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立體派藝術家——格列玆Gleizes其人及藝術作品賞讀

2021-01-12 聞是藝術

聞是小編儘量把藝術家們的作品(網絡不多見)呈現給大家,配每幅作品的小標題也給友友們標出來,以便更好的去欣賞和了解畫家的創作意圖。

Gleizes

阿爾伯特·格列玆(法語譯名)(Albert Gleizes 1881年12月8日 - 1953年6月23日)或譯阿爾伯特·格雷茨,當代藝術創作,抽象藝術大師(藝術大師),一位法國立體派藝術家、獨立藝術家協會成員、黃金分割畫派的創始人之一。

《沉思的作文》(Composition pour la contemplation)

他曾在美國呆過一段時間,對當時美國現代藝術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在1920年代中期到1920年代末期,他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立體主義理論的寫作中。

《兩個女人坐在窗邊》(Two Women Seated by a Window)1914所作。

阿爾伯特·萊昂·格列玆,是一位織物設計師的兒子(也是1875年贏得羅馬大獎的天才肖像畫家利昂·科默爾的侄子),中學畢業後加入父親的工業設計工作室。他是在服兵役期間(1901-1905年)自學繪畫的。

《湯》(Soup)

他最初關注的是印象派畫家阿爾弗雷德·希斯利(Alfred Sisley,1839-199)和卡米爾·皮薩羅(Camille Pissarro,1830-1903)等印象派畫家的褶皺風格的風景畫,儘管他的風格很快從印象主義轉向了分裂主義。他在1902年21歲的時候首次展出了他的作品,並於1903年和1904年在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和汽車沙龍展出。

《自畫像》(Self-Portrait)1935年 所作。

1905年,幫助成立了歐內斯特·雷南協會,一個反對軍國主義的學生聯合會。1906年,他在裡昂美術館展出。同年,格列玆和一群藝術家朋友在巴黎郊外成立了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Abbaye de Creteil,旨在生產不受資產階級價值觀影響的非商業性藝術。他創作了許多充滿象徵意義的後印象派繪畫作品。不幸的是,他和他的朋友都沒有賣掉任何東西,1908年修道院因缺錢而關閉。

專輯一1953年(原判於1945年執行)

格列玆搬回巴黎,在那裡開始探索野獸派和色彩實驗。然而,儘管他對色彩鮮豔的顏料感興趣,但他的主要興趣在於結構和組成,而不是表現元素。此外,他對幾何學和象徵主義的興趣使他更接近龐特阿文學派和納比人的裝飾習語,而不是馬蒂斯或塞尚。

《弗洛倫特·施密特肖像》習作》(Study for 'Portrait of Florent Schmitt')1915年 所作。

晚年,他致力於將中世紀與現代藝術相結合,在他對天主教的重新改造之後,他更多地轉向宗教繪畫,儘管是以立體派的方式完成的。他在阿維尼翁去世,安葬在塞裡埃的家族陵墓中。

他與讓·梅金傑一起寫下了立體派早期重要著作《立體派》《Du "Cubisme"》。

《立體派》一書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是,雖然感覺對於理解外部世界至關重要,但古典繪畫所提供的感覺太有限,因為它只提供了一個視角,從空間和時間的單一角度。因此,立體主義拒絕絕對的空間和時間,而傾向於多重、同時的觀點。這些提供了一種相對運動的感覺,使觀眾能夠掌握四維自然世界的動態特性。

《樹》(Tree) 1910年 所作

只有通過立體派藝術,我們才能正確地表現我們生活經驗的流動性。格萊茲和梅津格通過這種方式論證了他與塞尚的密切關係,塞尚過去一直堅持一切都必須從大自然中學習。他們主張通過採用一種繪畫風格來重建現實世界,這種風格使用體積來傳達物體的堅固性和結構,並認識到物體重量和位置的共振效應,以及形狀和顏色的不可分割性。

《人的頭》(Man,s Head)1913年 所作。

《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肖像》(Portrait of Igor Stravinsky )1914年

《山谷中的房屋(約1910)》(Houses in a Valley(c. 1910))

《煙囪景觀》(Landscape with Chimneys(1913))

《手推車景觀》(Landscape with Cart)1902年 所作。

《阿貝維爾市場》(The Abbeville Market)1903年 所作。

《巴黎風景》(View of Paris)1904年 所作。

《花園裡的女人》(Woman in the Garden) 1900-1903年 所作。

《雪景》(Snowy Landscape)1907年 所作。

水粉畫:《百老匯,電舞者》(Broadway, Electric Dancer)1917年 所作。

《百老匯(4)》(Broadway (4))

《街道和樹木》(Street and Trees)1911年 所作。

《有兩個裸體的構圖》(Composition with Two Nudes)

《立體派作品》(Cubist Composition) 1927-1929年 所作。

《紐約》(New York) 尺寸:66.4cm × 50.8cm,1915年 所作。

《藍色立體派作品》(Blue Cubist Composition) 1912-1913年 所作。

《紫色交響曲》(Symphony in Purple) 1930-1931年 所作。

《布魯克林大橋》(Brooklyn Bridge)1915年 所作。

《橋梁高架橋景觀》 (Landscape with Bridge and Viaduct)1910所作。

《狩獵》(The Hunt)1911年 所作。

《雅克·納亞爾肖像》(Portrait of Jacques Nayral)1911年 所作。

《《雅克·納亞爾肖像》習作》(Study for 'Portrait of Jacques Nayral') 1911年 所作。

《穿黑襪的女人》(Woman with Black Stockings) 1920年 所作。

《構圖》(Composition)1921年 所作。

《構圖》(Composition)於1924年 所作。

《構圖 2 x 1》(Composition 2 x 1)1922年 所作。

《構圖》(Composition)1921年 所作。

《無題》(Untitled)1922年 所作。

《無題》(Untitled)1920年 所作。

相關焦點

  • 立體派藝術「當代藝術創作與綜合材料第五屆高研班」當代藝術系列...
    立體派是20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視覺藝術風格之一。它由帕勃羅·畢卡索(西班牙,1881-1973年)和喬治·布拉克(法國,1882-1963年)在1907年至1914年之間在巴黎創建。法國藝術評論家路易斯·沃克斯勒斯(Louis Vauxcelles)在看到布拉克在1908年於模仿塞尚的L'Estaque。
  • 與喬治·布拉克一起立體派
    也許對中國觀眾而言,他的知名度遠不如畢卡索等人,但其風格卻深深影響了後者。在布拉克去世後,他的名為「變形」的展覽曾於1963年在羅浮宮展出,當時約有500萬觀眾參觀,奠定了其在當代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今天,「喬治·布拉克——立體派創始人中國首展」將此經典展覽引入中國。
  • 法國藝術啟蒙了哪些中國的藝術大師?
    他繼承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各藝術流派,包括威尼斯畫派、荷蘭畫派、P.P.魯本斯和J.康斯特布爾等藝術家的成就和傳統,並影響了以後的藝術家,特別是印象主義畫家。代表作品:《自由引導人民》等。4、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 】(1798—1863)
  • 使立體主義流行的藝術家是誰?
    立體主義是20世紀初的一場藝術運動,它以一種革命性的新方法來表現現實。大約在1907年由藝術家帕布羅·畢卡索和喬治·布拉克發明,兩人在同一張照片中把不同的主題(通常是物體或人物)融合在一起。其結果是繪畫顯得支離破碎和抽象。
  • 阿爾弗雷德·巴爾 :立體派與抽象藝術
    人們習慣性的為使用了這個詞而感到抱歉,但是,用來形容藝術運動或藝術作品的詞常常都是不準確的:我們不再為使用了民族志的詞彙「哥特」來稱呼法國十三世紀的藝術而感到抱歉,也不再為使用了葡萄牙語中形容不規則的珍珠的詞語「巴洛克」來命名十七世紀的歐洲藝術而抱歉。
  • 雞蛋包裝盒繪畫,天馬行空的家具藝術,幾位奇葩的藝術家神作品
    藝術家常年都在創作。但是他們的腦洞一般都非常大,一般人是無法與他們媲美的。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奇葩的藝術吧。河南藝術家最近發現了一種新的繪畫材料,那就是雞蛋包裝盒。對,就是超市時提出來的那個,他把這些盒子變成肖像畫的帆布。
  • 什麼是立體派,一人簡說
    通俗說:畢卡索創立了立體派,他的很多奇奇怪怪的畫就是立體派。認真的說:立體派,立體主義。立體派,或稱立體主義,Cubism。前衛藝術的流派,對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繪畫與雕塑帶來革命。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
  • 當之無愧的CG藝術家,Sparth作品賞
    Sparth 原名 Nicolas Bouvier,生於法國。現為343工作室藝術指導,負責《光環》系列。其作品多為科幻題材,注重氛圍塑造、富含想像力,融合了印象派風格。
  • 喬治·布拉克立體派拼貼畫《女人頭像》等作品解讀
    喬治·布拉克 女人頭像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中英文作品介紹:This work and Fruit Dish and Glass (1912, The Leonard A. Lauder Cubist Collection) are among Braque’s first papiers collés.
  • 古典油畫風格的人體藝術攝影——法國藝術家蒂埃裡·班斯朗特作品
    文| 大雨798法國藝術家蒂埃裡·班斯朗特(Thierry Bansront 1975— ),是一位自學成才的人像攝影師,45歲的他對於文學、造型藝術有著深入的研究,並做過製片人和導演,他深得古典主義油畫藝術的精髓,將藝術巨匠倫勃朗(1606-1669年)的光束油畫處理方式——倫勃朗光線法(Rembrandt lighting)運用於現代的人體攝影藝術,光線投射於模特兒主體的四分之三,其餘及背景隱入黑暗之中。
  • 法國波普藝術先驅|「繼畢卡索之後最會繪畫的藝術家」|馬歇爾·雷斯
    HdM畫廊北京空間馬歇爾·雷斯同名個展現場2019年1月11日,HdM畫廊在其北京空間舉辦馬歇爾·雷斯同名個展,展出藝術家自上世紀80年代至2019年橫跨30年的20餘件紙本作品。雷斯這個時期的作品沉澱了其一生的藝術趣味,集詩意和視覺表達於一體,呈現出建立在美術史和神話語境上的動人故事。
  • 法國女畫家摩裡索油畫藝術作品
    貝爾特·摩裡索是法國傑出的女畫家,她的畫題除了少量的風景畫外,主要以描繪肖像、孩子和家庭生活為主,同時代著名畫家雷諾瓦十分欽佩她的的「純潔天才」,稱讚她是法國名畫家弗拉戈納爾(1732-1806)之後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可以與十九世紀下半葉最優秀的畫家並駕齊驅。
  • 畢卡索:畫畫是我的武器|繪畫|畫家|藝術|藝術家_網易訂閱
    對我而言,藝術既沒有所謂過去,也沒有未來。如果一件作品不能在當下具有活力,就不需理睬。  希臘、埃及等過去偉大畫家的藝術,都不屬於過去,也許它們在今天,比過去更具活力。藝術並非從自身發展出來,而是,一旦人的想法變了,表達形式就會跟著變。
  • 波蘭畫家:馬庫西斯Louis Marcoussis藝術作品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藝術家,他就是:路易斯·馬庫西斯(英語:Louis Marcoussis,原名:Ludwik Kazimierz Wladyslaw Markus,Ludwig Casimir Ladislas Markus),是波蘭裔畫家和雕刻師,一生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巴黎,成為法國公民。(生卒日期: 1878年11月14日 - 1941年10月22日)。
  • 現代繪畫之父,法國後印象主義畫派畫家保羅·塞尚,油畫作品欣賞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國後印象主義畫派畫家 。 他的作品和理念,影響了20世紀許多藝術家和藝術運動,尤其是立體派。在他生前的大多數時間裡,他的藝術不為公眾所理解和接受。
  • 從點線面到立體派,藝術大師為何都偏愛著幾何菱形
    談起菱形,或許大部分普通人第一反應可能只覺得它只是一個簡單的幾何圖形,但在大部分藝術家眼裡,它是一種特有的"菱感"來源,尤其是早期的抽象派大師,菱形在他們的筆下,都有著不同的靈魂,讓畫作看起來更加靈動。
  • 法國美女藝術家女人體油畫作品 性感極了
    人體藝術——法國美女藝術家女人體油畫作品,性感極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組人體油畫作品,作者為法國女藝術家Francine Van Hove(弗朗辛範·霍夫),她從小就酷愛畫畫,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女性人物為題材,而且她很喜歡畫自己的女性朋友
  • 薦讀|在藝術中療愈自我的女藝術家
    療愈童年創傷的藝術家 妮基·聖法勒 妮基出生在法國塞納河畔,父親是一個法國的銀行家,母親是一個美國的名門望族,家境生活富足,原本是可以生活無憂的,但在經歷了美國的經濟大蕭條之後,父母就將出生不久她,送到了外祖母家,三年之後他才被接到紐約和父母一起生活
  • 加拿大抽象藝術家奧利維爾·萊奧甘藝術作品賞析
    奧利維爾·萊奧甘(1980),現居蒙特婁,其父母是法國瓜德羅普島的原住民。奧利維爾認為,畫畫是表達自我的有效方式,也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些創作源自於自身的潛意識,因此他非常肯定潛意識的存在。從潛意識產生的繪畫,基本上是抽象繪畫,這種藝術媒介打破了固有的思想觀念,也給當代藝術帶來新的模式。創作過程中除了依靠本能,奧利維爾也會藉助到砂、椰絲、膠水、紙等材料達到紋理的效果。長期以來,畫家以繪畫材料和繪畫工具為媒介,通過造型手段傳遞文化觀念和社會意識。
  • 法國藝術家Vincent Bardou五彩繽紛的丙烯作品
    Vincent Bardou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法國藝術家,其作品曾在全國各地的獎項和展覽中展出。他將繪畫視為一種欣賞自我的方式,利用藝術創作的靈性來創作受城市文化和塗鴉啟發的繪畫。他在比喻和抽象風格之間跳舞,編織流行文化參考和鮮豔的色彩,以達到獨特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