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最近都被張譯為一部電影拍攝的付出所感動,他為了這部電影減肥至50公斤沒錯這部電影就是《一秒鐘》。這部電影背景是放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西北地區,以「膠片」為主題,講述了一個沒了女兒的父親——張九聲,在尋找那盤有他女兒「一秒鐘」影像的膠片過程中,恰逢流浪兒劉閨女的故事。一個是失去女兒的父親,一個是失去父愛的女兒,卻通過「電影」而結下不解之緣。既是在表達傳統又純粹的親情,更是在傳遞那個膠片時代一代人的回憶和情懷。所以張藝謀說《一秒鐘》是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是對膠片時代的盛大告白與告別。為此,他還寫了一封親筆信作為定檔海報,其中的文字很值得回味。
張藝謀還說:「這仿佛是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漫長的等待後,終於讀給你聽。短不過一秒鐘,長不過一輩子,希望這部電影也能打動你」。
常常都說一個成功的文案,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夠提供給人們情感共鳴。從這方面來說,張藝謀這個文案一定是個好文案。
被這份誠摯打動後,我還專門去《一秒鐘》官微上也看了看相關的劇照海報和文案。
每一張海報都仿佛是油畫般美好,微博文案中也帶著些許質樸的情愫。瞬間烘託出那份電影人的情懷,同時也引出了人們心底對於電影的敬意和熱愛。
從這些海報中不難看出黃海設計「電影的情書」系列海報的內涵。
一秒雖短,光影情長。
從海報中懷舊式的電影元素、張藝謀的親筆信,到官微中的微博文案,最想要表達的,或許不過是那份追憶電影文化的初心。
有網友評論:海味情書,不著一字;電光幻影,一秒萬年。
當年生活條件簡陋,物質與精神皆匱乏,電影則往往會成為人們的精神食糧,於是膠片便也承載著一代人關於電影的情感。那種因為看電影而獲得的純粹快樂,即使在如今看來,也依然彌足珍貴。
時代變換,人們再也不用搬著小板凳,在星空之下看著露天電影,可電影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永遠都值得珍惜。
如今,膠片時代已經過去,但電影時代仍在。《一秒鐘》有關於那個年代的膠片情懷,也有關於現代人的光影記憶,所以說這是張藝謀獻給所有電影人以及電影愛好者們的一份禮物。
而同時在我看來,早就應該上映的《一秒鐘》,卻因為各種原因,在2020年才正式與大家見面,也是一種很妙的巧合。因為今年的電影行業受到重創,而這部電影正是以「致敬愛電影的人」為主題,那麼在今年上映,或許能讓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電影之於大家的意義。#張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