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歷盡千帆,歸來依舊少年

2020-12-04 唐詩宋詞天地

作者:黛珂

唐代詩人祖詠有一首著名的《望薊門》,末尾兩句說道:「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此處化用了班超、終軍的典故,以表明自己欲馳騁沙場的報國之志。

其實不光祖詠,唐人寫邊塞的詩人太多,岑參、高適就不必說了,就連那位孱弱多病的李賀,也意氣風發地高喊:「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除了封侯,還是封侯;除了徵戰,還得徵戰。似乎在唐朝讀書人的眼裡,文章詩句,已經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上戰場殺敵,才是人生的終極理想!

而說到大唐最有名的邊塞詩,那還得是初唐楊炯的這首《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實在難以想像,一個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人,竟然能創造如此殺氣騰騰的熱血之作。楊炯憑此一詩,稱為四傑中「雄厚」派的代表,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擊破「宮體」的中堅力量。

與此同時,楊炯也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能夠默默忍受現實的煎磨,直待海棠花開。於是,在這樣一個熱血與沉穩並存的人身上,就有不少值得後世學習的品質了。

1

楊炯和王勃同歲,十歲應弟子舉,及第,於是被冠以「神童」的稱號。這在外人看來已經了不得,但放在四傑中來說,其實只是標配而已。後面的路還很長。

但楊炯毫無疑問是出色的。在別的孩子還玩泥巴的年紀,就已經有了工作——待制弘文館。每日只須寫寫畫畫,到了月底就能得到一筆不錯的收入。而沉溺於書海裡寫寫畫畫,這對一個嗜書如命的少年來說,不正是一種最高級的享受嗎?

因為弘文館藏書實在太多,令人目不暇接,楊炯只能一本本去讀,經常坐在一個角落一看就是幾個時辰。等到肚子咕咕叫方起身。這時只覺渾身酸疼,眼澀發昏。為了改善這種不良的讀書習慣,他給自己製作了一個「臥讀神器」。

他在《臥讀書架賦》中說:「不勞於手,無費於目。開卷則氣雜香芸,掛編則色聯翠竹。風清夜淺,每待蘧蘧之覺;日永春深,常偶便便之腹。股因茲而罷刺,膺由是而無伏。庶思覃於下幃,豈遽留而更讀?其利何如?其樂只且。」

不得不說,此等發明家的行為,與之前小兒及第相比,更能擔當起「神童」的美譽。讀書問題既已解決,每日只須深讀即可。而這個過程,竟一連持續了十多年。所以用渾厚兩個字,不光指代風格,也表示作者讀書之多,博學之廣。

總章元年(668年),王勃在沛王府供職,與楊炯結識。秋天,兩人一塊兒登高抒懷。王勃深深佩服楊炯的才學,在離別之時評價道:

「楊學士天璞自然,地靈無對。二十八宿,稟太微之一星;六十四艾,受乾坤之兩卦。論其器宇,滄海添江漢之波;序其文章,玄圃積煙霞之氣,瓷神之外,猶是卿雲,陶鑄之餘,尚同秘阮。接光儀於促席,直觀明月生天;響詞辯於中筵,但覺清風滿堂。」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種日子持續一年兩年可以,成年之後,隨著心中那顆種子漸漸膨脹,這個小小的館閣待制就盛裝不下了。楊炯在弘文館一待十六年,內心自然是苦悶的。那麼,是什麼阻礙了他上升的步伐呢?

其實,那是每一個熱血青年身上皆有的銳氣。

2

楊炯雖然待在弘文館,但才名很大,於是就有不少的同僚來求他寫文章。因為才高位卑,加上來訪的又都是些衣冠楚楚、不學無術之徒,楊炯沒好氣地給他們取了個外號——「麒麟楦」。

楦這個字的本意是指用鞋子大了,用來塞在腳尖的廢布料,或者其他的絲製品。這東西說到底是製作失敗後才用到的產物。麒麟楦指的是戲臺演出時,因為沒有真的麒麟,所以只能給驢子穿上馬甲,打扮成光彩靚麗的「假麒麟」。這意思也就是說,這些人雖然外表像模像樣,但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繡花枕頭而已。

試想一下,楊炯見人便說:「嗨,麒麟楦來了呀!」這人心情能好得了嗎?重要的是他每次都稱呼。這樣一來,朝中對其憎惡者多矣。有人雖然仰慕他的學識,但也不得已敬而遠之。更別說那些一開始就看不慣他的人了。所以楊炯的升遷之路,才這樣「一山放過一山攔」。

直到調露二年(公元680年),三十一歲的楊炯奉詔撰寫了《少室山少姨廟碑》。之後被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次年招為崇文館學士。工作一年後,又擢為太子詹事司直,掌太子東宮的衣食住行。這時,楊炯才算徹底擺脫了十多年的沉穩生涯,開始了對人生理想的追求。

苔之為物也賤,苔之為德也深。夫其為讓也,每違燥而居溼;其為謙也,常背陽而即陰。重扃秘宇兮不以為顯,幽山窮水兮不以為沉。有達人卷舒之意,君子行藏之心。唯天地之大德,匪予情之所任。——《青苔賦》

青苔,多麼微小的生物啊。可是其德也深,其性也謙。不顯山不露水,但一切皆藏於心中。這讓我想起《世說新語》中陳太丘的一段描寫。

客人問季方:「你父親何德何能,在老少當中享有那麼高的威信呢?」

陳季方放下酒杯說:「家父就像是生長在泰山腰的一棵桂樹。抬頭是萬仞之巔,垂首是無底深淵。上可以得到雨露甘霖,下還可以得到醴泉的滋潤。在這種情況下,桂樹怎能知道山有多高,泉有多深呢。」

陳季方的回答可謂是不折不扣,恰到好處。桂樹如此,何況那無處不在的青苔呢。

3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正月,唐中宗李顯即位,屁股還沒坐熱,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本來局勢就對楊炯極為不利,誰知又接著發生了另一樁事。

楊炯的堂弟楊神讓因為參與了徐敬業的兵變,兵敗後同其父親皆被武則天處死。這本是一件與他完全無關的事,但楊炯卻因此在政治上受到影響,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

在此任職期間所作詩文不多,倒是回來的路上寫下了有名的「三峽詩」——《廣陵峽》、《巫峽》、《西陵峽》。其中代表性的當屬《巫峽》:

三峽七百裡,惟言巫峽長。重巖窅不極,疊嶂凌蒼蒼。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山空夜猿嘯,徵客淚沾裳。

剛一讀完,一股不平和抑鬱之氣迎面而來。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借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楊炯可以說是較早體驗這種感受的詩人了。

等回到洛陽後,武則天已經在為登基做準備了。她的侄子武承嗣派人在一塊白石上鑿刻「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大字,上獻給姑姑,說是從洛水打撈上來的。武則天十分高興,認為這是祥瑞徵兆,給這塊白石命名為「寶圖」。五月,加尊號「聖母神皇」。緊接著,各州縣先後傳來一些迎合她順應天命的祥瑞之兆。

有了這群烏煙瘴氣、不學無術之輩的迎合還不夠,還得有一兩個有學識的代表出來捧場。這時,楊炯站了出來。四十多歲的楊炯寫了一篇《老人星賦》,內容沒什麼新奇之處,但他因此獲得了在習藝館任教的機會。

這個職位也許並不讓楊炯滿意吧。不過,卻讓他和宋之問成為了知己。宋之問曾在病中寄詩給他:

多病臥茲嶺,寥寥倦幽獨。賴有青丘山,高枕長在目。茲山棲靈異,朝夜黔雲族。是日蒙雨晴,返景入巖谷。冪幕澗畔草,青青山下木。此意方無窮,環顧悵林麓。伊洛何悠漫,洲源信重複。夏餘鳥獸蕃,秋末禾黍熟。秉願守樊圃,歸閒欣藝牧。惜無載酒人,徒把涼泉掬。——《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

拋開別的不說,宋之問不愧是七言格律的開創者,功力當真是非同一般。如果和楊炯相比,恐怕還在其之上。細細品讀,這首詩除了景物描寫很細膩外,情感抒發也是十分逼真。楊炯讀罷此詩,不禁會欣然前往。

4

唐如意元年(692年)冬,楊炯出任盈川縣令。臨別之際,張說寫詩相贈:

杳杳深谷,深深喬木。天興之才,或鮮或祿。君服六藝,道德為尊。君居百裡,風化之源。才勿驕吝,政勿煩苛。明神是福,而小人無冤。畏其不畏,存其不存。作誥之酒,成敗之根。勒銘其口,禍福之門。雖有韶夏,勿棄擊轅。豈無車馬,敢贈一言。——《贈別楊盈川箴》

從張說的這首詩中,可以看見一個有道德、沉穩、正直、不懼小人的高尚君子——楊盈川。

其實,在楊炯到來之前,盈川這個地方還是叫白石縣。他到任後,見地薄人稀,百姓困苦,發誓要改變貧困面貌。先是根據此處的地理位置,改名盈川,呈報朝廷後獲得批准。之後,從事各項工程建設。

每到農曆六月初一,楊炯必到附近二十八個行政村和六十八個自然村巡視。所到之處,田裡的害蟲便會被白鳥吃掉。因此糧谷豐收,六畜興旺,深得百姓擁戴。

不料一年突逢大旱,田地龜裂,莊稼枯焦,百姓求神拜佛,但旱情卻未得到絲毫緩解。楊炯心急如焚,仰天長嘆道:「吾無力救盈川百姓於水火,枉哉焉!」遂跳入深潭中。頃刻,電閃雷鳴,暴雨如注,旱情終於解除。當地百姓感念其恩德,將他尊為城隍,建祠塑像,長年祭拜。

這故事雖然聽起來有點玄乎,但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官形象卻一日千裡。而關於他真正的逝世時間,還需要稍微推敲。

根據趙明誠《金石錄》記載,楊炯所撰《周晉州長史韋公碑》時間為長安三年(703年)四月,說明他此前尚在人間。而《舊唐書》所載為:「中宗即位,以舊僚追贈著作郎」。所以楊炯很可能是在這期間去世的,享年五十四歲左右。

一代才子最終的歸宿卻是這般默默無聞,這究竟是一開始選錯了路,還是後半生的忍耐卑躬讓人不齒?我們不禁想問:那個喊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楊炯,還在嗎?

其實,他一直都在,只是換了一種活法。他將那年少的銳氣隱藏在沉穩的現實之下,用實際行動,回報給他所熱愛的土地與人民。這是與現實世界的和解,也是他自我成熟的蛻變。所以,縱然歷盡千帆,鋒芒不再,但從現實的打擊歸來後,他卻依然還是那個豪情擁夢的少年!

-作者-

黛珂,原名孔堯。熱愛生命,熱愛文學,熱愛詩詞。一個清純樸素的文藝青年;一個難以自拔的紅迷;一個性空靈的古詩詞作者!

相關焦點

  • 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出自現代詩人馮唐的《馮唐詩百首》。這是講成年人要有赤子之心,但這太難了,這樣的追求極少人能實現。我更欣賞千帆閱盡,洗盡鉛華後依舊熱愛生活。東山春酒綠,歸隱謝浮名。這才是滄桑後的狀態。歸來仍少年,只是理想。馮唐《馮唐詩百首》其一:「尚未佩妥劍,轉眼便江湖。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 趙鈳新歌《人間》: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人間》充滿哲理的歌詞配上趙鈳溫和的歌聲,唱出了每個人積壓在心底的悲傷。歌者有意,聽者亦有情,這首歌真真正正地唱進了人們心間。曲畢,我們終歸要回歸現實,或許人間不值得,但依舊希望你們在這樣的人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 6.1|願你歷盡千帆後,歸來仍是少年
    昔日的少年早已過了而立之年,尚無妻室,低下頭不知所言,封了劍下田耕作,不再提及十年往事。過了三年,村子附近的湖底有一蛟龍作惡,許多擔水的壯漢和洗衣的農婦,都進了它的肚子。少年脫掉鬥笠蓑衣,依舊不言不語,拔劍獨鬥蛟龍,日夜苦戰。第六日西邊殘霞如血,少年取蛟龍首級而歸。我們都以為少年難抵崢嶸歲月,不曾想他的熱血未涼,只是隻字不提過往。
  • 重師附小舉行2014級畢業典禮——歷盡千帆 歸來仍是少年
    重師附小舉行2014級畢業典禮——歷盡千帆 歸來仍是少年    重慶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2020-07-10 大 中 小
  • 「 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成網紅句,其實蘇軾原句更高級
    正如歌中所唱:"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肉體會老去,心態卻可以永葆年輕。在網際網路發達的現代,也衍生出了很多網紅句子,"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爆紅程度不亞於當年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尤其是一到畢業季,更是成為師生間的臨別贈言。我們當下社會節奏日漸變快,很多事物更新換代的速度也與日俱增。
  • 還在說「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蘇軾的原文更高級
    前段時間一句「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爆紅網絡,特別是在畢業季,經常作為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臨別贈言。它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正是因為他所體現的不忘初心、堅守本真的堅毅的品質。其實這句話的原創是宋朝著名詞人蘇軾。公元1084年,蘇軾結束多年的貶謫生活回到京城,見到了同受「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荒僻之地嶺南濱州的好友王鞏和與他一同前往的歌伎寓娘。
  • 肖戰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依然是肖戰|百家故事
    但今天,我不打算再講這件事的始末,只是希望肖戰歷盡千帆,歸來仍是那個眼中有星辰,跟粉絲說著,大家好,我依然是肖戰的那位明媚少年!保持炙熱,堅持下去,或許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蕩,但也一定充滿無限可能,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彼此保護從來不是說說而已,讓我們一起變成更好的人吧,成為彼此的驕傲。
  • 【醫心醫益】歷盡千帆,歸來仍是熱血「主力軍」——松江區順利完成...
    【醫心醫益】歷盡千帆,歸來仍是熱血「主力軍」——松江區順利完成高校獻血工作 2020-12-16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雪樓》青嵐恢復記憶:歷盡千帆之後,我們再也回不去當初
    一些熟悉的文字進入眼睛:願你不負韶華,以夢為馬;願你歷盡山河,仍覺人間值得;願你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忽然就淚崩了,我們也曾是少年,也曾幻想著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也曾想著無論經歷多少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我們更希望千帆過盡之後,我們仍是當初那個少年。仔細想想,也許我們始終會覺得人間值得,但是經歷了這麼多事,我們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少年。
  • 豆瓣9.3《千與千尋》: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借用馮唐的一句話: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 《商工New Radio》103期:千帆過盡,歸來仍是少年
    千帆過盡,歸來仍是少年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月疫情二月封,三月四月呆家中,五月看似要解封,六月又入坑,七月八月頭髮蒙,九月十月又入冬,大寒小寒全劇終。2020年的開始不似預期,但我們依然很努力,把它過成了我們想要的樣子。2020年,你努力的樣子真好看;2021年,你幸福的樣子更好看!庚子伊始,疫病肆虐,白衣執甲,奔赴戰場,各行各業同心戰疫。
  • 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新天龍八部懷舊服來了
    在十三年後的今天,包括我在內的那批最開始接觸這個江湖的老玩家們,大多都走出了校園,走入了社會,從不經世事的少年,成為了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一個女人的丈夫、一個孩子的父親,擁有了各自不同又同樣平凡的人生。當懷舊版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們不約而同地想要回到那個武俠世界,這是為什麼呢?
  • 肖戰把魏無羨,演出了一種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的感覺
    肖戰把魏無羨,演出了一種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的感覺肖戰把魏無羨演出了一種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的感覺,魏無羨即使後來成了夷陵老祖,眼底的善良卻是一直都在的。演活了魏無羨,從訪談裡看得出演員對這個角色下了很大功夫,很重視。獻舍式的演法。而且顏值高造型符合原著。
  • 「歸來半生仍是少年」:庾澄慶的59歲,依舊在搞怪和現實中轉換
    「歸來半生仍是少年」:庾澄慶的59歲,依舊在搞怪和現實中轉換 但是他最終還是以自己的意志選擇了成為一名歌手,成為了一個抱著吉他唱《情非得已》的少年。
  • 8句走心的勵志句子,願你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轉眼間,2020年剩下一個月,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願你笑口常開,身體健康。喜歡本文,就點讚分享收藏支持小七吧,非常感謝。
  • 願你歷盡千帆,不染歲月風塵!
    在人生這冷暖交織的光陰中,惟願你歷盡千帆,不染風塵,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漫漫人生就會收穫美好,一路芬芳。
  • 高中退學、李敖眼中的「臭雞蛋」—韓寒:過盡千帆歸來依舊是少年
    圖片來自網絡:少年韓寒20年前:說起韓寒,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個長發飄飄的叛逆少年退學後的韓寒開始北漂,發展自己的文化事業,出版的《三重門》《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飛馳》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圖書暢銷榜第一名。其實北漂對韓寒而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次跟風,那時候很多朋友跟他說想搞文化就要去北京,於是他毅然坐上了上海去北京的列車。
  •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這些「氣象少年」,真帥/美!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最近這首叫做《少年》的歌曲火爆網絡有被它的旋律和歌詞洗腦嗎少年不僅僅與年齡有關更在於一種叫做「少年感」的東西所謂鮮衣怒馬所謂揮斥方遒所謂無所畏懼所謂百折不撓正如,萬千氣象少年中的他們在不同工作崗位上這些氣象少年揮灑青春,逐夢未來而事實上更有這麼一批氣象少年如今已是這個行業的中流砥柱「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在向左滑動之前能猜出這些少年面龐
  • 人生高開低走的楊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初唐四傑的名字及排名分別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這四個人的詩歌及駢文都帶有非常明顯的個人風格,後人總結為:「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逸」。他出生名門望族,人生卻高開低走楊炯,字令明,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楊炯出生在當時頗具名望的楊家,祖上可謂是人才濟濟,文臣武將都不缺,即便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已經不必從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楊炯的出身還是不錯的,至少,起點比大部分人高出不少。
  • 《少年》&夢然——直白的歌詞,卻唱盡了少年的意氣風發
    《少年》是夢然在2019年11月發行的單曲,關於這個歌手,可能不是很多人了解,但也許大家都聽過一首叫《沒有你陪伴真的好孤單》的歌,雖然歌者還不算太出名,但最近這首歌已經在某短視頻平臺廣泛傳播開來,深受大家喜愛