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
中國科學院有一個特殊群體——外籍院士,可能大家有和我一樣的疑問:什麼樣的科學家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這些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先說第一個問題,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的科學家,首先要有頂級的科研實力,比如獲得諾獎等含金量極高的國際科研大獎,再則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而且想要入選,競爭非常激烈,以照片裡的美國著名工程學家麥可·霍夫曼為例,他申請中科院外籍院士時,同時競爭的有600多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因為清華教授提名推薦,加上層層篩選才當選。
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我們還是以麥可·霍夫曼為例,他2017年當選,但早在2012年他就成了清華大學海外學者,他每年有60-70天在中國度過,他在加州理工的研究團隊,有很多中國博士生和博士後,也就是說他確實為中國科研人才培養出了力,這也是他當選的很大原因。不過我們今天的主角不是麥可·霍夫曼,而是中國另一位外籍院士——野依良治,他堪稱是中科院最良心的日本外籍院士。
中科院的日本外籍院士並不多,除了野依良治,還有一位是日本著名物理學家飯島澄男,這是一位在奈米碳管領域具有相當成就的科學家,他經常來中國參加科研會議,但也僅僅是參加會議,發表一些演講。相比之下。野依良治對中國科研上心的多。
野依良治1938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本科和博士都就讀於日本京都大學,1969年前往美國哈佛進行博士後研究,學成之後回到日本名古屋大學任教授。野依良治是日本著名的有機化學家,他研發的手性催化劑在工業的應用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很多化學製品、藥物和新材料的製造,都得益於野依良治的研究。正因為這些成就,野依良治斬獲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
截止到2015年,野依良治發表論文500多篇,論文被引用次數達2.2萬次以上,他擁有日本和美國專利250多項。2011年,這位諾獎化學獎得主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而在此前,他就已經被西安交通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聘為名譽教授。
根據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野依良治在擔任名古屋大學教授期間,培養了13名中國留學生,這些學生大多數已經回到中國,為中國的科技發展貢獻力量。此外,他親自邀請了15名中國訪問學者,與中國學者合作研究,在他的推動下,每年都有一批來自中國科學院和大學的研究生以聯合培養博士生、攻讀博士學位和博士後研究員等形式到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研究學習。
對於野依良治的評價,我覺得最準確是這條:野依良治教授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在為培養中國高級科學人才和促進中日交流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