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抽象藝術家奧利維爾·萊奧甘藝術作品賞析

2021-01-15 俄羅斯菲爾油畫藝術聯盟
一鍵關注 喜歡藝術的朋友,都在這裡。

關注後,可進入華人圈裡最好的文化藝術微信公共平臺!

奧利維爾·萊奧甘(1980),現居蒙特婁,其父母是法國瓜德羅普島的原住民。奧利維爾認為,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藝術,總有一股力量驅使他畫畫,而這股力量就是一種內在驅動力,既難以形容也無跡可尋。時至今日,他還是無法解釋這種關係從何而來,但仍是他繪畫的核心部分。但爸爸是一位視覺藝術家,多少給予他正面的影響。

「壞孩子」以塗鴉為校

小時候,奧利維爾只是和大部分孩子一樣手握蠟筆或氈毛筆,把注意力投放在對符號的創造和表達上,以塗鴉為主。青年時期一度沉迷於街頭塗鴉,那個滿腔熱血的奧利維爾讓他無比懷念。當時,繁重的學業徹底褪去了他對生活的激情,而街頭藝術上升為一片靈感高地,讓他深陷探索色彩、空間、充滿創造力的宇宙。

蒙特婁 - 2011

AEM 概念 - 1997

教科文組織- 1998

他在1998年至2000年期間,和AEM(移動藝術家)遊走街頭,設計室內外的噴繪,曾為廢除奴隸制150周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動創作壁畫。

2009年在瓜德羅普島Connivence個展

從2009年開始,他堅定了自己的藝術道路,用丙烯製作抽象畫。 奧利維爾認為,畫畫是表達自我的有效方式,也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些創作源自於自身的潛意識,因此他非常肯定潛意識的存在。從潛意識產生的繪畫,基本上是抽象繪畫,這種藝術媒介打破了固有的思想觀念,也給當代藝術帶來新的模式。創作過程中除了依靠本能,奧利維爾也會藉助到砂、椰絲、膠水、紙等材料達到紋理的效果。

長期以來,畫家以繪畫材料和繪畫工具為媒介,通過造型手段傳遞文化觀念和社會意識。繪畫語言作品作者創造的目的和手段,貫穿作者從選擇素材到造型加工的整個創作過程。常見的繪畫語言大致可歸納為寫實的繪畫語言,誇張的繪畫語言和象徵的(即曲折隱喻的)繪畫語言三種。

奧利維爾坦言,這些作品除了是抽象畫以外,他覺得自己從過去作為「塗鴉藝術家」時就存在繪畫的隱喻性。有人說,繪畫的隱喻性在於打破陳規構思,並重組刻畫對象表面存在的意義,由此,畫面的不確定性和多元性便使擁有不同生活經歷和文化觀念的人也能有各自不同的審美體驗。

隱喻給了繪畫作品內涵和深度,寄予觀眾充分的想像空間和思想維度。

自立品牌「Horagai」

2009年,奧利維爾正式成為繪畫藝術家,在蒙特婁創新了一種叫「本能噴塗」的藝術工藝,打破用畫刷畫畫的陳規,而這種藝術形式目前歸商標「螺號(Horagai)」所有。

品牌背後的「隱喻」

追溯到四百多年以前的戰國時代,如神話騎士般存在的日本武士道早已根治在這個「太陽升起的地方」。日本武士一直嚴格遵守盡忠獻身和誓死維護榮譽的行為準則,為死而生,而他們佩戴武士刀和野太刀在腰間,就像由昆汀·塔倫蒂諾執導的動作電影《殺死比爾》中,主演烏瑪·瑟曼佩戴長達90釐米的佩刀一樣。

在戰爭中,戰場通信是統一指揮執行進攻戰略的主要渠道。戰場通信為多個兵種(步兵、騎兵、火箭兵、弓箭手)協同作戰保駕護航,使各戰單位之間的戰場環節高度協同和一體化所開發的一種高效的通信工具。如果官員之間選用戰場信使(江戶時期的偵察兵)傳遞書面命令,那麼就能用同樣的方法傳達口頭命令給步兵(AHIGARU)。而樂器中的鼓(Taiko)和螺號(Horagai)也是能同時快速傳遞信息和下發命令給數千士兵的傳令工具。

螺號

螺號(Horagai)是用海螺殼做成的號角,在戰爭中,武士不但在海螺表面系上緞帶和上漆,還會配上銅製的喉舌,吹響不同的「音符」組合向部隊發出進攻、撤退或改變策略的信號,是士兵有任務在身時用到的信號裝置之一。並且,步兵的螺號也能發過陣型信號來確定行軍節奏。

而加拿大抽象藝術家奧利維爾選擇用螺號(Horagai)「承載」自己的藝術,那麼他的作品就是螺號「吹響」的信號,這個想法是否存在意義,則見仁見智,畢竟藝術本就是充滿想像力和奇幻的東西,奧利維爾就是通過「螺號」這個故事創意「呼喚」自己的潛在驅動力。

奧利維爾也為自己的這個螺號創意申請了商標「Horagai」(OPIC,1693588),由此來證實自己的藝術家身份,以及保護被欣賞和共鳴的宏願。

街頭少年搖身一變 化學博士/大學教授

那個曾經沉迷街頭塗鴉的熱血少年,最終畢業於蒙特婁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成為具備雙重身份的藝術家,化學家的成就在他的藝術事業發展上而言,可謂是錦上添花。科學用「理性方式」來把握世界,而藝術則用「審美方式」把握世界,兩者貌似水火不容。如今,奧利維爾就是精通兩個領域的聚集點,也是築建科學與藝術橋梁的重要角色。

由此,是否就能明白,奧利維爾為何精挑細選出「Horagai(螺號)」來代表自己。某種程度上來講,「螺號」被武士用於完成傳達口諭的任務之前,不過是茫茫大海中的一隻海螺,正因為人類的某種需求,才讓沒有生命的螺殼重新擁有新的使命。今天的螺號承載的就是科學與藝術共融的使命。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人生

藝術家是感性的、情感豐富的,而科學家是理性的、嚴謹的,以上都是常見的看法。生物學家魯裡亞認為,藝術的目的是傳達和分享感覺和情感,而科學的目的在於交流真理。奧利維爾為了藝術家與化學家雙重身份的共存,他希望在極端的兩者之間築建橋梁,成為信使,化為「螺號」。目前,他致力於將藝術與科學的不同之處作為靈感源泉,並將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分享給別人,尤其是未來充滿可能性的年輕人。

在這方面,奧利維爾以「Horagai」的名義已經舉辦過一系列的研討會,結合繪畫和科學概念,主要目的是讓任何膚色的學生都持有民主化的氣度和心懷去學習和面對當代藝術以及基礎科學,講授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工具的運用,進行課題分享等,拓展學生自由和創新的創造思維,從而促進學習。

「垂涎三尺」的跨界

當巧克力工藝遇上天馬行空的藝術家,會開始一段怎麼樣的奇妙際遇?

答案是水到渠成。

奧利維爾跨界合作當地一家巧克力工坊,在巧克力上創作了一系列獨一無二的原創作品,賦予巧克力新的生命力。以巧克力為底,奧利維爾駕輕就熟地在表面作畫,這些成果的品質完全媲美很多巧克力。這些被Horagai衍生出來的巧克力雖然「生命」短暫,但也曾經歷過華麗轉身。

奧利維爾·萊奧甘作品: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讓村上隆帶領我們認識當代藝術:抽象藝術的解析欣賞
    《村上隆的藝術戰爭論》是一部怎麼成為藝術家的實戰指南。當然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光憑一本書是無法成為藝術家的,但通過閱讀這本書卻可以讓我們提高自己的藝術鑑賞水平,學會怎樣看待當代的藝術家,怎樣欣賞當代的藝術作品。當代藝術更接近於抽象藝術,而抽象藝術,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很遙遠,更多的人認為是看不懂。村上隆告訴我們:「藝術應該可以自由理解,幾乎接近信仰的想法」。
  • 波普藝術——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
    1960年代,波普藝術的影響力量開始在英國和美國流傳,造就了許多當代的藝術家。10月1日-10月7日MO2art攜三位波普藝術家作品來到深圳展出。此次展覽的藝術家就有波普藝術先驅安迪·沃霍爾、加拿大波普藝術藝術家奧利維爾·萊奧甘、西班牙女波普藝術家諾埃米·伊巴茲·梅西。
  • 藝術家Franz Kline:第九街 NINTH STREET等藝術作品賞析
    他與其他動作畫家如傑克遜·波洛克、威廉·德庫寧、羅伯特·莫瑟韋爾和李·克拉斯納等,以及當地詩人、舞者和音樂家一起發起了20世紀40-50年代的抽象表現主義運動。雖然他探索了與這一組中的其他藝術家相同的繪畫創新,但克萊因的作品本身是獨特的,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受到尊敬。
  • 阿爾弗雷德·巴爾 :立體派與抽象藝術
    事實上,阿爾普和畢卡索常常將他們的作品命名為——「吉他」、「頭」或「叉子和盤子」。因為有了這些主題的殘留,儘管幾乎就只是個名字,這些作品可以明白無誤地被形容為準抽象,或偽抽象,或半抽象。或許最後這一種叫法是最無異議的。總的來說:純抽象(pure-abstractions)指的是藝術家用抽象元素,例如幾何的、不規則的形狀,所構成的那些作品。
  • 紙雕藝術家的作品賞析
    18世紀中葉,歐洲一群喜愛創作的藝術家開啟了紙雕藝術的大門,他們利用簡單的工具及不同的紙張,創作出許多主題式的紙雕作品。Carlos MeiraCarlos Meira巴西剪紙藝術家擅長紙塑藝術他將各色紙張進行雕塑修剪再重新拼貼組成一幅畫作Carlos Meira已經將紙雕藝術玩到出神入畫的地步了 他的作品華麗而瘋狂精緻的細節甚至令人「驚嚇」
  • 抽象主題雕塑,一起欣賞抽象藝術
    內因在於,1976年美術界開始從藝術服務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功能,逐漸恢復藝術家的創作自由和重建藝術獨立的本體。 抽象繪畫的產生至少具有了雙重的意義:一是可以恢復藝術家的創作自由,重塑藝術的本體。另一個是,由於西方抽象藝術自身所具有的精英主義、個人主義和文化,因此,抽象繪畫在的出現從一開始也具有了、渴望解放、呼喚自由的文化啟蒙色彩。
  • 「南方藝術+」藝術家推廣計劃——江山系列作品賞析
    ——江山風景油畫展(個展) 中國·廣州2010年 廣東第四屆當代油畫藝術展 中國·廣州2010年 反對——廣東當代青年藝術家群展 中國·北京2010年 睬你都傻——當代藝術在廣東 中國·廣州2010年 首屆中國藝術社區文化節 中國·昆明2010年 開合——廣州藝術家六人展 德國·卡爾斯魯厄2009年 中國工業題材作品展
  • 藝術人物:畫家吳學斌作品賞析
    藝術人物:畫家吳學斌作品賞析 2020-05-28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英國藝術家Bridget Riley抽象作品
    布裡奇特·萊利(Bridget Riley),英國藝術家,生於1931年。布裡奇特·萊利(Bridget Riley)是一位抽象畫家,她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作品藝術運動中嶄露頭角,在那裡,她的黑白繪畫創造了運動的錯覺,與維克多·瓦薩雷(Victor Vasarely)、理察·阿努茲凱維奇(Richard Anuszkiewicz)、弗蘭克·斯特拉(Frank Stella)和埃爾斯沃斯
  • 【書畫名家】畫家邱建莊藝術作品賞析
    藝術簡介 邱建莊,1955年生,現為世界華人藝術家、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收藏研究院理事、中國書法藝術硏究院會員,中國書畫藝術促進會會員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委員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邱軍作品賞析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邱軍作品賞析 2021-01-05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難以置信的天價藝術:全球最昂貴的10件在世藝術家的作品
    是誰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價格?如何去衡量藝術作品的價值?究竟是藝術作品本身的美學因素還是藝術家的背景更重要?我們真的可以對藝術作品的價值進行判斷或比較嗎?這些問題很難回答。在當今社會,藝術創作受到社會、經濟、政治等各種因素的制約。雖然藝術作品的價值不能與它的價格劃等號,然而資本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代藝術的整體面貌。
  • 俄國畫家馬列維奇的幾何抽象作品與「世界感」
    俄國畫家馬列維奇的幾何抽象作品與「世界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西方藝術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藝術中心的轉移,抽象藝術的出現,顛覆了觀眾以往對古典主義繪畫的認知。馬列維奇第一次將他的至上主義作品帶到觀眾面前,是一場名為0.10的展覽,他的幾何抽象,不同於康定斯基的抒情抽象,也和蒙德裡安式的幾何抽象不同,他的至上主義繪畫風格被稱為純粹幾何抽象。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藝術家 抽象動物題材油畫家馬爾克作品欣賞
    表現主義和新表現主義的藝術弗朗茲·馬爾克(弗蘭茨·馬克 Franz Marc,1880—1916年)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青騎士社的創始人之一。《藍狐》《老虎》馬爾克認為藝術不應該停留在對事物外貌的摹寫上,而應該揭示隱藏在紛繁複雜的世界內部的客觀精神實質。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藝術應當表現「人們眼睛所見到的背後的東西,是抽象的精神。」
  • 三分鐘知道:抽象藝術與設計的關係
    抽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相對,也被稱為非具象藝術。它的特徵是脫離現實中的影子,以此打破傳統藝術對繪畫形式束縛。如果說傳統藝術的創作初衷是為了敘事,那麼抽象藝術則是用色彩和造型表達藝術家的情緒。提起抽象藝術,人們習慣於將它歸類於某種風格流派,視作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但對於藝術史不了解,抽象概念不清晰的人們而言,即使看過莫奈、畢卡索這些抽象派大師的作品,面對抽象藝術也依舊不知從何欣賞。與其長篇大論分析藝術史,不如闡述設計史更容易理解。
  • 抽象藝術家劉剛最新個展「共有秩序」在北京蜂巢當代藝術中心開幕
    抽象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劉剛的最新個展「共有秩序」,將於8月29日在蜂巢(北京)當代藝術中心主展廳A廳開幕。此次展覽囊括了劉剛近年來之於紙本媒介的探索與重塑,同時,也將其1987年為起始的抽象創作線索中的重要作品進行了陳列。
  • 紐約流行藝術的主要藝術家之一,Tom Wesselmann作品
    湯姆·韋塞爾曼(Tom Wesselmann),美國藝術家,1931-2004。湯姆·韋塞爾曼與羅伊·利希滕斯坦和安迪·沃霍爾一起被認為是紐約流行藝術的主要藝術家之一。韋塞爾曼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在20世紀60年代創作的系列作品《偉大的美國裸體》(Great American Nude),作品中的扁平人物以強烈的紅、白、藍和其他愛國色彩為調色板,為了拒絕抽象表現主義,他創作了拼貼畫和拼貼畫,將日常用品和廣告曇花一現結合在一起。20世紀80年代初,韋塞爾曼創作了他的第一幅「金屬作品」。
  • 【書畫名家】著名油畫家賈躍民藝術作品賞析
    他起初受美國照相寫實主義的影響,憑藉自己紮實的西畫造型功底,以靜觀的視覺經驗為起點,在靜物畫中用嚴謹、細膩和緩慢製作的蛋彩畫來實現他藝術個性的追求。稍後,由於動觀的視覺經驗和內在的個體精神更多地進入藝術,他擺脫了濃厚的現實主義情結,將寫實置換為寫意,把具象幻化為抽象,走上了一條探索本土意象油畫之路。
  • 藝術家為勞斯萊斯幻影「藝境藏珍」畫廊打造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
    這一區域為幻影車主提供了定製、展示個性化藝術作品的絕佳機會。「藝境藏珍」畫廊位於車廂前部中心區域,已成為幻影內飾的視覺焦點。受到一位來自南非的勞斯萊斯客戶委託,國際知名南非藝術家埃絲特·馬蘭古博士應邀為其幻影車型上的「藝境藏珍」畫廊創作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
  • 當代藝術成為套現工具?全球最昂貴的10件在世藝術家的作品
    是誰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價格?如何去衡量藝術作品的價值?究竟是藝術作品本身的美學因素還是藝術家的背景更重要?我們真的可以對藝術作品的價值進行判斷或比較嗎? 這些問題很難回答。在當今社會,藝術創作受到社會、經濟、政治等各種因素的制約。雖然藝術作品的價值不能與它的價格劃等號,然而資本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代藝術的整體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