即將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結合在一起的力)。但是,中微子又常常被稱為「幽靈粒子」,它們質量幾乎為零,不帶電荷,以光速(或接近光速)運動,能穿過一切物體。太陽中的核反應會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中微子,人體上一平方釐米的皮膚每秒鐘都會接收到數十億個中微子,晝夜不息,卻不留下任何痕跡。

中微子的概念最初由沃夫爾岡·泡利(Wolfgang Pauli)在 1930 年提出,後來他對同事說:「我幹了一件糟糕的事,我提出了一種無法探測的粒子。」

六秒鐘「捕捉幽靈」

在當時,科學家已經能夠用加速器使電子、質子和中子加速到較低的能量。萊德曼和同事梅爾文·施瓦茨(Melvin Schwartz)、傑克·斯坦恩伯格(Jack Steinberger)希望能對中微子束進行加速,他們花了兩年時間,設計了一個實驗。

左起:萊德曼、施瓦茨、斯坦恩伯格。

要想讓中微子和其他粒子發生反應,就需要設法讓它具備更高的能量,同時使用密度更大的中微子束,從而增加反應發生的概率。因此,實驗的第一步就是製造一束高能中微子。質子被加速到 15 GeV 能量(1 GeV = 109eV),然後撞擊鈹靶,每次撞擊都會產生多個粒子,主要是 π 介子;π 介子發生衰變產生 μ 子和中微子,隨後這些粒子穿過 13 米厚的鋼盾,其餘的粒子都會被攔截,只有中微子倖存。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探測中微子。倖存的中微子進入火花室,90 塊厚一英寸(約合 2.54 釐米)的鋁板在這裡依次排開,鋁板的間隙中充滿氖氣。當反應發生的時候,火花室被加上極高的電壓,當中微子產生的帶電粒子(μ 子或電子)經過的時候就會發生放電,因此可以用相機拍下粒子在探測器中的軌跡。

實驗示意圖。

上方為質子加速器(proton accelerator),左上角為鈹靶(target),π 介子束(pi-meson beam)向右下角運動,運動過程中產生 μ 子和中微子。粒子束被鋼盾(steel shield)「過濾」,剩餘的中微子進入探測器,即火花室(dector-spark chamber)。圖片基於《科學美國人》1963 年 3 月刊的一幅插圖創作。| 圖片來源:nobelprize.org

1962 年,按照萊德曼等人的設計,這項實驗在位於長島的布魯克海文加速器「交變梯度同步加速器」(Alternating Gradient Synchrotron,簡稱 AGS)進行。在八個月的實驗期間,研究團隊花了 25 天收集數據。由於每次加速實驗僅僅持續 3 微秒,整個實驗期間探測器實際運行的時間總共只有 6 秒。

在這 6 秒鐘裡,研究團隊觀察到了 51 次中微子產生的 μ 子。

這次實驗表明至少存在兩種中微子,並揭示了中微子和其他輕子之間的關係。在此之前,科學家只知道中微子伴隨電子產生,後來這類中微子被更名為電子中微子。以此類推,在這次實驗中發現的中微子和 μ 子相伴,被稱為 μ 子中微子;和 τ 子相伴的就叫做 τ 子中微子。

不僅如此,實驗還表明這種製造和探測中微子束的辦法是可行的,這為後來的弱相互作用研究打開了大門。萊德曼、施瓦茨和斯坦恩伯格因為這項實驗獲得了 1988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到 2015 年,又有兩位科學家因為中微子研究獲得諾獎。

拍賣獎牌

萊德曼用獎金購置了一座鄉間小木屋用於度假,退休後便在那裡長住下來。那時他已經 89 歲高齡,不僅在學術上功成名就,為科普和教育也作了不少貢獻。擔任費米實驗室主管期間,他組織中學生免費參觀實驗室、聽講座,這一活動被保留至今;他還曾經在紐約的街角擺了一個小攤,回答公眾的提問。

1988 年,擔任費米實驗室主管的萊德曼。

退休四年後,萊德曼卻宣布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拍賣獎牌。

諾貝爾獎被視為科學界的無上榮譽,獎牌的價值遠非金錢可以替代。歷史上只有兩位諾獎得主在生前拍賣了自己的獎牌,另一位是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DNA 雙螺旋結構的共同發現者。沃森因為發表種族歧視言論丟掉了工作,晚年陷入經濟危機。

萊德曼告訴美聯社:「這塊獎牌已經在架子上待了二十年了,我決定賣掉它。這看起來是件符合邏輯的事情吧。」而他的妻子接受《衛報》採訪時說,萊德曼希望這次拍賣能引發人們對物理學的關注。

這對夫妻當時並未透露真正的苦衷:他們缺錢。

自從 2011 年起,萊德曼出現了記憶喪失的症狀,不久後退休。出現認知障礙的老年人需要長期的看護,然而在美國,大部分老年人使用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並不覆蓋這方面的費用。實際上,美國的醫療費用長期高居世界前列。根據 Vox 的統計數據,在美國住院一天的費用平均是 5220 美元,在養老院住一個房間平均每月要花 7698 美元。

萊德曼的獎牌拍出了 76500 美元。按前面的數據,這筆錢也就只夠他在養老院生活十個月。

今年 10 月 3 日,萊德曼在一家看護機構去世,享年 96 歲。美聯社率先發布訃告,並透露了他拍賣獎牌的真實原因。在美聯社的推特下面,一條評論得到了近五千人的支持:

「這就是美國夢啊,得一個諾獎,然後為了看病賣掉它。」

相關焦點

  • 2020諾獎頒給玩「拍賣」的人,這個獎含金量還剩幾何?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塵埃落定,它頒給了兩個研究拍賣的人,這導致很多人非常詫異,拍賣也配得諾獎嗎,諾獎含金量還剩多少 實際上,如果我們翻開歷屆諾獎名錄,會更加詫異。因為與拍賣有關的諾獎足足頒了三屆。
  • 總共有991枚獎牌誕生於諾獎,第一個不是假名,我向科學家致敬
    #截至諾獎已在各個領域產生991枚獎牌。美國的數量為377個,佔所有諾獎的38%,可以說美國的強度接近世界的40%,這相當於第四位和最後一位的總和,世界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並非徒勞。第二名英國相當於美國的1/3,相當於所有諾獎獎牌的13%;人口不足1000萬的北歐小國瑞典的數量高達31元,相當於甚至優於世界第三經濟體世界強國日本!總共有586名諾的獲獎者出生在歐洲,相當於世界上歐洲的59%,美國將諾獎中的97%分配給世界上獲獎者。似乎諾獎的獲得者仍然是發達國家的強項,他們起著主導作用。
  • 諾獎得主米爾格羅姆:拍賣理論的應用可以提高效率
    【財新網】(記者 程思煒)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11月14日亮相第11屆財新峰會。他在大會演講中表示,拍賣理論應用在包括疫苗、5G頻段分配等領域的市場設計上,可以提高效率。
  • 一對師徒和他們的諾獎|拍賣|邁爾森|威爾遜|競拍人_網易訂閱
    今年的諾獎授予了兩位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Milgrom)和羅伯茨·威爾遜(Robert Wilson),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  兩位獲獎者中,威爾遜生於1937年,是史丹福大學的榮休教授,而米爾格羅姆則是斯坦佛大學的現任教授。如果大家對經濟學理論和博弈論有所了解,那麼對以上兩位應該不會陌生。
  • 直擊諾獎|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遲到20年的諾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想評介
    我拿了諾獎?」「是的,保羅,恭喜你!你拿了!」敲門老人肯定地回答。聽到老人的確認,這位鄰居頓時欣喜若狂。片刻之後,他突然想起來問了一句老人:「只有我嗎?沒有您?」聽罷此言,敲門老人嘿嘿一笑,因為他確實也剛剛被授予了諾獎,和他的這位鄰居一道。
  • 遲到20年的諾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想評介-虎嗅網
    我拿了諾獎?」「是的,保羅,恭喜你!你拿了!」敲門老人肯定地回答。聽到老人的確認,這位鄰居頓時欣喜若狂。片刻之後,他突然想起來問了一句老人:「只有我嗎?沒有您?」聽罷此言,敲門老人嘿嘿一笑,因為他確實也剛剛被授予了諾獎,和他的這位鄰居一道。
  • 諾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簡介:拍賣理論大師
    其著作《競爭拍賣的信息結構》、《拍賣理論與實務》已經成為了這個領域的經典。除了對拍賣理論有深入研究外,他還致力於把理論應用於實踐之中,其得意之作就是成功設計了美國電訊市場的拍賣機制。除拍賣理論外,他還在激勵與組織、數理經濟與博弈論、網絡經濟、價格戰略、精算科學等領域多有著述。米爾格羅姆曾在西北、耶魯等知名大學任教。
  • 公鏈項目顧問斬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米爾格羅姆與他的拍賣理論
    但很多人不免疑惑,經濟學的分支領域如此多,為何看上去並不時髦的拍賣理論會折桂?拍賣機制在區塊鏈又有何應用?曾因「迷倒」評委女友遭「雪藏」?諾獎終垂青人類歷史上的拍賣行為,最早追溯到公元前700年。1961年,加拿大經濟學家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開創性地提出的拍賣理論成為信息經濟學的先河。他在《反投機、拍賣與競爭性密封投標》一文中將拍賣方式分為四種類型:英格蘭式拍賣、荷蘭式拍賣、第一價格拍賣和第二價格拍賣,並得出一個對現代拍賣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結論「收益等價定理」。為此,維克裡還獲得了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不過由於不幸意外去世,當時由米爾格羅姆代替其領獎。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遲到20年的諾獎:萬字長文概括不完他們的經濟學成就
    我拿了諾獎?」「是的,保羅,恭喜你!你拿了!」敲門老人肯定地回答。聽到老人的確認,這位鄰居頓時欣喜若狂。片刻之後,他突然想起來問了一句老人:「只有我嗎?沒有您?」聽罷此言,敲門老人嘿嘿一笑,因為他確實也剛剛被授予了諾獎,和他的這位鄰居一道。
  • 疫情時代公共品供給如何優化 諾獎拿出半服藥方
    值此大疫之世,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拿出了半服藥方。10月12日,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和Robert B. Wilson憑藉對拍賣理論的貢獻摘得諾獎桂冠。他們的學術成果表明,通過微觀激勵機制的設計,能夠更有效地推動宏觀經濟的變革;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經濟學有望對社會發展做出更豐富的貢獻。
  • 李玲、李思麒、李翔:諾獎又一次提醒中國經濟學家,研究要多務實
    10月12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諾獎宣布現場電子屏幕上顯示兩位獲獎的經濟學家。(圖/新華社) 今年諾獎同樣注重現實實踐 今年與201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都強調了新經濟學理論——市場設計理論和應用。 因為傳統經濟學的「菜市場」買賣規則早已無法應對現代經濟社會的複雜性。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拍賣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是72歲的美國人保羅·米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83歲的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 Wilson)。瑞典皇家科學院周一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他們是為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諾獎委員會在陳述頒獎理由時指出,米格羅姆教授和威爾遜教授「完善了」拍賣理論,並發明了拍賣的「新形式」。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領取今年諾獎後如是說:驚慌,光線太明亮了,聲勢...
    時隔兩個月後,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終於接到了屬於自己的那塊金光燦燦的獎牌——美國當地時間12月7日,她親手接過獎牌這一幕發生在格麗克自家門外的花園裡。露易絲·格麗克在自家花園領取了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獎牌儘管相比往年盛大的傳統典禮,今年的頒獎聲勢已經小了很多,但露易絲·格麗克依然在發表獲獎感言時感嘆,幾乎從10月8日(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日)早上自己就感覺到了「驚慌」,她同時有些不習慣地直言:「光線太明亮了,聲勢也太浩大了。」
  • 拍賣的「新形式」獲 2020 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兩美國學者獲此殊榮
    (圖片來自北歐時報)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務秘書悅然教授公布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是72歲的美國人保羅·米爾格龍(Paul R. Milgrom)和83歲的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 Wilson)。瑞典皇家科學院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12日上午11:45分在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他們是為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
  • 菲爾茲獎:領獎半小時,獎牌丟了!
    Caucher Birkar教授早上獲得菲爾茲獎,半小時後發現,自己的公文包不見了——包裡有手機、錢包和菲爾茲獎獎牌。保安後找到了Birkar教授的公文包,但是14K的金牌已經不知所蹤(「點滴」專欄:夏志宏:巴西曆險記」)。國際數學家大會委員會對此表示「深深的遺憾」。
  • 李嘉誠斥600萬鼓勵諾獎未得主,59歲紅顏刻意扮老襯誠哥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昨日(10)在瑞典以及挪威首都兩地舉行,因為受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本屆諾獎頒獎禮只能通過線上直播方式進行,而且當晚的慶祝晚宴亦是取消。今年諾獎獲選的名單中,有兩位得主頗為特別,一位是醫學獎得主英國科學家霍頓、一位是化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杜德納,兩人均是前華人首富李嘉誠基金會旗下捐助的研究所教授。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收到組委會派發的獎牌和獎金(1000萬克朗)之後,不約而同將複製版的獎牌贈送給「贊助商」長和集團創辦人李嘉誠。
  • ...威廉·維克瑞|本特·霍爾姆斯特倫|經濟學|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辭中表示,羅伯特·威爾森和保羅·米爾格羅姆的研究幫助人們可以在複雜的場景中設計更好的拍賣機制,從而讓整個社會受益。「這是拍賣理論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王永欽介紹,1996年,美國經濟學家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就因拍賣理論首次獲得諾獎。
  • 諾獎頒獎儀式改為線上。陪跑11年的他,對中國態度是怎樣?
    因為疫情原因,大大小小的事情受到影響,在國內已經基本清零嚴格把控的情況下,國外疫情肆虐,導致今年諾獎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莫言獲諾獎一提到諾獎,大家最先關注的是有國人拿獎了嗎?下一個問題就會是村上春樹先生今年又陪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