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堪回首的過往,也會有令他深深自責的回憶,那些纏繞在我們生命中的執念與羈絆,終將會成為阻礙我們前行的負擔。
作者 |書影君 第 464篇原創文章
1
張藝謀導演的新影片《一秒鐘》上映。
這部影片由一個簡單至極的故事線串聯:張譯飾演的勞改犯張九聲,為了在新聞宣傳影片《新聞簡報》中看到八年未見的女兒一眼,不惜翻牆逃跑,穿越沙漠徒步趕往位於二分廠的電影放映點。
但他在途中遇到偷盜膠片的孤兒劉閨女,一個為了保住盜竊成果,一個為了看到女兒,一個失去女兒,一個沒有父親,這孤獨的一老一少就這樣你追我趕,狂奔於荒漠戈壁之間。
與張導以往如《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氣勢恢宏的大製作相比,這部《一秒鐘》是典型的「大師小品」,人物極少、故事簡單、場景單一。
但這個簡單的小故事,以及小故事背後的那個大時代,卻帶給觀眾一種幸福的悲傷,和火熱的冰冷。
雖然我感覺劇中人物情緒線處理的有些突兀草率,忽高忽低、時斷時續,甚至影片本身的精彩程度也配不上主演張譯所遭的罪,但我還是願意推薦給你們。
2
《一秒鐘》看完之後,我聯想到了兩部著名影片。
一部是日本經典影片《菊次郎的夏天》。
片中也是一老一少相伴走在旅途中,一個是因未盡父責而充滿愧疚的老男人菊次郎,一個是因失去父愛而飽嘗落寞小男孩正男,兩個孤獨的靈魂由此相遇,最終彼此互為依靠與歸宿。
《一秒鐘》與《菊次郎的夏天》最為相似的部分,就是兩個孤獨的生命終將相遇。
另一部是義大利經典影片《天堂電影院》。
那是一部關於小男孩多多生命成長的影片,藉由那個破舊的電影院,和那塊通往精彩世界的幕布,電影承載了小男孩多多對於父愛的憧憬與回憶。
《一秒鐘》與《天堂電影院》相似的部分,都是都以放映電影作為故事背景,電影銀幕是劇中人物生命記憶中最為炫目耀眼的存在,也是劇中人物成長曆程被投射的客體。
3
但我認為《一秒鐘》最為獨特之處,是它講述了一個關於「放手」的主題。
張九聲歷盡千辛萬苦,就是為了能在影片中看到女兒的影像,哪怕只有短短的一秒鐘。
劇中雖然沒有背景故事介紹,但通過蛛絲馬跡可以判斷,張九聲的女兒已經去世,而張九聲之所以甘願穿越重重困苦,也要在大銀幕上看女兒一秒鐘,動力就源自他那份深深的自責感。
所以當張九聲被二分廠保衛幹事抓住,並遣送回勞改農場的過程中,那張有女兒影像的膠片被押解人員粗暴丟棄時,在張九聲歇斯底裡的嘶吼中,觀眾可以感受到他那份失魂落魄的絕望與痛苦。
兩年之後,張九聲被落實政策提前釋放,儘管他跑回二分廠試圖尋找有女兒影像的膠片,但當他在漫漫黃沙中遍尋無蹤後,臉上卻浮現出了一種釋然的微笑。
那一笑,關於「放手」,關於「自我救贖」,它才是全片最大的亮點。
4
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堪回首的過往,也會有令他深深自責的回憶,那些纏繞在我們生命中的執念與羈絆,終將會成為阻礙我們前行的負擔。
不卸下它們,我們很難輕裝前進。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多少人深陷過往不能自拔,就是因為有過往遮擋,所以他們看不到未來。
歷史不能忘記,但生命需要重啟。
這一點,才是我看《一秒鐘》最大的感受。
-END-
【作者簡介】
書影君,一個不懂法律的心理諮詢師不是好影評人。
把電影讀成詩,將文字變作光。
本文配圖: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