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菓》是一部萌元素和劇情搭配,比較平衡的作品,整體很好
說到TV版和小說的區別,我們確實要把握小說和動畫的體裁要求是不同的。動畫需要更多的視覺震撼,而在冰果本身就節奏偏慢、劇情偏平淡的情況下,京都做的這些小小的曖昧橋段和視覺特效,正好適宜的增加了高潮點和興奮點。之所以同樣是那一段偽告白劇情,TV版在結尾就要用櫻花雪飄舞的意象塑造的那麼唯美,而原作小說就帶過的比較平淡。正是因為TV版最後一集收束全劇的時候。
需要有個最終劇情高潮、有個對觀眾的感情衝擊。而原作小說裡,這一段雖然同樣很重要,但是只是和裡志的巧克力事件聯動起來為後面的劇情做過渡,所以不需要搞的陣仗這麼大。原作本身就更注重心理描寫,在奉太郎身上就更明顯。小說改動畫的時候,很多地方要重新適應動畫的要求,因此改動是在所難免的。比如《出租魔法使》,它的劇情到了原作《魔法人力派遣公司》的第九卷。
但是它卻把第四卷的劇情挪到了最後三集,就是因為那裡有個劇情高潮。有些像是這樣的改動都是可以理解的。覺得似乎棒太被吃蛋撻之大小姐魄力所威懾到的片段,很多都被京阿尼改成了二人間的曖昧情愫。這些改編累加起來,讓吃蛋撻的「好奇寶寶」形象更奪人眼球,而看不到太多「大小姐」形象。這些改動,一點點鋪墊兩人間距離的拉近,終於在最後一集點破。一是棒太郎被吃蛋撻的盛裝所震撼。
二是曖昧情愫接近臨界點,這兩個改動後的照應,在最後一集完美融合——京都把庭院裡的一段對話改成了日本動畫史上最文藝唯美的告白,餘韻無窮。不得不承認,京阿尼額改動,是前後呼應的,雖然把整個作品的基調變得明快多了,但與小說是殊途同歸的。 關於京都的演出小編覺得還有一點是他們把動畫區別於文字的畫面表現形式發揮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
折木在分析謎題時動畫使用各種有趣的圖解和場景定格描寫,而不單單是集中描繪陳述的人物,使觀眾的注意力更集中在謎題上,同時也更加有趣便於觀眾理解 . 也是在19集中,這一集的故事就是兩個人在教室裡對廣播播放的信息進行推理,整集都沒有外出過,但就是使用了上面提到的各種表現手法,使整個推理過程不顯得單調和無趣,還有最後表白場景的更換,小編覺得都是為了充分應用動畫區別於文字的畫面表現形式。
其實在小編看來對於那對姐妹故事的結尾反而覺得會比原文更好,雖然小編沒有兄弟姐妹,但是畢竟一般而言這個世界上的關係和感情都是複雜的,沒有徹底的好與徹底的壞,小編反倒覺得TV裡的結局更加真實一些。動畫裡是塵埃落定後單獨和千反田在活動室裡,小說裡好像是在網上聊天的時候提起。本鄉的劇本原意可能就是鴻巢在捅了海藤一刀後,發現是誤會。
為了避免引起其他人的騷動,海藤放鴻巢走了,然後把門鎖上,最後體力不支倒在了房間裡。只不過最後「皆大歡喜的結局」沒有體現,因為並不知道動機。冰菓給小編的共鳴真的很深,看其他的校園動畫頂多讓小編覺得好看過癮,但冰菓是唯一一個引起小編的共鳴的,所以在青春這個題材上,小編也首推冰菓。冰菓是一部萌元素和劇情搭配的比較平衡的作品,作品中的萌元素與劇情相輔相成,萌元素調劑了口味又不會太耀眼掩蓋了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