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華人科學家餘金權獲百萬美金捐助

2020-12-16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重磅消息!

本周二(12月8日),跨國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宣布,捐贈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三百萬美金建立永久Bristol-Myers Squibb冠名講座教授席位,希望能夠提供穩定、不受限制的資金幫助科學家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則被任名為首任冠名化學講座教授。

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總裁兼執行長彼得·舒爾茨(Peter Schultz)博士在回應對餘教授的任命時,對餘教授做出了高度評價:「餘金權教授的創造性見解和非常規的有機合成方法,已經改變了用於開發新藥和許多其他產品的化學工藝,這些產品可能會影響全球人們的生活。而學術研究就是醫學進步的源泉。」

餘金權教授曾經在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的採訪中悲傷地提到過他研究領域上最大的攔路虎仍然是資金問題。而現在喜從天降!餘金權教授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收到了這條喜訊,這位夢想是「用知識和創造力創造無窮無盡的新分子」的世界頂尖追夢人心裡的大石頭應該可以落地了!

提到資金不足問題時仍然有些許悲傷的餘

他希望通過加倍努力的工作來表示感謝

在回應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祝賀時,餘金權教授表示,這對於他是莫大的幫助:

製藥界能夠無償捐助一個實驗室這樣的力度真的非常罕見。我只能通過加倍努力的工作來表達感謝!

他表示,希望更多的藥企以這種方式支持化學研究,也希望在他退休以後擔任這個講座教授的後來人做出更有趣的工作。

餘金權是一位世界頂尖合成化學家,他開創了碳-氫鍵功能化的新技術, 顛覆了人們思考生命構件的傳統方式,為新藥的研發、新材料的發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餘金權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

餘金權教授1999年從劍橋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隨後,先後在哈佛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劍橋大學化學系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和布蘭代斯大學助理教授;2007年,他加入世界上最大的私立非營利性生物醫學研究機構之一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資金問題曾是他科研之路上的最大攔路虎

在第三屆WLF期間,我們獨家連線採訪了餘金權教授。當時,餘教授無奈地表示,即使是像他這樣的資深研究員,目前面臨的最大研究障礙仍然是資金問題。

餘金權教授回憶起了他的事業起步期,他說:「我年輕的時候過得非常艱難。由於沒有資源,寸步難行。因此對於年輕人來說,資金問題真的是一道鴻溝。」

接著,餘教授話鋒一轉,笑著說等他成為了資深研究員後,事情仍然沒有發生變化:

現在,資金問題仍然是我科研之路上的最大攔路虎,因為我對很多問題都非常感興趣,我還是很難獲得足夠的資金來進行所有我想完成的實驗。

餘金權曾在專訪中提到他科研領域的最大障礙資金不足。視頻|WLF獨家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上,餘金權教授與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兩位同事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巴瑞·夏普萊斯 、2013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菲爾·巴蘭一同參加了以「大美化學「為主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合成化學峰會。

在峰會上,三位世界頂尖化學家盡情暢談了合成化學領域裡的突破以及他們對化學領域未來發展的看法。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獨家對話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科學家...
    他開創了碳 - 氫鍵催化和官能團化的新方 法,有利於開發各種多功能、新穎和有益的化合物,並因此獲得 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他是個天才,這個傢伙永遠充滿著熱情,並且有著滿腦子的想法。」這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家、沃爾夫獎得主約翰·哈特維格對華裔科學家餘金權的評價。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
    2016年獲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平庸「現代科研競爭,不在於智力,而在於超常想像力。」一頭爆炸式捲髮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今天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海·滴水湖)講述了他充滿想像力的一次發現,把肥皂中脂肪酸的碳氫鍵打斷,直接做成藥,從而開啟了合成化學的一扇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會前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據透露,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部分製藥企業都與他有合作,有些藥已進入臨床2期,有望治療腦神經疾病和皮膚癌。
  • 1位華人入選!2020年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
    近日,2020年麥克阿瑟獎入選名單公布,共21位入選,其中1位華人當選。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or MacArthur Fellowship,俗稱「天才獎」)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
  • 麥克阿瑟天才獎新鮮出爐,紀錄片導演王男栿榜上有名
    麥克阿瑟天才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or MacArthur Fellowship)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為紀念銀行生命災難公司的創始人約翰·D·麥克阿瑟而命名,由麥克阿瑟基金會於1981年設立。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華裔科學家餘金權——從山村裡走出的世界...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特聘研究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與比利時科學家盧克·塔爾維共同獲頒2019年度「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新冠病毒的疫苗接種保護率最高70%左右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來自專輯科學家傳奇5月19日(本周二),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召開,隆重表彰為上海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 未來大猜想2020丨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不會講段子的科學家...
    他就是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嚴峻的新冠疫情,讓今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備受關注。2020年10月5日,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因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共同成為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 獲得奧斯卡獎的科學家領銜探討AI前景|講座即將開始
    (首位科學家得獎、因為圖像視頻技術)、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ACM Fellow、古根海姆學者(Guggenheim Fellow)、IEEE Computer Pioneer Award 得主、IEEE PAMI Distinguished Researcher Award 得主、CIPPRS Award for Research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
    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剩餘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新藥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霍頓 1972 年獲東英吉利大學學士學位,並於 1977 年獲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然後,他在白金漢郡塞爾研究實驗室工作,在 1982 年成為希龍公司的非甲非B型肝炎部主管。 他出身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17歲時在讀了路易斯 · 巴斯德的故事後受到啟發,成為了一名微生物學家。
  • 王男栿入圍「麥克阿瑟天才」獎,美國疫情紀錄片明日首發
    來源:金馬影展官方訊息 IDFA公布非競賽單元名單 眾多優秀紀錄片脫穎而出 「麥克阿瑟天才」獎公布獲獎名單
  • 樂清籍青年科學家陳擎 獲2020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樂清籍青年科學家陳擎獲此殊榮。2019年,陳擎教授作為中國青年科學家代表,受邀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當時,該論壇邀請65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參加,100多位中國兩院院士、世界優秀青年科學家共同出席、深度對話。
  • 李嘉誠斥600萬鼓勵諾獎未得主,59歲紅顏刻意扮老襯誠哥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昨日(10)在瑞典以及挪威首都兩地舉行,因為受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本屆諾獎頒獎禮只能通過線上直播方式進行,而且當晚的慶祝晚宴亦是取消。今年諾獎獲選的名單中,有兩位得主頗為特別,一位是醫學獎得主英國科學家霍頓、一位是化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杜德納,兩人均是前華人首富李嘉誠基金會旗下捐助的研究所教授。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收到組委會派發的獎牌和獎金(1000萬克朗)之後,不約而同將複製版的獎牌贈送給「贊助商」長和集團創辦人李嘉誠。
  • 獨家|沃爾夫獎主席、諾獎得主謝赫特曼談基因編輯為何能拿獎
    在諾貝爾獎之前,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Marie Charpentier)和珍妮弗·道德納( Jennifer Doudna)還獲得了今年的沃爾夫獎,但不是化學獎,而是醫學獎。CRISPR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左)和沙爾龐捷(右)獲得了今年的沃爾夫獎和諾貝爾獎。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1992 年,他與他的團隊成員同獲美國血庫協會卡爾 · 蘭德斯泰納紀念獎。他還獲得了 1994 年美國胃腸病協會威廉 · 博蒙特獎。2013 年獲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但霍頓拒絕領獎,因為兩位同事沒能一起獲獎。他和Qui-Lim Choo,George Kuo 先後發表了一系列論文,他們共同發現了C型肝炎。
  •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丨諾獎得主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
    ——物理學獎篇1 最年輕得主:威廉·勞倫斯·布拉格(25歲因在利用X射線研究晶體結構方面的開創性貢獻與父親攜手榮膺記者首先問:「我感覺您對自己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很明確的選擇,比如小時候對科學、對科學家感興趣;大學時,就鎖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後每做一個實驗也是力排眾議,自己堅持下來,一個人怎麼能夠每一次選擇都能這麼堅定和正確呢?」
  • 特寫|在上海的這十張桌布上,諾獎得主們為人類未來打下草稿
    10月31日下午,數十名諾獎得主,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分組討論環節,以「科學與人類的現在與未來」為主題,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中國各地的青年科學家們,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分組討論環節將在場的科學家們一共分為十組,每組由1-2位頂尖科學家和8-10位青年科學家組成。
  • 他是央美教授,榮獲「麥克阿瑟天才獎」,作品以1035萬天價成交
    他是央美教授,榮獲「麥克阿瑟天才獎」,作品以1035萬天價成交文/秋香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世界最高獎項。其實,在世界藝術界也有一個被稱為「美國諾貝爾獎」的特殊獎項「麥克阿瑟天才獎」。據說只有堪稱天才的人才能獲得這個獎項。不過,在我國藝術界只有一人獲得過該獎項,他就是央美教授徐冰。更令人吃驚的是,徐冰的書法作品甚至以1035萬的天價成交。
  • 我國科學家李文輝獲巴魯克布隆伯格獎,系B肝研究領域最高獎
    趙永新 圖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根據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這一獎項,由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B肝基金會設立,旨在獎勵給對B肝相關科研和治療做出重要推動和顯著貢獻的個人,被譽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2011年去世的巴魯克布隆伯格因發現B肝病毒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也是B肝基金會的共同創立者。
  • 薛其坤將獲諾獎嗎?楊振寧也看好他,該獎項已有5人成諾獎得主
    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將獎項頒給了三位中外科學家,分別是英國的麥可·貝裡教授、美國的查爾斯·凱恩院士和中國的薛其坤院士。由於此前這個獎項的獲獎者中有5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大家推測薛其坤院士將成為下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中國有幾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
    (楊振寧·物理學獎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裡程碑性的貢獻。)李政道·物理學獎;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中國上海。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 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