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布拉克立體派拼貼畫《女人頭像》等作品解讀

2021-01-12 聞是藝術

喬治·布拉克 女人頭像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中英文作品介紹:

This work and Fruit Dish and Glass (1912, The Leonard A. Lauder Cubist Collection) are among Braque’s first papiers collés. He had already drawn most of the still-life motifs in charcoal. Holes in the collage elements indicate that Braque pinned on the pieces of mass-produced, cheap wallpaper, experimenting with their placement before pasting them onto the fine-art paper sheet. He then drew on top of the wallpaper to integrate it into the composition and to blur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eal and fake, hand drawn and mechanically printed. Braque’s inspiration for this woman, with her tilted head, long curls, and kewpie-doll lips, probably came from newspaper and poster advertisements.

這件作品和《果盆和玻璃杯》(1912,倫納德·A·勞德立體派收藏)同屬布拉克的第一批創作的紙制拼貼作品。他已經把大部分靜物畫成了木炭。拼貼元素中的洞表明,布拉克釘在大量生產的廉價壁紙上,在粘貼它們之前,嘗試它們放置到精美的紙上。然後他畫上壁紙,把它融入構圖,並模糊了真與假,手繪和機械印刷之間的區別。布拉克對這個女人的靈感來源於她的頭、長長的捲髮和丘比特娃娃的嘴唇,可能來自報紙和海報廣告。

喬治·布拉克 果盤和玻璃杯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This work is the most famous and possibly the first Cubist papier collé, a collage made of pasted papers. In the summer of 1912, Braque and Picasso were working in Sorgues in the south of France. Braque later recalled that one day, while wandering around the nearby city of Avignon, he noticed a roll of faux bois wallpaper displayed in a shop window. Braque waited until Picasso departed for Paris before incorporating pieces of the mechanically printed, fake wood grain paper into a series of charcoal drawings. These fragments from the real world add significant meaning to the fictive world of the picture: they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front drawer of the table (onto which Braque drew a circular knob), the floor, or the wall of the bar. This collage marked a turning point in Cubism. Braque later said 「After having made the papier collé, I felt a great shock and it was an even greater shock to Picasso when I showed it to him.」

這件作品是最著名的,也可能是第一件立體派畫家的作品,它是由粘貼紙製成的拼貼畫。在1912夏天,布拉克和畢卡索在法國南部的 索爾格工作。布拉克後來回憶說,有一天,他在附近城市中的閒逛時發現了一卷假壁紙,陳列在商店櫥窗裡。布拉克一直等到畢卡索離開巴黎之前,才把機械印刷的、假木紋紙的碎片加入一系列木炭畫中。這些來自現實世界的片段對圖片的虛擬世界增添了重要意義:它們可以被解釋為桌子的前抽屜(在其上畫了一個圓形旋鈕)、地板或吧檯的牆壁。這座拼貼畫標誌著立體主義中的一個轉折點。後來,布拉克說:「當我做了紙制拼貼之後,我感到非常震驚,當我向他展示時,畢卡索更為震驚。」

喬治·布拉克 瓶子、玻璃杯和報紙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Here, a promotion for a book on women’s manners,with the catchy title 「L』amour obligatoire」 (Mandatory Love), is juxtaposed with an ad for Motobloc automobiles. These fragments and allusions to 「female」 and 「male」 are united by the wineglass at center, with flirtatious innuendo. Braque’s exploration of non-art materials extended to the support for this collage, a commercial board used to back an oval mirror.

在這裡,一本帶有醒目的標題「L』amour obligatoire」(強制性愛情)的關於女性禮儀的書的廣告,,和一張用於汽車的廣告並列在一起。這些由酒杯的中心連接在一起的片段和典故對應「女性」和「男性」,是為了影射調情。布拉克對非藝術材料的探索延伸到了這個拼貼畫的基礎上,它是一個用來加固橢圓鏡子的商業公告牌。(陰山工作室)

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法國立體主義繪畫大師,1882年生於塞納河畔的阿讓特伊。與畢卡索早期作品屬印象派和野獸派。與畢卡索合作,直到1914年,共同發起立體主義繪畫運動。最早將字母糅合進繪畫,將顏料與沙子混合作畫和使用拼貼畫法。晚年作品包括靜物畫和風景畫,風格漸趨現實主義。他的影響實際上並不比畢卡索小。並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

相關焦點

  • 與喬治·布拉克一起立體派
    今天,「喬治·布拉克——立體派創始人中國首展」將此經典展覽引入中國。在北京皇城藝術館展出的近200件作品,涵蓋了布拉克在水粉、首飾、雕塑、陶瓷、水晶、釉質、掛毯等多個領域的精品佳作,使觀賞者能夠零距離地感受到這些珍貴藝術品精美絕倫的魅力。  撰文、編輯/王威斯 圖片/Copyright?Armand lsraěl  「一個人的作品只觀看是不夠的,人們還要能觸摸到。」
  • 立體派藝術「當代藝術創作與綜合材料第五屆高研班」當代藝術系列...
    立體派是20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視覺藝術風格之一。它由帕勃羅·畢卡索(西班牙,1881-1973年)和喬治·布拉克(法國,1882-1963年)在1907年至1914年之間在巴黎創建。法國藝術評論家路易斯·沃克斯勒斯(Louis Vauxcelles)在看到布拉克在1908年於模仿塞尚的L'Estaque。
  • 什麼是立體派,一人簡說
    通俗說:畢卡索創立了立體派,他的很多奇奇怪怪的畫就是立體派。認真的說:立體派,立體主義。立體派,或稱立體主義,Cubism。前衛藝術的流派,對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繪畫與雕塑帶來革命。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
  • 別再說自己手殘了,跟著她一撕一貼,一幅完美的拼貼畫就好了
    別再說自己手殘了,跟著她一撕一貼,一幅完美的拼貼畫就好了拼貼畫作為一種比傳統繪畫更為新穎的藝術形式,一直以來都深受人們喜愛,然而有很多喜歡拼貼畫的人經常抱怨自己手殘,不能製作出一幅令人滿意的拼貼畫作品。
  • 白芸豆製作小雛菊拼貼畫 好看的春季兒童手工推薦
    好看的春季兒童手工推薦,袋鼠姐姐教你如何用白芸豆製作小雛菊拼貼畫啦!白色花瓣由白芸豆來做,黃色花蕊則由黃色彩紙來做,還有花枝部分的製作和背景圖,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小雛菊拼貼畫的圖解教程吧,很簡單的哦。白芸豆製作小雛菊拼貼畫準備白芸豆(或其他白色的豆子,綠色A4紙,黃紙,膠水和綠色馬克筆,仔細看圖解教程哦。
  • 用彩紙做枝繁葉茂的大樹 超簡單的紙樹拼貼畫兒童手工
    哈嘍小朋友們,袋鼠姐姐今天給你們推薦一個超簡單的紙樹拼貼畫手工。這副拼貼畫由這幾個元素組成:小段粉紙和綠紙鋪在紫色的A4紙上,演繹枝繁葉茂,棕色長條紙是棕色的樹幹,綠色長條紙橫鋪在紫色背景紙上,是綠色的草地,就這樣,好看的紙樹拼貼畫手工做好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紙樹拼貼畫的圖解教程吧,視頻教程在文末哦。
  • 法國立體派藝術家——格列玆Gleizes其人及藝術作品賞讀
    聞是小編儘量把藝術家們的作品(網絡不多見)呈現給大家,配每幅作品的小標題也給友友們標出來,以便更好的去欣賞和了解畫家的創作意圖。Gleizes阿爾伯特·格列玆(法語譯名)(Albert Gleizes 1881年12月8日 - 1953年6月23日)或譯阿爾伯特·格雷茨,當代藝術創作,抽象藝術大師(藝術大師),一位法國立體派藝術家、獨立藝術家協會成員、黃金分割畫派的創始人之一。
  • 喬治·布拉克的《靜物》
    布拉克 《靜物》1912 年 炭筆·剪紙·紙板 62 x 48 cm 美國賓州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作品:靜物 Still Life  作者:布拉克 Braque    在立體主義畫家中,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的影響,實際上並不比畢卡索小。他與畢卡索同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者,並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另外,立體主義運動中有多項創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將字母及數字引入繪畫、採用拼貼的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數為靜物畫和風景畫,畫風簡潔單純,嚴謹而統一。
  • 波蘭畫家:馬庫西斯Louis Marcoussis藝術作品
    1905年,他的一幅畫首次在一個大型展覽中展出,在接下來的25年裡,他的作品在許多其他重要的展覽中展出,特別是在獨立藝術家協會沙龍(Salon des Indépendants)和杜伊勒裡沙龍(Salon des Tuileries)。《有星曆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Ephemeris)1914年 所作他為諷刺雜誌畫漫畫,就像他早些時候在波蘭畫的那樣。
  • 植物貼畫享綠色 垃圾分類樹風尚
    為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提倡環保,享受綠色生活,豐富社區居民生活,2019年11月3日下午,長沙市芙蓉區東岸街道黃泥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社區青少年朋友,開展「植物貼畫享綠色 垃圾分類樹風尚」主題活動。
  • 撩女人時,是這三種微信頭像的女人,請儘量避開,原因很簡單
    作者:萌聽小姐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以前人們吃飯必須去飯店吃,可現在在家裡只需要動動小手指,點點外賣,就能夠在家裡等待著飯菜的到來。以前的愛情得自己出去認識或者是靠家裡人的介紹,可現在人們有網戀。
  • 非遺山西 陵川布貼畫
    現在主要是以布為原料的,獨立於家居服飾的民間美術作品,題材也增加了歷史名畫、戲曲人物、民俗風情等。 陵川布貼畫製作在我市具有唯一性和代表性,是我省少見的現存下來被搶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耕讀藝苑|慶陽布貼畫:絢爛多彩的布藝
    冬天,慶陽人幾乎每家都會掛布貼畫的門帘,圖案多種多樣,色彩五顏六色,既保暖又給冬日的荒涼增添了喜氣。後來才知這布貼畫竟是一門民間藝術。慶陽布貼畫雛形是源於當地婦女日常生活中的針線活,是人們長期勞動實踐中創造的,在慶陽幾乎家喻戶曉,多見於小孩的衣服上。
  • 幼兒中班塗色剪紙貼畫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先塗色再剪紙,剪好後再貼畫看看你們能不能貼出什麼圖案來。看下圖是一張正方形的紙,上面塗有顏色,小朋友們說說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嗎?那個橙色的是什麼形狀的圖形共有幾個?灰色的是由哪幾種圖形組合的呢?它們各是幾塊橙色和灰色是不是都是各兩個圖形。
  • 循古闢新 以布為畫——布貼畫
    便有了由布製作成的裝飾品,這可以看做是最早期的布貼畫。到了商周時期,布繡、布貼已經逐漸普及到了衣裙之上。到了漢代,布繡、布貼便出現在了日常用品上。我國的手工布貼畫可追朔到唐代,隨著國力的強大,文化的興盛,布藝也更加的普遍和繁榮。形成了獨特的貼布手工藝「貼涓」、「堆綾」,前者是單層平貼,後者是有立體感的層層套疊。這種工藝類似於現在的布貼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