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C肝」而得到的諾獎,藥師科普來幫忙

2020-12-27 澎湃新聞

今日要聞

因"C肝"而得到的諾獎,藥師科普來幫忙!

快報

01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0分公布。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年,諾獎不負眾望得頒發給了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以及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的貢獻。他們的研究成果是人類在對抗病毒和感染過程中裡程碑式的成就,使血液檢測和以治癒為目標的抗病毒藥物開發成為可能。

什麼是C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 簡稱為C型肝炎、C肝, 是一種由C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目前全球範圍內HCV感染率約3%, 感染總人數2億左右, 其中中國大約有4000萬感染人群。HCV感染後, 人體抗病毒的能力迅速減弱, 約85%的急性感染者在感染半年後轉為慢性,對患者造成長期影響並可能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同時,HCV是高度易變異性病毒, 目前尚無預防這種病毒感染的有效疫苗。

如何預防C肝?

C型肝炎主要是經血液傳播, 包括輸血與血製品傳播、靜脈吸毒、針刺、醫源性傳播和母嬰垂直傳播等。現階段, 全球HCV傳播的最主要危險因素是靜脈注射吸毒和醫源性感染。近年來, 由於我國加強院內感染控制和血液安全管理,對血液製品進行了嚴格篩查, 輸血後感染HCV的病例在我國已經慢慢減少, 但新的感染途徑引起的新發病例不容忽視。

C肝如何檢測?

大部分C肝患者無明顯症狀,並不知曉已被感染,但HCV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是潛伏性的,健康的身體可被默默感染多年,並出現嚴重的併發症。C肝的檢測主要包括抗體檢測和核酸檢測。C肝抗體是由於人體免疫細胞對C肝病毒感染所做出的反應而產生的。抗體在血液中循環而且經常性檢測到存在。C肝抗體對身體沒有任何的保護作用,如果C肝抗體呈陽性,並不一定就代表患有C肝。對抗HCV抗體陽性的患者,需要通過HCV RNA定性試驗確證。HCV RNA定性檢測的特異度在98%以上,只要一次病毒定性檢測為陽性,即可確證HCV感染,但一次檢測陰性並不能完全排除HCV感染,應重複檢查。

有些人群感染C型肝炎病毒的風險較高,應該進行HCV檢測。這些人群包括:

有靜脈藥癮史者;

有醫源性暴露史,包括手術、透析、不潔口腔診療操作、器官或組織移植者;

HCV感染者的性伴侶及家庭成員;

有輸血或應用血液製品史者;

肝臟生化檢測不明原因異常者,如ALT升高、膽紅素升高。

C肝治療藥物有哪些?

目前抗病毒藥物有蛋白酶抑制劑、聚合酶抑制劑和mi-RNA拮抗劑、親環素抑制劑 (環孢菌素衍生物)等。近幾年, 幹擾素(Peg-IFN-α) +利巴韋林(RBV)+蛋白酶抑制劑的聯合治療方法被認為是治療C肝的標準療法, 目前臨床上約90%的C肝治療方案是使用抗病毒聯合療法。新藥聯合治療新的靶向治療給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曙光,抗C肝藥的研發呈現遍地開花的狀態,帶來了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改善耐受性的希望。

幹擾素

幹擾素是美國FDA批准的第一個抗肝炎病毒藥物。幹擾素是機體細胞在病毒感染受其刺激後,體內產生的一類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質。有3種(α,β,γ)類型,分別由人體白細胞、纖維母細胞及致敏淋巴細胞產生,目前使用基因工程製得的幹擾素作為治療藥物。

幹擾素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除了治療病毒性肝炎、也可用於急性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腦炎、流感等,慢性病毒性感染如慢性活動性肝炎等。與利巴韋林聯合應用較單用效果更好。用藥早期可出現一過性發熱、出汗、頭痛、疲乏、噁心、嘔吐等,大劑量可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肝功能異常等。

利巴韋林

利巴韋林又名病毒唑,三唑核苷,屬廣譜抗病毒藥,對多種DNA、RNA病毒有效,適用於:①嬰幼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的嚴重住院患者(氣霧劑);②用於治療拉沙熱或流行性出血熱(具腎臟症候群或肺炎表現者)(靜脈滴注或口服);③用於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與重組幹擾素α2b或peg幹擾素α合用);④防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滴鼻)。

大劑量可引起頭痛、腹瀉、疲勞、膽紅素升高;長期應用可致貧血和白細胞減少。動物實驗有致畸胎作用,孕婦禁用。

作者簡介:何萱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碩士

瑞金醫院藥劑科藥師

供稿/ 何 萱

審核/ 陳 冰

編輯/ 陳汝靜

END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專家詳解:C肝病毒工作憑啥得2020諾獎?
    Rice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三人的工作大致是:Harvey J.Alter發現了C型肝炎;Michael Houghton分離出了C肝病毒的RNA片段(HCV-RNA),使得在分子水平檢測C肝病毒成為可能,這使C肝病毒很快地幾乎從輸血及血製品供應中絕跡,避免了大量的C肝感染。
  • 諾獎得主都沒做出的C肝疫苗 難在哪兒?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3位「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科學家,讓長期低調的C肝病毒狠狠刷了一次屏。很多人這才意識到:已被發現30多年的C型肝炎,竟然至今沒有疫苗上市。「事實上,3位諾獎得主之一的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多年來一直在為研發C肝疫苗而奮鬥,但革命尚未成功。」
  • 拉斯克獎花落C肝藥 A股掀開諾獎主題概念
    9月23日,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醫學研究獎頒獎儀式在紐約舉行,距離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名單揭曉僅剩十天時間。這兩個國際獎項「青睞」的研究成果及應用一時間也成為學術界和資本圈熱議話題。依照此前規律,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和臨床醫學研究獎對諾獎具有較強指向性,可前瞻性預期醫療投資熱點。
  • 2020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從C肝病毒的發現,到C肝的攻克
    藉此,本文我們著重介紹一下C肝從發現到被"攻克"的暖心故事和科普C肝的預防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啟迪和科學認識。1.從C肝病毒的發現,到C肝的攻克上世紀70年代,A肝和B肝病毒都被鑑定出來了。就在大家信心百倍認為肝炎問題基本搞定的時候,新的問題出現了。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1970 年阿爾特博士展示了一種血漿,C肝能夠通過這種血漿從一個病人到另一個人身上,這只是研究的開始。1998年,他做出了突破性發現,使用了各種技術,提取了一種病毒——C型肝炎病毒。2013年,Alter 博士獲得了傑出的加拿大 Gairdner 國際獎,以表彰他對發現和隔離C型肝炎病毒病毒所做出的重要貢獻,該病毒促進了新的診斷和治療藥物的開發,並在降低輸血傳播性肝炎風險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
    1970 年阿爾特博士展示了一種血漿,C肝能夠通過這種血漿從一個病人到另一個人身上,這只是研究的開始。1998年,他做出了突破性發現,使用了各種技術,提取了一種病毒——C型肝炎病毒。2013年,Alter 博士獲得了傑出的加拿大 Gairdner 國際獎,以表彰他對發現和隔離C型肝炎病毒病毒所做出的重要貢獻,該病毒促進了新的診斷和治療藥物的開發,並在降低輸血傳播性肝炎風險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C肝病毒」發現者
    Rice,以獎勵他們「發現C肝病毒」的研究。圖片來自nobelprize.org獲獎理由「為他們發現C肝病毒」,這是對人類抗擊傳染病所做努力的極大鼓舞。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我們無法決定誰是健康的捐獻者,第一位諾獎獲得者,Harvey J. Alter發現了輸血後的C型肝炎的情況,發現了病毒的存在。
  • 中國醫大一院藥學部臨床藥師團隊在2020年全國「健康科普抖起來...
    近日,我院藥學部臨床藥師團隊參加了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健康中國研究中心聯合河豚健康與抖音短視頻發起「健康科普抖起來」
  • 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諾貝爾獲得者是誰?
    C肝,全稱為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由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全世界HCV 感染率約為2.8%(1.85 億例),年死亡約35 萬例。 C肝病毒已陪伴人類幾千年,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流行的黃疸性肝炎,C肝病毒的發現卻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
  • 2020年諾獎:爭議背後有啟示—新聞—科學網
    2020年諾貝爾獎(以下簡稱諾獎)如期而至。
  • 未來大猜想2020丨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不會講段子的科學家...
    「諾獎電話是我聽到的最棒的鬧鐘!」「我想和你們分享我的獎金啊……但我得先去問問我愛人同不同意。」「你問我諾獎如何改變我的生活?它讓我意識到我曾經是有生活的。」2020年10月5日,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因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共同成為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
  • 他們讓C肝可治癒,挽救數百萬生命丨詳解諾獎
    他們因發現C肝病毒(HCV)而獲獎。頒獎詞中說:三位科學家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血源性肝炎是導致世界各地人們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全球性健康問題。他們之前,科學家們發現了甲型和B型肝炎病毒,但很多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無法解釋。他們鑑定出C型肝炎病毒,揭示了剩餘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新藥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 美科學家阿爾特:C肝病毒暫不能根除 但可以應對
    作為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更關心哪些科學問題,又如何看待當今世界科學的發展呢?阿爾特,1935年出生於紐約,現任職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評獎委員會曾表示,今年的獲獎者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貢獻」。
  •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授予研究C肝的科學家,那麼C肝有哪些新研究...
    Rice因發現了C肝病毒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年來科學家們在C肝研究領域都取得過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JAMA:肝癌風險降低30%!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他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其中梶田隆章因超級神岡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蕩而分享2015年物理諾獎。 01 神岡和超級神岡中微子探測實驗 中微子是很重要的基本粒子,1930年首先由泡利(W. Pauli)預言 [2],1956年萊因斯(F. Reines)和科萬(C. Cowan)最早在實驗上發現 [3]。
  • 多篇重要成果聚焦近年C肝研究新進展!
    Rice因發現了C肝病毒而獲得此獎。那麼近年來科學家們在C肝研究領域都取得過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在直接抗病毒療法廣泛應用約3年後,C肝相關肝細胞癌發病率下降近30%;而同一時期,非C肝相關的肝癌發病率則有所增加。在美國,超過90%的肝癌病例都是從肝硬化發展來的,而肝硬化又通常是C肝、B肝、酒精相關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這些慢性肝病的終末期形式。
  • C肝新藥可靠嗎?
    2011年針對C肝病毒精準打擊的「基因飛彈」——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問世,C肝病毒的感染情況迎來非常明顯的下降,但實現天下再無C肝,基本上等同於消除一個種族,這條路並不好走,除了有好的精準打擊武器,還需要匯聚各方面的力量。
  • 我國科學家李文輝獲巴魯克布隆伯格獎,系B肝研究領域最高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根據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這一獎項,由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B肝基金會設立,旨在獎勵給對B肝相關科研和治療做出重要推動和顯著貢獻的個人,被譽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2011年去世的巴魯克布隆伯格因發現B肝病毒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也是B肝基金會的共同創立者。
  • 特稿|追問諾獎:張鋒因何錯失化學獎?
    諾獎組委會將 CRISPR/Cas9 稱作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它可以精確改變動植物和微生物的 DNA。相對於此前的基因技術,CRISPR/Cas9 更便捷、更便宜。基因編輯光環背後懸疑一地:明星科學家張鋒為何與諾獎擦肩而過?他究竟有沒有資格獲獎?
  • 為了籌錢治病,他拍賣了諾獎獎牌!
    萊昂·萊德曼(Leon Lederman) 在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季,新晉諾獎得主們接受鮮花和掌聲的時刻,另一位諾獎得主卻在貧困中悄然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就是萊昂·萊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