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大猜想2020丨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不會講段子的科學家...

2020-12-22 央視新聞

「諾獎電話是我聽到的最棒的鬧鐘!」

「我想和你們分享我的獎金啊……但我得先去問問我愛人同不同意。」

「你問我諾獎如何改變我的生活?它讓我意識到我曾經是有生活的。」

你以為他是個不苟言笑的醫學家,其實他是個風趣幽默的段子手。

你以為他是個嚴謹的病毒學家,其實他是個會寫詩的文學青年。

他就是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

嚴峻的新冠疫情,讓今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備受關注。2020年10月5日,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因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共同成為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評獎委員會說,此前對甲型和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已有不少發現,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無法解釋。今年的獲獎者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貢獻」,他們的發現使針對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迅速發展。如今,C型肝炎已被定義為一種可治癒的疾病。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中,央視新聞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專訪了這位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收穫需要時間 還好我足夠長壽

哈維·阿爾特與C肝病毒的「對決之路」跨越了整整半個世紀,他將這50年稱為「沒有明確方向的追尋」。

被問及如何在這條路上堅持那麼久時,他說:「你並不總是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最初的目標並非發現新的病毒,那是隨之而來的事情。很多時候,科學研究是漸進式的,你無法知道終點,但一個發現會帶動另一個發現。我無法在中途停止,否則就太可惜了。當然,我也很慶幸自己健康、長壽。」

同時,他非常感激所在研究機構允許他專注於C肝研究,他強調一定要對基礎研究留有空間、時間和自由度。

人類從不缺乏戰勝病魔的能力 對抗擊新冠充滿信心

對於能否成功應對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阿爾特教授滿懷信心。

「有時,收穫需要時間。」這既是阿爾特對C肝病毒發現之路的感慨,也適用於當下人類正在面臨的新冠病毒之戰。

「當下大家如此關注這場疫情,是因為它持續的時間比人們預期的長得多。另外,如果人們遵守規則,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科學地佩戴口罩,感染率就會低得多。」

在阿爾特教授看來,新冠病毒不同於C肝病毒,研究周期不會那樣漫長,人們目前已對新冠病毒有相當多的了解。他所在的團隊,已經檢測出新冠病毒的基因組,並對病毒蛋白及產生的抗體完成了所有測試。

目前他所在研究機構已有幾款疫苗進入臨床實驗階段,預計2021年就會問世。他相信,在全球科研工作者的齊心協力下,病毒研究和抗疫的進程一定能大大縮短。

諾獎讓我意識到我曾經擁有生活

「10月4日後,我的人生全改變了。無數人來向我請教問題,仿佛我忽然間擁有了此前幾十年都未曾擁有的大智慧。」

被問及諾獎如何改變他的生活時,阿爾特教授說:「獲獎讓我意識到我曾經擁有生活。」10月4日前,他吃飯、工作,和其他同事一樣做事;但到10月5日,他調侃仿佛瞬間成為了一個天才。

獲得諾獎的確是美妙的體驗,但也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負擔。獲獎後,阿爾特教授收到了成千上萬的郵件、電話、信件,如今他正「刻苦地」按進度回復這些賀信。

阿爾特教授風趣地說,「但我真的是個『10月4日』的人,不是那個『10月5日』的人。」

在阿爾特教授的自傳《未選擇的路,以及我是如何愛上肝臟的》的末尾,他寫到,我不糾結死亡,但不會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如今,在獲得拉斯克獎、蓋爾德納國際獎、美國肝病研究協會傑出貢獻獎之後,這枚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獎章,既是對哈維·阿爾特教授持之以恆的褒獎,也是對經歷長時間靜寂科學研究的肯定。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陳憶多 陳楓

製片人丨王薇

主編丨李瑛

記者丨張卓雅

攝像丨於傑

剪輯丨韋鈞富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李文輝獲巴魯克布隆伯格獎,系B肝研究領域最高獎
    趙永新 圖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根據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這一獎項,由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B肝基金會設立,旨在獎勵給對B肝相關科研和治療做出重要推動和顯著貢獻的個人,被譽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2011年去世的巴魯克布隆伯格因發現B肝病毒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也是B肝基金會的共同創立者。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
    北京時間 10 月 5 日下午 5 點 30 分,2020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此獎項頒發給哈維阿爾特(Harvey j.
  • 每經專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維特裡希:未來兩三個月是新冠...
    2020年註定因其不平凡而載入史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觸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調整。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蓬勃興起,不斷湧現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又為人們帶來新的機遇。
  •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2020-10-22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 10 月 5 日下午 5 點 30 分,2020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此獎項頒發給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eal Houghton)、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對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
  • 獨家丨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華人科學家餘金權獲百萬美金捐助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則被任名為首任冠名化學講座教授。餘金權是一位世界頂尖合成化學家,他開創了碳-氫鍵功能化的新技術, 顛覆了人們思考生命構件的傳統方式,為新藥的研發、新材料的發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諾獎風向標來了,這位得主卻說「我的研究大多進了垃圾桶」
    由於該獎啟動五年來,共有五位得主在隨後兩年就斬獲諾貝爾獎,因此該獎也成為媒體口中新晉的「諾貝爾獎風向標」。今年的得主為1998年沃爾夫物理學獎得主、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Michael 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Kane),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
  • Hinton等6位圖靈獎得主、百餘位頂級學者邀你加入群聊,共話人工...
    機器之心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Geoffrey Hinton 等 6 位圖靈獎得主親臨,百餘位頂級學者邀請你加入群聊「2020 北京智源大會」,深入系統探討「人工智慧的下一個十年」。
  • 新網球王子漫畫182
    我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原標題:我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   北�¶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趙永新攝   這是迄今䱳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根據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ɢ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這一獎項,由位於美國賓夕法�͹亞的B肝基金會設立,旨在獎勵給對B肝相關科研和�û��療做出重要推動和顯著貢獻的個人,被譽䱳該領域的最高榮譽。
  • 特寫|在上海的這十張桌布上,諾獎得主們為人類未來打下草稿
    10月31日下午,數十名諾獎得主,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分組討論環節,以「科學與人類的現在與未來」為主題,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中國各地的青年科學家們,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分組討論環節將在場的科學家們一共分為十組,每組由1-2位頂尖科學家和8-10位青年科學家組成。
  • 諾貝爾日,頂科協老友、阿爾特又上新段子
    諾貝爾日,頂科協老友、阿爾特又上新段子 2020-12-12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未來大猜想2020丨嘉賓提問「難倒」主持人:為什麼短跑比賽用發令槍...
    在央視新聞新媒體《未來大猜想2020》特別節目中,主持人王冠與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腦科學」的奧妙。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陳憶多 陳楓製片人丨王薇主編丨李瑛編輯丨孫煜祁
  • 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2020年12月25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將在京領聖誕之夜閃亮登場!能獲得學術界最高榮譽獎項——諾貝爾獎的得主們,都是做出了改變整個人類發展的創造性研究成果的科學家和思想家。在京領聖誕之夜,諾獎得主們將引導和改變中國青少年的人生發展,暢談科研人生,共話創新人才培養,共同揭曉京領2020中國國際學校系列排行榜!-重磅嘉賓介紹-
  • 智庫聚焦|兩位新晉諾獎得主的理論與貢獻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中的貢獻。米爾格羅姆教授門下弟子眾多,包括2007年克拉克獎得主蘇珊·艾希(Susan Athey)、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等。拍賣和拍賣理論小史拍賣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的古巴比倫時期,一些拍賣事件甚至還影響到了整個歷史的進程。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獨家對話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科學家...
    他開創了碳 - 氫鍵催化和官能團化的新方 法,有利於開發各種多功能、新穎和有益的化合物,並因此獲得 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他是個天才,這個傢伙永遠充滿著熱情,並且有著滿腦子的想法。」這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家、沃爾夫獎得主約翰·哈特維格對華裔科學家餘金權的評價。
  • 諾貝爾化學獎近5年得主
    諾貝爾化學獎近5年得主 澎湃新聞 2020-10-07 17:08 來源:澎湃新聞
  • 專訪中科院國際科技合作獎得主Jan-Christer Janson 教授:我非常...
    Jan-Christer Janson 教授2014年度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獎於2015年1月底揭曉,該獎項獲得者之一、國際著名蛋白純化科學家Jan-Christer Janson而Janson教授與中科院馬光輝教授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瓊脂糖凝膠分離和生物大分子純化方向,並同樣取得了很多重大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共同培養了一批傑出的科學研究者。回顧和馬光輝教授在研究生涯中的合作,Janson教授更是打開了話閘,開始滔滔不絕。"對此次獲得'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獎'我感到非常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