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藝術——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

2021-01-11 全球遺珠藝術家

在時代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藝術不再是專屬於「上層」社會,而逐漸與普通民眾拉近距離。自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作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思潮,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衝擊了全世界人民的傳統審美觀,從而產生巨大的影響。1960年代,波普藝術的影響力量開始在英國和美國流傳,造就了許多當代的藝術家。

10月1日-10月7日MO2art攜三位波普藝術家作品來到深圳展出。此次展覽的藝術家就有波普藝術先驅安迪·沃霍爾、加拿大波普藝術藝術家奧利維爾·萊奧甘、西班牙女波普藝術家諾埃米·伊巴茲·梅西。MO2art策展人Ivan C表示:「波普藝術作為當代潮流藝術,更容易以色彩,形狀被大眾接受,而非比古典藝術需要有較深的藝術知識才能去解讀。波普藝術既能實現年輕人對藝術生活的追求,亦能彰顯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理念」。這些正是他選擇把波普藝術帶到全國各地的初衷。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

展覽局部

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說:「我覺得每個人都應當成為一臺機器,而且彼此想像」。

安迪·沃霍爾在波普藝術史中稱為先驅的存在。在波普藝術領域上不知是改變作品的形式,同時也是一種繪畫的觀念。雖然他的作品源於生活,作品中呈現也是一些常見的東西,但是通過不同的重複與複製,強調出作品的主題,一切都是源於他的愛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是他的作品找不到刻意的跡象,即使是大家想要從各個角度分析作品的內涵,也是徒勞無功,而這也是波普藝術的特點之一「快餐性」。

奧利維爾·萊奧甘(Olivier Leogane)

他是來自加拿大的波普藝術家,同時也是加拿大的化學博士,創造了化學元素加抽象的波普藝術。

奧利維爾對藝術的標準非常苛刻,他想達到最純粹的抽象繪畫,在找到他的繪畫真諦之前,奧利維爾一直在探討抽象繪畫的形式。他的作品看似不規則,但卻融合了他的化學元素,經過精密測量的規則感。靜止的幾何形狀,也能給予大家有足夠的自由想像空間。

奧利維爾的畫中的主要元素是以圓為主題,如一個個原子一樣,不停地作無規則運動在畫布上不斷發生化學反應。線條和色彩在奧利維爾的筆下被賦予了化學生命,一切的交匯融合看似隨意卻又如此協調。

諾埃米·伊巴茲·梅西(Noemi Ibarz Merce)

來自於西班牙的諾埃米(Noemi)是一位非常熱愛海洋的藝術家,大學專業修讀雕刻系她的畫作中大多是以海洋為主題,喜歡用海洋生物如海草、海藻類作為作品中的元素,結合的主體,如動物、人物,來展現海洋的獨特魅力。她把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景物帶進藝術,她從未忘記自己創作出第一幅作品時的愉悅,因為她找到了詮釋自己的繪畫風格——海洋波普藝術。

諾埃米在繪畫上從不需打草稿、筆筆到位的原因離不開諾埃米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她善於觀察,也不乏於幻想。海洋對她來說是心靈與思想的歸屬之地,除了海洋生物,無論是人物、家中寵物,野生動物在她的畫裡都能美好地生存在海洋裡。

此次三位藝術家深圳站聯展結束後,與曼陀羅藝術家林潔利貞Joy、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村上隆於10月8日-11月11日在廣州粵海仰忠匯(I-club)5樓藝術主題街區I-club x MO2art GALLERY舉辦 「國際波普藝術大師作品聯展」,讓年輕群體和大眾體驗藝術、接觸藝術,波普元素滲透到生活。

相關焦點

  •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如何理解現實生活和藝術之間的關係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是因為它通過對人們熟知的生活的再創造,提煉出深刻的教育意義。或者是給人以啟迪;或者是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或者是表達人們懲惡向善的心理等等,用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藝術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
  • 藝術源於生活而死於苞米地
    Hunters in the Snow (Winter) 老彼得·勃魯蓋爾1565每次跟我媽聊天,都能聽說村裡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農村生活的劇情狗血的程度恐怕最不著調的編劇也想像不到。有一種說法是「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這句話我只認同一部分,因為在農村,生活高於一切,沒人管藝術。朋友總結得好:藝術源於生活而死於苞米地。
  • 波普藝術與時尚
    1 自從五十年代波普藝術誕生以來, 它一直與時尚界攜手並進。 英國時裝設計師瑪麗奎恩特(Mary Quant) 是促進波普時裝發展的第一人。
  • 愛「拼」才會贏的藝術——波普藝術
    其實「波普」是Pop一詞的音譯,它是Popular的縮寫,意為「流行」。所以波普藝術也應該被理解為流行藝術。我們聽說過流行音樂,流行服飾,流行顏色等等,那麼「流行藝術」也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樣,是一種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流行的、通俗的藝術。
  • 「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
    因為美國的兩種社會根源:「流行」和「金錢」催生了波普藝術更加的繁盛。想要看懂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也不難,我們就從它的幾位藝術代表來看看:波普藝術是怎麼「不正經」的?理察·漢密爾頓作為波普藝術之父,主要通過多種媒介技術來開創了波普藝術的先河。他的作品充分彰顯了現代藝術的真實性和波普藝術的寫實主義,也將表現藝術、設計和大眾文化三者之間的關係做了充分的詮釋。
  • 始於1962——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
    他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將高雅藝術、通俗文化、先鋒藝術融合,打破商業藝術和純藝術的界限,創造了一種人人都能欣賞的藝術,締造了波普藝術的不衰傳奇。他對藝術的革新至今都深刻影響著全世界的藝術家。對於沃霍爾來說,海報提供了更大的表達自由,作為面向公眾且具有傳播功能的藝術形式,它們無須束縛於美術館的白盒子裡,可以被放置或張貼於城市各個角落,各個熙熙攘攘的街道,被更多人看到,尤其是那些從不參觀美術館的人。而這一想法正是波普藝術的基礎。本次展覽中展出的多幅海報,將以更多元的視角呈現沃霍爾作品中藝術與商業廣告的關係。
  • 你知道波普藝術除了Andy Warhol還有什麼嗎?
    01 波普藝術(Pop Art)經典藝術—波普藝術(Pop Art), 「Popular」一詞來自於大眾化的藝術形式,反映當時西方社會中中青年的反傳統文化觀念。打破了二戰後工業設計的冷漠,單一,取而代之的是詼諧,多元化的設計,多為誇張奇異,想像力豐富的風格。用飽和的色彩和大膽的輪廓,經常用日常物體和人物來反映出樂觀,富裕的戰後休閒和消費理念。
  • Perrier×村上隆:波普藝術的奇妙色彩
    被譽為「波普藝術之父」的漢密爾頓曾經說過:「波普藝術應該具備的品質是通俗、短暫、可消費性、便宜、大批量生產、年輕的、機智詼諧的、性感的、詭秘狡詐的、有刺激性和冒險性的、大企業式的。」通讀下來不難發現,有異於傳統的波普藝術竟充滿著一種濃鬱的「世俗感」,然而,正因為這獨有的直白和對藝術的全新定義,才讓波普藝術能夠在時尚領域保留著經久不衰的地位。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波普藝術,之所以有著如此之大的名聲,離不開當時藝術界最有名的藝術家——安迪·沃霍爾。
  • 設計|優衣庫變時尚的套路:波普藝術!
    漢密爾頓拼貼作品新興藝術家們也從中尋找到了新靈感,大眾消費導致的流行商業藝術反過來成為新潮流,這是波普拼貼誕生的背景。既然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這些圖像,那為什麼不能將這些元素再創作呢?《五瓶可樂》1962年安迪·沃霍爾 香奈兒海報雖然說波普可以翻譯為「流行藝術」,但流行還有另一層意思:平常。越流行的東西,豈不是就是越平常?因此,在安迪·沃霍爾的世界中,畫罐頭——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就是藝術。
  • 波普藝術為何被指「不高貴」?
    >而是說,相對於古典主義的油畫波普藝術曾被指「不高貴」那麼,波普藝術為何「不高貴」?1、波普藝術「不高貴」?也許就成為波普藝術被詬病「不高貴」的主要原因另外,波普藝術之所以能名聲大噪離離不開明星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推波助瀾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領袖他極大地拓展了波普藝術的創作邊界革新了波普藝術的創作理念影響了幾乎全部的波普藝術家
  • 感受波普藝術的靈魂 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藝術作品展在寧開幕
    在波普的世界裡生活就是藝術,藝術就是生活。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1987)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
  • 《我是餘歡水》以簡單的生活故事繪就了一部高於生活的藝術!
    所以就沒有去看,但是和朋友再一次聊天中,他說到《我是餘歡水》這部劇還可以,感覺就是自己的生活寫照,好多劇情都比較真實,就是那種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藝術,既然朋友給出了這麼高的評價,於是我就去豆瓣上看了一下它的評分,7.4的評分還不錯嘛!下面就從人物塑造、情節設置、主題帶來的社會意義這三大方面來剖析一下這部劇為什麼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吧!
  • 盤點國外劇情電視劇之熱血教師,網友: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日本劇情電視劇之熱血教師,網友: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個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熱血教師 ガッコの先生劇情簡介:櫻木仙太郎滿懷著理想要「把自己的班級帶成有如富士山般的日本第一班」,從大阪上京當小學老師。他將要在「富士見丘小學」做產假代課老師;這是他自畢業旅行以來第二次來到東京。
  • 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是個啥?
    顧名思義,波普藝術(Pop Art)就是從流行文化中汲取風格和題材的藝術:它來源於卡通畫冊、廣告、電影和電視。許多批評家都對波普藝術感到不安,他們害怕公開承認已經非常強大的商業文化,它會威脅到現代主義與「高級文化」的生存——也就是說它是都市文明最成熟但卻不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 波普藝術及設計的創造者-安迪沃霍爾
    提出這個名言的安迪沃霍爾在上個世紀是藝術界的風雲人物,當然讓他出名的不僅僅是這個名言,更多是他的波普藝術安迪沃霍爾於1928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出生,他是捷克移民的後代,也是在貧民窟長大孩子,1949年他從卡內基理工學院學習藝術並獲得圖形設計學士學位之後他便搬到了紐約開始商業插畫的職業生涯。
  • 從波普藝術到紋身美學,反抗讓藝術更有鋒芒
    從波普藝術到紋身美學,反抗讓藝術更有鋒芒 波普藝術又稱通俗藝術 興起於在1950年代中期 並在1960年代達到頂峰 它始於對傳統藝術和主流文化觀點的反抗 紋身不也是如此?
  • 致敬波普藝術風格 膠囊系列
    當前衛不羈的格調,遇上玩趣大膽的風格美妝與藝術的跨界,帶來色彩與質地的碰撞#YSL紅唇啵普# 膠囊系列以跨界限定包裝 致敬波普藝術風格跨界包裝 致敬波普伊夫·聖·羅蘭先生一生熱愛藝術,熱愛收藏。無論是時裝還是美妝,他曾多次將藝術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美和時尚上升到全新的高度。1965年,聖羅蘭先生的第一個藝術系列「蒙德裡安系列」問世。他以荷蘭畫家皮特·蒙德裡安的經典畫作為靈感,設計了一系列無袖連衣裙,被形容為「像畫作一樣完美的藝術品」。
  • 視界|波普藝術與消費主義:叛逆、商業與大眾
    波普藝術經常與「叛逆」、「商業」、「大眾「等關鍵詞捆綁在一起,它在當代的美國藝術界中佔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但是大家對于波普藝術的評價卻非常兩極化,有人認為波普藝術是當代藝術的旗幟;有人認為波普藝術已經脫離了藝術,成為大眾消費的產物。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近日就「波普藝術 (Pop Art)」進行了梳理。
  • 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正如其字面意思,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從西方興起流行隨著不同文化之間的不斷融合更新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化的藝術現象今天,通過幾位波普藝術家代表人物一起來感受一下波普藝術的魅力吧「複製」難道就不是藝術了麼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標誌性人物創作了金寶湯罐頭、可口可樂、黃色香蕉等作品最著名的作品非《瑪麗蓮·夢露》莫屬同時也算是波普藝術的標誌
  • 波普藝術先驅:安迪·沃霍爾[紀錄片]
    【紀錄片.BBC.安迪·沃霍爾的一天.A.Day.in.the.Life.of.Andy.Warhol.2015】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1987),美國藝術家,視覺藝術運動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Stephen Smith採訪沃霍爾的生前好友,講述藝術超級明星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