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幾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

2020-12-19 育人愛主

(1) 李政道、楊振寧: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美籍華人。李政道和楊振寧發現在弱對稱下宇稱不守恆理論,並於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物理學獎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裡程碑性的貢獻。)李政道·物理學獎;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中國上海。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 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丁肇中因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除此之外,他的研究方向還包括量子電動力學、電弱理論學、量子色動力學。(丁肇中·物理學獎; 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

(3) 李遠哲:1936年生於臺灣,美籍華人,198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他改進了分子水平化學反應動力學交叉分子束方法,把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應用於一般的化學反應,特別是研究較大分子的化學反應,利用雷射激發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發生化學反應。(李遠哲·化學獎; 1936年生於臺灣,美籍華人(因後來在臺灣從政而放棄美國國籍)1986年,李遠哲和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4) 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朱棣文·物理學獎:1948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49歲1998年6月5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5) 崔琦: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主要從事電子材料基本性質等領域的研究,與德國的霍斯特斯託爾默和美國的羅伯特勞克林發現並解釋電子量子流體,在量子物理學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也因此於1998年獲得諾貝爾獲物理學獎。(物理學獎;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獲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59歲;)

(6) 錢永健:1952年生於紐約,美籍華人,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1968年以金屬如何與硫氰酸鹽結合為題獲美國西屋科學天才獎, 2008年,錢永健與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以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獲得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7) 錢永健讓科學界更全面地理解綠色螢光蛋白的發光機理,他還拓展了綠色以外的其他顏色螢光蛋白,為同時追蹤多種生物細胞變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化學獎;1952年出生於紐約,美國華裔化學家,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他發明多色螢光蛋白標記技術,為細胞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發展帶來一場革命。2008年10月8日錢永健與馬丁·沙爾菲、下村修共享諾貝爾化學獎。)

(8) 高錕:2009年獲得諾貝爾無論物理學獎 。1964年,他提出在電話網絡中以光代替電流,以玻璃纖維代替導線。1965年,在以無數實驗為基礎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纖維作長程信息傳遞,帶來了一場通訊業的革命。(高錕·物理學獎;1933年出生於中國上海,英美雙國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9年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與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的博伊爾和史密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75歲。

(9) 由於他在光纖領域的特殊貢獻,獲得巴倫坦獎章、利布曼獎、光電子學獎等,被稱為「光纖之父」。2009年,高錕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0) 屠呦呦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發明了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2015年10月8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自然學獎的中國人。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的屠呦呦,創造性地研製出抗瘧新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獲得對瘧原蟲100%的抑制率,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指明一條方向。)

(11) 賽珍珠·文學獎;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12) 高行健·文學獎1940年生於江西,獲獎時為法國國籍,2000年獲諾貝爾獲文學獎,時年60歲;

(13) 莫言·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莫言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在上述獲獎者中,許多獲獎者都是華人身份,也就是說,他們不是中國國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這種情況或許在下一個十年之後就會有所改變。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這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
  • 日本28人獲得諾貝爾獎韓國一個都沒獲得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
    與日本28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相比,韓國迄今為止一個諾貝爾獎都沒獲得過,已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2、所以,韓國人對諾貝爾獎的愛與恨比中國人還複雜,那麼,為何韓國能出現三星、LG、現代、SK等全球知名高科技大企業,韓國的平板電視,存儲半導體,手機OLED屏等高科技產品的產量都是全球第一,卻出不了一個諾貝爾獎呢?首先,韓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水平比中國還差一大截。
  • 錢學森堂侄拿諾貝爾獎後說:我不是中國科學家,這一點很確定
    我是茉莉,一個喜歡關注社會資訊和歷史趣事的愛好者,我會把平時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分享給大家,今天茉莉的原創文章說的是錢學森堂侄拿諾貝爾獎後說:我不是中國科學家,這一點很確定。
  • 吳健雄、貝爾真的是因為性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嗎?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獎,尤其是其中的科學獎項,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很多科學家一生至高無上的榮耀。也許正是因為諾貝爾獎的光芒太過耀眼,一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科學家讓人倍感遺憾;還有一些人會因某某某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對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有所抱怨,認為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搞歧視。諾貝爾獎能夠成為影響力最大的獎主要就是因為評選過程公平、公正。雖然有個別獎項的評選結果並不能讓一些人滿意,但整體上是還是堅持公正的原則,至少在科學獎項上不存在所謂的歧視。
  • 說說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科學偉人的故事
    另外,他們的小女兒的丈夫小亨利·理查森·拉博尼斯曾任美國駐希臘大使,1965年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算上這一次,居裡家族共6人次獲得4項諾貝爾獎。強調一下,居裡夫人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第一人(目前共有4人)及目前唯一的女性,目前唯一獲得二種不同諾貝爾科學獎。相比科學方面的成就,居裡夫人在女性和人格方面的偉大地位,應該更加突出。
  • 中國有2人獲過諾貝爾獎,日本則有28人,美國獲獎人數有多少呢?
    一個國家的教育資源好不好,不是他們的學校有多大,硬體有多好,拼的其實是軟實力。什麼是軟實力,就是他們有多少的專家,有多少的大師,這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為何說美國、英國教育資源上有壓倒性的優勢呢?其實看看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就知道了。諾貝爾獎是瑞典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成立的獎項,是全球影響力的最大的獎項之一。
  • 世界上最「聰明」的國家,諾貝爾獎獲獎人數最多,是第二名的三倍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所以在中國有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全國都會為此而高興,而目前來說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並不多,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有383個人得了諾貝爾獎。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2020年諾貝爾獎獲獎人員已經揭曉,到底是哪些人獲得該榮耀呢?也提到過諾貝爾獎,在當時,中國還沒有人獲得該殊榮,未免是一件遺憾。但是楊振寧卻和父親表示,自己以後一定要拿諾貝爾獎,原本以為是童年無忌的一句話,沒想到楊振寧真的兌現了。1957年1月15日,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記者招待會,會上宣布「宇稱守恆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予以推翻。
  • 他是「中國飛彈之父」的侄子,獲諾貝爾獎後卻說:我不是中國人
    ,因此錢學森也有獲得諾貝爾獎的潛力,只不過後來因為新中國成立所以造成了他的回國,由於投入到新中國建設中,所以他未來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了,不過這位中國飛彈之父的侄子錢永健卻沒有了錢學森那般一腔熱血。 當然這也與他研究的方向有關,對於生物化學的研究似乎並不是中國最急需的,所以對錢永健而已,即使回到中國發展其地位也不可能超越錢學森的,不過獲得諾貝爾獎的美譽也使得他在榮譽中獲得了自我肯定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
    2008年,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但是錢永健和錢學森不太一樣,錢永健並沒有公開對中國表示感謝,反而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到底是因為什麼,才導致錢永健有這樣的言論?
  • 著名科學家害人害己害家人害族裔,仍獲得諾貝爾獎,但教訓深刻
    哈柏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因發明了從氮氣和氫氣合成氨的工業哈柏法,獲得了19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哈柏還說,和平時期,一個科學家是屬於全世界的,但在戰爭期間,他屬於他的國家。 但他的妻子克拉拉·伊梅瓦爾不這樣認為,她也是化學博士,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她和哈柏就毒氣運用在軍事中的不道德行為進行了激烈的爭吵,但哈柏無動於衷,開發毒氣讓他感到興奮,並為他帶來了聲望和官職。
  • 你有幾成把握能獲得諾貝爾獎?
    多年以來,人們做了大量研究,探討高智商者能否在其人生中獲得成功的課題。人們普遍認為,智商測試的低分者(70分以下)存在生理缺陷,而普通人得分一般會在100分左右;當然人們要是有更高一點的智商,便可以更順利地完成高等教育。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又到了一年一度頒發諾貝爾獎的時候了,諾貝爾獎的歷史大家都清楚了,根據「炸藥天王」諾貝爾的遺囑獎金設定的獎項,但沒有數學獎,具體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百年以來,諾貝爾獎從一個只在歐洲有影響的小獎項變成如今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大獎,相信很多人都關心,這100年來,到底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
  • 【中美科技】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1901~2019)
    美國科學家吉奧克因研究超低溫下的物質性能獲諾貝爾化學獎。瑞士赫斯因發現中腦有調節內臟活動的功能、葡萄牙科學家莫尼茲因發現腦白質切除治療精神病的功效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美國科學家福克納因對當代美國小說作出的貢獻獲諾貝爾文學獎。英國人博尹德•奧爾獲諾貝爾和平獎。
  • 中國95後天才科學家,登上全球熱搜,有望成最年輕諾貝爾獎得主
    曹原,199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在14那年,曹原報名參加了高考,並且考出了669分的高分,最終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 中國科技大學是我國科學家的搖籃,而少年班更是天才聚集之地,這個班級全部都是智商卓絕的天才。
  • 中國諾貝爾獎何時趕超美國...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兩位在基因編輯技術上有重大貢獻的女性科學家,醫學獎頒給了發現C肝病毒的加拿大病毒學家霍頓。 不過我認為,咱們的鐘院士和奮戰在華夏各地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更有資格獲得醫學獎,和我有相同看法的兄弟們請把「致敬」打在公屏上!
  • 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一提到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家腦海裡飄過的可能是一本正經,令人望而生畏的科學家形象,頭頂有光環,人生如開掛,然而也有一些大神不按套路出牌,或者怪癖一堆,這些表現在外人面前就是逗比一個,把這些人和諾貝爾獎放在一起,總能讓人唏噓不已。今天,生物谷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位特殊的諾獎獲得者。
  •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即將召開
    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大會組委會獲悉,以「科學無邊界、科技共同體」為宗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即將召開。大會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聯盟、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共同主辦,大會得到國際國內十餘家官方單位及權威機構的支持。
  • 如何打破諾貝爾獎的「不可能三角」
    這肯定有違諾獎的初衷。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 這與諾貝爾獎的產品屬性有關,用網際網路的詞兒來講:諾獎這產品有點重。 為什麼產品有點重,這與它的核心訴求有關:諾獎頒發給「獲得驗證」的科技成果。
  • 中國天才曹原打破107年超導魔咒,科學家稱他是未來諾貝爾獎得主
    如今正有無數學者試圖重複拓展他的研究,甚至很多資深科學家都稱未來曹原極有可能因為這項發現獲得諾貝爾獎。那麼這位中國留學生曹原又有什麼樣的傳奇人生呢?2014年曹原大學畢業獲得了中國科技大學本科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這是中國科學院利用任科大校長20之久的郭沫若院長,生前交給院黨組的15萬元稿費設立的專項獎學金,用來激勵莘莘學子努力攀登科學技術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