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國歷來都不缺乏人才,從老一輩科學家典範的葉企孫、趙忠堯、錢學森、鄧稼先、于敏、袁隆平,到近些年來嶄露頭角的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潘建偉、施一公,都在業內有著絕對的影響力,是中國科技的名片。
然而,人才流失問題一直以來也同樣困擾著我們。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中國最可惜的3位赴美科學家,他們都接受了祖國的無私培養,年紀輕輕便在世界上取得了卓絕成就,卻流失海外,徒為他國做嫁衣。
一、「清華女神」顏寧
由於出色的外表,以及清華「最年輕博導」的頭銜,顏寧在中國一直備受矚目。她1977年出生在山東章丘,19歲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23歲求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師從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
2004年,27歲的顏寧取得博士學位並留在了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30歲時,顏寧先自己的導師施一公教授一步,提前回到中國,受聘清華大學教授、博導,一時引起轟動,也讓外界看到了我們國家對於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隨後,顏寧獲得了國家「傑青」項目資助,斬獲了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美國HHMI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在內的幾個大獎。
37歲,顏寧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專心科研而未婚的她,率領自己的團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一舉攻克了這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達半世紀的科學難題,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青年科學家之一。
3年後,即將40歲的顏寧成為了當年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候選人。然而讓人十分遺憾地是,顏寧的首次參評已落選告終。隨即她選擇了出走美國,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職位,並於2019年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所以讓人慶幸的是,顏寧仍然保留著中國國籍。
二、哈佛最年輕華裔教授尹希
自1978年成立以來,中科大少年班已累計為國家培養了3000多名優秀本科畢業生,截至2014年,共走出了202位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駱利群、莊小威,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張亞勤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此外,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12歲參加高考,以572分成績進入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尹希。2006年,為了留住這個超級天才,哈佛大學特意為他打破了一個持續300年的慣例:哈佛自己的博士生不得繼續留校進行博士後研究!
2015年,時年31歲的尹希被哈佛大學晉升為正教授,一舉超越莊小威創造的34歲出任哈佛正教授的記錄,成為哈佛曆史上「最年輕的華裔正教授」,轟動了美國學界。隨後,33歲的尹希斬獲了獎金總額高達300萬美元的「科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讓人為之豔羨。可以預見,只要尹希專注科研,會有越來越多的大獎、院士頭銜向他招手,令人惋惜地是,尹希已加入了美國國籍。
三、「數學天才」許晨陽
許晨陽也是一位超級天才,他1981年出生於山城重慶,18歲考入了著名的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僅用了5年時間便完成了別人需要7-8年的北大本碩學習,27歲斬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
31歲,許晨陽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學任教,並在之後屢獲殊榮,將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拉馬努金獎、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等一系列大獎收入囊中,並於2017年當選為「龐加萊講座教席」,成為第一位來自美洲以外的數學家,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數學界的「新星」。
然而,在回到北大教書6年後,許晨陽遠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出任該校的數學系教授,走之前還留下了「國內對青年人的支持力度不夠」在內的三句話,讓人頗感遺憾。
這三位天才科學家都是在30多歲的年紀便成就卓絕,最終選擇了留在美國高校,著實令人倍感痛惜,小編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早日回國,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曾說過,他對數學的興趣,很大程度來源於數學大師劉薰宇先生的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華羅庚數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谷超豪也曾說劉薰宇的著作是打開他對數學興趣的一把鑰匙。而劉先生最經典的四本數學科普讀物就是《給孩子的數學四書》。
很多人讀完這套數學著作後,第一反應就是「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
如果你想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孩子更加快樂地融入數學中去的話,歡迎點擊連結購買這套叢書,原價148元,現在京東四本書一起79元,兩件額外9.5折,非常划算!
興趣越早培養越好,許多地方都已經開學,這套《數學四書》或許會成為孩子人生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希望她能陪伴您的孩子度過一段充實而又有無限趣味的學習時光!
你覺得他們三個還會回來嗎?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