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克獎花落C肝藥 A股掀開諾獎主題概念

2021-01-10 健康界

9月23日,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醫學研究獎頒獎儀式在紐約舉行,距離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名單揭曉僅剩十天時間。這兩個國際獎項「青睞」的研究成果及應用一時間也成為學術界和資本圈熱議話題。

依照此前規律,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和臨床醫學研究獎對諾獎具有較強指向性,可前瞻性預期醫療投資熱點。其中,今年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涉及重要抗C肝藥物「索非布韋」及「Harvoni」(索非布韋複方、丙2代),更是超出先前預期。本次拉斯克醫學獎頒發,使2016年諾獎行情受益標的再添新兵。

時間回溯至6月28日,吉利德最新抗C肝藥物Epclusa(丙三代)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1-6型C肝,有望對前兩代藥物形成替代。落實到A股,作為吉利德索非布韋原料藥重要供應商到博騰股份、九洲藥業有望成為今年拉獎的直接受益標的。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諾獎月」的臨近,A股市場或將掀起一波醫藥相關概念股炒作熱潮。以2015年為例,我國藥理學家屠呦呦因發現抗瘧疾藥物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使得市場藉機炒作生物醫藥和基因測序。

諾獎風向標

拉斯克醫學獎於1946年由美國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創立,旨在表彰在生命科學、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每個獎項獲得25萬美元的獎勵。

作為醫療界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大獎,拉獎的分量非同一般。之所以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是因為在該獎項的所有獲得者中,有86人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獎,而且同年獲獎概率高達14%。據悉,每年同一提名學者基本會把同一份推薦內容發給上述兩個獎項評選機構。

9月13日,阿爾伯特與瑪麗拉斯克基金會公布了拉獎的得主名單。7位科學家分別在細胞對氧氣的感應機制、C肝病毒致病機理和藥物開發,以及DNA複製和科學教育等領域分享了三個獎項。其中,臨床醫學研究獎授予來自海德堡大學的Ralf Bartenschlager、洛克菲勒大學的Charles Rice以及Arbutus生物製藥公司的Michael Sofia。

Bartenschlager和Rice主要聚焦C肝病毒細胞培養體系研究,他們的發現解釋了病原體如何在肝臟中進行複製的機制;而Sofia則是將這些基礎研究發現進行臨床轉化,於2013年推出一種獲得FDA批准上市的C肝特效藥--索非布韋,在12周內治癒超過95%的患者。

解救1.8億人

在拉獎臨床醫學研究獎的這三位獲得者成果出現之前,C肝感染幾乎無藥可治,多是通過會帶來副作用的藥物進行治療,大多患者由於不能忍受伴隨而來的副作用常常選擇放棄。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C肝病毒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8億人感染了C肝病毒,每年新發C肝病例約為3.5萬例。C肝呈全球流行,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幹細胞癌(HCC)。未來20年內與C肝病毒感染相關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細胞癌導致的死亡)將持續增加,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極大,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

索非布韋的推出無疑給C肝患者的治癒帶來希望。目前美國、歐盟、日本、印度等國治療C肝早已經採用了這一新藥。索非布韋的誕生基於C肝病毒的「複製子」系統,由Pharmasset公司(2012年被美國吉列德公司收購),於2013年12月經由FDA批准上市,其對C肝的治癒率高達90%以上。2014年,吉利德公司上市新藥Harvoni,也稱「吉二代」,對於1型C肝患者的治癒率高達99%,全口服。2016年6月28日,吉利德最新抗C肝藥物Epclusa(丙三代)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1-6型C肝,更是有望對前兩代藥物形成替代。

但這並不意味著C肝的治療研究可以劃上句號。據悉,索非布韋在美國的銷售價格為84000美元/療程,在英國大約為57000美元。正如獲獎者之一的Bartenschlager在《cell》雜誌上撰文所言,儘管現在有能夠治療C肝病毒攜帶者的藥物,但我們仍面臨一系列挑戰,比如昂貴的藥物價格。「治療C肝病毒的花費,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病人不能負擔得起。」

在中國,索非布韋、吉二代、達卡他韋等都沒有批准上市,2000萬的C肝患者望穿秋水,想儘快用新藥治療,不再忍受幹擾素治療的痛苦。目前,很多患者仍舊採用幹擾素+利巴韋林的治療方案,不僅副作用大,費用高達近10萬元人民幣,而且治癒率僅40%左右。如果去美國治療,高達百萬的治療費,一般工薪階層根本無法承受。

2014年9月,研發索非布韋的吉利德公司和印度7家仿藥公司達成協議,授權生產吉利德的索非布韋仿製藥。這些印度公司可以自主決定印度索非布韋的售價,不過需要根據銷售額支付給吉利德提成。根據公開信息,這些「印度版」索非布韋可以向91個發展中國家銷售。

不過,依照國家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未經註冊即視為偽劣藥品」的規定,海外代購特效藥屬於嚴重違法。即便如此,很多國內C肝患者還是鋌而走險,選擇海外購買低廉的仿製藥。也有一部分患者選擇海外就醫。

A股掀起「諾獎」風

近年來,新藥研發成為各國製藥行業競相追逐的對象。其中,抗腫瘤藥物更是為各大藥企銷售增長貢獻大部分份額。僅2015年,「索非布韋」及「Harvoni」全球銷售額合計191.4億美元,成為藥物市場的「超級重磅炸彈」。

不過,此前有報導稱,受制於高漲的定價壓力的負面影響,C肝藥「風暴」將日漸淡出市場。但隨著拉斯克醫學研究獎和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陸續揭曉,「諾獎」概念機會或將重新出現。

根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方網站消息,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於10月3日起陸續頒布,其中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最早公布。從歷史「拉獎」與「諾獎」的獲獎間隔時間來看,同年獲獎概率最高,本次公布的拉斯克醫學獎有較大概率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今年拉斯克臨床研究醫學獎涉及的抗C肝藥物「索非布韋」及「Harvoni」(索非布韋複方、丙2代),因價格昂貴,市場仿製藥需求旺盛。目前,國內廠商諸如海正、華海、科倫、萬邦等公司已獲批開展臨床試驗。

有分析認為,從本質上講,「諾獎」頒發與A股醫藥市場實際關聯性不大,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年的四季度,A股市場中不乏藉此題材炒作醫藥股主體的行情,如精準醫療、單克隆抗體、細胞免疫治療、仿製藥等帶來的投資機會。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C肝藥物生產製造的,比如廣生堂於2016年6月7日公告稱,已收到國家食藥監總局核准籤發的關於索非布韋片的《藥物臨床批件》;博騰股份2015年成為吉利德在中國的第一梯隊外包合作夥伴;銀河生物控股子公司銀河醫藥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籤訂委託開發C肝全人抗體藥物和C肝疫苗合同;達安基因下屬子公司廣州市達瑞抗體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有C肝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活醫療註冊證等。

同時,有研報建議關注:雙鷺藥業、華蘭生物、恆瑞醫藥、博騰股份、九洲藥業、海正藥業、華海藥業、科倫藥業、復星醫藥等。

相關焦點

  • 特稿|追問諾獎:張鋒因何錯失化學獎?
    《自然》雜誌引述他的看法稱,諾獎委員會的選擇是沒問題的,這些英雄人物並沒有因為錯失諾獎而被輕視。不過,他認為諾獎更加青睞發現而非發明,而他和張鋒的工作更接近發明。這個說法曾被多次驗證過。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是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看法是,卡彭蒂耶和杜德納獲獎是毫無異議的,諾獎最多只能給 3 個人,莫伊卡、馬拉夫尼和張鋒都可以是備選,甚至與張鋒工作接近的丘奇也爭議不大,那麼諾獎組委會可能就寧願選擇最無爭議的卡彭蒂耶和杜德納組合。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家族
    諾獎剛宣布,大家首先關注到的自然是獲獎原因,這是科學最高榮譽首次頒向黑洞研究,而且在霍金教授仙逝兩年之後,頒給了他的科研好友彭羅斯教授。實際上,1931年出生的羅傑·彭羅斯教授,比霍金年長11歲。他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隨後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目前,他是是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學院教授。
  • 因「C肝」而得到的諾獎,藥師科普來幫忙
    今日要聞因"C肝"而得到的諾獎,藥師科普來幫忙!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年,諾獎不負眾望得頒發給了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以及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的貢獻。他們的研究成果是人類在對抗病毒和感染過程中裡程碑式的成就,使血液檢測和以治癒為目標的抗病毒藥物開發成為可能。什麼是C肝?
  • 疫情時代公共品供給如何優化 諾獎拿出半服藥方
    值此大疫之世,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拿出了半服藥方。10月12日,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和Robert B. Wilson憑藉對拍賣理論的貢獻摘得諾獎桂冠。他們的學術成果表明,通過微觀激勵機制的設計,能夠更有效地推動宏觀經濟的變革;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經濟學有望對社會發展做出更豐富的貢獻。
  • 直擊諾獎|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為了籌錢治病,他拍賣了諾獎獎牌!
    萊昂·萊德曼(Leon Lederman) 在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季,新晉諾獎得主們接受鮮花和掌聲的時刻,另一位諾獎得主卻在貧困中悄然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就是萊昂·萊德曼
  • 格勒克《月光的合金》乘上諾獎的翅膀
    近年來語言表達上逐漸向口語轉化,有鉛華洗盡、水落石出之感,雖然主題上變化不大,但經常流露出關於世界的玄學思考。統觀其近五十年來的創作,格勒克始終銳鋒如初,其藝術手法及取材一直處於變化之中,而又聚焦於生、死、愛、性、存在等既具體又抽象的方面,保證了其詩作接近偉大詩歌的可能。2012年11月,她的六百多頁的《詩1962—2012》出版。但另一方面,格勒克似乎讓我們期待著驚喜。
  • 未來大猜想2020丨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不會講段子的科學家...
    「諾獎電話是我聽到的最棒的鬧鐘!」「我想和你們分享我的獎金啊……但我得先去問問我愛人同不同意。」「你問我諾獎如何改變我的生活?它讓我意識到我曾經是有生活的。」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評獎委員會說,此前對甲型和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已有不少發現,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無法解釋。今年的獲獎者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貢獻」,他們的發現使針對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迅速發展。如今,C型肝炎已被定義為一種可治癒的疾病。
  • 2020諾獎頒給玩「拍賣」的人,這個獎含金量還剩幾何?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塵埃落定,它頒給了兩個研究拍賣的人,這導致很多人非常詫異,拍賣也配得諾獎嗎,諾獎含金量還剩多少 實際上,如果我們翻開歷屆諾獎名錄,會更加詫異。因為與拍賣有關的諾獎足足頒了三屆。
  • 第十屆金音獎落幕,最佳搖滾獎、最佳民謠獎、最佳樂團獎花落誰家, 快來看看吧
    頒獎典禮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典禮後段的獎項中,最佳搖滾單曲獎由樂團「美秀集團」的歌曲《電火王》拿下;最佳搖滾專輯獎由樂團「百合花」以專輯《燒金蕉》奪得,為「百合花」今晚繼奪下最佳新人(團)獎後最佳樂團獎則是由樂團大象體操獲得;最佳民謠專輯獎由「王榆鈞與時間樂隊」以專輯《原始的嚮往》獲得;而最佳民謠單曲獎則由「知更」的《風箏/白雲》獲得。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屠呦呦沒有當選院士,卻拿了諾獎 同在東亞,截止2019年,已有27名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包括2名美籍日裔諾貝爾獎獲得者)。除歐美諸國之外,日本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和名古屋大學誕生了日本乃至亞洲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
  • 遲到20年的諾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想評介
    就在上述這一幕發生前不久,他們剛剛被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為了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獲獎理由是「發展了拍賣理論、發明了新的拍賣方法」。有意思的是,雖然現年83歲的威爾遜教授不斷地數落自己的好學生米爾格羅姆竟然在諾獎開獎這樣重要的時刻關手機睡覺,但其實在諾獎評委會把電話打到他家中的時候,他也將其誤認為騷擾電話而順手掛掉了。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 抖音「對話諾獎人」直播為網友解讀敘事...
    諾獎大師攜金融名家分享經濟乾貨,網友大讚豁然開朗  在這場抖音「對話諾獎人」直播活動中,來自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教授、春華資本董事長兼創始人胡祖六先生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進行了對話,不僅全新解讀了「敘事經濟」的概念,而且共同探討疫情當前環境下,我們應當如何克服一切困難生存下去,同時抓住復甦機遇,把握投資關鍵趨勢。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另外一個距離諾獎很近的是沈從文。以瑞典文學院漢學家馬悅然為首的諾獎評委相當看好沈從文,甚至有美國作家為沈從文專門寫了傳記。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馬悅然透露了當年諾貝爾獎的內幕,沈從文與諾獎已經很近,近到了他和諾獎的淵源可能與老舍相似。只是他的命裡和老舌、巴金一樣。
  • 遲到20年的諾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想評介-虎嗅網
    就在上述這一幕發生前不久,他們剛剛被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為了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獲獎理由是「發展了拍賣理論、發明了新的拍賣方法」。有意思的是,雖然現年83歲的威爾遜教授不斷地數落自己的好學生米爾格羅姆竟然在諾獎開獎這樣重要的時刻關手機睡覺,但其實在諾獎評委會把電話打到他家中的時候,他也將其誤認為騷擾電話而順手掛掉了。
  •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
    中科大校友陳鷗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 曾在Nature等權威雜誌發表多篇論文  olivia chan • 2020-02
  • 諾獎獎金為何119年還沒發完?諾貝爾到底留下了多少錢?
    每年的10月份,諾獎的評選結果都是科學界最熱門的話題。最近,2020年各學科的諾獎評選結果也在陸陸續續的公布。相比於2019年,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這相當於759餘萬元。759萬雖然很多,但是跟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相比,實在不為多。當然,諾獎得主們真正在乎的可能不是這份豐厚的獎金,而是這份至高的榮譽。
  • 今年諾獎獎金1000萬克朗,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摘得文學獎桂冠
    今年剛出爐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都是幾位科學家同時獲獎,他們也將按比例分享獎金。但諾貝爾文學獎,從來都是一人獨得,從不共享。歷史上第一屆諾獎文學獎就頒給了一位詩人。迄今為止,諾獎歷史上共有超過30位詩人獲獎。泰戈爾、葉芝、艾略特、聶魯達、辛波斯卡......這些大詩人都得過諾貝爾文學獎。近10年中,諾獎兩次將文學獎頒給詩人,分別是2011年的託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和2016年的流行歌手鮑勃·迪倫。
  • 諾獎解析|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三位黑洞發現者: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這一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