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來隨著二次元影響力的日益增強,雖然處於亞文化地帶的二次元文化中也加入了許多新入坑的萌新,但是他們大部分人看的都是近年來比較火的新番,而在我心中一直排名第一的一部番劇,似乎已經被近達10年的時間所淹沒了,只深深的種植在了看過的觀眾心中,今天我就要安利這部我心目中無可替代的神作——2012年上映的《冰菓》。
穿越時空般的優良製作直擊人心
《冰菓》是在2012年播出由日本京都動畫公司製作的22集短篇動漫,也是我看過的第一部京都動漫。初看這部動漫,給我印象最深刻不是人物,不是劇情,而是當時令我詫異的過於優秀的動漫製作水準以及畫面的精細程度。我和大部分觀眾一樣並不懂太多關於動漫製作上的知識,但單單看了幾分鐘的《冰菓》,那優質的畫面就難以令人忘懷,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即使把《冰菓》拿到現在和現在的熱門新番比較,在畫面製作上,《冰菓》也毫不遜色,甚至可能比現在的一些番劇畫面表現更加出色。
更不要想在近十年前的2012年了,雖然我沒看過太多同年代的老番,但不難想像《冰菓》可能也是2012年的畫質巔峰了,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了京都的另一部去年的新番《紫羅蘭與永恆花園》。由此可見,不愧是以製作水準出名的京都動畫,希望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沒看過京都動漫的可以去補一下,相信不論是視覺觀感上還是內心感受上都會被京都的優秀所吸引的。
平淡卻又充滿力量與內涵的劇情演繹
《冰菓》的靈魂在於劇情上,但是《冰菓》的觀看門檻也始於劇情,作為一部主線為推理的番劇,和傳統推理不同,《冰菓》以校園生活為背景,推理的內容都是校園中發生的不太重要的小事情或者略顯荒唐滑稽的事件,因此劇情衝突過於平淡,沒有傳統推理番劇的衝擊感強烈,本身就比較慢熱的劇情更加難以吸引沒有耐心的觀眾,正如B站評論區所言,《冰菓》是一部及其考驗觀看者「宅力」的一個作品,只有有了一定的閱番經歷,或者思想深度,才能有耐心看完。事實也正是如此,我想這也是當今快節奏時代,《冰菓》被埋沒的重要原因了。不過一旦看進去了,體會到其中的內涵,那麼你一定會大呼神作的。
對於我來說與我最有共鳴的是「黃昏現白骨」和「十文字事件」。可以說是這兩個事件的演繹讓《冰菓》在我心中逐漸走向了神作的位置。
從本質上看「黃昏現白骨」和「十文字事件」作者想表達的觀點是相同的,「黃昏現白骨」是以女二摩耶花為主線視角,在校園文化祭上,摩耶花和同為漫畫部的河內學姐產生對於何為名作的理念上的衝突為主要切入點。
明面上是通過對於名作誕生即為名作還是世上本沒有名作只不過讀者的接受程度更高的便成了名作這兩個關於名作的不同定義作為主要矛盾,而實際上則是在表達才華和天賦令人無奈的人性觀點,正是由於河內學姐不願承認「黃昏現白骨」的優秀,不願去主動承認即使沒看過太多漫畫,僅憑處女作「黃昏現白骨」就達到了讓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因此產生的強烈的無奈感。而該部分的點睛之筆在於結尾的暗示,河內學姐自己可能也沒想過,雖然自己相比於朋友春萊的天賦和才華有所差距,但是河內自己所做漫畫「body talk」也讓想創作自己漫畫的摩耶花產生了同樣難以企及的無力感。
而「十文字事件」則是以男主角折木奉太郎為主視角,通過校園對文化祭「十文字事件」真相的探索突出才華與天賦令人無奈這一相同主題,事情的真相就是田名辺學長想通過這次文化祭,向有著十分優秀的漫畫天賦,僅憑一時興起便和春萊共同創作出了名作「黃昏現白骨」的陸山會長傳達出希望他繼續創作漫畫這一信息,卻也因為差距而不能親口說出來,在敘述真相的同時,也將男二福部裡志對於折木奉太郎天賦差距的無奈感完美地表達了出來,本身對推理有著極大興趣的福部卻在自認為擅長的推理上無法超過並不了解推理的折木奉太郎,編劇巧妙地通過「黃昏現白骨」這本漫畫,將兩條故事線的不同類型的人聯繫到一起,表達了真實卻又無可奈何的事實。
令人絕望的差距會產生期待,所謂的期待是放棄的託詞,因為別無選擇。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明明認為自己擅長的事情,考試也好特長也罷,但在一些天賦異稟的人眼中,可能就是一時興起的發揮而已,但我們也不能就這樣妄自菲薄喪失信心,沒準我們自己認為的某方面的一時興起,卻不知不覺也成了別人眼中難以觸碰的頂點了。
不光是這兩件事情,《冰菓》中還有很多事情都是看似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卻正是從這些並不難見到的事情中,讓觀眾得到心靈的震撼和共鳴,明明沒有過於抒情的臺詞,沒有煽動氣氛的強烈BGM,但卻能於平淡中,直擊觀眾的靈魂,這就是我喜歡《冰菓》的原因之一。
隻字未提卻充滿愛意
除了劇情內涵極具現實意義和共鳴之外,對於男女主角之間的情感刻畫,是我看了這麼多番劇以來,刻畫方式最為喜愛,也是最令我神往的一種。無論老番還是新番,大部分關於男女主角之間感情的刻畫,基本都是十分明了的,兩個人之間即使可能的確沒有明確的表達,但二人內心或者行為舉止的細節也算是明顯的表達出了。
而《冰菓》對於男女主角的情感刻畫則別具一格,通篇以折木「灰色」的青春逐漸改變為「玫瑰色」為中心主線,在故事的前中期並未提及有關任何二人愛情的字眼,如果是一些並不特別注意愛情這方面的觀眾,或者是只把這部作品當作推理番看下去,初期應該是很難發現男女主角之間對於情感的互相影響,換句話說,可能並不會直接聯想到愛情上。(我就是這樣,一開始十分反感彈幕上刷的類似男女主角愛情的言論,在我眼裡男女主角之間的故事還不至於成為愛情)
而這種感覺在看完「手工巧克力」事件之後,再回味之前的種種細節,我驚訝的發現,原來二人的情感早就被編劇安排妥當了,從一開始的古典文學部相遇,到探究冰菓事件的真相,再到峰巒是否天晴的疑問解密,二人的內心便一直發生著改變,千反田起初對於折木只是好奇,認為他是能解答自己所好奇但卻想不出結果的問題的人,而折木也只認為千反田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麻煩大小姐,後來千反田把自己難以解決,難以面對的關於舅舅的心結拜託給了折木,她近乎無條件的相信折木能幫助他解開心結,這時他對摺木是感激與嚮往的,而折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忘記了自己堅持許久的「節能」主義,表明上依舊懶散,而實際上已經不會再去拒絕千反田的好奇心了,之後對於折木老師的探索,更讓千反田意識到,折木是個心細溫柔的人,此時兩人的內心已經無比接近了。
而「手工巧克力」事件則為二人的感情敲響了時鐘,讓折木意識到,兩個相互喜歡的人在一起,是要肩負起額外的責任的,也意識到自己不想讓千反田的內心受到傷害。而他們二人經歷的種種事件,沒有提及任何與「愛」相關的詞彙,就是無比純粹的,孩子間的好感,無需任何華麗辭藻的裝飾,無需任何海誓山盟。
愛就是愛。
如果說二人情感的描寫以及人性的體現是這部作品的靈魂所在,那麼這部作品的結尾,可以說是整部作品的點睛,也是我認為能當作一部藝術品的關鍵因素。故事的尾聲,折木藉由參加千反田家的活動,作為幫手,二人再次擁有獨處的機會,分別之時,伴著粉紅的櫻花飄落,面對著即將文理分科的未來高中生活千反田溫柔的說:
「這裡是我的故鄉,只有水和土地,人們也在漸漸衰老,失去活力,我並不覺得這裡是最美的地方,也不覺得這裡充滿了可能性,但是,我想向折木同學介紹這裡」
折木的內心百感交集,因為他知道,這是千反田對他的告白,雖然自己的家鄉可能沒有太多出人頭地的可能,但作為長女我肯定要留下來繼承家業的,我希望折木同學可以跟我一起,了解我的家鄉,讓我們更加了解彼此。折木猶豫了,他的內心是多麼希望可以爽快的答應千反田的請求,答應和她一起繼承千反田的家庭,但「巧克力」事件讓他明白,喜歡一個人,是要有對她負責的覺悟的,他現在不知道能不能保證。
「開始冷起來了呢」折木無奈地望向遠處,這是他的回答。
「不,已經入春了」千反田先是一愣,之後笑著說道。
最後兩人用總數不到20個字的臺詞,為整部作品收尾,我認為這是當今我看到過的最文藝的作品結尾了,折木的一句話,表現了自己對分班後未來的擔憂,自己無法在當下這個時間,就給出千反田自己的答案,而敏銳的千反田也明白折木的顧慮,但她認為不要緊的,時間可以解決問題,萬物復甦的春天馬上就要來了,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等著我們呢。當然這只是我對於最後二人對話的理解,相信看過的觀眾有其他的理解,我認為,這也正是《冰菓》結局的巧妙之處了。
寫在最後
《冰菓》對於熱愛番劇的我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我想通過我的分析讓更多人看到這部距今為止近10年之久的神作,另外本作的導演武本康弘在京阿尼惡意縱火案中不行去世,也是為了紀念一下導演為京都動漫付出的心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