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李思麒、李翔:諾獎又一次提醒中國經濟學家,研究要多務實

2020-12-24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玲、李思麒、李翔】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正式揭曉。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給了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兩位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獎勵他們對拍賣理論做出的貢獻。

諾貝爾頒獎辭中寫道,「他們運用自己的見識,為難以用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和服務設計出新拍賣形式。他們的發現,使世界各地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

10月12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諾獎宣布現場電子屏幕上顯示兩位獲獎的經濟學家。(圖/新華社)

今年諾獎同樣注重現實實踐

今年與201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都強調了新經濟學理論——市場設計理論和應用。

因為傳統經濟學的「菜市場」買賣規則早已無法應對現代經濟社會的複雜性。尤其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經濟活動不再局限於簡單的商品和服務交換,愈發複雜的交易規則、愈加難以量化的差異化商品和服務,以及愈加龐大寶貴的數據信息,使得現實生活中大量的市場存在著失靈現象。

今年與2012年的諾獎獲得者通過巧妙的機制設計,成功地使難以發生交易的市場重新組織了起來,並達到了較好的交易結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通過重新制定市場交易的制度規則,使得勢力不均衡的交易雙方獲得相對平等的地位,在保障權益的同時促進私人信息的流通。

這種在市場層面對機制進行頂層設計、讓市場既有效率又有公平是未來經濟學的重要方向。而經濟學家則需要像「工程師」一樣,面對不同的市場環境,了解每個具體市場的複雜細節,為不同的市場制定不同的規則。

下面,我們通過介紹今年獲獎的拍賣理論及其應用,來看一看作為「工程師」的經濟學家是如何將理論運用到現實,並在不同市場上作出調整的。

研究拍賣具有現實意義

拍賣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債主通過拍賣交易借款人無力償還的債務借條。而如今,拍賣已經從人們熟知的在拍賣市場人們公開競價的傳統英式拍賣,轉變為廣義的形式多樣的拍賣:

政府項目的公開招標,例如國家新推出的藥品集中帶量採購,通過企業競標保證了市場競爭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和民眾享有福利最大化,同時把握藥品市場固定成本高、邊際成本遞減的特徵提高採購量提升企業福利。

企業的碳排放交易同樣是通過拍賣,將有限的碳排放許可交給能創造最高利潤的企業,同時為節能減排以減緩溫室效應做貢獻。

而在網絡上,對廣告、搜尋引擎排位的廣義二價拍賣提供了高效的資源分配,為企業帶來了更高的利潤,同時民眾也能獲得更優質的信息推送。

由於拍賣對我們現實生活影響廣泛,經濟學界對拍賣理論及其延伸領域——機制設計理論——的發展一直非常重視。

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William Vickrey等人,以獎勵其對完全私有估值拍賣理論及佔優策略激勵相容(dominate-strategy incentive compatible)機制設計的貢獻。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Roger Myerson等人,以獎勵其對機制設計理論的奠基和發展。

2012年,因在穩定配對和市場設計實踐的研究貢獻而獲諾獎的Alvin Roth提出,經濟學家應當作為「經濟學工程師」,運用機制設計、激勵理論的基礎為社會設計出有效的市場,解決市場摩擦,提升社會總體福利。

而今年的兩位諾獎得主,則是在前人的私有估值拍賣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共同估值」(common value):當買家對商品的估值與其他買家的估值相關的情況下的最優拍賣設計,即「勝利者的詛咒現象」(Winner’s Curse),以及同時存在私有估值和公共估值的情況下的最優拍賣設計。

拍賣理論的發展

拍賣的核心是通過一定方式的機制設計,將有限的商品分配給潛在買家,影響拍賣結果的要素有:拍賣機制(一價拍賣、二價拍賣、英式拍賣、荷蘭拍賣),買家對商品的估值(相同估值、不同獨立估值、共同估值)以及市場上的信息(人們對其他參與者對商品估值的預期)。而評價不同的拍賣方式往往是困難的,需要定義設計者的目標函數:拍賣者是希望買家賣家總福利最高,還是自身利潤最大化。

對私有估值的研究來自於Vickrey,他證明了在買家獨立估值的情況下,市場上流行的不同拍賣機制——英式拍賣、荷蘭拍賣、一價、二價拍賣——將帶來同樣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威爾遜首次提出了共同估值的市場結構:人們對商品的估值不僅僅取決於自身的信息,同時取決於其他買家的信息。

比如考慮油田競標信息,每位開採商對油田產油量、開採難度都有有限的私有信息,但每個開採商的信息都會對所有人的估值帶來影響。開採商在競標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自身所掌握的信息,還需要考慮其餘買家通過競標或退出釋放出的信息來調整自己的估值。

在該市場下,威爾遜提出了「勝利者詛咒現象」:競標成功的人是基於自己的信息估值最高的人,但同時也說明真實估值可能低於競標成功者所掌握的信息,導致競標成功者反而大概率在這次交易中受損。這樣的現象顯示出在相應的市場下參與者進行參與競標的意願降低,退出概率增加,市場有效性受損。

「勝利者詛咒」:對市場預期最為樂觀的買家往往有可能高估商品的共同估值,從而贏得拍賣反而預示著其大概率受損。(圖片來源見水印)

而米爾格羅姆在此基礎上將買家獨立估值與共同估值結合,完成了更複雜的情況的討論,並在此基礎上比較了不同拍賣機制的有效性。

米爾格羅姆提出,由於英式拍賣中拍賣從最低價開始上升,買家通過參與競拍者的競價與退出觀察到不同買家的估值,這樣的信息傳遞能增加他們參與競標意願,提升市場有效性;而荷蘭拍賣由於從最高價開始下降,買家無法通過其餘參與者的行為得到任何有效信息,最終成交價格更低。在這樣的拍賣市場中,英式拍賣比荷蘭拍賣有效性更高。而這個結論可以被推廣為:賣家在交易過程中應當儘可能向買家提供足夠多的信息,幫助買家做出正確的決策,降低由於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買家退出意願,提升市場的有效性。

相關焦點

  • 直擊諾獎|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在本書中,作者引入了一種被稱為「背包問題」的研究方法,並探討了他在設計激勵性拍賣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的理論思考。本書將拍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經濟學家解決日益複雜的資源配置問題提供了重要新的新視角和新工具。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在本書中,作者引入了一種被稱為「背包問題」的研究方法,並探討了他在設計激勵性拍賣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的理論思考。本書將拍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經濟學家解決日益複雜的資源配置問題提供了重要性的新視角和新工具。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
  • 2020諾獎頒給玩「拍賣」的人,這個獎含金量還剩幾何?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塵埃落定,它頒給了兩個研究拍賣的人,這導致很多人非常詫異,拍賣也配得諾獎嗎,諾獎含金量還剩多少 實際上,如果我們翻開歷屆諾獎名錄,會更加詫異。因為與拍賣有關的諾獎足足頒了三屆。
  • 諾獎經濟學家:為什麼中國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4月10日,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在浙江大學,發表題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為什麼中國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演講。  埃裡克·馬斯金建議,我們要做的不是阻止全球化發展,而是由勞動者與生產商之外的第三方出現,加大對底層工人的技能培訓。  資料顯示,埃裡克·馬斯金是哈佛大學Adams學院教授,在「機制設計理論」方面貢獻突出,於2007年與萊昂尼德·赫維奇、羅傑·邁爾森兩位經濟學家同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多篇論文  olivia chan • 2020-02
  • 疫情時代公共品供給如何優化 諾獎拿出半服藥方
    值此大疫之世,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拿出了半服藥方。10月12日,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和Robert B. Wilson憑藉對拍賣理論的貢獻摘得諾獎桂冠。他們的學術成果表明,通過微觀激勵機制的設計,能夠更有效地推動宏觀經濟的變革;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經濟學有望對社會發展做出更豐富的貢獻。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中國潛在的諾獎科學家們在幹啥?不是忙著在報銷排隊,就是忙著在討好領導,希望多拿幾個項目,又或者是在想如何多拼湊幾篇論文完成任務。 這樣的機制,難以產生更多諾獎科學家很正常。 據說某大學的財務處門口早上5點半就有人排隊,因為報銷是個體力活,所以,財務處想了個辦法,給報銷發票者派號。
  • 李玲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甘肅新樂連鎖超市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李玲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李玲現任甘肅新樂連鎖超市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1998年3月,李玲敢闖敢試,敢為人先,自主創辦了張掖市第一家超市,成立了甘肅新樂連鎖超市有限責任公司。
  • 特稿|追問諾獎:張鋒因何錯失化學獎?
    張鋒的遺憾諾獎漏掉的英雄人物眾多,但張鋒是其中備受關注的那個。《自然》雜誌(Nature)的報導也稱,張鋒錯失諾獎是最大的意外之一。至於張鋒為何錯失諾獎,業內有多個解讀。《自然》雜誌引述他的看法稱,諾獎委員會的選擇是沒問題的,這些英雄人物並沒有因為錯失諾獎而被輕視。不過,他認為諾獎更加青睞發現而非發明,而他和張鋒的工作更接近發明。這個說法曾被多次驗證過。
  • 遲到20年的諾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想評介
    對於每一個細分領域的經濟學者來說,他們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因此關於誰才是最有實力、最有資格拿諾獎的人,是很難達成廣泛共識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每年諾獎頒布之後,都會產生一些爭議。這種現象在近幾年尤為突出,例如去年的諾獎頒給巴納吉和迪芙洛後,就有很多經濟學家直接說他們配不上諾獎。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明晚揭曉,獎項評選有這些「潛規則」
    當地時間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就將宣布202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獎將花落誰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經濟學動態》編輯部副主任李仁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作為一個錦上添花的獎項,獲獎者必須是已經受到主流經濟學界認可的、獲得過接近諾獎級別榮譽的經濟學家。同時,已經獲得過表彰的領域短期內不會再得獎。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拍賣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是72歲的美國人保羅·米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83歲的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 Wilson)。瑞典皇家科學院周一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他們是為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諾獎委員會在陳述頒獎理由時指出,米格羅姆教授和威爾遜教授「完善了」拍賣理論,並發明了拍賣的「新形式」。
  • 遲到20年的諾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想評介-虎嗅網
    對於每一個細分領域的經濟學者來說,他們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因此關於誰才是最有實力、最有資格拿諾獎的人,是很難達成廣泛共識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每年諾獎頒布之後,都會產生一些爭議。這種現象在近幾年尤為突出,例如去年的諾獎頒給巴納吉和迪芙洛後,就有很多經濟學家直接說他們配不上諾獎。
  • 讀李翔的「漬色」山水法
    自古以來,山水畫與人物畫的發展就是密不可分的,中國哲學、美學所觀照下的人物畫首先要體現一種天趣與自然,而不是完全表現人類的世俗情感,它的功能除卻「成教化,助人倫」外就是「天人和一」,現實中的人也要具備「自然」的精神。山水畫也一定要反映人類對於「自然物德」的崇拜和文化表述,這種特殊的關係就決定了李翔對中國山水畫的關注是出於一種對於中國畫精神整體性的感悟。
  • 諾獎得主赫克曼:今天的經濟學界很不正常
    早在計量經濟學家研究這個問題之前,席恩·瑞安·霍爾就一直在研究這一問題。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公開參與,人們會說,「這是個想法;我們應該進行審查,然後獲得反饋。」 在許多歐洲國家,在中國和其他國家進行研究評估,都要打出五大刊的記分牌。不是說這個人寫的論文有多好,有什麼樣的觀點,而是關乎那個數字。當我們拒絕別人的時候,我們需要客觀地評估為什麼有人應該獲得終身職位。
  • 拉斯克獎花落C肝藥 A股掀開諾獎主題概念
    9月23日,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醫學研究獎頒獎儀式在紐約舉行,距離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名單揭曉僅剩十天時間。這兩個國際獎項「青睞」的研究成果及應用一時間也成為學術界和資本圈熱議話題。依照此前規律,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和臨床醫學研究獎對諾獎具有較強指向性,可前瞻性預期醫療投資熱點。
  • 兩美國經濟學家獲2012諾貝爾經濟學獎
    網易財經10月訊 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北京時間15日晚7點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把2012年的瑞典銀行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哈佛大學教授埃爾文-羅斯(Alvin
  • ...威廉·維克瑞|本特·霍爾姆斯特倫|經濟學|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辭中表示,羅伯特·威爾森和保羅·米爾格羅姆的研究幫助人們可以在複雜的場景中設計更好的拍賣機制,從而讓整個社會受益。「這是拍賣理論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王永欽介紹,1996年,美國經濟學家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就因拍賣理論首次獲得諾獎。
  •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中國科學院有一個特殊群體——外籍院士,可能大家有和我一樣的疑問:什麼樣的科學家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這些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先說第一個問題,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的科學家,首先要有頂級的科研實力,比如獲得諾獎等含金量極高的國際科研大獎,再則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而且想要入選,競爭非常激烈,以照片裡的美國著名工程學家麥可·霍夫曼為例,他申請中科院外籍院士時,同時競爭的有600多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因為清華教授提名推薦,加上層層篩選才當選。
  • 饒毅:中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卻都不是院士
    饒毅曾經就說過,我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他們分別是屠呦呦和張亭棟。敢做敢言獨一人「如果每個人都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麼樣子。」每個人都不必一樣,因為我們生而不同。相信很多人認識屠呦呦正是她獲得諾獎的那個高光時刻,整個中國,鋪天蓋地的都是屠呦呦的消息。屠呦呦在2015年10月5日,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也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同莫言一樣,正是因為「第一」,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所以很多人都會記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